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单元第9课短新闻两篇课时练习(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四单元第9课短新闻两篇课时练习(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短新闻两篇(35分钟 35分)一、语言应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们的家园;而我喜欢鸟语花香的社会,我渴望没有硝烟的世界,那才应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又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是人类!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们!  曾几度在电视上看到西方列强,动辄__________对某某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让原本和平安宁的家园瞬间变得硝烟弥漫、残垣断壁、尸横遍野。因为战争,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常受到军事__________,失去了自由。战争带来的罪恶__________,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终生难忘。   人类本应该让战争成为历史的__________,不应该让战争的阴云时常笼罩在人们的头顶。人类需要安宁,世界需要和平,衷心祝愿地球上遍布着橄榄绿,天空中飞翔着和平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宣告 管制 有目共睹 陈迹B.宣布 控制 有目共睹 遗迹C.宣布 管制 引人注目 陈迹D.宣告 控制 引人注目 遗迹【解析】选A。宣告:着重指公开宣布重大事情,如国家诞生、抗战胜利等。宣布:着重指公开正式告诉(大家)。“对某某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属于重大事件,故应选“宣告”。管制:强制管理;对犯罪分子不进行关押但施行强制管束,限制其一定行动自由的刑罚。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从语境来看,此处指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常失去自由,所以应选“管制”。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从句意来看,该句表达的是战争带来的罪恶大家都能看到,所以应选“有目共睹”。陈迹:过去的事情,多指过时没有作用的事迹。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根据文意可知,是要让战争成为过去,所以选择“陈迹”。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解析】选C。C项与文中画线句子均使用拟人修辞。A项借代,B项双关,D项互文。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句语序不当,“看到”应移至“电视中”前;介词误用,应把“被”改为“因”;搭配不当,把“呼唤”改为“期待”。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是非分明,不超过35字。(5分)《观察者网》报道,一些流量明星的粉丝,以中国在被侵略历史中曾经签订过的各种不平等、耻辱性的条约,如《南京条约》《九国公约》等“作梗”,向自己心仪的明星示好,“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这种博文竟然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后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痛历史,来表示自己沦陷在明星的魅力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粉丝用国耻家恨“作梗”追星,“三观”尽毁,丧失底线。追星也该有底线。5.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关工委)是党中央批准成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目的是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参加者多为离退休老同志。下图是该组织的徽标,如果从红色、绿色、蓝色中选择两种为A、B、C三处着色,你将如何设计?请说明理由,不超过150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着红色,象征光明,作为构图主体部分,视觉效果强烈;C着蓝色,象征自由,在红色映衬下生动活泼。A、B部分构成一个成人像,充满温暖与力量;C部分像一个孩子张开双臂扑进大人怀抱。整个构图喻示党中央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在成人关爱下自由健康,幸福成长。二、阅读鉴赏(16分)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花开了又谢严 平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1937年11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棉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蘩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早晨,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陈佩琪日记(摘抄)》,《壮绝神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1990年)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的大事记中,11月,只有这样几句:“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一幅是队员们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无法加以辨认;另一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1942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其他演剧队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人来了,逼他交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喊叫,转身望着父亲……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独幕剧《回山》,与人合编《女义勇军》,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5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之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躏却顽强地绽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伙伴逸恋爱了。即便是在战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手足无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的漩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不妨碍工作,双方自愿,不妨碍他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这一切,对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她情感的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浴血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年9月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以伤寒病逝武汉。”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着响亮的口号,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年轻的演剧队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节选自严平《她们走向战场》,《收获》2015年6月,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年11月”,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入抗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而“苦”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5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既因为这是了解佩琪非常重要的史料,又因为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却不乏理性,充分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解析】选C。“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错误。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敬佩之情。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琪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言”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入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型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D.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解析】选B。“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理解错误。8.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花开”喻指陈佩琪青春之花因充满活力而魅力无穷,爱情之花因自然、甜蜜、热烈、理性而温暖美丽,生命之花因置身抗战洪流、饱经风吹雨打而顽强绽放,饱含着作者对其生命的崇高礼赞;而花“又谢”则意味着青春不再、爱情终止、生命已逝,流露出作者对其英年早逝的深深叹惋。9.作者采用了陈述历史事实与抒发主观感受交叉行进的行文方式,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样写有哪些好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在真实描述人物事迹的同时,又融合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行为品质的评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②在客观展现烈士当年历史价值的同时,又融入了对其当下现实意义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③在冷静陈述事实的同时,又流露出真挚强烈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与感染力。(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