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四章探究电流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首页 > 初中 > 物理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四章探究电流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物体的导电性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3.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情景导入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导电性1、动手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课文P63图4-3-2所示)2、演示实验:鳄鱼夹M、N之间分别接入铜线和橡胶,后闭合开关。要求同学们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和电流表的示数。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小,容易导电;橡胶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如塑料尺、木片、小刀、硬币、铅笔芯、盐水、油等继续进行实验。3、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点拨: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如铜线、硬币、铅笔芯、盐水等;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如橡胶、塑料尺、木片、油等。归纳总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4、阅读观察课文P63图4-3-3,从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5、教师点拨肯定后,简单介绍半导体。6、如何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拓展:①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不能理解为“能”“不能”导电,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概念中标着重号)。②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举例说明)。7、实验:让学生继续用“导电性检测器”分别连接粗细、长短等相同铜线、铁线,观察灯泡的发光亮度。思考:①为何亮度不一样?②你看到的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第4页共4页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具体地描述物体的导电性,引入电阻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3部分,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表示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见的电阻单位还有KΩ和MΩ。换算关系是1MΩ=103KΩ=106Ω。介绍常见电阻:手电筒、小灯泡:几欧至十几欧;日常的白炽灯丝:几百欧至几千欧;实验室用的1m长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0.01Ω)常可略去。想想议议:高压输电线的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电炉上的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而要绕成螺旋状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探究电阻的大小。探究点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1:对于电阻这一物理量?你还有哪些质疑?还想知道有关电阻的哪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质疑:由课本上“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可发现“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还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活动2:由学生的质疑,进一步的提出,那么电阻的大小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如何来验证?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根据每个小组的发言和交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出示课件,展示内容: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电路图:活动3:自主探究,搜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器具:1.5V电池(1节);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待研究导体4根,规格如下: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新课标第一网①镍铬100.16②镍铬200.16③康铜100.16④康铜200.16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活动4:得出结论,分析交流实验结束后,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第4页共4页 归纳总结: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和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活动5:学生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一下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描述出实验现象,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一般来说,当导体的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变大。知识拓宽:播放视频“超导的诱惑”,师生共同观看。体验超导的诱惑。http://v.ifeng.com/documentary/discovery/2014001/03980e34-29c8-4cc4-9734-9df9df0a418a.shtml探究点三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1.分析刚才的演示实验:为什么?(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灯泡的亮暗。)结果: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那么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呢?2.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4)元件符号: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的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活动:让学生做课本P67“实验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电动机的转速”。交流评价: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口诀: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5.电阻箱原理和读法的介绍。板书设计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4页共4页 教学反思本节课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这节课利用导线间分别接入细铜线、细铁丝、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等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体接入电路,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会有所不同?”从而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对学生掌握电阻理解其含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4页共4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