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

资料简介

扬州慢姜夔,描写扬州的诗句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绅: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诗、宋词里描述扬州、赞美扬州的诗词不计其数,扬州曾经就是这样,诗歌相伴,走过四季。,学习目标:u1.了解姜夔,把握写作背景;u2.理解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u3.通过诵读、表达、交流、创作,理解“黍离之悲”;u4.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国家富强的自豪感和建设国家的使命感。,作者简介姜夔(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终生布衣。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写作背景南宋国势危弱,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15年之后,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眼前破碎山河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据说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出行,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颠覆,悲伤而作《黍离》。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后人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诵读、理解课文荠(jì)戍(shù)窥(kuī)蔻(kòu)驻:稍作停留春风十里: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道上。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渐黄昏:向,到。豆蔻:形容少女美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文本探究(一)“解鞍少驻初程”,作者为什么要在扬州停一停,看一看?慕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名杜郎俊赏、豆蔻词工、而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明月、桥边红药来凭小序: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壁萧条,吊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而正文: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来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拟写对联:杜牧醉名都春风十里梦好姜夔哀空城荠麦无边情殇,文本探究(二):艺术技巧复习与赏析虚实结合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对比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用典杜牧诗句借景抒情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视听结合渐黄昏,清角吹寒夸张尽荠麦青青联想若杜牧重到扬州……动静结合波心荡,冷月无声,延伸·学以致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学习启示: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努力建设国家,使国家富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对接,在国家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评测练习1.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2.对“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创伤仍然严重。B.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C.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池、干枯的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物质、感情创伤都很严重。D.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市、干枯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生活。,评测练习3.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意是:(AC.E)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如今自生自灭B.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以寄哀思C.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情伤感之情D.遥念恋人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E.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沧4.对“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句话的翻译准确的一句是:(B)A.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很悲哀。B.千岩老人认为这道词像《黍离》一样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C.千岩老人的诗我认为它像《黍离》一样悲哀。D.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评测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习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5.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A.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当年、而今、来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B.词的上阕词人着力描写风尘之恶,写出了当时铁骑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的景象,堪称千村寥落,民不聊生。C.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形成强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D.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E.南北两宋之交,豪放词风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艺术风格的转变根源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了词的时代性主题。,6.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6分)答案: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北宋朝廷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2分)接着写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2分)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2分),课下作业:1、背诵、默写全词。2、探讨:圆明园该不该重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