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同步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近年来,某市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建立健全公安机关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的意见》,着力打造全面覆盖、有机衔接、闭环管理的执法记录链条,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该意见的贯彻实施有利于(     )①依法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依法执政②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③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④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2022年1月10日,江某莲诉刘某曦生命权纠纷案一审宣判。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理分析,从被告未尽到善意提醒和诚实告知的义务以及未尽到采取必要合理措施以防止他人受到损害的义务入手,认定其具有过错,判决被告刘某曦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0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此次审判(     )①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发挥了道德的教化功能③是法院在独立行使监督权        ④启示公民可通过刑事诉讼维护自身的财产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央视2022年3·15晚会中曝光,湖南省华容县插旗菜业、锦瑞食品有限公司两家酱腌菜生产企业存在进货货源部分为收购来的“土坑”酸菜问题。15日晚,华容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对央视曝光企业采取查封措施,开展执法调查。县政府下一步的举措可能是(     )A.配合整改,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建立国家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C.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D.积极行使监督权,曝光其他卫生不达标的企业4.下列符合或体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     )①张某通过网络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监察法③2017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④2018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各级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了1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部分法律条文的内容,这一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二)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①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②用于约束违法者的行为③实行了善治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发挥了法律的规范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立法,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下面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党章的规定,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使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是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有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①彰显我国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②鼓励公民积极同不法行为作斗争③能从根本上杜绝非正义行为的发生④有利于保障实施正当防卫者的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是对长江流域系统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作出法律规范,既是一部生态环境的保护法,也是一部绿色发展的促进法。下面是对出台长江保护法的可能性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的推导,其中合理的是(     )A.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出台长江保护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出台长江保护法→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一次性解决长江流域污染问题C.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出台长江保护法D.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公正司法→出台长江保护法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9.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山城步道,是重庆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重庆各区县政府都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了兼具观光、健身等功能的步道,这不仅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更好的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承载着市民休闲、健身、人文等多方面需求,是重要的城市生活空间。这让你感受到了(     )①提供公共服务是重庆市政府的作用之一②重庆市政府为人民谋福,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③山城步道的打造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④政府坚持依法执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10.我国既有悠久的法治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下列古语中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是(     )A.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C.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D.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11.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共商国是。这表明我国(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C.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D.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12.2022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已制发错案责任追究意见,对近年来已纠正重大错案逐一启动问责程序,纠错不能止于国家赔偿,追责必须落到责任主体。纠正重大错案体现了(     )A.科学立法B.全民守法C.严格执法D.公正司法13.法治建设,人人受益。下列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举措有(     )①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适应时代发展       ②加强网络版权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③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了功勋模范             ④纠正刑事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舆论热议作出批示,批示指出:“癌症等重病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等诉求,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李总理的批示体现出(     )①行政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政府的工作职责时刻受到舆论导向的制约③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④行政机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     )①科学立法,使每一部立法都能得到群众拥护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都能得到严格执行③公正司法,使每一次审判都能体现公平正义④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表明(     )①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②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③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④我国坚持同等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该法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收到不少群众提出的建议。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此法的制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体现良法之治②此法的实施会为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③只要有了这部法律,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利就不会再受到侵犯④有了此法还需要公民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A.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规范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D.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9.为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困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明确了20项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具体工作任务。由此可见,政府(     )A.有权表决各项决定B.各部门既分工又配合C.自觉接受人民监督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我国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中国有14亿人口,按照每针200元左右的成本来算,全中国接种疫苗的成本约占5600亿人民币。截至4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4452.8万剂次。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①有利于我们彻底战胜疫情,永远告别新冠病毒②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③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④践行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探究题21.2020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某校围绕“崇尚法治精神,助力法治建设”这一主题,举行了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就建设法治中国建言献策。(1)假如你作为班级代表,就“建设美好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法治?”进行发言,请你写出两条发言提纲。(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你有哪些好的建议?22.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开展“光盘行动”。尽管如此,我国食品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材料二   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该法明确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等主体浪费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1)材料二表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2)有人认为,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道德与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23.一部民法典,彰显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材料一   顺应发展,体现为民情怀。【“民”之所忧】遇到高空抛物砸烂私家车,遇到入住酒店有摄像头偷拍等现象,该怎么办?【“法”之所系】“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视他人住宅、宾馆等私人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材料一中的“法”保障了“民”哪些权利?材料二   蹄疾步稳,回望立法之路。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历经七年,在民法典编撰过程中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在反复讨论修订后完成了民法典草案,民法典草案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2)材料二《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两个方面即可)(3)请谈谈在民法典实施中你可以怎么做。(两个方面即可)24.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法治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为了加强学校法治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学校准备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围绕关键词“法治”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提供两条宣传语。(2)请你设计一些法治主题的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3)同学们收集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结合法律学习请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为迎接全国法制宣传日,学校将在12月份开展法律晨读活动,请你推介一部最恰当的法律。(5)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青少年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怎样做?第9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③④:某市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故本题选B。2.A【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①:题文中,法院做出了被告刘鑫赔偿原告的判决,维护了受害者江歌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弘扬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司法维护正义,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发挥了道德的教化功能,①②正确;③:是法院在独立行使审判权,③错误;④:启示公民可通过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④错误;故本题选A。3.C【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A:配合整改,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是企业角度,A错误;B:建立国家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是国家角度,B错误;C:题干中酱腌菜生产企业存在着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县政府应该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C正确;D:积极行使监督权,曝光其他卫生不达标的企业是公民和新闻媒体角度,不合题意,D错误;故本题选C。4.B【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①:分析选项可知,张某的做法属于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①不符合题意;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监察法,涉及科学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②符合题意;第20页共20页\n③:2017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涉及严格执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③符合题意;④:2018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各级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了1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不符合依法治国基本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D【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了法律的规范作用,①④正确;②:题干没有体现约束违法者的行为,②不符合题意;③:题干体现的是良法,没有体现善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的知识。②③④: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是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②③④正确;①: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使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①错误;故本题选B。7.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厉行法治的认识。①②④: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彰显我国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鼓励公民积极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有利于保障实施正当防卫者的权益,故①②④正确;③:“杜绝”说法太绝对,故③不正确;故本题选B。8.C【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A: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不是基本方针,故A错误;B:出台长江保护法,不能一次性解决长江流域污染问题,故B错误;C: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出台长江保护法,故C正确;第20页共20页\nD:我国坚持科学立法,出台长江保护法,题干没有体现公正司法,故排除D;故本题选C。9.A【详解】本题考查对政府的认识。①②:依据教材知识,重庆各区县政府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兼具观光、健身等功能的步道,表明提供公共服务是重庆市政府的作用之一;重庆市政府为人民谋福,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故①②说法正确;③:山城步道的打造与政府公信力无关,故排除③;④: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0.B【详解】该题考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A:不符合题意,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意思是法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社会治理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取得成效;B:符合题意,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是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国政,仅有法度不能使之自行实施;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C:不符合题意,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法治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D:不符合题意,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意思是国家能治理的太平,在于人民生活富裕;国家能够和平安定,在于人民心情愉悦;故本题选B。11.A【详解】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题干表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表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题干表述的内容与依法治国无关,不符合题意;C:错误,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排除;D: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排除;故本题选A。12.D【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20页共20页\nABCD:依据教材知识,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实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题文中纠正重大冤假错案,体现了公正司法,故ABC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3.B【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①②④: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用良法善治保护未成年人;加强网络版权监管,保护了知识产权;纠正刑事冤假错案,增强法治公信力,维护司法公正,彰显了法治进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七一勋章”是中共中央用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B。14.D【详解】本题考查国家行政机关。③④:分析材料,“看病难”、“吃药贵”问题暴露出来,总理批示有关部门赶紧解决,这反映出行政机关要为人民服务,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这是政府本身职责,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④是正确的;①: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错误,政府负责行政工作管理,要依法行使职权,要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能时刻受到舆论导向的制约;故本题选D。15.D【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②④: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都能得到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④正确;①:权力机关科学立法,使每一部立法都能得到群众拥护,排除①;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使每一次审判都能体现公平正义,排除③;故本题选D。16.A【详解】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政府的宗旨。第20页共20页\n①②③: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表明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①②③正确;④:我国坚持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④错误;故本题选A。17.D【详解】该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①②④:题文材料主要描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的通过,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制定本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法的制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体现良法之治;此法的实施会为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有了此法还需要公民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说法太绝对化;故本题选D。18.A【详解】本题考查德治和法治的关系。A: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故A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BCD:依据教材知识,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故B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9.D【详解】本题考查对政府的正确认识。D: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明确了20项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具体工作任务。由此可见,政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积极加强社会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说法正确;A:人大代表有权表决各项决定,A说法错误;BC:各部门既分工又配合、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在题文中未涉及,B、C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0.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和政府的宗旨。第20页共20页\n③④:题文中,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接种新冠疫苗的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故①说法错误;②:题文未涉及民主权利,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选D。21.(1)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③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⑤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⑥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⑦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分析】背景素材:某校围绕“崇尚法治精神,助力法治建设”这一主题,举行了大型法治宣传活动。考点考查:法治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厉行法治的要求。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意识、政治认同。(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自己,需要调用法治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建设美好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法治。第二步:审材料。第20页共20页\n有效信息:假如你作为班级代表,就“建设美好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法治?”进行发言,请你写出两条发言提纲,可以联系法治的重要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自己,需要调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厉行法治的要求的有关知识,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出一些建议。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就建设法治中国建言献策,可以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厉行法治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得分点②: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22.(1)依法治国。(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理由: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第20页共20页\n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④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我们既要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也要国家相关法律来保障。【分析】背景材料:与依法治国有关的材料。考点考查:依法治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依法治国,需要运用课本中夯实法治基础的知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依法治国。(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论据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论据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23.(1)财产权、隐私权。(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第20页共20页\n②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积极行使建议权;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⑤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3)①学法:如学习民法典,了解主要内容,积极参加宣传活动;②守法:如尊重法律,严格遵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觉抵制各种妨碍民法典实施的行为;③用法:如学会运用民法典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部分内容、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考点考查:公民权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联系公民权利的内容;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视他人住宅、宾馆等私人空间→财产权和隐私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财产权和隐私权。(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教材中的观点,联系题文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由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效信息:“在编纂过程中向社会征求意见”→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积极行使建议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当家作主;有效信息:“最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第20页共20页\n有效信息:材料二整个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科学立法,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问题的答案。(3)本问考查对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的认识和把握。根据所学知识,从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从宣传法律、践行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与违法行为做斗争等角度回答即可。24.(1)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2)组织校园法治主题板报、手抄报或海报设计比赛;开展校园法治短剧比赛;在校园报栏、广播、网站开设法治教育主题专栏、专版;开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等。(3)法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法治息息相关;等等。(4)宪法。(5)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等等。【分析】背景素材:学校准备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考点考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厉行法治的要求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1)本题考查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具体围绕着法治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结合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进行举例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法治与我们的关系,联系相关的法律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同学们收集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法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法治息息相关等。(4)本题考查对宪法的理解,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第20页共20页\n(5)本题考查厉行法治对公民的要求,结合相关课本知识进行回答。第20页共20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