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单元5滕王阁序练习(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二单元5滕王阁序练习(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滕王阁序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所通之字并解释。云销雨霁  “销”通“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1.故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既克,公问其故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⑤故木受绳则直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④聊乘化以归尽      3.属①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      ⑤衡少善属文      4.穷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觉宇宙之无穷      5.且①穷且益坚      ②臣死且不避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6.胜①胜友如云      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④何可胜道也哉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千里逢迎古义: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2.孟学士之词宗古义:                                       今义: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读书人。3.俨骖马非于上路古义: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4.所赖君子见机19 古义: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5.穷且益坚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6.北海虽赊古义:                                       今义:赊欠。7.阮籍猖狂古义:                                       今义:狂妄而放肆。8.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上出重霄       3.下临无地       4.宾主尽东南之美       5.四美具       6.目吴会于云间       7.梓泽丘墟       8.徐孺下陈蕃之榻       9.屈贾谊于长沙       10.窜梁鸿于海曲       11.襟三江而带五湖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都督阎公之雅望。特殊句式:                                     译文:                                       19 2.宇文新州之懿范。特殊句式:                                     译文:                                       3.孟学士之词宗。特殊句式:                                     译文:                                       4.千里逢迎。特殊句式:                                     译文:                                       5.童子何知。特殊句式:                                     译文:                                       6.奏流水以何惭?特殊句式:                                     译文:                                       7.杨意不逢。特殊句式:                                     译文:                                       8.钟期既遇。特殊句式:                                    译文:                                       9.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特殊句式:                                     译文:                                       10.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特殊句式:                                     译文:                                       11.奉晨昏于万里。特殊句式:                                    译文:                                       19 1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特殊句式:                                    译文:                                       13.怀帝阍而不见。特殊句式:                                    译文:                                       1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1.作为欧洲的文明古国,西班牙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2.与钟鸣鼎食的饕餮盛宴相比,那些散落在山川河岳、犄角旮旯里的乡土美食,更能让食客们感受到暖暖的烟火气和稳稳的安全感。(  )3.毕业后十五年未见,今日萍水相逢,王芳和燕平互相端详着对方,感慨万千。(  )4.李辅清从潘庄中学退休后,回到了村里,老当益壮,“一肩挑”,当上了东塘坨村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  )5.李春雷的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追记领袖与作家之间的往事,表现高山流水般的相知与情义。(  )6.半夜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仍然响遏行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用来作为前导的一种仪仗。(  )2.日下,即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3.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成人为七尺,儿童为三尺。(  )4.弱冠,指十八岁,古代以十八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5.十旬休假,唐永徽年始,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也叫上浣、中浣、下浣。(  )6.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即季秋,秋天的第三个月,指九月。(  )八、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是深秋的句子是:     ,     。 19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        。 3.《滕王阁序》中,描写霞光万丈、水天一色的景象的句子是:        ,        。 4.《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 5.《滕王阁序》中,“      ,      ”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 6.《滕王阁序》中,作者表明自己心性纯正、乐观开朗的句子是:       ,       。 九、微写作。  以下文字是一篇写滕王阁的散文的尾段,请你为作者续写完。“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啊,你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不仅让我陶醉,更引发我对你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内涵的遐想……要求:(1)内容必须紧扣主题,由滕王阁引发联想;(2)运用第二人称;(3)运用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                                                                                                                              三年模拟练一、(2020山西大同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由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勃兄勮,弟助,皆第进士。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使助出其文,19 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B.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C.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D.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策,古时人才选拔考试的一种形式,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答策出色者,可评为“高第”。B.剑南,即剑南道,唐朝行政区划之一,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其行政长官为剑南节度使等。C.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等。王勃于宴会上写成的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同为赠序。D.《尚书》,儒家“五经”之一,最早就叫《书》,“尚”即“上”,“尚书”即“上古的书”,它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勃聪颖早慧,少年得志。他六岁便善于写文章,九岁就写文章指出《汉书》中的错误,不到二十岁就在对策中获得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又担任沛王府修撰。B.王勃年少轻狂,恃才凌人。诸王斗鸡,他写了一篇“檄文”,触怒了皇帝;在虢州,他倚才欺凌同僚,遭到同僚厌恶;后又擅杀官奴,差点因此丢掉性命。C.王勃抱负远大,英年早逝。客居剑南时,他曾登葛愦山追思诸葛亮的功绩,赋诗抒怀;被革职后去探父,在渡海时不幸溺水,惊悸而亡,终年二十九岁。D.王勃文思敏捷,极负盛名。他写文章援笔成篇,《滕王阁序》便是在宴会上即兴而作;他不仅与兄弟王勔、王勮有“三珠树”的美誉,更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9 (1)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2)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二、(2020辽宁葫芦岛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有删改)[注] ①澍(shù)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B.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C.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19 D.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的一种官职,汉武帝时开始施行,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B.茂才,即秀才,汉代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而改称茂才。C.征,征召。“征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D.尚书,官职名称。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有寡妇受小姑子诬告,孟尝为之申诉,太守不理会,他就在门外哭泣,因病离开,寡妇含冤而死。新太守到任后,他终于代为洗白冤情。B.孟尝才干卓越。多任合浦宰守因贪污而对奸人滥采珍珠之事不作为,使珠业凋敝,民不聊生,孟尝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弊政,为民兴利,又使百姓重返本业。C.孟尝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合浦太守时因病将要离任,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无法乘车离开,只好搭上乡民的船趁着夜晚离去。D.孟尝深受贤者赏识。尚书杨乔认为他品德高尚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但孟尝最终没有得到任用,老死于家中。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三、(2021河南郑州八校高二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9分)别薛华①王勃送送多穷路②,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19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 ①薛华,即薛曜,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咸亨中,王勃任虢州参军,不久因事革职。②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送”即送了一程又一程,首句切题;“遑遑”即惊恐不安,语含双关,不仅是诗人,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的内容和本诗颈联的内容相比,其境界更宏大,情调更豪迈,所抒发的情感更乐观豁达。C.“俱是梦中人”中的“俱”字,是说双方对等,都是彼此梦中之人,但由诗人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思念。D.古人写诗常常借景抒情,本诗也是如此。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10.()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五年高考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2020课标全国Ⅰ,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饣亶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19 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饣亶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19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9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消 消散二、一词多义1.①从前,原来的 ②故旧,交情 ③缘故,原因 ④衰老 ⑤连词,所以,因此 ⑥仍旧2.①全,都 ②完,没有了 ③竭尽 ④死3.①属于,是 ②类 ③同“嘱”,嘱托 ④这里指劝人饮酒 ⑤连缀4.①极尽 ②困厄,处境艰难 ③尽,极5.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让步,相当于“尚且” ③连词,表递进,而且,况且 ④副词,将要6.①才华出众 ②盛大 ③美好,优美 ④尽三、古今异义1.迎接。2.掌管文学撰述的官。3.高高的道路。4.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5.困厄,处境艰难。6.远。7.狂放、不拘礼法。8.谦辞,后生、晚辈。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2.名词作状语,向上3.名词作状语,向下4.形容词作名词,才俊、俊杰5.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6.名词作动词,看、望7.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8.使动用法,使……放下来9.使动用法,使……受委屈19 10.使动用法,使……逃11.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五、特殊句式1.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应为“雅望之都督阎公”。译文: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2.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应为“懿范之宇文新州”。译文:有美好德行的新州刺史宇文氏。3.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应为“词宗之孟学士”。译文: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逢迎千里”。译文: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童子知何”。译文:我知道什么?6.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奏流水以惭何”。译文: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羞惭什么呢?7.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不逢杨意”。译文: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8.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既遇钟期”。译文: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9.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上路俨骖马非,于崇阿访风景”。译文:在高高的道路上驾着车(前行),到高大的山陵间寻访美好的风景。10.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日下望长安,于云间目吴会”。译文: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缭绕云雾之间遥看吴会。11.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万里奉晨昏”。译文: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12.特殊句式:省略句,“唱”“穷”“惊”“断”后均省略了介词“于”。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雁群被寒气惊扰,鸣声到衡阳之浦而止。13.特殊句式:被动句,“见”指被召见。译文:怀念着皇帝的宫门,却不被召见。14.特殊句式:判断句,无标志。19 译文:我地位低下,只是一个书生。六、成语积累1.√ 人杰地灵:人物杰出,山川有灵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2.√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3.✕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语境中“毕业后十五年未见”相矛盾。4.√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5.√ 高山流水:形容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6.✕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对象用错。七、文化常识1.√ 2.√3.✕ 绅的长短不代表年龄的大小,它象征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古时服饰制度规定,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三尺”指士佩三尺长的绅。4.✕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5.√ 6.√八、默写1.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4.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5.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6.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以犹欢九、微写作【写作指导】写作时,应结合“滕王阁”的历史地理文化、《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以及王勃的经历和情感等,发挥想象去抒情和议论。也可古今对比,联系今日之现实,抒发当代人的情怀。三年模拟练1.B “参军”是官职名,作“求补”的宾语,所以“参军”与“求补”之间不能断开,从而排除A、C两项。“匿”是“藏匿”的意思,“勃所”为藏匿的地方,故“勃所”与“匿”之间不能断开,从而排除D项。故选B项。19 2.C “同为赠序”错,《兰亭集序》是宴集序,不是赠序。3.A “九岁就写文章指出《汉书》中的错误”错误,原文为“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这里的“其”指的是颜师古的注释。4.答案 (1)王勃戏作一篇文章,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发怒道:“这将使他们相互陷害。”把王勃驱逐出了王府。(2)(王福畤)让王助拿出自己的文章来,韩思彦(读后)说:“生儿子像这个孩子,是值得夸耀的。”解析 (1)戏:开玩笑。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这里用作动词。且:将要。交构:互相陷害。斥:驱逐。(2)使助出其文:省略句,要补充主语“王福畤”。出:拿出。若:像。是:指示代词,译为“这”。可:值得。[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注释的《汉书》,阅读后,作《指瑕》一文来指出注释中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在关内往来视察,王勃上书陈述自己的志向,刘祥道便向朝廷上表举荐他,王勃参加策问,成绩为优等。年龄尚未到二十岁,便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多次向皇帝进献颂词。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来王府担任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书修成后,沛王更加喜爱、看重他。这时,诸位王爷斗鸡,王勃戏作一篇文章,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发怒道:“这将使他们相互陷害。”把王勃驱逐出了王府。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曾经登上葛愦山极目眺望,慨然追思诸葛亮的功绩,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情。(王勃)听说虢州多产药草,(于是)请求补任虢州参军。他倚仗自己的才华欺辱怠慢他人,被同僚下属共同嫉恨。官奴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事情败露后本该判死罪,适逢大赦,只革除了他的官职。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受王勃的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降职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海时落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九岁。当初,王勃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前夜便让自己的女婿作了一篇序用来向宾客炫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没人敢接受,请到王勃,他毫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去换衣服,派遣下属等候王勃作文并随时汇报。一次又一次地汇报,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惊奇地说:“真是个天才啊!”(随后)请他将文章写成,尽欢而散。王勃写文章,刚开始并不精心构思,先磨好数升墨汁,再畅快饮酒,拉开被子蒙头大睡,等到睡醒,拿起笔来就写成一篇,不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王勃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初,王勃的祖父王通,在隋朝末年居住在白牛溪,教授的弟子很多。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的史书共一百二十篇,用来接续古代的《尚书》,后来序文丢失,有目录没有文章的有十篇,王勃将缺漏散失的部分补充完整,编定为二十五篇。(王勃)曾经说身为人子不能不懂得医术,当时长安人曹元有治病的秘术,王勃跟从他研习,完全掌握了他医术的要领。王勃的哥哥王勮,弟弟王助,都考中进士。当初,王勔、王勮、王勃都以才名著称,所以杜易简称他们为“三珠树”,后来王助、王劼又以文章显名。王福畤的小儿子王劝也有文才。王福畤曾经向韩思彦夸耀,韩思彦开玩笑说:“王武子有夸耀马的癖好,19 你有夸耀儿子的癖好,王家的癖好何其多啊!”(王福畤)让王助拿出自己的文章来,韩思彦(读后)说:“生儿子像这个孩子,是值得夸耀的。”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以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卢、骆”,号“四杰”。5.B “养姑姑年老寿终”中的第一个“姑”作“养”的宾语,第二个“姑”作“年老寿终”的主语,所以应在两个“姑”之间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遂”是副词,于是、就,一般放在句首,由此排除D项。故选B。6.A “孝廉”不是官职,是一种选举官吏的科目。7.A “因病离开”有误,原文“因谢病去”是指孟尝推托生病而离职,不一定是真生病。8.答案 (1)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询问案情原委,孟尝到郡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枉诬告之事。(2)(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靠近他的居所定居的有一百多家。解析 (1)访问:查访询问。诣:到。具:详细。(2)隐处穷泽:省略句,应补出主语“孟尝”。穷:偏远的。就:靠近。止:定居。[参考译文]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孟尝从小修养品行,在郡中做官,担任户曹史。上虞有位寡妇极为孝顺,奉养婆婆,婆婆年老去世,小姑子原先就心怀怨恨,就诬陷寡妇对辛苦供养婆婆感到厌烦,毒死了她的母亲,向县庭投诉。郡府没有加以考察,就给寡妇结案定罪。孟尝原先知道寡妇的冤情,就向太守详加说明,但太守没去审理。孟尝在郡府门外悲痛地哭,于是借口有病辞去官职。寡妇最终含冤而死。自此郡中连续两年干旱,祷告祈求都不起作用。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询问案情原委,孟尝到郡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枉诬告之事,趁机说:“从前东海有位孝妇,感动上天而造成干旱,于公一句话,上天立刻降下甘霖。应当将投诉的人杀掉,来向冤死的魂灵道歉,希望能使冥间的冤屈得到伸张,应时之雨可以指望。”殷丹听从他的意见,立刻将投诉的女子治罪,并且在寡妇的墓前祭祀,结果上天应时降下大雨,庄稼因此丰收。孟尝后来被册封为孝廉,又被推荐为秀才。朝廷任命他为徐县县令。州府和郡府上书举荐他的才能,他升为合浦太守。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中出产珍珠。合浦与交趾接壤,经常有商贩往来,买卖粮食。从前的太守大都贪婪,奸诈之人采集珍珠,不知限度,珍珠就逐渐跑到交趾郡内去了。结果商贩不再来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孟尝上任后,革除过去的弊端,探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离开的珍珠又回到合浦,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孟尝被称赞为明智如神。孟尝因病自己上书辞职,被朝廷征召将要返回京师,官吏百姓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孟尝既然没法坐车走,就乘乡闾百姓的船连夜离去。(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靠近他的居所定居的有一百多家。桓帝时期,同郡人尚书杨乔上书推荐孟尝,说:“孟尝安乐于仁爱,弘扬道义,特别醉心于道德,行为高洁脱俗,才干出类拔萃。以前做太守时,移风易俗,改革政治,离去的珍珠又重新回来,饥饿的百姓得以存活。而且南海珍宝很19 多,财产容易积蓄,他手中掌管的珍宝,价值超过上等金,但孟尝只身一人因病引退,亲自在田间耕作,隐藏起自己的踪迹和风采,不显露自己的华采。臣不敢与同乡暗徇私情,私下受禽息行为的感动,不顾性命推举有才德的人。”孟尝最终也没被起用。七十岁时,他在家中去世。9.D “本诗也是如此”错,这首诗没有通过写景来抒情,而是在叙事中抒发情感。10.答案 ①表达了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及对友人的担忧。②表达了和友人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③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愤。④抒发了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无限忧虑的怅惘之情。解析 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送送”指送了一程又一程,表达了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挂念。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不仅写出了远行人可能会遭受的厄运,也暗含着诗人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联系注释中王勃的遭遇,可知这种切肤之痛包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痛。颈联“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另一方面也是自慰自勉。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表面是写无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在梦中相聚;实则抒发了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无限忧虑的怅惘之情,暗含命运如同梦境一般缥缈难测,彼此都如在梦中,一切由不得自己之意。五年高考练1.A 由“大雪苦寒”可知,“坐庭中”的“士”因“噤(寒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而不能说话,故“噤未能言”前后应该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由“轼尽奏逐之”可知,“每摧辱举子”的人是“内侍”,而不是苏轼,故“内侍”和“每摧辱举子”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2.B “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明、清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3.C “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是苏轼向朝廷请求,由朝廷决定的,并非苏轼直接决定的;“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4.答案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解析 (1)粜: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坊,街道,街巷。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从考查内容上看,集中考查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状语后置句、19 宾语前置句)等。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即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力争“达”,即文通字顺,句意畅达;而“雅”,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即做到用语简明得体。所以翻译时要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文言文翻译六法:(1)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2)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意思;等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3)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意思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或整个句子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求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③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4)删“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5)补“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6)变“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的“金城千里”,可译为“钢铁般的城市长达千里”。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译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19 “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苏轼)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惊喜,(苏轼)殿试考中乙科。后来写了名帖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这个人,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朝廷)追赠(苏洵)光禄丞之职。(苏轼)已经服丧期满,回到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建立和实行新法,苏轼上书议论新法不便利。(当)新的法令日益推行,苏轼在这中间,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苏轼)被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过,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推行手实法。”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有害于百姓,取消了它。元祐元年,苏轼穿着七品官服进入延和殿侍奉皇帝,皇帝赏赐他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任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正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士子们端坐庭中,噤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巡视考场的内侍们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士子文章中意义模糊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上奏朝廷并把这些内侍官都赶走了。元祐四年,因多次发表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愤恨。苏轼担心不被他们所容,请求调到外地,担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皇上赏赐给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于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瘟疫而病死的人比别处常常要多些。”于是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钱,又拿出自己囊中的五十两黄金,建造治病场所,稍稍蓄积钱粮来防备瘟疫。徽宗继位,又经过三次大赦,(苏轼)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为朝奉郎。苏轼自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苏轼学习他父亲苏洵写文章,后来得之于天资。自己曾经说:“写文章如行云流水,本无一定格式,但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虽然是嬉笑怒骂的话,也都可以写成文章,并且可以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1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