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拓展练习(附解析)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拓展练习(附解析)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单元整合拓展青春激扬素材挖掘本单元中选取的文章都与青春有关,其主题、内容分别是什么?篇目主题挖掘内容提炼《沁园春·长沙》青春要有远大的理想青春应当拥有高远的志向。17岁时,毛泽东去异地求学前向父亲承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就表现了他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气魄。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充分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胸有大志,方成一代伟人;欲成大事,必当志存高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青春需要力量青春是充满力量的,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红烛》青春是在挫折时“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坚持青春是美好的,但是难免会遇到“残风”的侵袭,会遭遇未知的迷茫。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磨难,青春都应当坚守自我、奉献自我,像红烛一样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热量《峨日朵雪峰之侧》青春需要勇气青春是一只刚扬起风帆的希望之舟,行驶在危机四伏的大海上,小舟随时可能会碰上暗礁,也有可能被海浪打翻。而勇气,就是这只小舟必不可少的水手,他一次次地修补小舟,指挥小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着《致云雀》青春象征着美好、光明和自由云雀在高空中自由地飞翔、欢快地鸣叫,正如我们的青春时光,要永远心向光明,要有一颗自由奔放的心,让青春自由绽放坚守责任,会让青春绽放光彩,11 《百合花》青春与责任同行会让生命变得厚重。《百合花》中的那位通讯员,国难当头,18岁的他主动离别家乡;战斗中,危急关头,他扑向手榴弹,拯救了数十位担架员的生命,承担起一名战士的责任;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是责任让他短暂的生命熠熠生辉《哦,香雪》青春是美好的,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守护《哦,香雪》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人性之美。这种美并不华丽,而是十分淳朴的:善良、正直、勇敢而又淳朴的品德是美,不讲等级、不讲功利、平等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美,淳朴的乡风民俗、淳厚的人性旨趣、真挚的人情关怀也是美。美在自然中,更在人性中素材拓展青年“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的春节不平常,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青年人挺身而出。一张张脸庞虽然稚嫩,眼神却透露着坚毅;一个个虽是职场新人,却充满责任感。他们辛勤工作、默默付出,换来市民的暖心、安心,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作家冰心曾写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正因为如此,才有一群又一群的护士为了争分夺秒救人将一头秀发剪短,才有一个又一个不惧风雨的身影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不分昼夜地忙碌,才有一张又一张稚嫩却刚毅的脸庞的勇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勇气、奉献与梦想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而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杜富国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一位医疗专家说,从伤员杜富国身上,他看到了一位军人的钢铁意志。正在逐步恢复的杜富国,对未来有很多设想:做播音员、学盲文、写扫雷队每个人的故事……11 优秀例文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吁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亦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树立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担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前辈合作将中国的“玉兔”送上月球;哈尔滨工业大学那群20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心里只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失望的心态。这种思想一旦扩展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诫止之。“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于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写作借鉴】首先,文章标题虽然不是严谨的对偶格式,但形式整齐,大气磅礴,彰显了立意的准确、高远。其次,文章结构严谨,开头提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既有事实论证,也有道理论证,很有说服力。最后,这篇文章最出彩的还是它的写作手法,运用引用、化用、对偶、排比等手法,感情充沛,豪迈俊朗,带给读者一种美好的享受。11 意 象考点解读意象:文学作品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作品中的具体的物、景等。“意”——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象”——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作者感情的载体(不是纯客观物象)。  常见的意象有:类别例子意象的作用或者表达的情感送别类意象杨柳、长亭、酒、南浦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思乡类意象月亮、鸿雁、莼羹鲈脍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愁苦类意象梧桐、芭蕉、流水、杜鹃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抒怀类意象菊花、梅花、松柏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爱情类意象红豆、莲表达爱恋、相思之情教材链接本单元的诗歌和小说,都有比较鲜明的意象。如《沁园春·长沙》和《红烛》中,作者运用了大量具有色彩的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又如《百合花》一文中“百合花”的意象,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种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人性的朴实美好、纯洁无瑕。我们在学习时可以抓住意象来理解作者感情以及主旨等。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1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雨”“萧萧”“叶”“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叶”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孤舟、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串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孤舟”既写“舟”之孤,又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可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串全文,是本诗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3.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势从天落银河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下文积蓄了气势。第四联,“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诗人的踌躇满志。即学即练11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1.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解析: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结合杜鹃的特点和相关词句进行分析。杜鹃的叫声凄惨,所以古人用此表达愁绪,再结合后文的“声声只道不如归”,理解词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答案:词人用杜鹃的意象,写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余干旅舍[唐]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2.本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及其作用。找出相关意象,然后结合意象特点和相关诗句探讨其作用。由“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可看出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渲染了郁郁的离情;烘托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学写新诗方法技巧·画龙点睛知识综述  新诗也叫现代诗、白话诗,是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受格律约束,自由抒发思想感情,11 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由于现代诗特殊的气质,它的写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特别是青年人,他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的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的写作也要定调、取象、抒情、升华、分行,只不过音韵这些形式上的因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诗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达,但古典诗歌形式感强,而现代诗则将情思的表达摆在第一位,音律、分行、表达技巧,都围绕“情思”这个关键词转动。技巧点拨  首先,便是定调子。所谓调子,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点。情绪上或悲伤,或热烈,抑或忧郁,风格不同;思想上可以是爱国,可以是热念,还可以是某种思考,包罗万象。调子是一首诗歌的关键,可以说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貌。比如下面几句诗: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这是诗人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写下的动人的诗句。这让一个初次离开家,离开母亲,涉足远方的人来读,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爱,对前方的茫然,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所以著名评论家崔卫平在评价这段文字的时候说:“也许对心灵来说,能受伤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颗心。”多么深刻的阐述,诗人当时内心的褶皱,仿佛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诗歌还是智慧的结晶,这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耐读,给人思考的空间。诗歌的思想性是诗歌的生命,让人久读不厌,越读越有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中的诗句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畔:“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这里,女性细腻的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长期受压抑的愤慨和悲哀”得到了释放,诚挚动人。  诗歌调子的拿定,要从情感和思想这两个方面来思考。能够激发读者与作者共鸣的诗歌写作,调子便是拿准了、拿到位了。  其次,便是取象。“象”是什么?这里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体为物件、动作、细节等。整个取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可取的“象”可能来自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领域,只要能够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象”的常见类型表现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为古老文化,这是“象”的主要来源。文化的“象”涵盖面广,有意蕴,11 有深度。这种“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必要的手段。多阅读,将“象”存放在脑海中,运用起来也就会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其中对物象“莲花”的运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句写尽了时光的流逝,容颜的衰老,既带有点点的感伤,又散溢着古色古香的气味。第二类为现实生活,这是“象”的重要来源。生活是有质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从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这样的“象”才有价值,能较为集中地表现生活。诗人海子在诗歌《女孩子》中写道:“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这些充满生活意味的“象”,让诗歌更有生活气息,更有韵味,更显个性的美感。第三类为联想想象,这是“象”的特别来源。联想和想象是构思写作的关键要素,在潜意识里还能暗示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倾向,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契机。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象”常常是扭曲的、变形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中》如是写道:“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从“典故”“姜白石的词里”走来,明显带有想象的色彩。从古至今,时空错叠,致使“象”很夸张,却很有诗味,彰显智慧。取象的过程,是“象”与心灵契合的过程,倘若“象”远离心灵,即使这个“象”取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再次,便是寄寓。所谓寄寓,诗家又云“寄托”,就是将情思附着在“象”上表达的过程。《古今词话》中称,东坡先生作《卜算子》一词,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句,“按词为咏雁,当别有寄托,何得以俗情傅会也”。可见诗歌写作中“寄寓”之重要,能够将“俗情”深化,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寄寓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缘事抒情。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这便让情感和思想有了传达的通道,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内敛的美感。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通常景物的描写都是和情思的表达合拍的。而景物又有乐景和哀景之分,突出的借景抒情的技法无外乎两大类: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换句话说,便是以美衬丑,或以丑衬美。如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名作《死水》: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11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一汪没有“半点漪沦”的死水,却被先生赋予了娇艳的色彩之美,使之与我们的情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如此丧失生气的事物,却显现出了让人作呕的美了,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这种美在死气沉沉的外表的衬托之下,异常醒目,发人深思。所谓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和思考。一般是以物衬人,最终二者融为一体。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请看诗人牛汉的名篇《半棵树》: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诗中的“半棵树”形象很逼真,读起来意味夺人,象征性更加明显。它象征了面对厄运不屈服的精神,这其实就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半棵树”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便是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抗争。诗人借这“半棵树”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怀。谈到缘事抒情,这是我国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就有广泛的运用,也是现代诗写作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技法。我们可以将之细节化为起兴手法,先叙述,然后表达情感或思想。如《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先叙述相遇,然后抒发对对方的爱慕之情。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叙在前,情在后,层次分明,容易让人把握情脉。寄寓是现代诗歌写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意是情和思的结合体,寄寓便是让意和象和谐统一,营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真情寓于象中,形成意象,以求境界的和谐统一。最后需要进行升华。这里升华的含义有三重:意义、结构和技法。很明显,意义是核心,结构和技法是表达的手段,为前者服务。因此意义的升华,就必然是结构和技法的提升,这是一个辩证而又统一的过程。诗歌写作升华的技法有如下几种可供选择。第一种,点染意境。这种方法源自绘画,就是在诗歌的关键之处,予以点染、开拓,11 发掘一种新境界。当然,这要靠“灵机”一动才可能实现,有那么一点“着一字而神韵全出”的味道。如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一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短短的两个结句,便由云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大,写尽了人生的况味。第二种,点明情思。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升华技法之一。它的好处是让诗歌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早期的现代诗的写作大多如此,大有写散文时“卒章显志”的感觉,或者说是“立片言而居要”的意味。如作家冰心的《纸船》:“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如此,将对母亲的爱借纸船表达了出来,托物言志,情思绵长。篇末点明主旨,升华了诗歌表达不尽的情思。第三种,强化主题。这也是现代诗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表现为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使感情表现得热烈,还让我们看到了情思的流动过程。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就是如此。诗中多次以呼号的方式高呼“祖国啊!”,不但情感真挚,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沉下心来品味一下全诗,你还会发现,该句总是在表达的关键位置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反复吟咏之下,诗歌的情感表达渐趋高潮。诗歌的升华,并不完全等于在结尾时做一些加工,还包含更多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寄寓是需要选择“象”的,而不同的情感表达所选择的“象”也不一样。“象”有亮和暗之分,情思也有亮暗之分,它们是表达上的客观对应,而升华便要让这种对应更完美,更有表现力。升华还包含了境界的提升。诗歌的表达有大小境界之别。一首诗的境界并非本来就有的,要凭借诗人的生花妙笔去点染。如诗人北岛《回答》的开头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行证”和“墓志铭”是两个富有神采的名词,开篇便让全诗的调子变得崇高,境界也顿显开阔。末尾的两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更见深邃,叫人隐隐约约地体味到了诗人对前方的那份执着和自信。诗歌的写作是系统工程,从定调、取象、寄寓到升华,每一个环节都是表达的重要部分。倘若其间任意一环出现故障,诗歌的写作架构就会遭遇坍塌的危险。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以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步的落实,这样才能让作品凸显好而新的气象。当然,写诗还必须怀有真情、真思,这是写作的神,因为诗歌是凭借情思取胜的。学以致用·我来试试布置题目(教材中的题目)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11 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佳作示例青 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①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②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③点 评①首先定下调子,“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表现了对青春已逝的迷茫。诗歌在选择意象上也很有特点,选择了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②这一节在寄寓情感上很有特色,“你”不是指第二个人,而是指代青春时代的“我”,“你”已“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消失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③这一节在技巧上很有特点,诗人在这里独出心裁地把青春比作“一本书”。名师点评1.思想深刻。写出了青春值得珍藏,也写出了青春的易逝,表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无限依恋之情。2.语言优美。诗人独出心裁地以书来比喻青春,新颖别致;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