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道德与法治期九年级上册末复习重点知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编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考核要求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1.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5)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6)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决择。考核要求二: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3.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序 号挑战对策(1)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新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展理念,转化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不协调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考核要求三: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理解)4.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5.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6.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要求四:创新的意义。(分析)
1.创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1)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3)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3)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4)创新使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考核要求五:我国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综合)4.说说我国科技创新现状。⑴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⑵差距/挑战: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5.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应该作出哪些努力?(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4)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6.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7.青少年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1)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好奇心;(3)爱发明爱创造,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4)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考核要求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识记)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考核要求二: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理解)2.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4)有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什么基本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5.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发展选举民主;(2)发展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6.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序号 制度内容地位作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考核要求三: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应用)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有哪些?(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8.民主选举的原则是什么?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选举?(1)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2)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有哪些?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10.怎样做到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1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2)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12.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1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4.我们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协商的民主态度。(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考核要求四: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识记)1.法治意味着什么?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考核要求五: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识记)2.国家加快法治进程的两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什么?(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考核要求六: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理解)3.实行法治有什么意义?(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4.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什么?(P49-50)(1)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考核要求七:法治政府及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应用)
5.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6.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8.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怎样建设法治政府?)(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9.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1)权利来源:人民;(2)宗旨:为人民服务;(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10.依法行政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考核要求八: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应用)12.怎样厉行法治?(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4)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5)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13.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方针)是什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4.全面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考核要求一:中华文化的特点、价值。(理解)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和价值?(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考核要求二: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识记)4.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什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考核要求三:文化自信。(综合)5.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6.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2)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3)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4)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7.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8.怎样增强文化自信?(1)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考核要求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9.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0.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哪里?)(1)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2)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考核要求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及要求。(综合)1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1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2)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考核要求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4.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现在哪里?)(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考核要求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证)15.青少年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3)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4)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考核要求八:我国人口的现状。(识记)1.说说我国的人口国情。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③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考核要求九: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理解)2.说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必要性?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②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考核要求十: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理解)
3.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4.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5.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么样的?(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2)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6.资源环境问题有什么影响(危害)?(1)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严重破坏生态平衡。(3)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1)转变发展方式。(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考核要求十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探究)8.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4)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结合国情)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10.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么办)(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4)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5)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11.我们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力所能及的贡献?(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自觉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积极宣传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4)善于同一切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5)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用电;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木制用品或塑料用品;等。
12.请你描绘美丽中国的美好远景。(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考核要求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识记)1.说说我国的民族国情。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核要求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识记)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考核要求三: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识记)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核要求四: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识记)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考核要求五: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综合)5.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考核要求六:“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意义。(评价)6.“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③“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7.香港、澳门的回归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有什么重要(实践)意义?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③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④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考核要求七: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理解)8.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9.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1)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的最佳方式。(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10.怎样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3)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11.如何完成祖国统一?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3)中华文化: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4)交流沟通: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12.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有什么意义?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和立场。(2)坚决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考核要求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识记)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说说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①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考核要求九: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探究)6.如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2)必须走中国道路。(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7.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1)培养奋斗精神,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2)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积极培养创新精神。(4)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5)做自信的中国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