资料简介
通榆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试卷结构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选择题和问答题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作答。否则不给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最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经济最繁荣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2.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3.“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A.东汉B.北魏C.隋朝D.唐朝5.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6.魏主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7.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8.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6\n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9.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11.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12.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1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14.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拿破仑战争B.克里米亚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15.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6.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6\n17.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8.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A.魏源B.李鸿章C.郑观应D.康有为19.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20.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2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2.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强盗行为耳”,据此得出“一战”A.是人类灾难的根源 B.是争夺霸权的战争C.是民族矛盾长期尖锐的结果 D.军国主义盛行23.图中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D.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24.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B.40年代中期C.60年代中期D.70年代初期25.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6\n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在鄞县做知县时试验过(青苗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北辙了。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据史书记载,(某地区)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更糟糕的是,王安石过于自信,急于求成,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这样一来,到了还钱的时候不要说一般农民吃不消.就是中农、富农也吃不消。自然,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他们的权力寻租,也有了改革这一至高无上的借口。——《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材料二:朱熹说:“介甫(王安石)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结论。(6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欧罗巴州政俗总论》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6分)列举所学史实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4分)(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4分)28.(21分)阅读有关美国“孤立主义”的材料,回答问题:6\n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拉美独立运动门罗解释“孤立主义”时指出:英国不干预欧洲列强事务.也反对欧洲列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一战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孤立独立”国的旗帜向欧洲各交战国出售军火与商品。直到l9l7年大战接近即将宣战,结束了“孤立主义”对外战略。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美国与欧洲争夺。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5月,美国宣布为英国军舰护航,实际上参加了对德作战。但在亚洲战场上,虽然美国宣布对日实行战略物资“禁运”.并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但并未直接对日作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是孤军备战。面对美国的“禁运”,日本展开和平攻势,大肆宣传要谈判解决美日矛盾。美国国会中的孤立主义者竭力鼓吹对日议和。罗斯福政府制订了“先欧后亚”——先集中力量打败德意法西斯、然后再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但是1941年l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场匿迹“先欧后亚”战略也宣告失败。请回答:(1)从美国独立到l917年,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对外战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使这一时期的美国获得了哪些利益?(6分)(2)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巴黎和会后美国“孤立主义”死灰复燃、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原因。(4分)简述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对国际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3)依据材料,指出二战爆发后影响美国迟迟不参加对日作战的多种因素。(3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对美国国内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选择题:1-5BADBC6-10CCBBD11-15BADBA16-20DBCCA21-25CBABA26.答案:(15分)(1)王安石不顾地方实际,硬性摊派指标;程序复杂,造成一些地方的农民借贷成本过高;实际借贷范围扩大,成为官员侵夺百姓利益的工具。(9分)6\n(2)王安石变法有利于解决北宋致府的财政困难,缓解社会矛盾;(2分)但实际操作中急于求成,程序复杂,加之用人不当,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3分)可见朱熹的结论是正确的。(1分)27.答案:(14分)(1)特征: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6分)态度: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和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2)国力疲惫,人心浮薄。(2分)学习西方本末倒置,浮于表面不及本质。(2分)28.答案:(21分)(1)主要原因:美国综合国力无法与欧洲列强抗衡。(2分)获得的利益:(6分)①免受欧洲战争之害,有利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美国加紧向拉美扩张,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和原料;③一战爆发后,大发战争财,战后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或战后经济实力大增)。(2)死灰复燃的原因:巴黎和会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欧洲列强的抵制而失败。(2分)发展极致的原因:使自己免受法西斯侵略之害,把法西斯侵略祸水引向苏联。(2分)产生的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3)因素:(3分)①日本利用和平攻势欺骗美国;②美国国会中的“孤立主义”者反对对日作战;③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影响:(4分)①国内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加强了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心;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达到最大规模;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