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豌豆种子的圆粒与豆荚的不饱满是一对相对性状C.小鸡的黄羽毛与家鸽的白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D.番茄的黄果与红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同种生物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等都属于一对相对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B、豌豆种子的圆粒与豆荚的不饱满是不同的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C、小鸡的黄羽毛与家鸽的白羽毛是不同生物的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D、番茄的黄果与红果是果色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A.假说-演绎法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过程C.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D.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应用了“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n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A正确;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过程,B正确;C、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了“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错误;D、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应用了“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3.控制某性状体细胞基因型为Mm的个体称为(  )A.隐性性状B.纯合子C.显性性状D.杂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详解】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既有M基因,也有m基因,所以该个体称为杂合子,该个体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如果基因型是MM或者mm,该个体就是纯合子。故选D。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叫孟德尔第二定律,下列哪种生理过程会发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A.细胞分化过程B.有丝分裂过程C.减数分裂过程D.受精作用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5.体细胞遗传因子(YyRR)互不干扰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A.YR:yR=1:1B.Yy:RR=1:1C.Y:y:R=1:1:1D.Y:y:\nR=1:1:2【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型为Yy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Y、y,比例为1∶1;基因型为RR的个体能产生一种配子,即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YR和yR,二者比例为1∶1。故选A。6.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aa)的男孩,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AA×AaB.Aa×aaC.Aa×AaD.AA×aa【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白化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正常说明该夫妇都含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所以可以假设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_,由于后代有一个患白化病男孩,其基因型为aa,所以双亲都含有致病基因a,所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某个体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该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配子B.该个体可能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C.该个体可能只产生Aa、Bb两种配子D.该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a、Bb、AB、ab四种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n(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某个体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配子;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可能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可能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B正确,ACD错误。故选B。8.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一个四分体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的结构。【详解】一个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此时的同源染色体都已经复制过,因此B选项不对,A选项只有一条染色体,D选项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2个四分体,只有C选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一个四分体。故选C。9.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通常可表示为A.44+XX与44+XOB.22+XY或22+XXC.44+XY与44+XXD.22+X或22+Y【答案】C【解析】【分析】男女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大小、形态男女基本相同,称为常\n染色体,第二十三对染色体在大小形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女性为XX,男性为XY。【详解】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女性体细胞染色体为44+XX,所以正常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X或者44+XY。故选C。【点睛】易错点: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别主要是性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XY而女性为XX,其余22对常染色体并无明显差异。10.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答案】D【解析】【分析】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最终证明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中,所以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将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没有用化学方法分离,A错误;B、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错误;C、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两组T2噬菌体,然后分别实验,C错误;D、由于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利用培养基培养,因此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获得具有标记的噬菌体,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相邻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B.A与T配对,C与G配对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反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答案】A【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n【详解】A、相邻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A错误;B、在双链DNA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B正确;C、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C正确;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A。12.以DNA的一条链“—C—T—A—”为模板,经复制后产生的子链是(  )A.—G—A—T—B.—U—A—G—C.—T—A—G—D.—T—U—G—【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在DNA复制过程中,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和能量的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由于模板链为—C—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经复制后的子链是—G—A—T—。故选A。13.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因素是A.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B.构成DNA分子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答案】D【解析】【详解】DNA分子的相同点是: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C均错误;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14.下图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某阶段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nA.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②是双链结构C.此过程需三种RNA参与D.密码子位于③上【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题图分析,图中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翻译。①表示多肽链,②表示tRNA,③是mRNA。【详解】A、①属于多肽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B、②是tRNA,其为单链结构,其空间结构中有碱基互补配对区域,B错误;C、翻译过程需要信使RNA作为模板,转运RNA运输氨基酸,核糖体RNA组成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即该过程需三种RNA参与,C正确;D、密码子是信使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即位于③上,D正确。故选B。15.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有5条,那么正常人大脑的神经细胞中能发生的途径是(  )①DNA→DNA②DNA→RNA③RNA→RNA④RNA→蛋白质⑤RNA→DNAA.①②B.②④C.①⑤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n【详解】正常人大脑的神经细胞不再分裂,因此不会进行DNA复制,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因此人的神经细胞中不会发生的过程有①DNA→DNA、③RNA→RNA、⑤RNA→DNA;但几乎所有的活细胞中都会发生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②④过程,人大脑的神经细胞也不例外,B正确。故选B。1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B.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C.单倍体自交可产生可育的后代D.所含染色体组数目与受精卵的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单倍体的特点是高度不育。【详解】A、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因此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A正确;B、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多倍体育种培育的三倍体西瓜,B错误;C、单倍体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C错误;D、单倍体所含染色体组数目与配子中的相同,D错误。故选A。17.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改变的是(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B.遗传规律的改变C.遗传信息的改变D.性状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①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②若亲代DNA\n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A错误;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遗传规律的改变的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因此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中遗传信息的改变,C正确;D、基因突变未必引起性状的改变,因为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虽然导致了相应的mRNA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性状也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C。18.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即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n(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详解】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D。20.下列对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D.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染色体组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因此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组数减半,染色体组没有会消失,A错误;B、四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是两个染色体组,因此,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未必是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C错误;D、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这些染色体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D正确。故选D。21.下列科研工作者中,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孟德尔B.摩尔根C.萨顿D.袁隆平【答案】D【解析】【分析】1、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摩尔根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n4、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建立了遗传学。【详解】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在人群中,下列哪类病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先天性疾病C.单基因遗传病D.传染病【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研究的是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非整体数增加或减少,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B、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B错误;C、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遗传无关,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D错误。故选C。23.下列有关质粒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质粒是基因工程育种时常用的一种基因运载体B.质粒存在于噬菌体和动植物细胞中C.质粒是个环状的DNA分子D.质粒能够自主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是最常用的运载体。【详解】A、质粒是最常用的基因工程运载体,此外还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A正确;B、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不仅存在于细菌中,也存在于某些真菌如酵母菌中,而动植物细胞中无质粒,B错误;\nC、质粒是小型环状的双链DNA分子,C正确;D、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D正确。故选B。24.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特别长,是由于(  )A.为了摄食树叶,颈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比短颈者有较好的生存机会C.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详解】A、具有长颈变异的个体有更多获得高处树叶的机会,因而生存下来的机会增多,并且能够将长颈的变异传递下去,因而群体中长颈的性状越来越多,就形成了长颈鹿,A错误;B、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长颈比短颈者有较好的生存机会,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B正确;C、性状可以由基因决定,而不是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C错误;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但这不是解释长颈鹿出现的原因,D错误。故选B。25.已知人眼的双眼皮(A)对单眼皮(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单眼皮的有3600人,双眼皮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B.0.36和0.64C.0.18和0.82D.0.82和0.18【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n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30000人中单眼皮的有3600人,双眼皮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则AA的基因型频率=12000÷30000×100%=40%,aa的基因型频率=3600÷30000×100%=12%,Aa的基因型频率=1-40%-12%=48%。因此A的基因频率=40%+1/2×48%=64%(0.64),a的基因频率=12%+1/2×48%=36%(0.36)。故选A。二、非选择题(除说明之外,每空1分,共50分)26.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根据表格中杂交实验的结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杂交组合后代性状一红花A×白花B全部为红花二红花C×红花D红花∶白花=3∶1(1)香水玫瑰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2)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红花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相同”或“不同”)。(3)在杂交组合二中,后代红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4)在杂交组合二中,双亲的性状都表现为红花,而在它们的后代既出现红花又出现白花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5)请写出杂交组合二的遗传图解_______。【答案】(1)①.红花②.白花(2)①.rr②.RR③.Rr④.相同(3)1/3(4)性状分离\n(5)【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题意分析,杂交组合一的实验结果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为RR(红花A)、rr(白花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Rr;杂交组合二的实验结果为红花∶白花=3∶1,说明亲本红花为杂合子,基因型均为Rr(红花C、红花D)。【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香水玫瑰的显性性状是红花,隐性性状是白花,即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白花为隐性,则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红花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小问3详解】在杂交组合二中,后代基因型和表型依次为1RR(红花)、2Rr(红花)、1rr(白花),显然子代红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小问4详解】在杂交组合二中,双亲的性状都表现为红花,而在它们的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又出现白花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即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又出现隐性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小问5详解】书写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同时也要求将配子的基因型写出,图示如下:\n【点睛】熟知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以及性状分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遗传图解的写法是本题的基本考点。27.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个体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乙过程属于________分裂,甲→丙过程属于________分裂。(2)乙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分别是_______条、________个;丙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分别是_______条、________个。(3)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丙产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4)乙细胞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期,丙细胞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期。【答案】(1)①.有丝②.减数(2)①.6②.12③.6④.6(3)①.AaBbCC②.ABC或AbC或aBC或abC(4)①.有丝分裂中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解析】【分析】据图可知: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甲→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甲→乙过程属于有丝分裂;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甲→丙过程属于减数分裂。\n【小问2详解】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的数目相等,据图可知,乙细胞中染色体数有6条,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乙细胞中DNA数6×2=12个。丙细胞中染色体数有6条,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丙细胞中DNA数6×1=6个。【小问3详解】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过程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为AaBbCC。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C或abC或aBC或AbC。【小问4详解】据分析可知,乙细胞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8.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酶①是_____,作用于_______键;酶②是_____,作用于________键。(2)该过程的模板链是_______________。(3)该过程c链与d链结构___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n(4)由图可以看出DNA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5)DNA复制的场所是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1)①.解旋酶②.氢键③.DNA聚合酶④.磷酸二酯(2)a链、b链(3)不同(4)半保留复制(5)①.细胞核、线粒体②.有丝分裂的间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其中酶①能使双链打开,为解旋酶;酶②能催化子链合成,为DNA聚合酶。a链和b链为模板链,c链和d链为子链。【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小问2详解】DNA复制时,亲本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结合图可知该过程中a、b链为模板链。【小问3详解】该过程中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故两者呈互补关系,即c链与d链的结构不同。【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经过复制后,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各保留了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模板母链,因此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小问5详解】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的DNA都能进行复制,结合该生物为动物,不含叶绿体,可知DNA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图一、图二分别表示生物体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n(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2)图一所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模板是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3)图二所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以____为模板,通过____发挥作用使该过程停止。(4)图二中Ⅰ结构是______,其上的3个碱基(UCA)称为___________。【答案】(1)(2)①.转录②.DNA的一条链(或a链)③.4种核糖核苷酸(3)①.翻译②.mRNA(c链)③.终止密码子(4)①.tRNA②.反密码子【解析】【分析】图一表示转录,a链是转录时的模板链,c链是形成的RNA单链。图二表示翻译,c链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d链表示多肽链。【小问1详解】转录即DNA→RNA,翻译过程即RNA→蛋白质,涉及的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是:DNA→RNA→蛋白质。以流程图表示如下。【小问2详解】图一表示转录;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即a链;转录是合成RNA的过程,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小问3详解】图二表示翻译;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翻译至终止密码子停止。【小问4详解】图二中结构Ⅰ表示tRNA,有61种,其上的3个碱基(UCA)称为反密码子,与mRNA\n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30.水稻高秆、矮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①③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2)②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3)①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____,育种的原理是_____,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经______培养的方法得到单倍体,单倍体幼苗经______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成纯合二倍体,再选育得到aaBB。(4)①⑥⑦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答案】(1)①.杂交育种②.基因重组(2)①.诱变育种②.基因突变(3)①.单倍体育种②.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变异)③.花药离体④.秋水仙素(或低温)(4)①.多倍体育种②.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变异)【解析】【分析】1.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2.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小问1详解】①③过程为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小问2详解】\n②过程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b变成B源于基因突变,该②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该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小问3详解】④为配子发育而来,是单倍体,过程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单倍体作为媒介,再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基因型为AB、Ab、aB、ab),单倍体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加倍后成为纯合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再选育得到aaBB。【小问4详解】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方式,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过程,①⑥⑦为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处理aaBB可获得多倍体aaaaBBBB,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育种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