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注中国文学的人总是遗憾中国文学没有出现“史诗”,即没有《伊利亚特》或《奥德赛》式的史诗。其实,《红楼梦》正是一部伟大史诗,而且由它确立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中国的史诗传统。“史诗”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它原是指古代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传说并具有神话色彩的长篇叙事诗,后来又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内涵并有宏大结构的卓越的叙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此时,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史诗,是指:一、它具有《荷马史诗》式的宏大叙事构架和深广视野;二、它和中国原始神话《山海经》直接相联,塑造了具有神话色彩和别样英雄色彩(另一种意义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的系列诗意大生命;三、它寄托着人类“诗意栖居”“诗意存在”的宏观梦想,从而使浓厚的诗意覆盖整部作品。上述三点,还需进一步做些补充。首先应说明的是,《红楼梦》的史诗构架打通天上人间,这与《伊利亚特》相似,但其深广视野则与《伊利亚特》不同,它是一种更深邃的内在视野,它挺进到人的内心深处,展示更丰富的内在生命景观。这种史诗性的内在生命景观,在人类文学史上极为少见,它是曹雪芹了不起的创造,也是《红楼梦》史诗的特征。林黛玉一见到贾宝玉就觉得“眼熟”,内在视野一下子就伸延到灵河岸边。她在《葬花吟》中提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在大苍凉的叩问中呈现的又是无边无垠的大视野。其次,说《红楼梦》有英雄色彩,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平常之心的英雄。难道贾宝玉基督式的情怀不是英雄情怀?难道尤三姐、鸳鸯一剑一绳自我了断,把泥浊世界断然从自己的生命中抛却出去不是英雄悲歌?难道林黛玉焚烧诗稿的大行为语言,不是对黑暗人间英雄式的抗议?如果说,《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那么《红楼梦》的英雄则是柔性的。因此,也可以说,《伊利亚特》是刚性史诗,《红楼梦》是柔性史诗。史诗不是历史,而是文学。史诗的起点是诗,是审美意识,而不是年代时序,不是权力意识与道德意识。因此,它虽然具有历史的时代内涵,但重心则是超越历史时代的生命景观与生命哲学意味。也就是说,史诗的重心是“诗”而不是“史”,它是史的诗化与审美化,但不是19
历史。《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的规模再大,也不是史诗。《三国演义》《水浒传》虽塑造了许多英雄,也有历史感,但缺乏史诗的起点,即审美意识,它们令读者感受到的是权力意识与道德意识对审美意识的绝对压倒,因此,不能称为史诗。中国的《史记》,以文写史,以文塑造历史英雄,显然有史诗倾向,其中有些描绘英雄人物的篇章,也很有诗意。可以说,《史记》早已提供了史诗创造的可能性,可惜司马迁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不是用审美意识去重新观照历史和重组历史,因此,也没有赋予《史记》以史诗的宏伟框架。他对个人不幸遭际进行反弹的发愤意识显然大于审美意识,这一点限制了他的“大观”眼睛,使他未能像曹雪芹那样如此透彻地悟到人间的诗意所在。唯有《红楼梦》是特殊的伟大审美存在,它在东方屹立着,和诞生于西方的《荷马史诗》一样将永远保持着太阳般的魅力,并永远放射着超越时空的光辉和异彩。(摘编自刘再复《<红楼梦>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诗”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它是指古代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传说并具有神话色彩的长篇叙事诗。B.《红楼梦》和中国原始神话《山海经》直接相联,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继续。C.《红楼梦》包含了人类的一种伟大梦想,人的存在应是诗意的存在,人的生活应是“诗意栖居”的生活。D.《伊利亚特》和《红楼梦》都具有英雄色彩,《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所以《红楼梦》的英雄是柔性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反对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学没有出现“史诗”的看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富有启发意义。B.文章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第二、三段的论证是并列展开的。C.作者举“林黛玉一见到贾宝玉就觉得‘眼熟’”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红楼梦》有一种更深邃的内在视野的观点。D.文章第四段用《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例子说明了审美意识的缺失是它们不能称为史诗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9
A.《红楼梦》确立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中国史诗传统,原因之一是它塑造了另一种意义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色彩的系列诗意大生命。B.《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叙事构架宏大,历史的时代内涵丰富,但没有对史的诗化与审美化,因此只能是历史,而不是史诗。C.作者认为《史记》未能成为史诗的原因之一是司马迁对个人不幸遭际进行反弹的发愤意识大于审美意识。D.作者认为《红楼梦》正是《荷马史诗》式的没有时间边界的永恒存在,它属于当时,属于现在,更属于今后的千秋岁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中医药的创新,既包括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古老的中医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分析,医生为病人提供更精确的治疗,中医药疗效也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应用让中医药诊疗规律得到总结、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摘编自《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求是网2020年6月5日)材料二:2020年6月13日,以“从中医药抗疫成果看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于文明强调,一要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二要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坚持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显著优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摘编自《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6月15日)材料三: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为各国瞩目。19
西医往往对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无能为力,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相比西医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中医防治的灵活便利能更好地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且显著降低了医疗成本;对西医预防保健的不足,中医治未病更具有独到优势。中医和西医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医学,生命至重,需要两者互学互鉴、互补短长。此次中国的抗疫实践也再次证明,当前最好的医学是中西医互补的医学,而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当是中西医互补的体系。面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让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补充,彰显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既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之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责。(摘编自《用中医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6月4日)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二是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的阵地,方能显身手,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的需要,等等。(摘编自张伯礼《中西医结合,助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2020年6月11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得益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这也是我国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B.对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西医往往无能为力,而中医却能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19
C.为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亟须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D.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医药救治有了自己大显身手的阵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为我们指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B.材料三结合中国的抗疫实践,对中西医药进行对比,证明中西医互补是当前最好的医学,指出公共卫生体系也应当中西医互补。C.材料四表明此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D.通过材料四的介绍可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不足。6.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价值?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除 岁汪曾祺守岁烛的黑烟摇摇的,像一条小水蛇游进黑暗里。烛泪漓漓淋淋地流满了锡烛台的周身,发散着一种淡淡的气味,烛焰忽大忽小,四壁的光影也便静静地变化着。想不到适当的事情做,我移移坐在椅子里的屁股,轻轻地嘘出一口气。父亲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算盘珠子刷溜地响着,薄薄的关山纸一张一张地翻过。19
“还好,亏不了多少,够开销的了。”父亲推开算盘,移开面前账簿叠起的小山,站起身来。“不早了吧?”“嗯?”他搓搓两手,把指头拉出声音,来回踱着,眉头皱起又放平,是在盘算着什么。“一到天明,你等着瞧吧,多少字号要在公会的名单上勾去了。广源、新丰、玉记……往年倒一两家铺子,大家心里虽然早都有了个底,可是不能不当桩大事议论着,今年啊,多了,大家反而不大在意了,只好眼睁睁看着一爿一爿地不声不响地倒。我看有弄得米没地方买的日子。”说着一手抓起茶杯,把杯内的残茶往嘴里倒,大概茶早已凉透了,他用力打了个寒噤,把茶都泼在痰盂里。“真的好笑,万安堂的陶老板前天还跟我说:‘别的行业不说,民贫则俭,可省的省了,不景气是意中事,你们这一业,食为民天,米都是要吃的,怎么也不行了?’我望他笑笑,说:‘什么都可以省,病却省不了啊,有钱的或许参汤、燕窝吃得少一点,穷人,摆子、痢疾更较往年多些,今年吃了些不惯的东西,肠胃里免不了要闹闹,你们大黄、芒硝都少不了,有人照顾,你却为什么总是成天嚷着亏啊折的?’”“恐怕今年材板铺子倒有点赚头,死都还是要死的,万字纹的棺材,三道紫金箍究竟不大有人用。”我沉吟着,把烧到指边的烟卷丢到痰盂里,咝——马上黑了。炮声又紧了,纸窗沙沙地抖了一阵。也辨不清是敌人的,是我们的。夜来,炮声就没停过,不过到紧的时候才教人一惊。“这次是抗战,抗战,我们难道不明白吗?为了抗战,商人吃点苦是应该的,只是——”父亲的话说不下去了,沉沉地坐到椅子里,拨弄着算盘,好像那种轻快的声音能给他安慰,能平抑心里的骚乱。“写春联吧,年,总是要过的。墨已经研好了,在架子上茶杯里,你拿来掺点水,炖在脚炉上,写春联的墨要熟,才有光。炉里该还有火,三十夜,要拆夜火烈。纸——怎么‘万年红’买不到?这是本城出的啊!没有就将就省用吧。”父亲把心事推开了一点,想到过年了。“大门后的联字换换,就用‘频忧启瑞,多,——多福兴邦’。”“福?”“‘福’。大年下,用个‘难’字让老太爷看见要不高兴。”“那,‘忧’字为什么不换一个呢?”19
“忧总是忧的,难道不忧么?只要能启瑞就好。哈哈。”夜深了,寒气愈重了,我拨拨火盆里的炭,炭烧得正炽,红得像是透明的,只是一拨之后,一些白灰飞了起来,落得我一身。“不行,一会儿就要支不住了,你去再搬点炭来加上去,回来索性拿壶酒来。”炭火更旺了,我又撒了些柏叶,一室都是香气。“喝,我久不同你喝了,今天不是个平常日子,我们爷儿俩守守岁,来,干!”笃,笃,笃笃,笃,……“哎?这会儿有谁来?”父亲掀开棉帘,一步跨了出去,我拿了蜡烛跟在后面。我们站在门旁,屏着气听着,心里不免有点忐忑,等待着什么事发生。门环又响。“哪个?”“是我。”“哦,是远翁,有什么要紧事吗?前线上怎样了?”“很好,前线上,冲过去二十几里,扎到小杨村了,小杨村离麒麟坝还有四十多。我就要去,跟王团副一块去,把慰劳品带到团部,一天亮就走。你知道收上河一带稻子的是谁?”“谁?”“陈国斌,全是替敌人收的。”“陈国斌?是去年春上被驱逐出境的?”“是他,汉奸!”“现在怎样了?”“逮到了,他正想把稻子偷运过去,由湖里。在杨林塘就擒的。所有囤粮,全部搜到,明春是没大问题了。我已经在拜年片上写明叫同业能支持的还是支持,市面要紧。”“对,市面要紧。”“我大概得过两天回来,这事得拜托您。”“当然,当然,反正还有几天,大家到初六才会开门哩,明天一早我就去各家走走,商量个办法。”“是啊,当然现在县里对于那批粮食还没有一个处置,不过我想是没多大问题的。开,老板们自然不会有好处,不过只好也看得轻些了。”“谁也不忍心看先人遗下来的或是自己一手创置的生财器物生虫上锈,我想没多大问题,开。——你呢?怎么样,你今年?”19
“还好。”“你是百节之虫,——”“见笑,见笑。”“哈哈哈哈哈。”门里门外一片笑声。一种压抑不住的真正的笑。“就这么说,我走了,再见。”“再见,好走。”沉着有力的脚步声渐渐远了。“干。”“干。”父亲和我的眼睛全瞟在墨汁未干的春联上,春联非常的鲜艳。一片希望的颜色。(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摹守岁烛在暗夜中燃烧的情景,意在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种低沉、黯淡的氛围,也与整个社会背景相契合。B.小说借父亲出场后说的一大段话,写出了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与百姓生活造成的伤害,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C.小说善于抓住神态、语言描写来塑造形象,如“眉头皱起又放平”“为了抗战,商人吃点苦是应该的”,体现了父亲乐观和积极参与抗战的心态。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写出了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情感态度,同时,由“我”来展现情节的变化,又赋予小说强烈的真实感。8.文中前后两次提到“春联”,其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创作于抗战时期,但有别于一般的“宣传民众、鼓动民众、教育民众”的抗战文学,请简要分析本文对战争的书写特点。(6分) 19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19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龙图阁直学士”指欧阳修曾在龙图阁读书学习。B.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的合称。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等织物,“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后也以布衣称平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像对待老师那样尊重他。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1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即 事① 陆游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扪虱②雄豪空自许,屠龙③工巧竟何成?雅闻岷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注] ①此诗作于乾道八年,诗人赴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任途中。②扪虱:东晋永和十年(354),大将桓温北征,大战关中,王猛来见,一边扪虱,一边纵谈当时的国家大事。③屠龙:《庄子·列御寇》记古代朱伻漫知道支离益懂得屠龙的方法,向支离益求教,费了千金的代价,学会了屠龙的技艺,但因无龙可屠,技艺无法施展。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出兵”点明当时的政治形势,用语看似平淡,却饱含着浓重的无奈与悲哀。B.诗中“醉来”“老去”“玉糁羹”等词语直白浅近、质朴自然,极具生活气息。C.诗人最后要在岷山下用山芋炖一锅鲜美的玉糁羹,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隐逸情怀。D.本诗中诗人的心绪十分复杂,既有较为直接的对心志的坦陈,又有含而不露的隐藏叙述。15.中间两联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9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既承上概括风景,又启下引出周瑜,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爵士在《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一书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的园林。他反对古典的规则式造园,也反对当时英国颇为风行的布朗式的自然风致园。布朗的造园善于使用成片的树林和湖泊,追求极度纯净优雅的自然风韵。但钱伯斯却认为,规则式的造园太雕琢,过于不自然,其创作态度是错误的;而布朗的自然风致园则是在不加选择和 地抄袭自然,既枯燥又粗俗。他认为,花园里的景色应该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区别,如果以 自然作为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那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还不如真人蜡像。最好的方式是明智地调和艺术与自然,取双方的长处,这才是比较完美的花园。而中国的花园在钱伯斯看来正是值得西方人去模仿的典范。 钱伯斯的观点在英国引起了很激烈的争论,造园家们也形成了两派:其一是布朗派;其二是如画派。( ),比如:风景画中的前景对画家来说 ,在大自然中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线更为开阔。“如画派”主张自然的艺术理想化,事实上就是主张把大画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作为园林的范本。他们赞赏画家们的风景画构思,认为园艺家要努力将其画中的意象再现于庭园之中,尤其是为了形成对比, 是粗野和丑陋无比之物,都不妨吸收到庭园风景中来。显然,“如画派”的自然是经过绘画处理过的自然。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成为“布朗派”和“如画派”争论的焦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品鉴 酷肖 不可或缺 哪怕B.品评 模仿 必不可少 无论C.品鉴 模仿 不可或缺 无论D.品评 酷肖 必不可少 哪怕19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这是“布朗派”的观点B.“布朗派”强调绘画与自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C.“布朗派”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D.强调绘画与自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这是“布朗派”的观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往往是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线更为开阔。B.从高处俯瞰到的险峻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线更为开阔。C.从高处俯瞰到的险峻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D.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宇航员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恶劣的生存条件,① 。物质上的短缺可以通过技术提升来解决,生理上的不适也能够调理,唯有心理上的孤独无法排解。但现在,② 。这个名为“AI助手”的家伙被称为宇航员交互式移动伙伴,它体重很轻,尺寸跟健身球差不多。它能够协助宇航员完成日常工作,帮助宇航员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③ ,帮宇航员排解内心的孤独,比如当宇航员想家时,他会用富有同情心的语调与宇航员交谈,以减轻宇航员的寂寞感,为他们的太空生活带来温暖。正因为这个AI助手有温情,所以有人称它是国际空间站里的“暖男”。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北京时间2020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格丽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50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她著有10余本诗集和1本诗歌随笔集,曾获美国普利策诗歌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于格丽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19
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然而,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诺贝尔奖没有举办现场的颁奖典礼,而是在线上举行颁奖仪式。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医者的使命。”——钟南山(获“共和国勋章”荣誉)“我希望自己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来。没想到被这么多人关注,最后成了英雄了。不过就是普通的人做了普通的事”“我沾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光,沾了中医药的光”。——张伯礼(获“人民英雄”称号)“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英雄的人民。”——张定宇(获“人民英雄”称号)“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虽然我被授予人民英雄这个称号,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是英雄”。——陈薇(获“人民英雄”称号) 对以上四位获奖人的获奖感言和先进事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9
答案全解全析1.C A.“它是指……”错误,原文是“它原是指……后来又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内涵并有宏大结构的卓越的叙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B.“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继续”错误,原文说《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是“另一种意义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不是“夸父逐日”这样刚性的人物形象。D.“《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所以《红楼梦》的英雄是柔性的”强加因果,原文只说“如果说,《伊利亚特》的英雄是刚性的,那么《红楼梦》的英雄则是柔性的”,由此可见,原文中这两者之间是假设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2.B “第二、三段的论证是并列展开的”错误,由第三段开头的“上述三点,还需进一步做些补充”可知,第二、三段的论证是层进式展开的。3.B “《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叙事构架宏大”错误。根据原文“《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的规模再大,也不是史诗。《三国演义》《水浒传》虽塑造了许多英雄,也有历史感,但缺乏史诗的起点,即审美意识”可知,叙事构架宏大的是《资治通鉴》,而不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英雄,有历史感。4.B “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错误。由原文“西医往往对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无能为力,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可知,在重大传染病上,中医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据此说中医优于西医。5.A “为我们指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6.答案 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让中医药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解析 由原文“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可知,我们应该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价值。由原文“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坚持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可知,我们应该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由原文“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让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补充,彰显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可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让中医药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7.C “乐观”错,应该是对战争的无奈。19
8.答案 ①第一次是写春联,从对写春联的纸墨的考究到春联上文字的选择,都饱含着“我”与父亲对当时战争中生活现状的忧虑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②第二次是在小说结尾,“春联”是“希望的颜色”,写出了父亲与“我”在听闻汉奸被抓、市面有米可卖之后的喜悦,也饱含着对战争必胜的信念。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内容及情节安排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写春联”“看春联”属于小说中安排的两个情节,那么情节安排的用意需要结合小说内容、社会背景、人物心理或情感、行文结构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写春联”的情节在小说中间部分,社会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父子俩当时处于对战争的无奈、担忧的心境之中,在对战争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能把眼前的事务,即“写春联”做好,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愿。“看春联”的情节在小说结尾部分,当时父子俩已得知“汉奸”被抓,市面上有米可卖,那么心里自然对战争的胜利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在作者看来,“春联非常的鲜艳。一片希望的颜色”。9.答案 ①从选材上看,文中并无对战争场面的直接的正面描写,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抗战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世相的叙述上。②从艺术手法上看,本文避免粗线条地对战争全面再现,而是采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将战争书写与人道主义情怀结合起来。③从情节与人物的角度看,小说并无战争文学中集中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在父子二人除夕夜的对话中缓缓展开。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写作技巧的能力。小说的写作技巧包括材料选择、情节及结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题干中“有别于一般的‘宣传民众、鼓动民众、教育民众’的抗战文学”就是在提示考生要考虑本文的选材特点。一般抗战题材的文章,要么直接描写前线的战争场面,反映战争的残酷,警醒世人要反对战争,保卫和平;要么描写后方民众对前线的积极支援,但是一般都以“宣传民众、鼓动民众、教育民众”为根本目的,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侮,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本文却把目光投放在小人物身上,通过对普通民众对战争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对抗战胜利的盼望以及愿意积极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的描写,反映战争背景下的民不聊生,引导人们思考战争背景下普通民众艰难的生活处境,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简要分析本文对战争的书写特点”就是在提示考生要考虑本文写战争的艺术手法、情节安排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本文没有选择对战争场面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采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对战争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活进行描写,以此来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本文19
没有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父子二人的对话塑造了普通民众的综合形象,更好地反映了战争给劳苦大众带来的苦难。10.C “与梅尧臣游”的“游”是“交往”之意,主语为欧阳修,指欧阳修和梅尧臣交往,而不是师友和梅尧臣交往,“师友”不能做其主语,所以应该在“师友”后面断开,排除A、D两项;“遂以文章”作状语,修饰“名冠天下”,即“凭借文章名扬天下”,所以前后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11.A “龙图阁直学士”是官名。12.D “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可知,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13.答案 (1)(我)从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2)欧阳修勉励推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有名望的人。解析 (1)昔者:从前。岂:难道。退:降职。进:升迁。(2)奖:勉励。引:推荐。后进:后辈。率:一概,全都。闻人:有名望的人。[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改嫁,在家亲自教导欧阳修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欧阳修开始和尹洙交往,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和梅尧臣交往,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凭借文章名扬天下。后来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任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议论政事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营救他,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他应当被贬退。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欧阳修做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我)从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后来又升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掌管谏院。欧阳修论事切要率直,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皇上称赞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辞别皇上时,皇上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出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19
不要区别在朝中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被罢免,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才能。正直之士在朝,是奸邪之人所畏惧的,不用谋臣,是敌人的福分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免,而让奸邪之徒在朝廷内相庆,四邻蛮夷之敌在朝廷外相庆,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烦冗不省略而恰到好处。他的言论简单而明了,实际而畅达,善于引物连类,阐明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超脱尘俗、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无法赶上,所以天下人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尊崇他。欧阳修勉励推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有名望的人。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是隐蔽于民间的布衣百姓,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传扬他们的名声,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闻名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14.C “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隐逸情怀”错误,诗人在此表达的是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哀。15.答案 ①看淡个人命运的困厄与通达。②看轻他人的毁谤和赞誉。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苦闷。解析 “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写一醉之后,个人命运的困厄和通达都不值得计较,年龄渐衰,人间的毁谤和赞誉都不放在心上,越是如此,越能看出诗人在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时的苦痛。“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诗人自许为扪虱而谈的王猛,自认为胸中有“屠龙”之法,可又能怎么样呢?终究无处施展,只能蹉跎岁月,壮志难酬,悲愤苦闷而已。16.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17.A ①品鉴:欣赏鉴定。品评:评论高下、优劣。前者侧重“鉴别”,后者侧重“评论”。因为横线前面有“选择”,所以横线上所填词语宜用含有“鉴别”意义的“品鉴”。②酷肖:酷似。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这个句子中必须用“酷肖”才能照应横线后面的“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③“不可或缺”与“必不可少”都有不能有一点点缺失的意思,两个词语都可以。④“无论”不能和后面的“和”搭配,其正确的用法是“无论是……还是……,都……”,此处必须用“哪怕是……和……,都……”。19
18.C 括号前说“造园家们也形成了两派”,根据语境可知,布朗派强调的是模仿自然,反对模仿绘画,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所以排除B、D两项;从主语的角度看,并考虑到与下文中“‘如画派’主张……”一句相照应,所以排除A项。19.C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结构混乱,应该改为“从高处俯瞰到的险峻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二是“视线……开阔”搭配不当,应将“视线”改为“视野”。故选C。20.答案 ①而是心理上的孤独 ②宇航员有了新伙伴 ③它能感知宇航员的情绪解析 ①处,根据上文“不是……”和下文“唯有心理上的孤独无法排解”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而是心理上的孤独”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下文“这个名为‘AI助手’的家伙被称为宇航员交互式移动伙伴”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宇航员有了新伙伴”之类的内容;③处,根据下文“当宇航员想家时……以减轻宇航员的寂寞感”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它能感知宇航员的情绪”之类的内容。21.答案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称她的“诗意般的声音”能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颁奖仪式将在线上举行。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句话是整个语段的中心事件,即“北京时间2020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第二句话是对格丽克的介绍。第三句话是颁奖方对格丽克的称赞,即称她的“诗意般的声音”能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第四句话是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颁奖仪式将在线上举办。据此整理答案即可。22.【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部分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部分有助于考生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钟南山的感言中要抓住重要词语“初心”“使命”;由张伯礼的感言中的“悄悄”“普通的人做了普通的事”“沾了……光”等词句,可想到“低调”“谦逊”“淡泊”“伟大与平凡”;由张定宇的感言可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陈薇的感言中要抓住重要词句“责任”“每个人都是英雄”。然后从中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立意行文。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参考立意:(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3)每个人都是英雄;(4)履行职责,做人民的英雄。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