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错误》和《致橡树》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不同文本在结构、思想、意蕴等有相互模仿、关联的情况,比如《错误》和《致橡树》就是从不同切入点去探讨“爱情”的文章。因此,拟就通过比较性阅读,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要领指导下,引导学生把这两篇课文的解读活动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观照。,教学目标⒈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⒉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生成理解与感悟,形成美好的人生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的三个层次结构:语音节奏层、语象画面层和语义内蕴层,对两首诗歌进行横向比较。,教学难点⒈提取两个文本中的意象,揣摩其中所体现的人物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婉的意境。⒉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唤醒学生的主体思维。,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使用,优势互补。1,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的切入点;2,无指向教学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思维;3,反复诵读法,明确诗人思路,品位诗人感情;4,班级讨论式,构建认知冲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课文《错误》是《中外诗五首》之一,属于自读课文.今天,我要再介绍另一首也是关于爱情这一主题的诗---《致橡树》,要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举措。我希望大家在这节课能充分利用先前所掌握的鉴赏技巧来共同探讨一些相关问题。,多样朗读,整体感知提问:①请描绘这两首诗在你脑海里留下的画面。②请描述这两个诗人(郑愁予、舒婷)给你留下的印象,比如性别,性格等等。,深入学习,领悟意境美提问:中国古典诗歌关于爱情的题材中,喜用哪些意象,举例说明。试试找出这两首诗各自所采用的意象。,小结诗歌意象的选取,是与作者的创作目的紧密结合的,每一个意象都有其特殊的寓意。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把这些意象都给理清了。但现在有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大家,这些不同的意象,到底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接收到了吗?引起你的共鸣了吗?请大家回去再将这两首诗歌多诵读几遍,并且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将继续进行讨论。,心理测试某个心情愉悦的假日午后,你散步无意间来到一处从未走过的三叉路口,前方哪一边都似乎风光绮丽,你会走向哪一边?1,走向右的路,什么原因也不需要。2,走中间的似乎要好一些。3,向左走,同样不需要任何原因。4,走哪条路都不合适,还是停下来仔细想想,再做决定。,分部朗诵,进入情境。,挖掘诗歌内蕴层关于“错误”,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错误”是因男子而起,一种认为因女子而起。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在《错误》里,爱情是用一生的等待来倾诉,很多人为之动情。然而舒婷在《神女峰》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还不如在爱人的肩膀痛哭一晚。”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女性。《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部宣言书,里面又传达出什么样的爱情观?,课外延伸,开拓思维换个角度思考《致橡树》的主题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课堂总结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我们明确了诗歌鉴赏要从三方面入手(语音、意象、内蕴),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绕开谁,都像只用一只脚来走路,非常费劲。当然,我们这次课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和大家一起讨论爱情,讨论生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彼此更加了解,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和大家会相处得更为顺利的,布置作业1,完成分发下去的几道诗歌鉴赏题。2,写一篇周记,主题就是“爱情”。,休息去咯,同学们!88。,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童年时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关怀社会。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舒婷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即“情”。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燕: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错误》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致橡树》开始通过两种意象摈弃两个传统的爱情观,一是“凌霄花”似的依附别人的爱情,一是“鸟儿”式的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然后叠加四个意象针对世俗认可的爱情方式进行了批评,不管是“泉源”似的不求回报的“慰藉”,还是“险峰”似的只是衬托和铺垫,或是“日光”“春雨”式地无止境的奉献,都是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方式,都是丧失主体、人格萎缩、匍匐为奴的旧式爱情。后面宣扬现代爱情观,借用了两个意象:以铜枝铁干、傲岸挺拔的橡树象征阳刚的男性之美:以开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象征阴柔的女性之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整体形象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你的爱情基本原则是“随缘”。你不会对爱情定下许多条条框框,更注重跟着感觉走,喜欢就追求,不喜欢就退却,因而一般不致为情所困。由于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一个人孤单寂寞的时候,偶尔,你也会感到一份浓浓的失落感,叹息爱神对你眷顾太少。你的爱情观颇有代表性,但是,仅凭直觉来对待爱情这复杂的东西,恐怕常常会失灵。总是得不偿失的时候,不妨好好检视一番你对爱是不是太随意了一些。,你是处处令人放心,信任的人,因为你事事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且考虑周到,心思细密。你对爱情绝对慎重小心,“大鱼”出现时,就该果断做出决断,别让它轻易溜掉,事后才猛醒,对你来说除了后悔莫迭,什么也没有。,由于你是一个独特而固执的人,你常常给人的感觉是捉摸不透,高深莫测。你心中理想的恋人,一定是同样个性特别、卓尔不群的人物,因此,只有具备特殊韵味的异性才是你之所爱。你在爱情上的优点,是不畏世俗的眼光,不随世俗的观念,爱憎分明,公私有别。只是令你心动的异性,不管别人认为他(她)与你多么的不配,你都会毫不犹豫的为爱付诸行动。,你对爱,属于少有的痴情者,执著而有固执,从来不会主动退却。也许,从情窦初开的少年时候起,你就对爱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期望,把爱情想象得既美丽又神圣,因此,一旦坠入爱河,你就不顾一切,全心投入。,一种意见认为错误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诗中的女子和“我”两人交臂错过,而错误的形成,只因少女的心扉是紧掩的,或者她另有所盼,另有所期,诗人遂在交臂时错过惊艳的回眸,在少女眼中,“我”“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骑马走江南的“我”才是主动者。“我”透视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不但知道女子此刻在寂寞中等待,更知道她已等待了一段绵长的日子,因此,“我”极可能就是女子日夜盼望的“归人”。“我”骑马来了,对她而言这蹄声是美丽的。然而,“我”只是过路而已,“打江南走过”,并不停留,她自然会失望伤心。由此可见,“美丽的错误”不是诗中女子的原因,而是“我”一手造成的,“我”捉弄了她的感情。上述两种解释各有道理,将它们相互参照补充,可以丰富和圆满诗作的蕴含。,平等、独立、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的存在,又珍视自己的价值。,舒婷在《人啊,理解我吧》有这么一句话:“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与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注。”在那个时代,诗人所关注的肯定不只限于那紧锁深闺的女子。我想说的是,这首诗可能只是把“爱情”当成一个载体,来表达作者的某种理念,比如,对生存问题的理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