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过程与方法]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探究空气的成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难点]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教学准备】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等、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大玻璃杯、蜡烛、火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去过青藏高原吗?或者你们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过,我们到那里后,会发生呼吸困难、身体不适的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知道答案,让我们走进《空气的成分》这一.课题进行学习。(二)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生开始猜测,自动的会分为是和不是两派。师:有的同学回答说是,有的同学回答说不是,那到底空气是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吧。2.师:观察一下我们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三只蜡烛;有两个不同大小的塑料瓶;火柴。3.师:既然实验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了,同学们请按照老师课件中说明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师出示实验步骤课件)实验步骤: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分别罩住两支燃烧的蜡烛,另一支燃烧的蜡烛置于空气中。师:刚才老师讲解了一下实验步骤,在做实验之前,还有一些做实验的注意事项要告诉大家,请大家注意。温馨提示:(1)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打火点燃蜡烛时要小心,注意安全。(2)注意实验卫生,不要把水溅出来,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3)做实验时小组合作,要保持安静。4.师:现在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说的实验步骤做实验了。生开始分小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5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生开始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6.师:同学们,根据这---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生开始交流回答。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燃烧用去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说明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至少有两种气体。7.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空气中的气体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把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放进有水的水槽里,点燃蜡烛。(2)把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罩到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3)慢慢拿起饮料瓶,观察现象。8.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从这个现象中,你知道了什么?9.是啊,我们观察到蜡烛灭了,水上升了。原来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了空气,水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说明空气中有燃烧的气体。10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步骤如下:(承接上一个实验)(1)向先水槽里倒入水,水略高于瓶内的水面;5\n(2)把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放进水槽里,点燃蜡烛。(3)把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罩到燃烧着的蜡烛上,直至熄灭。(4)擦燃火柴,再用夹子夹住燃烧的火柴棍;(5)拧开瓶盖迅速插入燃烧着的火柴,观察现象。11.师:在做这个实验时,同学们配合要紧密,动作要迅速。同学们自己来动手操作一下吧。生开始做实验,师巡回指导。12.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生:不能。1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瓶内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我们得出空气中还存在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14师小结:实际上,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空气的成分(三)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空气的成分,其实空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哪位同学可以举几个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的例子吗?生开始交流举例。师: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和视频,大家--起来欣赏一下吧师:出示用气焊焊接金属、炼钢炉、现代火箭的发射等图片。播放PPT中《酸雨及其成因》、《宇航员太空行走》的视频。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的成分,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气体叫二氧化碳,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课后作业吧,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下: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四)课堂练习【教学后记】2.燃烧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2、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教学准备】木片、纸板、布条、干树叶、动物毛皮、蜡烛、秸秆、铁盒、火柴、烧杯、石灰水、干布、实验记录表、各种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火”字(CAI)。5\n2、提问:这是什么字?见过火吗?研究过火吗?3、谈话:物体燃烧会产生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寻燃烧的秘密。(板书课题:燃烧的秘密)(二)活动1、不同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情况(1)谈话: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木片、纸板、布条、干树叶、鸡毛、秸秆等物体,同学们从这些物体中选择三种进行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的掌握实验现象,我们要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中。(CAI)(2)谈话:同学们要对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它现象进行细致观察,记录员要做好记录。实验后思考这些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安全。(CAI)(3)教师宣读注意事项。(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实验现象。(6)提问:物体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7)学生回答。2、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1)出示蜡烛,提问:蜡烛能燃烧吗?同学们,你们认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提出猜想。(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4)出示CAI课件,讲述实验方法。(5)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6)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板书: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7)谈话:通过对蜡烛的研究,我们讨论两个问题:(CAI)①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②物体燃烧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所以说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8)学生讨论,回答。(9)小结: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板书: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3、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1)谈话:物体燃烧的不可逆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2)提问:谁能说说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燃烧有会带来哪些危害?(3)学生回答。(4)谈话:老师也收集了这方面的图片,我们来看看吧!(CAI)(5)讲述:燃烧产生的火温度很高,可用来煮、加工制作各种物品、取暖、能冶炼金属、能帮助发电、还能做火车燃料,燃烧产生的光能使人得到光亮,美丽的烟花也是因为燃烧才如此绚丽。但是燃烧也会带来危害。大火会烧毁民居,燃烧引起的爆炸、森林大火等灾难,会在很短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这里有一篇有关森林火灾的报道。(6)谈话:为了减少燃烧给人带来的危害,使大家提高安全用火意识,在一些场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识。(CAI)你在哪见过这些标识,它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当心火灾、当心爆炸、禁止放易燃物、禁止燃放鞭炮、禁止吸烟、禁止携带火种、禁止烟火、禁止用水灭火)(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物体燃烧现象的观察,了解了有关燃烧的特点,大家通过积极热烈的讨论知道燃烧的利、弊,提高了安全用火意识,课后每个人尝试设计3~5个安全用火的标识牌,挂在合适的地方。【教学后记】5\n3.变色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切开的苹果变色的实验,知道变色生成新物质,是不可逆的过程。 2、引领学生了解物体之间混合时发生的色彩变化现象。3、知道防止切开的苹果变色的方法:1、在苹果上滴上柠檬汁;2、将苹果放在盐水中。4、通过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些是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物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认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现象[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PH试纸、碱水、碘酒、淀粉、白纸、胶头滴管、烧杯、水、水槽,玻璃棒、苹果、水果刀、柠檬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表演二个,好吗?2、教师演示:PH试纸的变化。3、提问: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通过观察,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题?4、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色。(二)活动1、切开的苹果(1)看教材79页,了解实验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讨论:①两片苹果的变化一样吗?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吗?②实验中的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这两种变化相同吗?(5)阅读“科学在线”──切开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会变色?(6)小结:物质的变化有些知识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2、变色游戏(1)阅读教材80页的实验图示,找生说一说要怎样做。(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用水淀粉做写密游戏。(5)小结:碘会使淀粉变蓝色。3、制作多色果冻(1)看教材,了解多色果冻的制作方法。(2)谈话: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动手试一试,看看谁的果冻做得最成功。(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学后记】5\n4.生锈与防锈【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活动,实验研究,探求新知等过程的经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引导学生针对金属生锈和防锈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学准备】1、各种生锈的金属物品和多种金属材料。2、有关金属生锈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锈。2、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探索有关金属生锈的问题。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1、谈话:前两课,我们研究了金属,你们认识了哪些金属?2、提问:有人说金属也会得一种“皮肤病”,你知道这种“皮肤病”是什么吗?3、揭示课题:生锈是金属的一种常见现象,锈对金属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的生锈和防锈。(板书课题)(1)提问:你见过金属生锈吗?(2)学生观察锈、刮锈,并汇报。(3)提问:你了解哪些有关金属生锈的知识?你对金属生锈还有哪些疑问?(1)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①谈话:经过观察和回忆,大家初步认识了锈,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金属生锈的问题?准备怎样去研究?②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准备研究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提示。(2)指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①讲述: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按研究的设想组成研究小组,各组还可以挑选其中一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②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并推选组长。③教师提出要求:研究小组内要充分发扬民主,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和表达思想的权利,大家在小组内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研究。④讲述:为了保证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小组首先要制定一份比较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要在小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产生,尽量做到分工明确,活动时间、步骤可行,参观考察及其线路具体,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课文提供了一份“小组活动计划”表,同学们可以参照它制定活动计划。既包揽所有项目,也可删减、补充和修改。⑤学生讨论,制定计划,交流计划,师生共同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⑥再次提醒学生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①讲述:计划制定后,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活动了。研究中遇到困难,可以参考课文中的五段提示,也可以争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商讨,解决困难。②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计划开展活动,并做好相互交流的准备。教师做为普通一名成员,参与一两个小组的活动,并密切注意各组研究动态,及时指导、调控。(4)组织学生交流研究成果。①简单回顾前两时段的学习活动。②学生以各种形式交流汇报研究的内容、过程、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情况。【教学后记】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