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料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犯罪行为区别于一般违法行为的特征包括(     )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③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④应受刑罚处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格,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未成年的我们如果鲁莾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其原因是未成年人(     )A.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B.进取心不强,对国家的政策关心不够C.学识水平不能高,保护能力差D.性格不够开朗,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3.上海疫情期间,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汇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但身处管控区的张某却躲家十几天拒做核酸检测,即使防疫人员上门,他也强烈抗拒,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带走。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该男子的行为是(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纪行为4.张某为谋取私利,猎捕、售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当地人民法院以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这警示我们(     )A.只要不违法,我们就大胆去做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D.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5.图示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致的是(     )①尊重他人            以礼待人                           ②社会规则            纪律③法律服务机构     公安机关                           ④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小秦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探究。案例再现2021年10月13日,天津陈某某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冷冻食品伪造多份隐形核酸检测报告,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严重危险。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2个月。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险情,影响行政机关依法办案的,将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结果发生,固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对于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西:“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B.小安:“陈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小加:“陈某的行为是非正义的。”D.小油:“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7.四川江油市2022年1月2日发生一起造成8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经查,事故原因为重型半挂罐车超载、超速,驾驶人徐某威被刑事拘留。徐某威的行为属于(     )A.不道德的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8.2022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严惩窃取倒卖身份证、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这说明(       )①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定受到法律处罚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保护人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22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预购的新房与开发商提供的合同内容不一致而产生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法院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者损失10万元。该案件所属诉讼类型是(     )A.民事诉讼B.公益诉讼C.刑事诉讼D.行政诉讼10.2022年4月21日,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吴某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②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④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是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李某因侵占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返还财产;张某因高空抛物致人伤害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依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判断他们的行为分别是(     )A.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B.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12.“吸毒违法,贩毒有罪”“酒驾违法,醉驾犯罪”。吸毒、贩毒、酒驾、醉驾,这些行为共有的后果是(     )A.承担法律责任B.承担民事责任C.应受行政制裁D.应受刑罚处罚13.万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胡某因商品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这两起案例中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设分别是(     )A.刑事诉讼、民事诉讼B.行政诉讼、非诉讼方式C.行政诉讼、民事诉讼D.刑事诉讼、非诉讼方式14.阅读下面的判决书,对判决书解读正确的是()判决书(摘录)本院认为,被告人高某某从建筑物上抛掷物品,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公诉机关指拉罪名成立。据此,按照……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高某某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A.判决的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B.高某某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C.判决书中的“公诉机关”是指公安机关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判决书中的“本院”是指人民检察院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     )A.说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承担刑事责任B.体现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C.启示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守法公民D.说明具有社会危害性,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最本质特征16.冬奥会新晋网红“冰墩墩”成顶流。近期北京快侦、快诉、快判一起制售盗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被告人任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万元,成为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该处罚结果(     )A.是刑罚,其中罚金4万元是附加刑B.说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C.表明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D.启示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守法17.王女士购买了某知名品牌汽车,还没开出4S店门口就出现发动机漏油问题。在多次交涉要求换车无果后,被逼无奈的王女士只好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维权。最后,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下,王女士和4S店达成换车补偿等协议。王女士得以成功维权的方式属于(     )A.和解B.调解C.仲裁D.诉讼18.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的常见斗争方法不包括()A.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B.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C.到公安机关提起诉讼讨回公道D.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周边成人的帮助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9.下列案例,属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分别是()①郝某将不作为的小区物业告到市长热线②赵某起诉李某侵犯自己著作权,获赔1.7万元③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人民法院起诉朱某制毒、贩毒④刘某因汽车质量问题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分析说明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高中生小强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之余喜欢玩手机,在微信加了一个群,结识了一群圈里的朋友后,他沉迷于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旷课、夜不归宿。后来在微信群“高手”的拉拢下,他参与网络诈骗,因涉及数额巨大,性质恶劣,被法院依法判刑。(1)材料中小强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2)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发?21.材料一   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材料二   中学生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2)材料二中刘某可以寻求哪些法律服务机构的帮助?(3)作为未成年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怎么做?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材料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5《教育蓝皮书》指出,对14-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结果显示,约35%是16岁犯罪,31.2%是15岁犯罪,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0.11%。材料二   学生吴某不思上进,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多次受到该校领导和老师的批评教育。学生杨某因无钱上网,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向学生强行索要钱物,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物,最后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辍学后的黎某、张某在偏僻的路段抢劫,黎某、张某分别被判处三年、四年有期徒刑。(1)材料一表明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这些学生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3)未成年人怎样预防违法犯罪?第7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①②④:根据教材可知,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故①②④选项说法正确;③:犯罪行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故③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A【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行为作斗争。A:根据所学,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恭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所以要见义智为,故A正确;BC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3.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做守法的公民的相关知识。B:该男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最终该男子被公安机关依法带走,说明该男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B选项说法正确;AC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男子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是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和违纪行为,故ACD选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4.B【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A: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还要恪守道德,A说法错误;B:张某因违法受到了制裁,警示我们法不可违,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说法正确;C: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C说法错误;D: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会受到法律制裁,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D【详解】本题考查道德品质、社会规则、违法行为等。第15页共15页\n①:尊重他人就要以礼待人,故①符合题意;②:社会规则包括纪律,故②符合题意;③:法律服务机构和公安机关是并列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B【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ACD:依据题文描述,天津陈某某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表明其行为属于刑事违法性,是非正义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故ACD说法正确;B:陈某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B说法错误;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7.D【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D:驾驶人徐某威被刑事拘留,说明徐某威受到了刑罚处罚,其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正确;ABC:徐某威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不是不道德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排除ABC;故本题选D。8.B【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①②④:分析题干,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内容,关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说明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保护人民,法不可违,违法必定受到法律处罚,故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涉及法律的特征,故③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9.A【详解】本题考查诉讼方式。A:民事诉讼旨在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者损失10万元,属于民事纠纷,涉及的诉讼是民事诉讼。A符合题意;BCD: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第15页共15页\n故本题选A。10.C【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处罚,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①错误;②:题文中,吴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其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正确;③: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吴某,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正确;④:死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和罚金属于附加刑,④错误;故本题选C。11.D【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ABCD:依据教材知识,李某侵占他人财物,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即一般违法行为;张某因高空抛物致人伤害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从对社会危害程度的角度看,ABC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2.A【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ABCD:吸毒、贩毒、酒驾、醉驾都属于违法行为,其共同后果是承担法律责任,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13.A【详解】本题考查诉讼的类型。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万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属于刑事诉讼;胡某因商品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属于民事诉讼;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14.B【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B:被告人高某某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说明高某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B正确;A:被告人孙某受到刑罚处罚的判决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错误;C:判决书中的“公诉机关”是指检察院,C错误;第15页共15页\nD:“本院”指的是人民法院,D错误;故本题选B。15.C【详解】本题考查对规则、违法犯罪的正确认识。A: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说法错误;B:体现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说法错误;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内容启示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守法公民,C说法正确;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刑事处罚的相关知识。A:从处罚结果,被告人任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万元,可得知是刑罚,其中罚金4万元是附加刑,故A说法正确;B:并不是所有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需要看是否触犯了刑法,故B说法错误;C: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犯罪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故C说法错误;D:被告人任某的处罚结果,启示我们要认识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而非一般违法行为,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B【详解】本题考查维权方式。B:题干中王女士,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下,王女士和4S店达成换车补偿等协议,其维权的方式属于调解,由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的调解,B符合题意;ACD:都与题干中解决纠纷的方式不一致,排除;故本题选B。18.C【详解】本题考查善用法律。第15页共15页\nAND:作为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周边成人的帮助等,A、B、D说法正确与题不符;C:应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道,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9.C【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途径。②③: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②属于民事诉讼,③属于刑事诉讼,故C符合题意;①④:郝某将不作为的小区物业告到市长热线、刘某因汽车质量问题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不属于诉讼,说法①④错误;故本题选C。20.(1)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无心学习,旷课、夜不归宿。(2)①有不良行为的,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②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网络。③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④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⑤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⑥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⑦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⑧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分析】背景素材:遵纪守法考点考查:合理利用网络、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调用不良行为的有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材料中小强学习之余喜欢玩手机,在微信加了一个群,结识了一群圈里的朋友后,他沉迷于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旷课、夜不归宿。这些都是属于不良行为。第15页共15页\n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无心学习,旷课、夜不归宿。(2)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21.(1)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2)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3)我们要善于斗争--采用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分析】背景材料:肖某、刘某的违法案例考点考查:违法行为分类、法律服务机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分类,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受到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有效信息②: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自己的肖像权受侵害,照相馆是民事违法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2)本题考查法律服务机构,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22.(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属于不良行为;杨某因无钱上网,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向学生强行索要钱物,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物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黎某、张某在偏僻的路段抢劫,属于犯罪行为。第15页共15页\n(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分析】背景素材:2015《教育蓝皮书》颁布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据、学生违法犯罪的具体案例考点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素养(1)第一步:审设问。本问的设问主体是材料一的内容,需要调用对于题文中的数据的相关内容的正确认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约35%是16岁犯罪,31.2%是15岁犯罪,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0.11%,可联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第一步:审设问。本问的设问主体是学生,需要调用对违法行为的类别的正确认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①:吴某不思上进,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可联系不良行为;有效信息②:杨某因无钱上网,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向学生强行索要钱物,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物,可联系一般违法行为;有效信息③:黎某、张某在偏僻的路段抢劫,可联系犯罪行为。第三步: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属于不良行为;得分点②:杨某因无钱上网,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向学生强行索要钱物,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物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第15页共15页\n得分点③:黎某、张某在偏僻的路段抢劫,属于犯罪行为。(3)本问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第15页共15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