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料简介

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2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1题答案】【答案】B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题答案】【答案】C 3.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3题答案】【答案】D4.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4题答案】【答案】D5.如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最大B.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唯一原因C.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衰退型D.在该生态系统中,最好让能量多流向C种群内【5题答案】【答案】D6.下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B.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6题答案】【答案】C7.科学家把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称为候鸟。候鸟往往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迁徙过程中可能靠视觉、听觉及地球磁场定位,这些信息都属于物理信息B.大型的鸟类和猛禽常在白天迁徙,这可能和它们的天敌少,白天食物充足有关C.候鸟迁徙到目的地,能够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发生改变D.引起迁徙的因素和光照、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也和鸟类自身的生理变化有关【7题答案】【答案】C8.在自然条件下,某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其中该种群的K值为10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达到的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环境阻力越大C.种群数量大于500后,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D.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发生变化【8题答案】【答案】A9.现有如下食物链,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种群,设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1>n2+n3B.a1>a2+a3C.n1•a1>n2•a2>n3•a3D.n1•a1=n2•a2+n3•a3【9题答案】【答案】C10.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λt,λ为1.015【10题答案】【答案】D11.下列关于进化和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竞争实现的B.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狼群内部为争夺狼王而斗争使狼发生了协同进化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它物种的进化【11题答案】【答案】D12.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不都是消费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B.图1中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a3+d1、b2+d2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12题答案】【答案】C1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 B.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C.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使用灯光来诱捕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13题答案】【答案】A14.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D.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14题答案】【答案】D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内两种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在a、b、c、d连续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两者是竞争关系 B.b时间段内甲数量增加,乙数量减少C.两者是捕食关系D.若引入丙以甲为食,则乙的数量会增加【15题答案】【答案】C16.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kg的草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屎壳郎从羊体内获得能量为0【16题答案】【答案】B17.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作用的是()A.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B.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C.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D.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17题答案】【答案】A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18题答案】【答案】B19.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19题答案】【答案】B20.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人口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C.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20题答案】【答案】B21.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21题答案】【答案】B22.生物群落的总体结构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表示A、B两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空间分布范围,如图2表示A、B、C、D、E五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分布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群落垂直结构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常呈镶嵌分布现象C.图2中B植物可占据3个空间层次,森林中的多数鸟类也具有类似情况D.分析图1、2,可推出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资源时可以存在共存现象【22题答案】【答案】B23.焚烧和填埋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对不同种类的垃圾采取不同方式的回收利用。如利用厨余垃圾进行生物堆肥、生产饲料等,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垃圾填埋场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调查B.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利用厨余垃圾进行生物堆肥过程中涉及的微生物属于消费者D.生物堆肥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23题答案】【答案】D24.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24题答案】【答案】A2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里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25题答案】【答案】B26.图1为2019年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已知该年鼠种群的K值为2000只,且1只兔与5只鼠或200只食草昆虫消耗的草的能量相等,且鹰和蛇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相等,图2表示该草原中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部分牧草变黄时,兔种群中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源地。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B.图1中,鹰种群增加的能量为3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4250kJC.图1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兔的数量增加50只,昆虫减少4000 只,则鼠种群的K值变为1850只D.图2中⑦所对应的能量仅来自青蛙同化的能量【26题答案】【答案】D27.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27题答案】【答案】A28.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B.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28题答案】【答案】A29.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 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B.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C.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9题答案】【答案】C30.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CO2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和3同化量之和除以1的同化量D.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2的数量减少,则在短时间内4的数量会减少【30题答案】【答案】C 二、非选择题31.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CO2排放不再增长,即“碳达峰”。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零排放”,即“碳中和”。(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数字表示)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秋季北半球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2)树线(图2)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其高度因地理位置的不同面不同,如中国东北长白山为1800~2100米,而四川西南则为3800~4200米。CO2排放过多使全球气候变暖,树线位置____________,(上移,下移)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_。(3)合理放牧一定程度影响碳循环,研究者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上植物生物量(有机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3。图3说明,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A.轻度放牧条件下,牲畜粪便能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B.植物被啃食后不断长出新叶,更多的碳被分配到地上部分 C.植物为了适应放牧干扰会把更多的生物量转移到地下部分D.啃食造成植物凋落物的增加,进入土壤并作为新鲜碳源【31题答案】【答案】①.Y1、Y2、Y3及Z过程②.大于③.上升④.次生演替⑤.轻度放牧的草原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略有上升⑥.ACD32.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如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计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48×10112.0×10111.69×10102.8×1010二3.1×1094.6×1086.6×1081.53×109三?8.0×1074.0×1072.3×108(1)图中虚线表示_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或“=”)死亡率。(2)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3)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列为近十年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微塑料是否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出现在海洋鸟类体内?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32题答案】【答案】(1)①.环境容纳量##K值②.=(2)14.5%(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4 )是,微塑料在体内不易被分解,可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之间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34.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图1),研究人员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2)和碳循环(图3)示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a-c时间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种群数量刚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2)de时间段环境容纳量的变化是______。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__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3)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实验者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_____个/mL。(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3中的B表示________,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成分有________(填字母)。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5)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并计数,则最终调查的数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将________(填明显偏大、明显偏小或无明显差异)。(6)若将图3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________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数字序号)。【34题答案】【答案】(1)①.S②.c点(2)①.减少②.不一定 (3)2×108(4)①.生产者②.AD③.①②③④(5)无明显差异(6)①.饲料中有机物②.①36.琼脂是一种多糖类物质,由于其很少有微生物能将其降解而成为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之一。某实验室在处理一批已进行过微生物培养的废弃固体培养基时发现,几乎全部培养基上的微生物都已死亡,但在其中一个培养基上存在一个正常生长的菌落。对此,研究人员做出了以下假说:①此培养基内的营养未被消耗殆尽;②形成此菌落的为自养型微生物;③形成此菌落的微生物能利用琼脂作为营养物质。(1)从研究人员所作的假说可以推测①所说的“营养”指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填“碳源”、“氮源”或“无机盐”)。(2)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统计的菌落数往往__________________(低、等、高)于接种的实际活菌数目。(3)为了检验上述假说①是否正确,研究人员分别使用两种培养基对上述微生物进行培养,其中一种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a,则另一培养基b中不能加入下列的__________。A.牛肉膏B.蛋白胨C.氯化钠D.琼脂(4)用上述a、b培养足够时间,菌落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时,证明假说①正确。(5)若上述实验否定了假说①,为进一步检验假说②和③,研究人员想要配制一种新的培养基c,并通过b与c上是否出现菌落作为观察指标,则与b相比,c的成分需要做出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36题答案】【答案】①.碳源②.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③.低④.AB⑤.a培养基上长出菌落,b培养基上不长菌落⑥.将琼脂换用其他凝固剂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