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课件:第八单元老舍与《茶馆》

资料简介

导入新课北京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话剧《茶馆》片段欣赏,老舍剧中老板王利发经营的裕泰茶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个年代裕泰茶馆那些人儿发生的那些事儿。,老舍与《茶馆》第八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茶馆》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而且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惟一一部得到公认的戏剧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京派话剧”的典范之作。2.领悟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如戏剧台词的性格化、动作性等。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1.了解《茶馆》与传统话剧的区别,从而认识戏剧的创新特性。2.分角色品读剧本,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其作品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生活,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诙谐幽默,风格独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等。,老舍的戏剧创作有两次高潮。第一次是抗战爆发以后。抗战八年,他先后写下《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等十几个剧本,弘扬爱国精神,歌颂爱国将领,鞭挞社会的丑恶,宣传抗日救国等,为抗战文艺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高潮是全国解放以后。主要作品有《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西望长安》等,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解放后的新中国,歌颂新的生活。在老舍的全部剧作中,《茶馆》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最能体现他的创作风格。1951年,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故居,剧情介绍《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府。,第一幕写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第三幕写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生活面貌。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能够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名厨师,落得在监狱里蒸窝窝头,因为“现今就是狱里人多”,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结果是茶馆被霸占,王利发自杀。,作品讲解一、剧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茶馆》三幕戏,截取了三个旧中国反动时代的横断面。第一幕是戊戌政变失败之后的清朝末年;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的时期。其目的是不写这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是着重反映在这些历史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社会生活和群众心理中引起的波澜。,《茶馆》在结构上的另一创新,是没有沿用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的传统戏剧结构法,它没有贯串全剧的主要戏剧情节,而是巧妙地借助茶馆这个平台,用一张张人物速写汇合成一幅幅社会剪影,构建成一个个戏剧片段,用这些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茶馆》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它展览了七十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风貌和性格特点,揭示了社会的一角。它没有突出的主人公,也没有共同一致的行动。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过去,成为一条独立的故事线。又在“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制约下,产生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而又完整的艺术结构。,二、如何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遭遇等,他虽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决不会为了他们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对巡警、特务则不同,他明知是敲诈,却巧于应付,不敢表示一点不满。对刘麻子之流,他虽然从心眼里厌恶,但仍然笑脸相迎,不愿得罪他们。,但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时,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蕴含着他的不满、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命运的真实写照。,2.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3.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4.刘麻子、唐铁嘴等,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衣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三、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谈谈剧中人物的语言有何特色?1.个性化: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2.幽默:比如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炫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又如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看起来也像一句玩笑话,实际上却蕴含着对动荡时局的强烈不满,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四、《茶馆》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为什么说《茶馆》的第一幕是“罕见的第一幕”?解析: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中悟出几分道理。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社会身分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恶霸,下至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而更不同凡响的是,所有这些人物都被剧作者描写得面目分明,让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色彩斑驳的图案。,写作特色一、独特的戏剧结构《茶馆》的戏剧结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个性往往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茶馆》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松二爷自己挨饿却不能让鸟挨饿,行将就木的太监要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做老婆。这都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让人物产生的变态行为。,三、经典的语言特色《茶馆》语言魅力被人交口称赞,老舍自己也有自信,他说:“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是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剧本中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丰富的潜台词,富有动作性,同一个人物的在剧本中的语言是变化的。,知识链接一、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二、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课堂练习一、老舍,原名字,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称号。二、课本节选自,这是老舍的代表作。“人民艺术家”舒庆春舍予《茶馆》戏剧,三、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思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老林老陈A.①②④⑤/⑦⑨/③/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D.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⑩B,四、下列对《茶馆》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物语言个性化。善于从人物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其说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B.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独特的幽默风格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京味京腔,地道方言D.完全诗化的语言,格调纯洁高雅D,五、简述《茶馆》的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特色。先后出场25个人物,其中有茶馆的掌柜和伙计、特务、流氓恶霸、卖儿卖女的农民、无依无靠的老人、资本家、茶客等,三教九流、要有尽有。2.老北京的语言风格京味十足。作者通过对老北京市民口语的运用,突出了简洁、生动、含蓄、幽默的艺术特色。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与形象性。3.语言诙谐幽默。4.对比手法。,拓展阅读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曹禺的著名小说《雷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与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有没有什么不同点?2.《茶馆》的戏剧冲突与《雷雨》的戏剧冲突各有什么特点?3.《茶馆》的戏剧结构与《雷雨》的戏剧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雷雨》剧情梗概:周家大少爷周朴园诱骗了女仆侍萍,生下两子,后因娶“有钱门第的小姐”,把产后三天的侍萍撵出门,逼得她抱着小儿子投了河,他则娶年仅十七的繁漪为妻。繁漪不满他的冷酷和专横,三年前和小她七岁的周萍发生暧昧关系。,周萍虚伪如父,厌倦了这种关系后便转而追求侍女四凤,殊不知四凤是他的同母异父之妹。原来侍萍投河遇救,嫁鲁贵,生子鲁大海和女四凤。鲁大海在周朴园矿上做工,还做罢工工人代表。势利贪心的鲁贵把四凤带去周家,侍萍所担心的事不幸发生。繁漪闻知鲁妈(侍萍)从外地回来,如其带走四凤。,侍萍和周朴园再度相遇……雷雨之夜,侍萍逼四凤起誓永不见周家人,周萍偏又与四凤私会被鲁大海撞见……侍萍让周萍和四凤远走高飞,窥如一切的繁漪欲愤难捺,令人锁上大门,从楼上叫下周朴园,当众揭开一切……四凤和周萍相继自杀,暗恋四凤的周冲同时触电身亡……,探究与实践参考答案一、外国观众的这种反应,说明了《茶馆》的艺术构思获得了成功。老舍说起《茶馆》的创作构思时曾强调了他的“以小见大”的潜在题旨:“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扮演王利发的演员于是之在人物塑造时,也着眼于这个小人物命运的啼笑皆非,无奈与荒诞:“这个人一直没想过死,他总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等到发现自己非死不可了,也觉着自己的死是可笑的。”,有思辨能力的外国观众看明白了《茶馆》的最有爆炸力的含义:如果像王利发这样一个一心想当社会的顺民的人都不能存活在这个社会,说明这个社会也没有再存活下去的理由了。,二、曹禺熟知古今中外的剧作,所以他的这一评价有权威性。曹禺为什么要特别说起《茶馆》第一幕呢?因为“写戏的人都知道,最难的是第一幕。”而《茶馆》第一幕又是那样的不同凡响。老舍首先放弃了扭结核心戏剧事件的编剧老规矩,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情节故事,而是以刻画人物,广泛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法,这在老舍是个创举。,那么《茶馆》第一幕要表现什么样的社会情状呢?老舍在《谈〈茶馆〉》一文中说:“那时候的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滚滚而来(包括大量鸦片烟),弄得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见此情形,就想变变法,改改良,劝皇帝维新。也有的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反把维新派的头脑杀了几个,把改良的办法一概打倒。,戏中的第一幕,正说的是顽固派得势以后,连太监都想娶老婆了,而乡下人依然卖儿卖女,特务们也更加厉害了,随便抓人问罪。”老舍说的这些内容在戏里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吃洋教的马五爷、庞太监都是属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但老舍对他们的形象刻画又是那样的入木三分。这就充分展现了老舍的语言艺术的能量。,曹禺说《茶馆》第一幕戏按它的丰富内容而言,“可以敷衍成几十万字的文章”,但第一幕除去舞台指示和标点符号,老舍总共才用了三千一百零三个字,而且光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之多。这样的舞台艺术景观的确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三、比如马五爷与二德子的两句对白: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二德子是地痞流氓,正在向常四爷寻衅,但吃洋教的马五爷端坐茶馆一角,“并未立起”,只消说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二德子“威风”扫地,赶紧过来向马五爷请安。短短两句对白,就把马五爷的不可一势的自我感觉表现出来了,从而也展现了老舍要表达的“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的晚清社会现实。,再如庞太监出场时与秦仲义的语言交锋: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讲维新的秦仲义见到保皇派庞太监说:“庞太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这是表面好像在恭维他,骨子里是在嘲讽他。庞太监听出了对方话里的刺儿,便索性把他的保皇气焰发作出来:“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老舍通过这两句对白,在生动展示人物性格的同时,也把当时的最重要的政治冲突──保皇派与维新派的冲突,表现了出来,把当时的最重要的政治信息──顽固派得势,维新派失败,其首脑人物之一的谭嗣同被杀害──传达了出来。此外,在《茶馆》第二幕里,还有一些著名的性格化台词,如唐铁嘴说的“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松二爷说的“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都是“开口就响”的台词典范。,四、这两个结尾各有千秋。把戏结尾在王利发准备上吊自尽上,可以把戏的悲剧色彩渲染得更浓烈。把戏结尾在沈处长的两声“好(蒿)!”上,则有利于强调这个戏的悲喜剧风格。,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