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0.5mm黑色中性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缴纳贡赋2.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依附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3.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4.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B.“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5.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尚书、中书、门下省,下有六部去分工。分相权,互牵制,中央集权有保证。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10\n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制约D.隋唐后历朝都完全沿袭这种制度6.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7.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8.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9.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10.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下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10\n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11.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A.沿用九品中正制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C.存留察举制痕迹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1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之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3.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4.《清史稿》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 )A.清朝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小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15.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10\nB.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6.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7.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关于这一论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18.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约束兄弟子女,迫求政治平等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1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0.《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木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地设厂③台湾岛④香港岛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21.(2022·太原五中)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10\n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3.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24.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2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11月23日宣称他“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我也是义和团”。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26.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27.八路军、新四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际上是( )[]A.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28.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10\n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29.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30.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终于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5分,32题16分,33题15分,34题9分。)31.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10\n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注: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出周代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分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6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3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际作用是牵制丞相…….——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10\n请回答:(1)据材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6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指出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及其影响?(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4分)(2)材料二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点?(5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n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4分)(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3分)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CDDADDBBBC[]CABA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CDBBCBCACCDDCB31.【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同姓子弟(王族);(2分)权利:世袭统治权。(2分)(2)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2分)血缘关系逐渐疏远。(2分)措施: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3分)10\n(4)认识:由分权走向集权;在继承中不断变革。(2分)32.【答案】(1)关系:相互分权,相互牵制.(2分)目的: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2分)(2)包括了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2分)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共三点,答两点即4分)(3)材料三反映的变化:宰相制度被废除或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材料四反映的变化: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6分)33.【答案】(1)主要依据:血缘。制度:嫡长子继承制。(4分)(2)制度:察举制。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6分)(3)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共同点:封闭性、垄断性、注重血缘。(5分)34.【答案】 (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2分)(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4分)(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3分)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