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1.1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1教案

首页 > 初中 > 数学 > 北师大版九下数学1.1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1教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1.理解正弦与余弦的概念;(重点)2.能用正弦、余弦的知识,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难点)                   一、情境导入如图,小明沿着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如果他沿着该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行走了am呢?在上述情形中,小明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又分别移动了多少?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弦和余弦【类型一】直接利用定义求正弦和余弦值在Rt△ABC中,∠C=90°,AB=13,BC=5,求sinA,cosA.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然后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由勾股定理得AC===12,sinA==,cosA==.方法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值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BC上,AD=BC=5,cos∠ADC=,求sinB的值. 解析:先由AD=BC=5,cos∠ADC=及勾股定理求出AC及AB的长,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AD=BC=5,cos∠ADC=,∴CD=3.在Rt△ACD中,∵AD=5,CD=3,∴AC===4.在Rt△ACB中,∵AC=4,BC=5,∴AB===,∴sinB===.方法总结: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要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清它们的边角关系,结合勾股定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类型三】比较三角函数的大小sin70°,cos70°,tan70°的大小关系是(  )A.tan70°<cos70°<sin70°B.cos70°<tan70°<sin70°C.sin70°<cos70°<tan70°D.cos70°<sin70°<tan70°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sin70°<1,cos70°<1,tan70°>1.又cos70°=sin20°,锐角的正弦值随着角的增大而增大,∴sin70°>sin20°=cos70°.故选D.方法总结: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1>cosA>0.当角度在45°<∠A<90°间变化时,tanA>1.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0题【类型四】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在Rt△ABC中,∠C=90°,D为BC边(除端点外)上的一点,设∠ADC=α,∠B=β.(1)猜想sinα与sinβ的大小关系;(2)试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因为在△ABD中,∠ADC为△ABD的外角,可知∠ADC>∠B,可猜想sinα>sinβ;(2)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sinα,sinβ的关系式即可得出结论.解:(1)猜想:sinα>sinβ;(2)∵∠C=90°,∴sinα=,sinβ=.∵AD<AB,∴>,即sinα>sinβ.方法总结: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把两角的正弦值表示成线段的比,然后进行比较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如图,在△ABC中,AD是BC上的高,tanB=cos∠DAC.(1)求证:AC=BD; (2)若sinC=,BC=36,求AD的长.解析:(1)根据高的定义得到∠ADB=∠ADC=90°,再分别利用正切和余弦的定义得到tanB=,cos∠DAC=,再利用tanB=cos∠DAC得到=,所以AC=BD;(2)在Rt△ACD中,根据正弦的定义得sinC==,可设AD=12k,AC=13k,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CD=5k,由于BD=AC=13k,于是利用BC=BD+CD得到13k+5k=36,解得k=2,所以AD=24.(1)证明:∵AD是BC上的高,∴∠ADB=∠ADC=90°.在Rt△ABD中,tanB=,在Rt△ACD中,cos∠DAC=.∵tanB=cos∠DAC,∴=,∴AC=BD;(2)解:在Rt△ACD中,sinC==.设AD=12k,AC=13k,∴CD==5k.∵BD=AC=13k,∴BC=BD+CD=13k+5k=36,解得k=2,∴AD=12×2=24.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0题三、板书设计正弦与余弦1.正弦的定义2.余弦的定义3.利用正、余弦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直角三角形为主线,力求体现生活化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形成概念——应用拓展——反思提高”的基本过程中,体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深化理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起着积极作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