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0课)(2022秋)

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10课)(2022秋)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46\n计第一单元走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能力目标]1.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2.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人:播放《鲁滨孙漂流记》(片段),谈谈你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初到孤岛的鲁滨孙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已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孙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1.阅读教材P2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46\n答案提示:(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教师总结: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人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活动一:阅读教材P3-4探究与分享,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暑假中有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感受?答案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齐读教材P4第二自然段,试着画出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2.阅读教材P5探究与分享,结合自己刚刚画的“人际关系网”回答:(1)你在“关系网”中有哪些身份?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你是如何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的?答案提示:(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即可。例如:我是你的邻居小明;我是某某中学八年级(某)班的学生等。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活动二:阅读教材P5相关链接,结合自己绘制的“人际关系网”,将它们分类,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变化。通过学习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由我们个人组成的。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教学后记】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能力目标]46\n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2.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人一出生,就是一个人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人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通过学习知识和经验,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生存的本领,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社会化”的过程。那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怎样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社会中成长》。[讲授新课]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展示或讲述“狼孩”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0年,在印度小城波尔,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年纪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例“狼孩”。随后,人们发现“狼孩”在生活习性、心智发展、行为水平等方面,与狼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而与同龄的人类相比却相距甚远。“狼孩”的故事证明,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什么是“社会化”?人为什么一定要参与“社会化”的过程?答案提示: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师总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阅读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回答: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答案提示: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学习用品、衣服等是将原材料送到工厂,通过机器加工生出来的。教师总结:食物、学习用品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物质支持,来学校接受教育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精神滋养,这些都是由社会生产的。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二、养成亲社会行为1.齐读教材P8第一自然段,思考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总结: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2.活动:阅读教材P8探究与分享,回答:(1)与同学分享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2)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46\n答案提示:(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即可。(2)我们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社会讯息,在生活中帮助他人等。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后记】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课程标准】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话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能力目标]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知识目标]1.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3,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学重难点】[重点]网络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难点]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10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2)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答案提示:(1)查找资料、阅读书籍、购物等。(2)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不便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很不方便等。教师: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时内容——网络改变世界。[讲授新课]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阅读教材P11相关链接,回答:46\n相关链接的材料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说明了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3.阅读教材P11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有哪些?答案提示: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信息交流的速度更快。4.教师: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过去杜甫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表达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友人的情感;如果在今天,借助网络,杜甫可以很快地了解故乡、亲人、友人的情况。5.阅读教村P1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2)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便利?答案提示:(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即可。(2)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购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等。6.教师: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回答:图片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网络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2.教师: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经济,而信息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在利用互联网创造财富。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线,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3.阅读教材P12探究与分享,回答: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答案提示: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教师: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5.阅读教材P13探究与分享,回答:根据你的经验,物联网还有哪些常见的应用?答案提示:智能物流、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等。  6.教师: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三、网络是把双刃剑1.阅读教材P14探究与分享,回答:(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答案:46\n(1)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共安全,危害社会稳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2)①运用法律手段惩治造谣、传谣者;②信息公开,增加社会透明度;③正确引导等。2.教师: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3.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回答:这些沉迷手机的现象有那些危害?答案提示:危害身体健康,影响友情和亲情关系4.教师: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5.阅读教材P16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或家人遇到过个人信意泄露的事情吗?(2)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答案提示:(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即可。(2)①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②在网上注册、登记时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③网络购物、聊天时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④当个人信息遭到侵害时要及时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6.教师: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我们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强隐私意识,防范网络侵害。[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了解到网络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兴利除弊。【教学后记】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2.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3.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能力目标]1.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2.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格守道德、遵守法律。[知识目标]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46\n【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人: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说说图片表达了什么信息?    答案提示:图一是沉迷网络;图二是网络诈骗;图三是在网上污蔑他人。教师:在上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通过这几幅图片,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讲授新课]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有些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超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1)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提示:(1)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2)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2.教师: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小组讨论:2018年8月22日,微博上不少大V转发了标题为“疑因妻子游泳时撞倒,男子竟在游泳池中按着小孩打”的视频。网络流传的监控视频显示,当天19时44分,看到妻子安某在游冰池内与人发生“碰撞”后,丈夫迅速游过去,抓往一名男孩摁入水中,等男孩露出水面后,他又打了男孩一巴掌。简短的视频、完整的事件还原、明显的立场,让此事一度登上微博热搜,不了解事件完整经过的网友被带路“一边倒”选择支持被打男孩。事件经警方调解暂告一段落。令网友们意想不到的是,安某的同事介绍,次日涉事男孩家人到安某的单位大吵大闹,并让单位的领导把她开除,并且网络上的视频是男孩家长经过剪辑后放出来的。5天后,安某不堪其扰,选择了自杀。(1)你还知道那些与材料类似的新闻,与同学分享;看完这些新闻,你有什么感受?(2)对于网络上冗杂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处理?答案提示:(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即可。(2)我们要学会辨别分析等。4.教师: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5.阅读教材P19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答案提示:46\n(1)“天龙”发布含有明显丑化小林的照片,侵犯了小林的人格尊严权,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2)不会。因为如果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反而会触犯相应的法律法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6.教师: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格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二、传播网络正能量1.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材料体现了什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我国在出台法律、修改法律,出台相关政策时,都会通过网络平台广征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答案提示:网络平台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生活的进步。2.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3.阅读教材P20探究与分享,回答: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网络公益活动?谈谈你的感受。答案提示:网络公益捐款活动;中国网络植树公益行为等。通过参加这些网络公益行动,我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从而使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4.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不错。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教学后记】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课程标准】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第1课时维护秩序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规则的社会功能具有高度认同感,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能力目标]46\n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问题。[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句朴素的话语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要有一定的章法,即我们所说的秩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下生活中有哪些社会秩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2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答案提示:(1)这四幅图片分别体现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教师: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课——维护秩序。首先我们先学习本课的第一个问题——社会生活有秩序。[讲授新课]一、社会生活有秩序1.教师: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那么我们首先回答:(1)什么是社会秩序?(2)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提示:(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2.教师: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3.阅读教材P23探究与分享,回答:(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答案提示:(1)会造成拥堵,引发交通事故,引起矛盾,耽误大家的时间。(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可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规则在路边等待;学生排队依次出校门等。教师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4.活动一: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结合你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你的感悟。答案提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教师总结: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二、维护秩序靠规则1.教师: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维护秩序靠规则,究竟“规则”46\n有什么魅力能维护社会秩序呢?2.阅读教材P24探究与分享,回答: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答案提示:(1)下棋和竞赛落棋无悔、公共交通排队上车、观看电影时保持安静等。(2)这些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3.教师: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4.活动二:小组比一比,说出有关规则的名言,看哪个小组说得多。答案提示:(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2)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3)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韩非子·问辩》(4)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5.过渡:我们通过上述问题感受到了规则对秩序的重要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6.阅读教材P25上面的相关链接,回答:“一米线”的规则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提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7.教师: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8.阅读教材P25下面的相关链接,回答:(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2)不同时期,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有什么不同?(3)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答案提示:(1)为了维护列车的正常运行。(2)根据列车时速安全运行的调整,进而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不同。(3)是强制性的。因为这些处罚规定属于法律。9.教师: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教学后记】46\n第2课时遵守规则【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和认识不同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正当需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之心,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2.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3,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2.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自觉遵守规则。3.既能有技巧地维护规则,又能根据社会变化情况参与改进规则。[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2.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难点]维护社会规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大家都乘坐过公交车,那么请问大家在上公交车之前,等车的乘客是文明有序排队上车还是插队推搡着上车呢?你支持哪种方式乘坐?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我们都支持文明有序排队上车。因为这样合情合理,既不浪费大家的乘车时间,还能保持心情愉快。这也是我们遵守规则的表现。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时内容一一遵守规则。[讲授新课]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1.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由和规则打架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只选择其一呢?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问题之谜吧!2.阅读教材P27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土打手机的“自由”答案提示:这位男上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教师: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阅读教材P27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答案提示: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性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他们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5.教师: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二、自觉遵守规则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内容和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规则的作用:一是维系社会秩序;二是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我们在社会中生存、生活自然就要遵守社会规则,并且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2.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回答:46\n(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答案提示:(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体现了许衡以自律之心坚守规则,心有主见,懂得自我约束,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一做法值得肯定。(2)要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就需要加强自我约束,严于律已,不断反省自我,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3.教师:大家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既要有遵守“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自律,也要有“梨如有主,我随梨主”的他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自我约束。4.阅读教材P29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答案:第一种观点是盲目从众的做法。第二种观点没有做到自律。第三种观点没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这些行为都没有自觉遵守规则,他们都没有做到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教师: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已行动的准绳。三、维护与改进规则1.教师:遵守社会规则,人人有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社会规则呢?2.阅读教材P28一29探究与分享,回答:(1)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旁观者,你会怎么做?答案提示:(1)如:买饭插队、践踏草坪等。(2)据实回答具体做法即可。解决这种状况,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3.教师: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4.教师:遵守社会规则,人人有责。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一些不守规则,违反规则,甚至逃避规则的行为,是因为时代发展了,时代变化了,所以制度、规定、法律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或需要。这就涉及规则改进的问题。5.阅读教材P31探究与分享,回答: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答案提示:例如,2015《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修改增加了“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等安全提示相关内容。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6.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另外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7.阅读教材P31拓展空间,回答:(1)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2)“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3)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规则?答案提示:(1)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心;③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等。(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46\n(3)应该对“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则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和商品完好的标准,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后悔权”,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减少“7天无理由退货”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8.教师: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还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教学后记】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课程标准】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第1课时尊重他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能力目标]1.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2.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知识目标]1.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2.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教学重难点】[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故事导入:由学生讲述《晏子使楚》的故事,思考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46\n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遭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尊重他人》。[讲授新课]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教师:尊重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礼仪,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尊重的详细内容。2.阅读教材P33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1)我赞同第三位同学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股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 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帮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 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被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3.教师: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4.阅读教材P34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你如何看待这三位读者的观点?答案提示:读者甲看到每个人都有进馆阅读的权利,但是没有看到衣冠不整者进馆阅读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读者乙看到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是对其他读者的尊重。读者丙没有看到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享有穿着自由的权利,但也需要尊重他人。5.教师: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会与他人打交道,我们要做到尊重从我做起。二、尊重从我做起1.阅读教材P34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答案提示:情境一:我会先给小萌讲试题,然后再去参观美术馆。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情境二:我会先和同学们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情,如果耽误了足球比赛的直播可以另找时间看重播。这是尊重同学们的表现。情境三:我会认真倾听,和舅舅分享快乐。 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3.阅读教材P35探究与分享,回答: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学生说出自己的合理理由即可。4.教师: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从这个角度看,第三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第一、二、四位同学的观点有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尊重他人就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46\n5.教师:请同学们发散思维: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答案提示:尊重大自然,尊重动物生命等。6.教师: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该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门应该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和怎样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等。【教学后记】第2课时以礼待人【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导人: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你有什么感悟?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南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邑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南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从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以礼待人。[讲授新课]一、待人礼为先1.教师:小时候,我们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对小孔融的有礼记忆犹新。我们看下下面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否有"礼"?2.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答案提示:46\n(1)到了就餐地点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分担聚餐安排;“朋友来了,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不尊重我;我会找个借口早点离开。3.教师: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4.教师:大家齐读P37相关链接,刚才我们学习了文明有礼对个人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文明有礼对社会的作用。5.阅读教材P38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 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2)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答案提示:据实回答即可。6.教师:结合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的期望,我们总结一下需要改进的方面。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7.教师: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8.阅读教材P38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上述情境体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想。答案提示: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文明有礼,体现了国家形象。感想: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9.教师: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0.教师总结: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1.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那么我们应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二、做文明有礼的人1.阅读教材P39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2)我们应如何向杨时和游酢学习,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答案提示:(1)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懂礼貌、讲礼仪,是文明有礼的人,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2.教师:同学们总结了“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值得肯定。3.活动:情境判断——明礼守礼。观察下列情境(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哪些是明礼守礼的行为?哪些不是明礼守礼的行为?①见到老师主动同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③在食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⑤见到走廊或书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⑦在教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46\n学生分组讨论回答。4.教师: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遵守秩序,举止文明;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5.教师: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等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教学后记】第3课时诚信守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价值观。2.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3.能够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力目标】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知识目标]1.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2.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教学重难点】[重点]诚信的重要性。[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人,思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一天,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答案提示:学生说出做人要诚信的意思即可。教师明确:大家回答得都非常不错。诚信是做人的美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诚实守信。[讲授新课]一、诚信无价1.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为什么?答案提示:(1)小方的言行是不守时,不遵守承诺,不诚信的表现。(2)不愿意,因为他不讲信用,不诚信。46\n2.教师:小方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括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我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事。3.过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社会、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故事。4.阅读教材P42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与同学分享。答案提示:答出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即可。教师:我们从上面的两个探究活动中得出:诚信对个人的作用: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那么诚信对企业的经营有哪些作用呢?6.阅读教材P42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该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该公司为何宣告破产?(2)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答案提示:(1)该工艺厂勇于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长期诚信经营,最终赢得了市场和良好的口碑;该公司弄虚作假,最终导致破产。(2)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7.教师:上述两个企业的经营充分说明了: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对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那么诚信对一个国家而言又有哪些意义?学生回答: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8.教师: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9.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诚信的重要性: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0.习题精练“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A.要重诺守信,做诚实的人  B.诚信体现国家形象  C.诚信是一种物质财富  D.诚信是高尚的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11.过渡:此题告诉我们要做一个重诺守信、诚实的人。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在生活中我们践行诚信的做法。二、践行减信1.教师:请大家回顾教材 P41运用你的经验,刚才同学们认为小方的言行不妥,大家以后会不信他。那么请大家思考:小方如何做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答案提示:准时去学校门口集合,如果迟到了应向同学们道歉,请求同学们原谅。教师: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即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3.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材料一:小明昨天没来学校上课,小亮问他为什么没到校,他说:“我昨天去网吧打了一下午的游戏,咱俩是好朋友我才告诉你,这是我的隐私,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材料二: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1)如果你是小亮,你要不要告诉老师?为什么?(2)医生的谎言是否违反诚信的道德?答案提示:46\n(1)为了帮助小明认识到去网吧玩游戏的危害,小亮应该告诉老师,请老师教育他改正自己的错误。(2)为了不增加这名患者的心理负担,医生可以这样安慰他,这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4.教师: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即运用诚信智慧。5.阅读教材P44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吴恒忠为什么获得大家的好评?(2)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答案提示:(1)吴恒忠做到了诚实守信、信守承诺,所以获得大家的好评。(2)典型事例或者真实事件均可。6.教师:我们要学习吴恒忠诚实守信、信守承诺的好品质。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为建设诚信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7.教师:践行诚信要求我们: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正确处理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的关系;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诚信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诚信。明白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懂得了践行诚信需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教学后记】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课程标准】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教学重难点】[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46\n[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片段),回答:这段视频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这段视频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讲授新课]一、违法无小事1.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答案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2.教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活动一: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和P48相关链接,分小组讨论并回答:(1)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违法行为?(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答案提示:(1)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4.教师总结相关知识。5.教师:根据上述3个镜头,一起完成表格:镜头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较轻物权法(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二较轻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行政违法行为三严重刑法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1)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哪几种?(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提示:(1)违法行为又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2)不同的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6.教师: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7.教师举例:酒驾与醉驾,前者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即一般违法行为;而醉驾则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以此为契机,号召班上同学监督家长“开车不饮酒”。8.活动二: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A组成员说事件,B组成员分析该事件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五轮后AB组互换,由B组说事件,A组分析回答。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及时作出指正和评价。46\n9.过渡: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我们青少年与社会接触比少,接触的法律事件不多,但我们也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做到防微杜渐。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阅读教材P49探究与分享,回答: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答案提示:学生据实回各即可。2.教师:通过同学们刚刚讲的身边的事情或者看到的新闻,我们发现了,一些我们想不到的行为其实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当事人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已经违法。3.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回答: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4.教师: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5.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应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答案提示:学生据实回答自己的观点即可。6.教师: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7.习题精练(1)下列按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骑自行车闯红灯  ②拾获遗失物不归还  ③偷窃铁路物资  ④欠债不还   ⑤结伙长期作恶   ⑥越境走私A.②④/①③/⑤⑥  B.①④/③⑤/②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⑥/④⑤(2)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C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后记】46\n第2课时预防犯罪【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2.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教学重难点】[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材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本节课我们首先分析下面3个触犯刑法的案例。2.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3.教师:(幻灯片展示或者直接朗读)(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材料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材料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科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材料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4.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一、了解罪与罚1.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2.教师总结:46\n(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阅读教材P53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回答:(1)试对比分析探究分享中的行为。(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答案提示:(1)通过对比这两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殴打他人的行为造成的危害不同,违反的法律以及受到的处罚也不同。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同样是殴打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如:强行勒索少量财物,由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并致人重伤就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4.教师,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5.阅读教材P54探究与分享,回答: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答案提示: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该行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造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妨害公务,侵犯了警察的合法权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侵犯了国家尊严;从重处罚有利于加大法律对不法分子的威慑作用。6.教师: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②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7.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2018年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阳赞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一审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阳赞云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审理查明,2018年9月12日晚7时30分许,阳赞云驾驶自购的路虎越野车冲入衡东县洣江广场,冲撞碾压人群,并持折叠铲、匕首砍刺现场群众。随后,阳赞云被公安民警抓获归案。此次事件共造成15人死亡,43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重伤6人、轻伤28人、轻微伤9人。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阳赞云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犯罪情节极其恶劣,犯罪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依法应予严惩。法庭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1)本案中,阳赞云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应受会么处罚?(2)在对阳赞云的处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刑?答案提示:(1)犯罪;刑罚。(2)主刑: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8.教师: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54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刑罚体系示意图。9.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刑法严酷的处罚结果,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加强自我防范。二、加强自我防范1.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回答:(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答案提示:(1)阅读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观点是错误的。46\n(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原因: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感等。(3)启示: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不错,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3.教师: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学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4.阅读教材P56相关链接,完成下列问题。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1)请填写表格。(2)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生分组完成问题,老师点评。答案提示:(1)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扰乱公共秩序夜不归宿可能受到他人侵害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令父母担心易导致犯罪携带管制刀具可能被他人伤害毒害身心健康,诱导犯罪令父母担心败坏社会风气(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5.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回答: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答案提示:学生据实回答即可。6.教师:这封信告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教学后记】第3课时善用法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已、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能力目标]46\n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2.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答案提示:(1)搜身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商场保安无权搜身,如果商场怀疑顾客,可以报警,由民警依法搜查,而不能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2)“我”会选择当场报警或者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经营者对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教师: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们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用法律。[讲授新课]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回答:(1)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答案提示:学生只要从正面谈到违法要受惩罚,要依法维权即可。2.教师: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截;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3.教师: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回答:(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权?(2)上个事例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答案提示:回答出合法手段即可。5.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教济。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6.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回答: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答案提示: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7.教师:同学们的回答正确。下面我们来学习诉讼的相关内容:①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②特点: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③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④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1.活动一:见义勇为是责任。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在小组内分享讨论你的看法。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伏,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授子“见义勇为积极分子”46\n的光荣称号。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称号了。答案提示:学生正面回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分组讨论回答)2.教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补充: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3.活动二:智勇双全斗歹徒。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分小组讨论回答:材料一: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材料二:3月14日晚7点20分左右,15岁的小张用手机打着电话,沿和平路旁边的一条小巷子往虎门巷华谊苑小区里面走,全然没有注意到一名男子尾随其后。走到巷道一黑暗处时,尾随而来的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将其抵住,让其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小张将手机和钱包递给了对方,看到钱包里总共只有7元零钱,特刀男子心有不甘,继续挟持着小张往小区里面走。快到小区入口的值班岗亭时,看到里面有2名保安正在值班,小张对持刀男子说:“我有个包裹在岗亭里,要去取一下。”持刀男子觉得顺便再劫个包裹也不枉此行,于是他放开了小张,让他走进了岗亭,自己站在不远处等候。来到保安身旁,小张低声将自己遭遇持刀抢劫的经历告诉了保安,让其立即报警求援。随后,2名保安出门叫住持刀男子,趁其不备将其制伏,并交给了闻讯赶来的巡逻民警。后经审讯,持刀男子娃吴,贵阳市人,今年24岁。对于持刀抢劫的犯罪事实,吴某供认不讳。说起被擒经过,吴某表示,他见受害人整个过程中都比较配合,根本没料到他会以取包裹的名义向保安求助,以至于保安来到他身旁都毫无防备。(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面对歹徒行凶,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答案提示:(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他们用智慧同罪犯作斗争的过程。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面对歹徒行凶,“我”会:①设法稳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相貌;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现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46\n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课程标准】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1课时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负责任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提高辨别是非能力。2.通过对责任与角色关系的探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2.知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3.了解承担责任的表现及其意义,理解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难点]分析责任的来源;认清对自己负责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导入: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我们要学习王继才同志的什么精神?习近平主席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1986 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答案提示:学习王继才同志敬业、负责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神。教师: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他的事迹让我们明白人生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别人负责,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讲授新课]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1.阅读教材我的责任P64探究与分享,回答:(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2)请你续写爸爸的话。答案提示: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因为是他不小心把商店的玻璃撞碎了,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你应该自己承担赔偿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每个人都有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的义务。2.教师: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树立责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3.阅读教材P65探究与分享,回答:这些责任来自哪里?46\n答案提示:①来自道德规范、法律规定;②来自道德规范、法律规定;③来自对他人的承诺。4.阅读教材P66探究与分享,回答:(1)在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2)社会上还有哪些人为救灾承担责任?(3)你可以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答案提示:(1)上级领导、消防队员、部队战土、医生、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上级领导承担了决策指挥的责任;消防队员承担灭火的责任;部队战士承担搜救被困人员的责任;医生承担救死扶伤、医治伤员的责任;民政部门承担运送救援物资,组织募捐活动的责任。(2)司机、农民、学生等。(3)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在社会上呼吁民众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等。5.教师: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二、责任你我他1.阅读教材P67探究与分享,回答:在当前的生活中:(1)哪些责任是你独自承担的?(2)哪些责任本该由你承担,却由其他人替你承担了?答案提示:(1)洗衣服、做作业、打扫卫生等。(2)叠被子、做饭等由父母替我承担了。2.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3.阅读教材P68探究与分享,回答:(1)对你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由他人承担的责任,你还能列举出哪些?(2)以一项职业为例,说说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性。答案提示:(1)医生治病救人,他们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环卫工人清扫马路,他们在履行清洁、保护环境的责任。(2)警察从本质上来说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假如警察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违法犯罪现象就会增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受到威胁,良好的社会秩序会遭到破坏,会干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警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打击违法犯罪分子,要勇往直前,对待百姓要亲如家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稳定的环境。其实,每一项职业都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从业者只有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才能保障整个社会和谐运转。4.教师: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责任的含义和来源;明白了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了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后记】46\n第2课时做负责任的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心怀感激之情,并努力向他们学习。2.能够自觉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无怨无悔。[能力目标]1.通过对责任与代价和回报等关系的探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能够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提高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知识目标]理解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懂得不履行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难点]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69运用你的经验,回答:教材中的情境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答案提示:①我会向老师讲明白,这主要是晓杰的功劳;②我会及时把多找的钱退给店主;③我会记住车牌号,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和“120”电话救助伤者。教师: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话题。[讲授新课]一、不言代价与回报1.2018“孝心少年”李新颖小小的年纪、瘦弱的身体,在原本充满欢乐的年纪却用瘦小的肩膀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13岁的李新颖面对眼前的种种困难没有选择退缩,没有选择抱怨,而是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懂得孝敬,懂得担当。13岁的李新颖家住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棋盘镇,家中还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爸爸与她相依为命。爸爸行动不便,只能靠制作山核桃工艺品贴补家用,工艺品的原材料都要靠小新颖上山采摘。可是今年春天的寒流让家附近的山核桃绝收,为了维持生计,坚强的小新颖不得不走路、蹚河,去20里外的山上碰运气,即便遇到毒蛇、毒虫她也不怕。照顾爸爸对新颖来说得心应手,很小的时候,她就成了爸爸的左右手,帮爸爸递东西,跑腿买菜。6岁的时候,新颖已经学会了做麻食。除了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新颖每天还会出门替爸爸扫街。这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是宜君县就业局给爸爸提供的,每个月可以收入500元钱。看到父女二人其乐融融的样子,你很难想象,新颖是爸爸13年前从医院里检回来的,更让人扼腕的是,小新颖患有泄殖腔畸形,在筹到善款实施手术之前的8年时间里,她常常一两个星期无法排便。这样的痛苦伴随着新颖的成长,却也没能抹掉小新颖乐观的性格。爸爸爱新颖,把新颖拉扯大,不知受了多少难,平日对小新颖的关心更是无撒不至。新颖更爱爸爸,在她的心目中,是这个爸爸给了自己生命,她要用一生去报答。思考:李新颖为了承担照顾家庭的重担,付出了什么代价? 得到了什么回报?答案提示:李新颖付出了时间、精力、体力,得到了家人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和富足的精神回报。46\n2.教师: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但是承担责任也会给我们带来回报,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3.阅读教材P70-71探究与分享,回答:(1)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2)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3)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4)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答案提示:(1)我选择的责任是参与班级管理,为同学服务。(2)可能付出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因为做得不好而使同学和老师不高兴,受到埋怨甚至责备。(3)担任班委,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会使自身能力得到锻炼。如果做得好也会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赞扬、信任,使自身价值得以提升。(4)没有。4.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二、我承担 我无悔1.阅读教材P71-72探究与分享,回答:小青为什么这么做?她这样做值得吗?答案提示:小青懂得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小青虽然对承担这项工作感到为难,不情愿,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这种情绪而影响工作,而是积极的地投入到舞蹈队的工作当中,并且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她获得了他人的赞许,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因此她这样做是值得的。2.教师: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3.阅读教材P72阅读感悟,回答:樊锦诗保护敦煌遗产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提示: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4.阅读教材P73阅读感悟,回答:甘祖昌夫妇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答案提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5.教师: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的敢于担当,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知道任何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懂得了对于可以选择的责任,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对于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我承担,我无悔;我们应该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社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篇章。【教学后记】46\n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课程标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第1课时关爱他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能力目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2.懂得关爱要尽已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教学重难点】[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难点]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导入: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有一位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认真地回答说:“道理很筒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已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他们也能看见我,这就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盲人看不见光,但他提着灯笼照亮了道路,方便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关爱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关爱他人》,学习为什么要关爱他人、怎样关爱他人。[讲授新课]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1.教师:关爱,就是关心爱护。请与同学分享你关爱别人或者被人关爱的故事,并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2.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特别好,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关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3.活动一:阅读教材P76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小组讨论并回答:(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提示:(1)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是对老人的关爱,用温暖和善意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4.教师: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关爱他人的行为能够给别人带去温暖,促进社会和谐。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一个友善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点点滴滴的善行汇聚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5.阅读教材P76-77探究与分享,回答:(1)小李把品质好的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的原因是什么?46\n(2)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提示:(1)小李把品质好的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能够避免蜜蜂在传粉过程中将较差南瓜品种的花粉传给自己的南瓜,从而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更大的收益。(2)小李与人为善,乐于分享,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这启示我们应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6.教师:小李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关爱他人。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已。那么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人?有时候我明明是在关心他人,为什么反而还被误会了呢?下而我们就继续学习——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1.阅读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答案提示:(1)中学生的行为是对他人的热心帮助。(2)我会先拍照留作证据,然后再把自行车扶起来,以免被人误会。2.教师: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我们要心存善意,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要耐心地解释。如果我们作为被关爱的一方,也不能随便误会别人,要心怀友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关爱的价值,作社会的润滑剂,促进社会和谐。3.活动二:阅读教材P78探究与分享,分两组辩论:正方:关爱他人,我们要竭尽所能。反方:关爱他人,我们要量力而行。活动提示:在双方辩论的过程巾,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4.教师:从刚刚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关爱他人,需要我们量力而行,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提供帮动,就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5.阅读教材P79阅读感悟,说说你从阎肃的做法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提示:我们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做法,不能伤害他人。6.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面对复杂情形,要能够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为。7.教师:所以为什么在我们关心他人的时候会被误会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关爱的策略。希望大家在学习了本课时的内容之后,能够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为人际关系的友善、社会的和谐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课堂小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关爱。为什么要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关爱他人。知道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也学习到了关爱他人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为。【教学后记】46\n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的精神。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力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2.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教学重难点】[重点]奉献社会的积极意义。[难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80运用你的经验,回答: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答案提示:向居民宣消防知识;在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扫墓;在节节假日或周末,到敬老院陪件孤寡老人,帮助其打扫卫生;参加街道办相关帮贫扶贫活动;动手清理卫生、捡拾垃圾;定期参加红十字会、慈善会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等。感受: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参献中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为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讲授新课]一、奉献助我成长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回答:(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提示:(1)曹师傅的行动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表现,是服务社会的行为。曹师傅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曹师傅能影响周围的人。(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2.教师: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3.阅读教材P8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答案提示:(1)小方的经历丰富了自己的角色体验,培养了勤俭节约、公平交易、合理消费的意识,更增强了自信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2)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46\n4.教师: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二、奉献社会我践行1.阅读教材P82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话动?(2)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答案提示:(1)几个同学利用周六、周日到居民小区帮助清扫卫生,为美化城市出份力;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旅游景点义务当讲解员;帮助残疾老人过马路等。(2)遇到的困难:我在对待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方而有所欠缺。克服: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已,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热情服务他人。2.教师: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话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服务和幸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了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教学后记】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第1课时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2.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懂得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教学重难点】46\n[重点]认识国家利益。[难点]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歌曲《国家》,回答:你如何理解“国家”二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只有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讲授新课]一、认识国家利益1.阅读教材P87阅读感悟,回答:邓小平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中你体味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答案提示;邓小平这句话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不自觉地怀有爱国情感。2.教师: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3.阅读教材P87探究与分享,回答: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提示:通过篆书“国”字的演变可以看出,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卫人口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即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4.教师: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5.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回答: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案提示:我国成立三沙市政府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的海洋权益,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我国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使人们坚持科学发展、科学用地,使各地从存量土地中挖潜力;保卫祖国领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6.教师: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1.阅读教材P89探究与分享,回答:(1)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2)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提示:(1)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自己的父母工作顺利,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国家繁荣富强,家庭有更高的收人,自己健康快乐,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等。(2)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的个人愿望要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国家改革发展的目标也要尊重个人的生活所需。2.教师: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3.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外交体现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时刻铭记自己的入党“初心”,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46\n,更是我们党永不脱离群众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与教材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矛盾吗?为什么?答案提示:学生依据自身理解回答。4.教师总结:(1)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2)不矛盾。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国家及国家利益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国家利益。同时也知道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密切联系。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后记】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2.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教学重难点】[重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难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91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2)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答案提示:(1)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父子三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2)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46\n教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讲授新课]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1.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回答:我们应该从以上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答案提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牢固树立保密意识,筑牢安全保密的思想防线,不给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以可乘之机,以实际行动保守国家机密。2.教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3.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这位发烧友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1)材料告诉我们什么?(2)军事发烧友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提示:(1)部分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2)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防范意识。4.教师:生活中我们要有爱国之情,要有危机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5.阅读教材P92探究与分享,回答: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提示:①左边同学的观点肯定了这些人的爱国情感,但也指出了简单、盲目抵制外国企业并非良策。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的腾飞,是建立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主动融人世界分工体系并大力吸引外国投资的基础之上的,盲目抵制有可能会损害同胞的利益,并且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把本来是朋友的人变成敌人,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盲目抵制或许能让一些人逞心头之快,却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后果。②右上角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她看到了简单粗暴的围堵、打砸行为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侵害了他人的合法财产权,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应该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③右下角同学的观点说明要理性爱国。爱国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性。爱国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而不是去伤害自己的人民。爱国就要团结一致,发展自已,共御外辱。④我的看法: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合法,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教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国不能违法,不能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我们要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二、捍卫国家利益1.阅读教材P93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结合以上案例,说说钱伟长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2)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提示:(1)钱伟长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46\n(2)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2.教师: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有时,国家利益难免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3.阅读教材P93-94探究与分享,回答:你从东北抗日联军将士身上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答案提示:我从东北抗日联军将土身上感受到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4.教师: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和平发展时期,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5.阅读教材P94阅读感悟,回答:从黄旭华的事迹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提示: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②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明确了个  人要勇于维护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更需要牺牲。我们要养成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心中长存国家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教学后记】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第1课时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力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辨识损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国家安全的意义。2.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难点]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体系。46\n【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导入: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谈谈你对“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认识。2016年4月15日是首个实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并不只和安全部门有关系。根据2015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将每年4月15日设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讲授新课]一、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1.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委内瑞拉未来政局走向充满变数,会给该国带来哪些影响?2019年1月21日,委内瑞拉爆发反对现任总统马杜罗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在委内瑞拉国内,反对派议会主席瓜伊多1月23日自行宣布就任“临时总统”并要求重新举行大选,形成“一国两府”局面。同时,美国、俄罗斯和一些欧洲国家不同程度介入委内瑞拉局势。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委内瑞拉未来政局走向充满变数。答案提示:动荡的政治局势会给该国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人民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严重的会引发战争,威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教师总结: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2.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谈谈你对人民幸福生活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识。       答案提示: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阅读教材P98探究与分享,结合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强详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你还能找到哪些威胁国家安全的实例?(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答案提示:(1)我国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如南海问题边界争端尚未完全解决,如钓鱼岛问题;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如民族分裂活动;我国周边某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增加了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挑战;各国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威胁;境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给我国海外公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等等。46\n(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教师总结。2.活动:有人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积累了巨大的实力,再也不用担心国家安全了。分小组讨论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了什么是国家安全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了解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并能初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后记】第2课时维护国家安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能力目标]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关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规定。【教学重难点】[重点]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难点]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回答:图片表达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提示:图片表达了境外间谍窃取我国国家机密、军事机密,人民群众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我感受到了当今世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依然存在,我们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教师: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责献,我们要坚决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讲授新课]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阅读下面材料,思考:我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国产航母为标志的新型海上作战舰艇密集下水,运-20、歼-20相继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豪迈亮相……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应该怎么做?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①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③46\n适应国家安全需求,我国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阅读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的例子。答案提示:建军之初,我们党就在各军、师、团设立了党代表。“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领导延伸到了最基层、最前沿,直达每一个士兵。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定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普遍建立党的各级委员会和支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的组织系统。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继续坚持对军队独立、单一领导的原则,成立军委总政治部,根据地各级党委为该地区最高领导机关,从组织上保证了全党力量的集中统一。解放战争时期,制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不断健全。新中国成立后,将建军根本原则上升为国家基本军事制度,相继颁布修订《政治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等法规性文件,集中规范和不断完善了党对军队实施政治、思想、组织领导问题。二、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1.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结合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回答: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    答案提示:树立和提高生态安全意识;国家加强生态安全的法治建设,对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发现有危害生态安全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或者进行举报;等等。教师总结:生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2.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回答:   (1)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2)遇到以上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提示:(1)不同。图一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图二是记者曝光违法排污企业,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的知情权。(2)①及时制止并将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报告给有关部门。②向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人积极宣传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督促其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③向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人积极宣传我国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其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④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3.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结合教材P102相关链接,回答:青岛男子曹某,被伪装为某军事杂志社“主编”的境外间谍买通,成为“现场考察员”——专门拍摄军事基地。2017年1月,曹某潜伏在青岛中国海军航母基地附近偷拍基地内情况,后被军方发现,并在4月被捕。曹某交代,他在工作之余在多家求职网站发布了个人资料。2013年年底,一位说着生硬中国话的自称某军事杂志社“主编”的人打电话表示,有一份现场考察员的工作可以给他。在金钱诱惑下,曹某一到周末节假日就按照“主编”的指令到附近军事基地转悠。为更好完成“主编”交给的任务,他还在对方指使下购买进口高倍望远镜,以及用于手机拍摄的专用镜头。46\n2014年年初,曹某将在某军用机场拍摄的照片传给“主编”,对方给曹某汇来丰厚的奖金,同时“主编”威胁曹某:“你已经把照片发给我们了,如果有人举报我,你自己想想后果吧。”虽然明知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会受到法律严惩,但曹某在对方利诱和威胁下在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你如何看待曹某的行为?(2)曹某为什么会被批捕?(3)这段材料给你带来什么启示?答案提示:(1)曹某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2)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由此可以看出,曹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必然受到法律制裁.(3)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不被金钱诱惑,不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教师总结: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4.活动: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步,进行组内讨论,形成文字材料;第二步,各组分别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观点;第三步,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活动提示:(1)做法: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2)危害:威胁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可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我们明白了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已的力量。【教学后记】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1课时关心国家发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国家的巨大进步,激发自豪感。2.能够正视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增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能力目标]能够全面认识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建设中的问题。[知识目标]46\n1.了解祖国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伟大成就。2.了解国家发展中的问题,知道国家正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难点]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103运用你的经验,回答:结合以上图片,说说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答案提示:以上图片反映了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除了科技以外,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人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教师:这一系列的成就让我们感到由衷的骄散和自豪。厉害了,我的祖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发展,今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国家发展方面。[讲授新课]一、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1.阅读教材P104探究与分享,回答:结合你的所见所闻,就其中的一条谈你的感受。答案提示: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穿衣颜色单一,而现在衣服五颜六色,追求时尚;原来人们只是吃饱,而现在追求吃好、讲营养;原来人们骑自行车,而现在多是摩托车、小轿车;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2.教师: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条件也更加充分……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3.阅读教材P105阅读感悟,回答:你从材料中感受到什么?答案提示: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答。4.教师: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人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了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二、对未来充满信心1.阅读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回答: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提示:①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②严厉处罚违法违规的行为等。2.教师:在看到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人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3.你知道我国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国家是怎样解决的?答案提示:校园欺凌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要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治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4.教师: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这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课堂小结]46\n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为国家发展取得的这些成就而自豪。我们也发现在国家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去解决,而且取得了积极成效,所以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教学后记】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崇尚劳动,感受历史进步、国家发展是劳动者创造的,尊重劳动者。2.积极发扬实干精神,主动承担历史重任。[能力目标]1.学会结合具体事例思考、认识劳动的价值和发扬实干精神的重要意义。2.提高传承辛勤劳动、发扬实干精神的能力,增强接力奋斗的行动力。[知识目标]1.明确历史的发展、国家的成就是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2.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教学重难点】[重点]平等地对待各种类型的劳动者。[难点]实干创造未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导入:阅读材料(展示下面材料),回答:你有什么感受?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当前,我国国家建设取得了举业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我们青少年要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授新课]一、劳动成就今天1.活动一:观察图片(展示下列图片),回答: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46\n     答案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勒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2.教师: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3.阅读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回答:(1)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2)寻找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与同学分享其典型事迹。答案提示:(1)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2)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回答。4.教师: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二、实干创造未来1.阅读教材P109探究与分享,回答:(1)我国的精密轴承研制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2)材料体现了我国技术专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答案提示:(1)源于技术专家的实干精神。(2)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等。2.教师: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3.阅读教材P110探究与分享,回答: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答案提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左边的同学看到了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实践的作用,是片面的。书本知识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指导我们。右上角的同学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忽视了学习书本知识的必要性,也是片面的。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两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右下角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我们现在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是为将来继续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是有用的,将来也能用上。4.教师: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明白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懂得了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我们青少年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肩负起历史重任。【教学后记】46\n 4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