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一)一、 填空题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8、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9、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10、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1、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47,13、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15、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16、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7、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18、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1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20、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21、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22、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学会使用电子邮件)。23、PowerPoint有五个视图,它们分别是:(幻灯片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24、在制作电脑小报时,利用(文本框)更便于文字内容的定位。25、人们通常把(CPU)叫做电脑的心脏。2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7、Excel中,若要计算某列数值的总和,可使用的统计函数为(SUM)。47,二、 简答题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答: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47,答:(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体现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7、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几个?答: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统一原则,统一要求和个别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要有灵活性。8、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要求有哪几个方面?答:(1)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2)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3)要跟踪一个学科的发展(4)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特别是自己学生的知识。9、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与原来小学计算机课程目标的区别?答:①由原来的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②新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课程目标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的三维目标10、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请列举几种常用分组方法?答: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按位置分组、按兴趣分组、随机分组等47,11、国庆节快到了,小李的单位请他制作一个宣传单位成就展的演示文稿。领导审核时要求他:(1)将第15张幻灯片与第16张幻灯片的次序调换。(2)将第18张幻灯片删除。请你写出操作过程。答:切换至“普通视图”状态,选中第16张幻灯片,然后按住鼠标不放,将第16张幻灯片拖到第15张幻灯片上,松开鼠标,即完成互换。选中第18张幻灯片,单击Delete键,即可删除。12、小王用Word2000输入了下面的一段文字。现在请你帮他完成排版:设置“行距”为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请写出操作步骤。答:按Ctrl+A选中全文,将光标移至选中区域,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段落”,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行距为“固定值”;然后在“设置值”里填写20磅。点击“确定”,设置完成。13、简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主要方法。答:(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2)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4、简述教学课件的特点。答:(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习兴趣。(2)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4)不存在万能课件。15、在Word中制作5行5列的表格,再在第3列后新增加一列,第1行第2列拆分成两列,写出操作过程。答:点击“表格”/“插入”,设置列数为5,行数为5,单击“确定”;选中第4列,点击右键,选择“插入列”;在第1行第2列单元格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拆分单元格”,设置列数为2,行数为1,单击“确定”。三、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案要点】(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47,(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3)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2、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但是网上的纷繁复杂使小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有很多学生出现“上瘾”现象,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学生在电脑面前抵制诱惑,控制自己吗?【答案要点】(一)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二)激发主观意识,促进自主戒瘾。(三)家校联动,共建戒瘾网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色qing网站。3、如何看待当前教育观的转变?它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何影响?【答案要点】47,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教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所以这样的教育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呆板,没有创造力,课程改革后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来学生脱离了老师依然可以发现新问题并通过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4、对学习较差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各自得到顺利而健康的发展?【答案要点】47,全面关心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成绩总有优良中差之区分。教师应从爱心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业辅导工作,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要做好成绩差学生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多从启发他们的觉悟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上下功夫,有计划地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他们逐步赶上去,这就需要做一系列耐心而细致的工作。为此,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在思想感情上真正热爱这些学生,不嫌弃他们,更不能向他们施加压力。要善于引导,把帮助他们的工作真正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样才能发挥自己在这一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应尽量减轻这些学生的思想负担,除了经常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外,还要教育其他同学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防止和消除他们有游离于集体之外的感觉,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要使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耐心地对差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使他们建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并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条件下,给予少量的补课和作业,在发展他们智力水平上下功夫,尽快弥补他们在知识技能上的某些缺陷,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教师在关心成绩不良学生的同时,也应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设法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很好地发挥学习信息技术的潜能。为此,教师应详细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作业以外的某些学习研究活动。只要教师对学生热情关心、周密考虑、合理组织、耐心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为教育好下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5、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各有哪些优缺点?【答案要点】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2、个别化学习3、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授课的优点: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有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能实现集体学习,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等。个别化学习的优点: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能力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骤,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慢,哪些学生需要给予鼓励或支援,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教学改进的意见。6、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健康的个性?【答案要点】情感因素包括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的培养,可以从道德感、个人情操和审美观赏着手,多在益智游戏、师生及学生间的交往、会话以及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情感差异,因材施教。47,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学生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操作实践的学习,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碰到各种苦难,这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的极好课堂。作为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个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个性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的突出心理特征,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特征的综合表现。人的个性包括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核心因素,就是性格。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具有特殊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多给学生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同时也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以发展他们的健全个性。7、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8、根据《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课程教学内容标准“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学会绘制图形,学会给图形着色,学会编辑修饰图形”,选择一节课,完成一篇教学设计。47,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二)一、填空。(14分)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47,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1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14、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15、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16、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1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8、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19、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20、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21、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2、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3、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25、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26、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47,27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28、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29、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30、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3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32、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33、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34、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学会使用电子邮件)。35、PowerPoint有五个视图,它们分别是:(幻灯片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36、在制作电脑小报时,利用(文本框)更便于文字内容的定位。37、人们通常把(CPU)叫做电脑的心脏。3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39、Excel中,若要计算某列数值的总和,可使用的统计函数为(SUM)。二、判断下列说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加以改正。(5分)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47,考试。错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B)。A信息技术B综合实践活动C美术D音乐E艺术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B)。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C计算机与信息技术。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二、简答题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47,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答: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答:(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6、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几个?答: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统一原则,统一要求和个别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要有灵活性。47,7、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要求有哪几个方面?答:(1)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2)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3)要跟踪一个学科的发展(4)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特别是自己学生的知识。8、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与原来小学计算机课程目标的区别?答:①由原来的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②新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课程目标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的三维目标9、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请列举几种常用分组方法?答: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按位置分组、按兴趣分组、随机分组等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三)一、 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8、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 )的义务教育课程。 9、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 )为主。 10、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47,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 11、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 地方)和(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 1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13、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1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 表现形式)。 15、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16、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 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 )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7、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 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 )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8、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1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 ),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20、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21、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22、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2 23、PowerPoint有五个视图,它们分别是: (幻灯片 视图)( 大纲 视图 )(幻灯片浏览 视图)(备注页 视图)(幻灯片放映 视图)。 24、在制作电脑小报时,利用 (文本框) 更便于文字内容的定位。 25、人们通常把 ( CPU ) 47,叫做电脑的心脏。 2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7、Excel中,若要计算某列数值的总和,可使用的统计函数为(SUM)。 二、 简答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47,答:(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3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 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体现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 7、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几个? 答: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统一原则,统一要求和个别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要有灵活性。 8、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要求有哪几个方面? 答:(1)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 (2)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3)要跟踪一个学科的发展 (4)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特别是自己学生的知识。 9、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与原来小学计算机课程目标的区别? 答:①由原来的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②新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课程目标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的三维目标 10、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请列举几种常用分组方法? 答: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按位置分组、按兴趣分组、随机分组等 47,11、国庆节快到了,小李的单位请他制作一个宣传单位成就展的演示文稿。领导审核时要求他:(1)将第15张幻灯片与第16张幻灯片的次序调换。(2)将第18张幻灯片删除。请你写出操作过程。 答:切换至“普通视图”状态,选中第16张幻灯片,然后按住鼠标不放,将第16张幻灯片拖到第15张幻灯片上,松开鼠标,即完成互换。选中第18张幻灯片,单击Delete键,即可删除。 12、小王用Word 2000输入了下面的一段文字。现在请你帮他完成排版:设置“行距”为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请写出操作步骤。 答:按 Ctrl+A 选中全文,将光标移至选中区域,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段落”,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行距为“固定值”;然后在“设置值”里填写20磅。点击“确定”,设置完成。 13、简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主要方法。 答:(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2)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4、简述教学课件的特点。 答:(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习兴趣。(2)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4)不存在万能课件。 4 15、在Word中制作5行5列的表格,再在第3列后新增加一列,第1行第2列拆分成两列,写出操作过程。 答:点击“表格”/“插入”,设置列数为5,行数为5,单击“确定”;选中第4列,点击右键,选择“插入列”;在第1行第2列单元格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拆分单元格”,设置列数为2,行数为1,单击“确定”。 三、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案要点】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47,(3)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2、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但是网上的纷繁复杂使小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有很多学生出现“上瘾”现象,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学生在电脑面前抵制诱惑,控制自己吗? 【答案要点】 (一)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二)激发主观意识,促进自主戒瘾。 (三)家校联动,共建戒瘾网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色qing网站。 3、如何看待当前教育观的转变?它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何影响? 【答案要点】 5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教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所以这样的教育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呆板,没有创造力,课程改革后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来学生脱离了老师依然可以发现新问题并通过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 47,4、对学习较差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各自得到顺利而健康的发展? 【答案要点】 全面关心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成绩总有优良中差之区分。教师应从爱心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业辅导工作,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要做好成绩差学生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多从启发他们的觉悟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上下功夫,有计划地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他们逐步赶上去,这就需要做一系列耐心而细致的工作。为此,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在思想感情上真正热爱这些学生,不嫌弃他们,更不能向他们施加压力。要善于引导,把帮助他们的工作真正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样才能发挥自己在这一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应尽量减轻这些学生的思想负担,除了经常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外,还要教育其他同学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防止和消除他们有游离于集体之外的感觉,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要使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耐心地对差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使他们建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并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条件下,给予少量的补课和作业,在发展他们智力水平上下功夫,尽快弥补他们在知识技能上的某些缺陷,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教师在关心成绩不良学生的同时,也应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设法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很好地发挥学习信息技术的潜能。为此,教师应详细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作业以外的某些学习研究活动。只要教师对学生热情关心、周密考虑、合理组织、耐心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为教育好下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5、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要点】 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 2、个别化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授课的优点: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有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能实现集体学习,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等。 47,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四)一、填空。(14分)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1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47,14、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15、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16、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1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8、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19、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20、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21、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2、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3、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25、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26、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7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28、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7,29、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30、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3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32、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33、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34、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学会使用电子邮件)。35、PowerPoint有五个视图,它们分别是:(幻灯片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36、在制作电脑小报时,利用(文本框)更便于文字内容的定位。37、人们通常把(CPU)叫做电脑的心脏。3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39、Excel中,若要计算某列数值的总和,可使用的统计函数为(SUM)。二、判断下列说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加以改正。(5分)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试。错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47,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B)。A信息技术B综合实践活动C美术D音乐E艺术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B)。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C计算机与信息技术。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二、简答题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47,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答: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答:(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6、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几个?答: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统一原则,统一要求和个别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要有灵活性。7、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要求有哪几个方面?答:(1)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2)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3)要跟踪一个学科的发展(4)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特别是自己学生的知识。47,8、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与原来小学计算机课程目标的区别?答:①由原来的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②新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课程目标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的三维目标9、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请列举几种常用分组方法?答: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按位置分组、按兴趣分组、随机分组等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五)一、填空。(14分)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47,)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二、判断下列说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加以改正。(5分)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试。错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B)。A信息技术B综合实践活动C美术D音乐E艺术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B)。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47,C计算机与信息技术。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六)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47,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7,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47,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47,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二、突破学科中心三、改善学学习方式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47,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47,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47,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38、怎样帮助学生?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47,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40、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41、什么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47,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第四,以“权”为本,权立至上。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47,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49、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47,(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5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47,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5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6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47,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二、设计评价工具。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6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6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64、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重要原则之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重要原则之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重要原则之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重要原则之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6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首行,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6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47,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67、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68、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9、怎样理解地方课程?47,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70、怎样理解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7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47,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第三,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47,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7,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4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