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Word版带解析)

资料简介

龙岩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红细胞主要承担运输氧的作用,心肌细胞承担心脏律动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种细胞功能不同,但细胞内有结构和功能相同的蛋白质B.成熟红细胞运输的氧有助于自身细胞内合成蛋白质C.组成血红蛋白和心肌蛋白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D.两种细胞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两种细胞功能不同,但细胞内有结构和功能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A正确;B、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B错误;C、组成血红蛋白和心肌蛋白的化学元素都有C、H、O、N,血红蛋白还含有Fe,因此组成血红蛋白和心肌蛋白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C正确;D、两种细胞的细胞膜功能不完全相同,因此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D正确。故选B。2.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刺激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及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胰岛A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结构参与B.②过程会使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但此改变可恢复 C.③过程表示胰岛素在细胞内把信号传递给葡萄糖转运蛋白D.④过程表示该细胞通过通道蛋白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引起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详解】A、①过程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A错误;B、②过程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会使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但此改变可恢复,有利于下次激素的结合,B正确;C、胰岛素不进入细胞,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将信号传递给葡萄糖转运蛋白,图示不能显示信号传递的具体过程,C错误;D、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为载体蛋白,图示葡萄糖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是该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B.引流蔗糖溶液时最好把临时装片放在实验桌上进行操作C.滴入蔗糖溶液后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体积明显缩小D.把蔗糖溶液换成KNO3溶液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所以当细胞失水时,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此“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是该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A正确;B、为了保证在显微镜下看到同一细胞在滴加高浓度蔗糖溶液后的细胞结构变化,引流蔗糖溶液时最好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操作,B错误;C、滴入蔗糖溶液后,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减小,但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因此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体积变化不明显,C错误;D、K+和NO3-可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因此把蔗糖溶液换成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能观察到质 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但若KNO3溶液的浓度过大,可能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死亡,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故选A。4.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用某种酶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温度每升高10℃,酶活性即提高一倍B.60℃时该酶还能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C.70℃时反应达到平衡前酶活性已丧失D.10℃和90℃时产物量都很低的原因一样【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大;温度向两侧偏移,酶活性降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活;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会抑制酶活性,使酶活性很低。【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和产物浓度的关系中,从60℃升高到90℃时,酶活性降低,A错误;B、由图可知,60℃时产物浓度增长速率变慢,而50℃时产物浓度增长速率保持不变,说明50℃时酶活性高于60℃时的酶活性,即60℃时酶活性受高温的影响,自身结构遭受破坏,B错误;C、由50℃时产物浓度可知,70℃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底物充足而产物浓度增长速率变为0,说明70℃时反应达到平衡前酶活性已丧失,C正确;D、10℃时产物量低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酶活性,而90℃时产物量低的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自身结构,导致酶失活,D错误。 故选C。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成语佳谚和诗词歌赋蕴藏着鲜活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体现群落初生演替的过程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体现莺与燕之间传递了行为信息D.“绿水青山春常在,碧海蓝天人安康”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白鹭、桃树、鳜鱼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早莺”争夺“暖树”属于争夺生存空间,体现了种内竞争,春燕筑巢,属于生殖现象,没有体现莺与燕之间传递行为信息,C错误;D、绿水青山需要人类的保护,碧海蓝天提供给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正确。故选D。6.自由基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从而损伤细胞。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包括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前者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科学家Sohal等人将SOD和CAT基因导入果蝇,使转基因果蝇比野生型果蝇的这两种酶基因多一个拷贝,转基因果蝇中SOD和CAT活性升高。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由基无法及时清除的细胞容易发生癌变B.自由基无法及时清除的细胞,膜流动性降低C.被自基攻击而死亡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D.与野生型果蝇相比,转基因果蝇寿命可能更长【答案】C 【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可能导致细胞衰老。【详解】A、自由基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因此自由基无法及时清除的细胞容易发生癌变,A正确;B、自由基无法及时清除会导致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细胞膜流动性降低,B正确;C、被自基攻击而死亡的细胞属于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C错误;D、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包括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前者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转基因果蝇比野生型果蝇的这两种酶基因多一个拷贝,转基因果蝇中SOD和CAT活性升高,及时清除自由基,使细胞不易衰老,因此与野生型果蝇相比,转基因果蝇寿命可能更长,D正确。故选C。7.表观遗传是指不依赖于DNA序列的基因表达状态与表型的改变,其形成途径之一是DNA分子内部碱基胞嘧啶发生甲基化,甲基化胞嘧啶虽然可以与鸟嘌呤正常配对,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胞嘧啶甲基化会使基因发生突变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改变肽链的长度C.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使子代性状发生改变D.胞嘧啶甲基化不会改变子代DNA碱基序列【答案】A【解析】【分析】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详解】A、胞嘧啶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DNA分子甲基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提前终止翻译,最终影响蛋白质合成,因此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改变肽链的长度,B正确;C、表观遗传是可遗传的,根据B项分析,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改变肽链的长度,进而影响子代的性状改变,C正确;D、表观遗传是可遗传的,胞嘧啶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中碱基序列,因此也不会改变子代DNA 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A。8.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以钢铁般意志在严寒环境下浴血奋战。下列有关志愿军战士在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既是产热最多的器官,也是散热最多的器官B.通过体液调节促使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激素增加C.通过神经调节促进骨骼肌颤栗和毛细血管收缩D.在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产生冷觉【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人体产热最多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最多的器官是皮肤,A错误;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激素增加,B错误;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骨骼肌颤栗(增加产热)和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正确;D、大脑皮层产生冷觉,而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D错误。故选C。9.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5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Ⅰ1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可能是个杂合子C.若Ⅱ5与携带者结婚,子代中男性患病率更高D.若Ⅱ3和Ⅱ4分别与正常人结婚,子代都正常 【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Ⅰ1和Ⅰ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Ⅱ5),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Ⅰ1携带致病基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带有致病基因,故Ⅰ1一定带有致病基因,A正确;B、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XAY,是纯合子,B错误;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5与携带者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正常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子代还是有一定患病概率的,D错误。故选A。10.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B.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D.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腺体【答案】B【解析】【分析】胰腺是个内外双分泌器官,胰岛细胞就是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而促胰液素是作用于其外分泌细胞,分泌胰液,消化食物。当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时,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或垂体,最终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详解】A、在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促进其分泌胰液,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B错误;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所有细胞,包括垂体细胞,C正确;D、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或是肌肉细胞,也可能是腺体细胞,D正确。故选B。 11.若质量分数为a的葡萄糖溶液为某健康实验动物的血浆等渗溶液,则给实验动物静脉滴注100mL,质量分数为3a的葡萄糖溶液后,不会发生的是()A.出现尿糖并且尿量减少B.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C.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D.组织细胞摄取的葡萄糖量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给实验动物静脉滴注100mL质量分数为3a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增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由于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进入血浆,最终将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至正常,不会出现尿糖并且尿量减少的情况,A错误,BCD正确。故选A。12.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微藻能合成很多独特的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科研人员将自养的绿色巴夫藻和既可自养又能异养的四鞭藻进行融合,经筛选获得融合藻株。在自养培养条件下,测定它们的生长速率和EPA、DHA产率,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藻体生长速率(g/Ld)EPA(%)DHA(%)绿色巴夫藻0.0580.2120.073四鞭藻01400.058无融合藻0.1410.0670.054 A.融合藻具有生长迅速又能合成EPA和DHA的优点B.诱导融合前用纤维素酶等处理两种藻以获得原生质体C.细胞诱导融合完成后培养体系中应有3种类型的细胞D.获得的融合藻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EPA、DHA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绿色巴夫藻能合成EPA和DHA,而四鞭藻不能合成DHA,融合藻可合成EPA和DHA。融合藻的生长速率与四鞭藻接近,但大于绿色巴夫藻。【详解】A、根据表格可知,融合藻生长速率最大,且能合成EPA和DHA,A正确;B、诱导两种藻细胞融合前需先用纤维素酶等处理以获得原生质体,便于细胞膜融合,B正确;C、细胞诱导融合完成后培养体系中应有未融合的绿色巴夫藻细胞、四鞭藻细胞以及两个绿色巴夫藻细胞融合体、两个四鞭藻细胞融合体、一个四鞭藻细胞和一个绿色巴夫藻细胞融合体,共5种类型的细胞,C错误;D、获得的融合藻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EPA、DHA检测,以便获得符合要求的融合细胞,D正确。故选C。13.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该突变基因为CCR5编码基因的等位基因,因此该地区人群基因库未改变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可能与DNA复制发生错误有关,但与自然选择无关C.通过药物干扰HIV-1病毒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HIV-1病毒的增殖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病毒的几率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能丰富种群基因库;自然选择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详解】A、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增加了基因库内基因的种类,因此该地区人群基因库发生了改变,A错误; B、自然选择只能对突变的基因进行选择,不能诱导基因突变,该突变基因的出现可能与DNA复制发生错误有关,B正确;C、受体CCR5能够与HIV-1特异性结合,可通过药物干扰HIV-1病毒与受体CCR5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繁殖,C正确;D、编码受体CCR5的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HIV-1与受体CCR5结合的几率下降,进而使人群感染HIV-1病毒的几率下降,D正确。故选A。14.乳酸发酵过的蔬菜是许多亚洲美食中的传统食品,在发酵液中通常发现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下图显示出3种不同微生物群中活细胞数(LogCFU/mL)和卷心菜乳酸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发酵液中的溶解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在第22天被完全耗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数量下降是由于缺氧和pH下降导致的B.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和CO2引起C.酵母菌在第22天后开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一些丝状真菌在低pH下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上升后有下降的趋势;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故pH呈下降趋势;酵母菌的数量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丝状真菌的数量一直下降后基本保持不变。【详解】A、氧气在第22天被完全耗尽,据图可知,酵母菌数量约在第22天下降时,pH并没有下降,因此酵母菌数量下降主要与发酵液中的氧气缺失有关,A错误;B、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错误; C、酵母菌在低氧条件下即可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酵母菌开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应在第22天前,C错误;D、据图可知,在pH较低时,一些丝状真菌能够存活,可说明其在低pH下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D正确。故选D。15.处于分裂期的某个细胞内,共有10个核DNA分子,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是()A.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能为5条或10条B.该细胞此时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该细胞可能形成体积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子细胞D.该细胞可能含两个染色体组且移向两极的核基因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处于分裂期的某个细胞内,共有10个核DNA分子,则此时的染色体数可能为5条或10条,分裂后的子细胞内含有5个核DNA分子,说明该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或单倍体有丝分裂图像。【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此时的染色体数可能为5条或10条,若为二倍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则体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若为单倍体有丝分裂图像,则其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5条,A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像,则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应含有5个核DNA,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核DNA应为偶数,因此该细胞此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若该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则可能代表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可能形成体积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子细胞,C正确;D、若为二倍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单倍体有丝分裂后期图像时,则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内含两个染色体组且移向两极的核基因相同,D正确。故选B。16.已知IAA可使细胞壁酸化疏松,促使细胞伸长。右图所示是利用一定浓度的外源IAA和蔗糖诱导去除顶端的燕麦胚芽鞘切段的生长情况。用KCl代替蔗糖重复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结果相同(蔗糖和KCl都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IAA可能是通过催化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使细胞壁酸化疏松B.曲线②中IAA促进效果逐渐减弱,可能是内源IAA积累造成的C.加入蔗糖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原因是蔗糖提供了能量D.加入KCl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原因是KCl促进细胞吸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时间和不同物质的处理,因变量为胚芽鞘的伸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仅仅使用生长素或蔗糖相比较,同时使用生长素和蔗糖溶液的胚芽鞘伸长率最大,促进作用最强。【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才能催化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而IAA是植物激素,不具有催化的作用,A错误;B、胚芽鞘产生的IAA会发生极性运输,故曲线②中IAA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不是内源IAA积累造成的,B错误;C、对比①②可知,加入蔗糖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由于题干信息说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说明实验中蔗糖不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C错误;D、由于题干信息说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可知加入KCl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原因是KCl能进入胚芽鞘细胞,促进细胞吸水,从而促进了生长,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17.气孔运动不仅受自身遗传、时间节律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如水分、光照、温度、CO2浓度 等环境因子的调节与控制。气孔开放程度直接影响植物的蒸腾、光合和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利用鸢尾叶下表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气孔开闭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图1光照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3℃;图2光照强度为2000lx)。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图2结果表明,适宜光照和适宜温度可促进气孔开放,原因是:适宜光照和适宜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胞间CO2浓度降低,促使气孔开放。(3)夜间鸢尾气孔依然存在部分开放,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4℃时气孔开放率依然较大,说明鸢尾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4)夏季晴天中午鸢尾气孔大部分关闭,为了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还是光照强度,某同学设计了下列表格以记录相关实验结果。请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填写出表格中的培养条件。分组培养条件气孔开放率(%)A①_____________B②_____________C③______________D较高温度、较强光照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气孔开放率(%)为C组>B组>A组>D组,则夏季晴天中午鸢尾气孔大部分关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缺一不得分)(2)光合速率上升,且大于呼吸速率(3)①.时间节律②.较强的耐寒 (4)①.较高温度、适宜光照②.适宜温度、较强光照③.适宜温度、适宜光照【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部因素:酶的数量、光合色素的含量等。2、植物的气孔位于叶片的表皮上,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与周围的表皮细胞紧密连接在一起。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打开;反之,气孔关闭;光合午休就是植物因高温、低湿引起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现象,其原理是:缺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受阻→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小问1详解】图1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图2中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都是气孔开放率的变化。【小问2详解】已知适宜的光照、温度和CO2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即都会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且大于呼吸速率,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消耗,导致植物胞间CO2浓度降低,同时由于光合产物增加,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逐渐开放,从而更加有利于光合作用。【小问3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夜间鸢尾气孔部分开放,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时间节律的影响。从图2上看,4℃时气孔开放率依然较大,说明温度对鸢尾气孔开放的影响不大,鸢尾具有较强的耐寒特性。【小问4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夏季晴天中午鸢尾气孔关闭的因素是温度还是光照强度,自变量为温度和光照强度,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每次只研究一个变量,故A、B、C、D组的培养条件依次为:A较高温度、适宜光照;B适宜温度、较强光照;C适宜温度、适宜光照;D较高温度、较强光照。先用A和D比较,可知在高温时光照强度对气孔关闭的影响;再用B和C比较,可知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气孔关闭的影响;若B、C组的气孔开放率大于A、D组,则夏季晴天中午鸢尾气孔大部分关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强度。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因素对气孔开放率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识图分析获得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知识点分析是解决该题的重点,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对实验设计原则的运用能力。18.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我市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回答。物种种群密度调查表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甲10.09.28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1)经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m2)。(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B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3)调查小组对保护区一块荒地的4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上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样方法②.S0 (2)①.遗传(基因)②.基因突变(或突变)③.基因重组(3)①.丙②.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制约因素,繁殖更快【解析】【分析】根据图1分析,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目增加,到达S0时达到最大。图2中,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与B为两株同种植物,其差异属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物种的差异性。【小问1详解】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量,根据图1可知,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样方法。根据分析可知,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此时样方面积最小,物种数最多。【小问2详解】植物A和B属于同一物种,性状不同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属于遗传多样性。【小问3详解】外来入侵物种一般会呈“J”型曲线增长,故入侵物种应是丙,因其数据是一直在增加的,而其余的都有所减少。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种群密度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2n=10)纯合突变体,其4号染色体上冷敏型基因m突变为抗冻型基因M,5号染色体上耐高盐基因H突变为盐敏型基因h。现将该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F2中耐高盐抗冻型∶耐高盐冷敏型∶盐敏抗冻型∶盐敏冷敏型=21∶15∶7∶5。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耐盐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为了推测其原因,让F1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正反交,结果是:当F1做父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5;当F1做母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1。根据该实验结果,请推测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育种工作者根据M/m、H/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F2部分植株的DNA进 行PCR扩增。已知M比m片段短,h比H片段短,扩增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符合选育目标的植株编号为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4号染色体上与m基因相邻有一对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a,a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含M基因的花粉发育,而对含m基因的花粉发育没有影响。若纯合抗冻型突变株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导致a基因丢失。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中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的植株产生配子时,a基因最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MⅠ”或“MⅡ”或“精子”)时期表达才会影响含M基因花粉的成活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基因的)分离②.F1自交,F2耐高盐型与盐敏型性状分离比为3∶1(2)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M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为1/5)(3)①.3、4、5②.PCR扩增结果中3、4、5号仅有M和H条带(或无m和h条带),为纯合耐高盐抗冻型植株(4)①.MⅠ②.MⅠ时a基因与M基因在同一个细胞内【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在合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根据F1自交,F2中的比例为耐高盐型∶盐敏型=(21+15)∶(7+5)=3∶1,可推出耐盐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2详解】让F1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正反交,即Mm×mm,当Mm为父本时后代抗冻型∶冷敏型=1∶5,而当Mm做母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1,即后代表现符合正常测交比例,可推测:F1(Mm)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产生雄配子时带有M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产生的配 子M:m=1:5,代入F1验证,Mm×mm→(1/6M,5/6m)×(1/2M,2/2m)→(5/12Mm,1/6MM,5/12mm),即抗冻型∶冷敏型=7∶5,符合题意。【小问3详解】想要获得优良性状纯合,即抗冻耐盐纯合MMHH,由于M比m片段短,h比H片段短,因此下面第一幅图找短的,即1000bp,为2、3、4、5,第二幅图找长的,即3、4、5、6、10,两者取交集,为3、4、5,即PCR扩增结果中3、4、5号仅有M和H条带(或无m和h条带),为纯合耐高盐抗冻型植株。【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与m基因相邻有一对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a,a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含M基因的花粉发育,而对含m基因的花粉发育没有影响,而在F1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存在一个a基因,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能有细胞不存在a基因,即MⅠ时a基因与M基因在同一个细胞内,MⅠ之后a基因与M基因不一定在同一个细胞内,所以若要a基因影响含M基因花粉的成活率,则a基因最迟在MI时期表达。【点睛】本题以一株拟南芥纯合突变体为素材,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的过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能运用到相关的分析和计算上,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同时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出异常情况。20.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机理。请回答问题。 (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___________功能。图1所示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___免疫,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饲喂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①对照组小鼠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研究人员推测,KD饮食条件下,γT细胞在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鼠肺部粘液能捕获病毒抵御感染,科研人员发现,实验组小鼠肺部粘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结合图2实验结果,推测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监控和清除②.细胞③.淋巴因子(2)①.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3)KD可能通过诱导γT细胞增殖,促使肺部粘液生成细胞增殖,分泌更多的粘液捕获病毒,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或KD可能诱导γT细胞和肺部粘液生成细胞都增殖,从而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基本功能。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在这样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 的抗原也因失去了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基本功能。由图可知,图1所示的免疫过程有效应T细胞的参与,故为细胞免疫。由图可知,物质A是由T细胞分泌出来的,则A为淋巴因子。【小问2详解】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饲料种类,同时其它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对照组小鼠处理方法为用等量的普通饲料饲喂。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KD饮食条件下)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说明KD饮食条件下,γT细胞在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小问3详解】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KD饮食条件下)的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结合鼠肺部粘液能捕获病毒抵御感染,故推测KD可能通过诱导γT细胞增殖,促使肺部粘液生成细胞增殖,分泌更多的粘液捕获病毒,从而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或KD可能诱导γT细胞和肺部粘液生成细胞都增殖,从而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点睛】本题以甲型流感病毒(IAV)为载体,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细胞免疫的过程,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实验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能结合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21.除草剂的有效成分草甘膦能够专一地抑制EPSP合酶的活性,从而使植物体内多种代谢途径受到影响而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没有选择性,它在除掉杂草的同时也会使作物受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导入外源EPSP合酶基因培育抗草甘膦的作物。下图为转基因抗草甘膦矮牵牛的培育过程,请回答。 (1)为大量获得抗草甘膦基因,可选择右图中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罗马数字表示)组合进行PCR扩增。(2)构建重组Ti质粒时,EPSP合酶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____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⑤过程中甲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从而把EPSP合酶基因导入到甲细胞中。⑥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鉴定转基因矮牵牛植株是否具有抗草甘膦功能,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其存活情况。(5)如果增加转入外源EPSP合酶基因的数量,理论上转基因矮牵牛对草甘膦的抗性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增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Ⅱ和引物Ⅲ(2)①.T-DNA②.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①酚类化合物②.植物组织培养(4)用草甘膦喷洒转基因矮牵牛(5)①.会(或不会)②.外源EPSP合酶基因数量增加,矮牵牛体内EPSP合酶的表达水平升高,对草甘膦的抗性增强(或增加的外源EPSP合酶基因在矮牵牛细胞内无法表达;或增加的外源EPSP合酶基因使EPSP合酶的总体表达量下降)注:增加的外源EPSP合酶基因,插入到矮牵牛细胞的DNA上的位置不确定、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不确定,外源基因插入后也可能丢失,也可能发生位置重排等等,影响了EPSP合酶的总体表达量。【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基因组文库中获取、cDNA文库中获取。(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如果以质粒作为运载体,首先要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质粒出现一个缺口,露出黏性末端。然后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可切割出平末端,拥有相同效果)。(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片段与运载体在生物体外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后,下一步是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小问1详解】DNA复制只能从5’到3’,引物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应选择引物Ⅱ和引物Ⅲ以扩增EPSP合酶基因。【小问2详解】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T-DNA,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植株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小问3详解】⑤过程中甲细胞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从而把EPSP合酶基因导入到甲细胞中。⑥过程是将细胞培养为植株体,为组织培养过程。【小问4详解】为了鉴定转基因矮牵牛植株是否具有抗草甘膦功能,还需要用草甘膦喷洒转基因矮牵牛,观察其存活情况,若能存活的植株,则说明具有抗草甘膦功能。【小问5详解】 外源EPSP合酶基因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矮牵牛体内EPSP合酶的表达水平升高,对草甘膦的抗性增强,因此转基因矮牵牛对草甘膦的抗性可能会增加。(或增加的外源EPSP合酶基因在矮牵牛细胞内可能无法表达,因此转基因矮牵牛对草甘膦的抗性可能不会增加)【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