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第6-10单元共5个单元测评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料简介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第6-10单元共5个单元测评试卷汇编第六单元测评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云南昆明高一期末)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那怕他,专制政,层层束缚;那怕他,天罗网,处处高张。”这反映作者意在(  )A.借助改革实现救亡图存B.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C.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以新文化运动启蒙民众2.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3.(2022·湖南高二期中)1905年8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正式下诏,令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时要求全国上下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慈禧此举旨在(  )A.抵御欧美列强侵略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第61页共61页,C.遏制国内民主革命D.加快推进政治变革4.(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要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些规定的根本宗旨是(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C.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D.维护革命的胜利果实5.(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卿云歌》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D.涌现出了许多拥有爱国精神的仁人志士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D.结束君主专制并带来思想解放第61页共61页,7.(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同盟会规定革命宗旨为“三民主义”,不过同盟会成员中,持“一民主义”者有之,持“二民主义”者亦有之。在东京总部,甚至因政见歧异,派别活动日渐明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缺少可靠广泛的社会基础B.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D.没有旗帜鲜明的革命纲领的指导8.(2021·江苏常州高一期末)民国早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自己为中华民国人,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9.(2021·广东中山高一期末)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的比例逐年增长。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这段时期军费不断增长相关的主要背景是(  )A.农民起义不断    B.挑起国际战争C.边患危机严重D.军阀长期混战10.(2021·浙江高一期中)1915年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等。这说明(  )A.日本借此占领了中国东北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C.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日赞同平等外交第61页共61页,11.有学者认为,人心有了改变,政令法律也有了改革,文明的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至于那些衣食住等有形物质,必将随自然的趋势,不招而至,不求而得。按照该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12.有人描述一位新国民形象为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描述反映了(  )A.礼仪风俗简洁化B.社会生活近代化C.民间服饰西洋化D.国家经济工业化13.有学者研究认为,民国初期,人们宁可保守其“祖传秘笈”,也不愿公开内容来申请专利,以至于民国初期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申请的专利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纺织品。该学者意在强调(  )A.传统观念影响经济近代化B.政府的经济立法严重缺失C.政治变动制约了技术革新D.轻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14.(2021·重庆高一期末)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可知,陈独秀(  )A.宣传“实业救国”B.主张国家至上C.开民智、造新人D.建立民主共和第61页共61页,15.(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逆流B.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C.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仍未建立D.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16.(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陈独秀指出,通俗易解只是新文学的一种要素,文学、美术、音乐也是其构成要素。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新文学。在他看来,新文学应(  )A.宣扬通俗易解的白话文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注重文学价值和艺术性D.主张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广东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武昌起义前夕,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爱新觉罗·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胞,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6分)第61页共61页,(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揖美追欧”,并评价其实践效果。(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信事业。材料三 从19世纪70年代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积极影响。(4分)第61页共61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的有利条件。(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时间新办民族工业、新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年50多500多约1.4约1.41895—1900年100多4000多约16.7约7501901—1911年300多5000多30多500多1912—1919年600多13000多70多1600多材料二 刘国钧在1909年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和丰京货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局势也很不稳定,镇上人心惶惶,许多店铺关起门不敢再做生意。刘国钧决定冒一回险,他和家里人埋在地下几百银元作为后路,然后照常开店营业。……到年底一算,和丰店里的净利高达数千银元。到1915年,他集资数万银元,组建大纶机器织布厂。……由于管理有方,大纶机器织布厂投产当年就盈利,后由于大股东排挤,刘国钧被迫离开大纶,于1918年独资创办“广益布厂”,1922年又开办广益二厂。材料三 刘国钧所采用的产品商标也很有意思,一个叫“蝶球”,图案是大小蝴蝶飞舞在地球上,寓意是“无敌于天下”;另一个是“征东”,图案上薛仁贵横刀立马,寓意是“征服东洋(日本)货”,显示了其要同日本人一比高低的志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第61页共61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国钧实业发展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蝶球”“征东”商标体现的精神。(5分)20.(2022·浙江嘉兴高三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政治上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批现代文化的先驱者应运而出,准备发动一场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发生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从更深层次上讲,它是一种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展现,倡导人们重新辨析和估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政体与社会性质的视角解释“部分的成功”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简要评价这场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6分)第61页共61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材料反映陈天华强烈反对清政府的统治,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故选C项;陈天华属于革命派,排除A项;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主张发展军事工业抵制侵略,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2.A浙江咨议局“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的举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故选A项;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相同,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并不等同于以维护满洲贵族利益为初衷,排除C项;“主导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B清末“新政”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主要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清末“新政”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能遏制革命趋势的发展,排除C项;清末“新政”目的是维护统治,不是推进政治变革,排除D项。4.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其根本宗旨是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辛亥革命的果实,故选D项;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并非其根本宗旨,排除A项;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只是其目的之一,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排除C项。5.A材料反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材料与“共和”关系不大,排除B项;辛亥革命促进社会习俗的变化,但“迅速”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中的仁人志士,排除D项。6.D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故选D项;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五族共和”不属于政治体制,排除B项;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第61页共61页,7.B材料反映同盟会组织比较混乱,说明辛亥革命的组织基础不严密,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同盟会,而非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外部条件,排除C项;材料反映将“三民主义”作为革命宗旨,排除D项。8.C老农的反应体现了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众并不了解,故选C项;老农不知道中华民国不能反映袁世凯的高压统治,排除A项;民国早年日本尚未大举侵略中国,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老农的调侃,排除D项。9.D北洋政府时期,军费开支逐渐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和混战不断,故选D项;民国时期农民起义比较少,排除A项;这一时期国际战争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方面派遣华工支援协约国,不会增加军费开支,排除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比晚清时期,边疆危机相对缓和,排除C项。10.C“中日民四条约”的规定反映了日本妄图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排除D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借此占领了中国东北,排除A项;中国司法主权已经遭到破坏,排除B项。11.D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思想解放引领社会转型,故他的观点是先进行思想解放,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巩固社会转型成果;参考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戊戌变法(政治制度)—洋务运动(科学技术),D项正确。12.B材料“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体现了“新国民”在穿戴、出行和社会行为上的近代化特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礼仪风俗简洁化”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体现的是服饰方面的变化,还有社会行为和语言上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国家经济工业化”无关,排除D项。13.A据材料可知,人们守着“祖传秘笈”,不愿公开内容来申请专利,以至于办理专利较少。联系时代背景可知,此时守旧观念的浓厚,专利意识的淡薄,不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奖励实业的一系列法令,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C材料反映陈独秀强调个人民主权利,批判封建道德,是开启民智、思想解放的表现,故选C项;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个人民主权利的重视,而非国家至上,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第61页共61页,15.B材料反映辛亥革命后旧思想、旧文化仍然存在,复辟帝制此起彼伏,阻碍社会进步,故选B项;复辟帝制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不能完全概括其原因,排除A项;此时民主共和政体已经建立,排除C项;知识分子的不满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16.C陈独秀认为新文学除了通俗易解之外,应该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故选C项;通俗易解仅是新文学的一种要素,排除A项;材料与新旧道德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不是主张白话文与文言文结合,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1)不同价值导向: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的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南京临时政府的国歌,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的价值导向。时代变迁: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2)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效果: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18.(1)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近代经济逐渐产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特点:政府起主导作用;从重视军事工业到重视发展民用工业。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3)条件:小农经济解体;政府鼓励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19.(1)特点:民办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资本总额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刘国钧善于抓住机遇,精明强干。(3)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第61页共61页,20.(1)因素:“三民主义”的提出(或民主共和目标的确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或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内涵: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从法律上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2)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评价:猛烈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存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形式主义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第61页共61页,第七单元测评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晨报》1919年5月5日电:“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2.(2022·江苏苏州高三期中)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启蒙第61页共61页,B.新文化运动发生质变C.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变革D.救亡图存的持续高涨3.(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1919年,上海学联发表告同胞书,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重在说明(  )A.学生罢课作用甚微B.思想解放至关重要C.社会参与意义巨大D.五四运动彻底胜利4.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  )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2年5.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相继在上海和嘉兴两地召开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③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④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  )第61页共61页,A.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7.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8.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A.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9.(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新局面,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发生在(  )A.国民革命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第61页共61页,10.(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一书中写道:“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革命阶级又进一步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行动……这次武装起义奠定了红军的基础。”这描述的是(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1.(2021·山西怀仁高一期末)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毛泽东当选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有助于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使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得以生存下来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2.(2021·江苏镇江高一期末)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A.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B.使中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13.(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的标志性事件是(  )A.南昌起义爆发B.八七会议召开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第61页共61页,14.(2021·江苏镇江高一期末)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20世纪30年代初,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高达8.5万余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行(  )A.平均地权B.土地革命C.财产公有D.民主改革15.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一决定(  )A.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B.标志着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6.(2021·浙江绍兴高一期末)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选项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④患难与共、艰苦奋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末)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学生在东交民巷递呈致美国公使说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致美国公使说贴大美国驻华公使阁下:第61页共61页,吾人闻和平会议传来消息,关于吾中国与日本国际间之处置有甚悖和平正义者。谨以最真挚最诚恳之意,陈辞于阁下: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中日协约,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青岛山东一切德国利益,乃德国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还者。吾国以对德宣战,故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均不能确切之保证。……吾国与贵国抱同一主义而战,故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我两国素敦睦谊,为此真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与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北京高等以上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摘编自《文史资料选编》概括指出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8.以下两则材料都记述了1919年发生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决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至因一时之激触,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政府其深思之。——摘编自《申报》时评材料二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1)根据材料,指出1919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第61页共61页,(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4分)(3)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4分)19.(2022·辽宁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摘编自《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的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摘编自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4分)第61页共61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材料二 1930年,李立三同志提出: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4分)第61页共61页,(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根据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C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排除D项。2.C五四运动前,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表明主流思想推动社会的变革,故选C项。3.C第61页共61页,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期间,各阶层的共同参与推动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宣言重在说明社会参与意义巨大,故选C项;材料中学生罢课作用甚微是为了突出商界罢市后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重在突出商界等各界广泛参与的重要性,未涉及思想解放,排除B项;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彻底”一说不准确,排除D项。4.C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5.A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故①正确;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故②正确;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故③正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故④错误;故选A项。6.A中共二大确立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故选A项;中共一大就已经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排除B项;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项;中共一大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排除D项。7.B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可,这一认识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故选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的领导权,发动反革命政变,排除D项。8.B国民党一大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故选B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D项。9.A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在汉口、九江爆发了收回租界的斗争运动,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10.C11.C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12月,当时正处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而古田会议确定的内容和之后的实践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下能够得以生存下来,故选C项;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三湾改编,排除A项;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由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12.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在实践中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选B项;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排除A项;该改变使革命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乡村,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D项。第61页共61页,13.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的标志性事件,故选D项;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秋收起义的方针,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14.B根据材料中《兴国土地法》可知实行了土地革命,调动了根据地的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故选B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有平均地权,排除A项;该土地法没有实行财产公有,是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排除C项;该土地法跟民主改革无关,排除D项。15.A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A项;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是在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排除B项;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排除C项;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排除D项。16.D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故①正确;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故②正确;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故③④正确;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游行学生对美国政府抱有幻想,希望其能在巴黎和会援助中国。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各派别的救亡运动纷纷失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民主在中国盛行,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抱有好感;青年学生不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巴黎和会日本窃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青年学生将希望寄托于美国。美国政府无视中国诉求,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幻想破灭;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8.(1)五四运动;依据:事件发生在北京;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运动。(2)材料一:国内舆论或《申报》同情此事(学生),要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第61页共61页,材料二:美国学者(或杜威)赞赏此事,认为可以推动政治改革,应向中国学习。(3)五四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受西学东渐和复杂国际关系与国内形势影响,被各方关注,并形成多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中国舆论站在爱国立场,谋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美国学者赞扬中国的发展进步,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或西方)社会的弊病。19.(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2)直接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20.(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因犯了“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3)国民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61页共61页,第61页共61页,第八单元测评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山西高一期末)抗战初期,日军急于攻打下一地方,因此,在占领一地后日军只留少数兵力,并靠发展伪军维持占领地的统治,村庄防卫主要依靠伪乡村政权和伪军协助。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政府军事策略灵活B.日军兵力有限C.国共两党矛盾日益激化D.中日国力悬殊2.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发行军票以充当军费使用,并硬性规定其与中国法币的比价,强制在黄河以南的沦陷区流通,从而让军票成为沦陷区的货币。日军的这一举措意在(  )A.改善沦陷区的货币结构B.为全面侵略中国作准备C.冲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物资3.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主干组建了西北联大,并增设无线电、军事工程、战时经济、西北边疆史等课程。这些举措(  )A.为抗战培养多方面的人才B.巩固了抗日根据地C.配合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第61页共61页,D.推动三线工程建设4.(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1938年6月,国民政府确立新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这主要是基于(  )A.持久抗战的需要B.民族工业的发展C.工业结构的调整D.工业布局的改变5.(2021·广东深圳高一期末)1938年7月7日,《抗战》三日刊与《全民》周刊合并,联合创办《全民抗战》刊,以“动员民众一致抗日”为宗旨。该做法(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维护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C.意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6.(2022·四川南充高一期末)1940年9月,《大公报》载文说:“(枣阳)宜昌战役以后,三个月来各线无大战事……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北线胜利的捷音。”下列与“北线胜利的捷音”有关的是(  )A.“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克服投降阴云,鼓舞必胜信念”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7.(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晨7时许,日军全部进入我伏击圈。由于沟深路窄,雨路泥泞,敌人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进极为迟缓。第一一五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迫击炮、机枪、步枪、手榴弹从高向下,劈头盖地向敌军人群中砸去……”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第61页共61页,B.台儿庄战役C.第三次长沙会战D.百团大战8.1937年8月,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这说明(  )A.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军民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战争9.(2021·广东高一期末)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选举中,在人民中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谢觉哉、肖劲光、徐特立等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此举(  )A.体现了边区政府对贯彻精兵简政的决心B.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地位C.有利于巩固以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为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积累了经验10.(2022·安徽蚌埠高一期末)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  )A.中国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B.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C.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取得对德胜利D.日本国小力弱难以进攻苏联第61页共61页,11.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颂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12.(2021·浙江台州高一期末)中共中央的某电文载:“电悉,歼灭七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电文中“意义极大”是指(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D.基本解放华北全境13.(2021·湖北天门高一期末)原沦陷区人民群众讥称那些“接收”大员是“五子登科”、“三迷成风”(财迷、色迷、官迷)、“三阳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当时,北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材料反映了(  )A.人民对国民党统治的失望B.国民党破坏和平C.国共合作关系破裂D.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14.(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从减租减息进而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的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以上材料可用来佐证(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第61页共61页,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的崩溃C.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进展D.执政党顺应新形势的能力15.(2022·浙江高三期中)从1946年6月到1947年4月,山西太行地区农民共取得土地376.3万亩,贫农以下每人得地2亩,中农每人得地3分至5分;贫农每人占有土地3.3亩,中农每人占有土地3.5亩,地主保留土地在3亩左右。这表明太行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获得发展B.“耕者有其田”的实现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确立D.“包干到户”落实到位16.(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下图是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一幅油画《攻占总统府》,对此幅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国共双方和谈再次破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第61页共61页,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王唯真的延安之路1938年,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王雨亭,送年仅15岁的儿子王唯真奔赴延安,分手时留下临别赠言: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但愿你虚心学习……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王唯真跟随一个30人左右的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驾驶着海外华侨捐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22部美制大卡车和宋庆龄女士赠送的一部大救护车,车上满载着药品、纸张和汽油等。1939年12月,终于来到延安。1941年11月,王唯真调到新华社工作,先后担任英文翻译和广播科国际新闻编辑。这些新闻,是处在延安山沟里的党中央及时掌握世界战局的主要信息来源。第61页共61页,1947年春,蒋介石命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中共中央遂有组织地从延安撤离,王唯真随着新华社社长廖承志东渡黄河。1949年,王雨亭陪同陈嘉庚来北京参加筹备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父子分别10多年后重逢。王雨亭感慨地对儿子说:“唯真,当年你选择奔赴延安的路走对了。”——据《抗战家书》概括海外华侨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学习王唯真怎样的情怀?19.(2022·北京海淀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贷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土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第61页共61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6分)(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第61页共61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据材料可知当时日军兵力有限,只能留下少数兵力驻守占领地,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军在抗战初期的兵力有限问题,并未涉及国民政府,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国共两党,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中国的军队情况,未能体现国力的悬殊,排除D项。2.D日本侵略者将不具备货币功能的军票充当货币使用,意在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掠夺沦陷区的物资以转移战争负担,故选D项;日军意在转移战争负担,与改善货币结构无关,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排除B项;日军意在转移战争负担,与冲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3.A根据材料可知,西北联大增设无线电、军事工程、战时经济、西北边疆史等课程,目的在于培养战时需要的人才,A项正确。4.A1938年正值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继续抗日,开发西南意图持久抗日,故选A项;发展民族工业只是其政策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抗战的需要,而非以“工业结构的调整”为目的,排除C项;“工业布局的改变”是结果,排除D项。5.D第61页共61页,材料反映这一报刊的创办就是为了全民族抗战,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抗日战争,与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无关,排除B项;其意在抗战,而非推动文化教育事业,排除C项。6.C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故选C项。7.A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大败日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战役,排除D项。8.A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说明国共两党在合作基础上,已经把全民族各个阶层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局面,故选A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中国军民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战争,排除D项。9.C材料反映增加党外人士的比例,更有利于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减少干部的数量,而只减少了中国共产党员的比重,其目的是团结党外人士,排除A项;题干内容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有利于巩固后方,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排除B项;材料与人民民主专政无关,排除D项。10.A中国的抗战吸引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避免了苏联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的侵略范围包括了中国在内的远东太平洋地区,排除B项;苏联战胜德国的主要原因是苏联人民强大的抵抗意志和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排除C项;材料说明日本难以进攻苏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战场吸引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日本无暇他顾,排除D项。11.C当时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热烈欢迎毛泽东的到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建国作出了巨大努力,而经过多年抗战之后民众特别渴望和平以及国家的新生,故选C项;当时农民阶级对于现存的农村政治制度强烈不满,说明阶级矛盾激化而非缓和,排除A项;B项夸大了社会舆论的作用,排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的是“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因此重庆谈判也并未阻止内战的爆发,中国革命还需继续进行而非胜利在望,排除D项。12.B第61页共61页,该战役为孟良崮战役,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选B项;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而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此时已经被粉碎,排除A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而非孟良崮战役,排除C项;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D项。13.A这些歌谣体现了老百姓对国民党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故选A项;其他选项无法体现,排除B、C、D三项。14.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实行“减租减息”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解放区的后方更加巩固,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并非国民政府经济崩溃,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成为执政党,排除D项。15.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农民从地主手中获取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解放战争的支援,故选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国共十年对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创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3—1956年,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包干到户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排除D项。16.A油画表现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总统府,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故选A项;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B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在1947年,排除C项;国共双方和谈再次破裂是在北平谈判中,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1)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准备;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8.贡献:赠送物资,参加革命;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参加人民解放战争;参加政协会议,参与新中国建设。第61页共61页,情怀:心系祖国,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投身革命事业,追求进步等。19.(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剥削农民;官府征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影响:不能为工业产品提供市场;不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不能为工业和城市提供足够的原料和粮食;不能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示例:全面抗战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全面抗战时期暂时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减轻农民地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均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需要团结各阶层的力量进行抗战。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民族的抗日力量,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0.示例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阐述: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过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进行积极探索,否则必然会失败。第九单元测评试卷第61页共61页,(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湖北天门高一期末)会议虽然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在法律上有5年,事实上只有10天),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它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政权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有些人宣称中国共产党缺乏管理城市、治理经济的能力。人民政府与投机商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战役,打击了投机商人。该“战役”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稳定物价之战”3.(2021·福建宁德高一期末)1949年10月到12月,中国先后同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到1950年底,包括印度、瑞典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计已有19国。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B.基本消除帝国主义敌视C.努力营造有利外部环境D.积极维护世界大国形象4.(2022·天津高二期中)1954年,《人民日报》中同时出现“周恩来”和“外交”两个词的频率有明显的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周恩来(  )A.接见印度代表团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61页共61页,C.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5.(2021·广东普宁高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如西方的经济封锁和朝鲜战争等,中国迫切需要提升国防实力和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鉴于此,中国(  )A.大力推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6.(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下面是我国某一时期各种所有制所占比重简表。据此判断,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55%33%8%3%1%A.土地改革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7.(2022·安徽宣城高二期中)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那样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是因为此宪法(  )A.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8.(2022·天津高二期中第61页共61页,)有学者认为,西方民主主要表现为人们在竞争性选举中拥有票决权利,即是对精英统治表达接受或拒绝的权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协商的角度完善了制度程序,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据此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  )A.平等性B.广泛性C.继承性D.深刻性9.(2022·天津高二期中)中共八大指出,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当时我国(  )A.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C.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D.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10.(2022·浙江高三期中)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社会生活的图画,有关下图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广东某公社)①该图可作为研究当时社会情况的历史史料②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③反映了当时“浮夸风”“共产风”盛行④所反映的事件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A.①②④B.②③④第61页共61页,C.①③④D.①②③11.(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下列属于我国从“一五”计划时期到1978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②自主研发了“两弹一星”③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2022·天津高三期中)下面是1952年和197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合理B.国民经济增速全面提高C.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减少D.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13.(2021·浙江嘉兴高一期末)20世纪50—70年代,涌现出许多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并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表明(  )A.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B.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C.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第61页共61页,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人们14.(2021·广东深圳高一期末)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联合公报》中声明,双方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等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反映了(  )A.中美建交条件已成熟B.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D.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15.毛泽东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钥匙效应”的是(  )A.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C.美日联盟更紧密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16.(2022·江苏镇江高三期中)1969年,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元帅受毛泽东之托,分析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陈毅巧妙借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的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首要战略性建议可能是(  )A.要积极改善中美关系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D.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第61页共61页,材料二图1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图2 “人民公社好”(1)材料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事件分别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述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当代国家安全还应该包括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第61页共61页,材料二 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的问题,第一是国家的安全,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武器,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我们研制成功了,所以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情况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靠外援是几乎没有的。——摘编自武力《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意义。(6分)19.(2022·安徽蚌埠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摘要第一章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二章政权机关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第四章经济政策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第61页共61页,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分)20.(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周总理修改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方草案》材料一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多次提到中国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张。他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第61页共61页,这一主张被两国领导人认同并写入了联合声明。同年,毛泽东提出:“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及分布情况时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1949—1969年151915101970—1979年122515135(1)根据材料一,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和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人民政府进行了“稳定物价之战”,取得了良好效果,故选D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排除A、B、C三项。3.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苏联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与印度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有利于给处于美国经济封锁和敌视中的中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故选C项;“一边倒”第61页共61页,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而1950年建交的印度和瑞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美国仍然对中国敌视和封锁,排除B项;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并非为了维护世界大国形象,排除D项。4.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采,故选C项;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是在1953年,排除A项;1953年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5.B“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渐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和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选B项。6.B据题表可知合作社经济比重较高,说明正处于三大改造期间,故选B项;土地改革应该是私有制增加,而题表反映私有制减少,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在农村,不涉及国营经济,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公有制经济比重减少,排除D项。7.D1954年宪法既有新民主主义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特征,这是由于宪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选D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本身就是创新,排除B项;1954年宪法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态度是消灭,而不是保护,排除C项。8.A“协商民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者都代表广泛的民意,与针对精英阶层的西方民主不同,体现了平等性,故选A项;材料与民主涉及的范围不符,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度建设属于社会主义范畴,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国民政府制度建设没有继承性,排除C项;深刻性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改造力度上讲的,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9.A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不同于采取完全计划经济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根据具体国情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项;材料与政治角度上的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仍是作为发展方式的主体,排除C项;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D项。10.C该漫画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现象,可作为研究当时情况的社会史料,故①正确;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故②错误;漫画反映了“浮夸风”“共产风”盛行,故③正确;这个事件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失误,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故④正确;故选C项。第61页共61页,11.D由材料图表可见,到197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结构有所改善,其中东部占比降低,中西部占比得到提高,故选D项;表中虽然中、西部地区有所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仍然有较大差距,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全面,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判断东部地区工业产值是否减少,排除C项。12.D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说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故选D项;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排除B项;“世界领先”表述错误,此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排除C项。13.D14.C材料中的内容符合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建交条件,且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与材料时间相距较远,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和平共处原则,并非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并未放弃霸权主义,排除D项。15.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西方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钥匙效应”的表现之一,故选D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排除A项;中苏关系全面破裂不属于迎刃而解的问题,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16.A20世纪60年代末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处于对峙的状态,而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此时的战略性建议应当是调整中美关系,故选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B项;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C项;新型区域合作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且与材料所表述的“国际形势”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2)变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确立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8.(1)军事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交上: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一边倒”“第61页共61页,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方针,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上: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面之战”,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等。(2)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又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为之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一切进步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19.(1)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20.(1)目的:维护和平和国家主权,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社会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受,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2)特点: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出现了又一次建交高潮;与美洲国家的关系迅速发展;建交国家遍布五大洲等。第61页共61页,第十单元测评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此,邓小平(  )A.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B.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个人崇拜C.强调了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性D.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2022·广东肇庆高一期末)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1978年的法律进行了清理,宣布过去所制定和批准的诸多法律中失效、继续有效和需要修改有效的法律。同时,制定了新的法律。这一举措(  )A.完善了全国人大的职能B.促进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C.推动了宪法的与时俱进D.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阶段3.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人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一看法(  )A.肯定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B.主张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C.否定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第61页共61页,D.忽视了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的事实4.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滩涂以及荒山等的使用,必须服从集体的统一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私自占有;集体划分给社员长期使用的自留地、自留山以及宅基地,所有权仍属集体。上述材料表明(  )A.党中央和政府高度关注农业的发展B.土地集体所有是农村改革的基础C.集体划给社员的土地不得随意开发D.农民按照集体统一规划进行生产5.1983年,有百货商场与当地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按一定比例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自主权逐步得到扩大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6.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包括(  )①“一国两制”构想得以实施②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④中国领土实现完全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在香港回归之前,邓小平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邓小平意在强调(  )第61页共61页,A.中央对香港地区的管治权B.堵塞国家安全方面的制度漏洞C.“一国两制”的方针不改变D.维护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外交的关键词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和革命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作外交、融入外交与和平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改变B.工作重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C.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D.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9.(2022·广东金太阳联考高一期末)下表所示是海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发展的相关论述(部分),由此可知,两人强调的中国发展经验是(  )(1)墨尔本大学经济系教授在其专著中指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是“奇迹”,中国在不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政策调整(2)德国前总理高度肯定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自身发展政策的做法,并指出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存在万能的个案。对美国,对拉丁美洲,对非洲,对中国,对欧盟,都是如此A.坚守社会体制,谋求发展B.立足实际国情,统筹规划C.以苏为鉴,重视经济建设D.稳定秩序,激发地方活力10.(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下列选项中能展示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的有(  )①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铁技术 ②“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③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 ④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A.①②③B.①②④第61页共61页,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年份进程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1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和天津等地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  )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13.1978—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有相当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自2000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呈快速增长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经济全球化遭遇了挫折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第61页共61页,14.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相对简单,而在这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多种新型战略武器。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15.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6.(2022·北京西城高一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为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确立的理念是(  )A.“亲、诚、惠、容”B.总体稳定、均衡发展C.“真实亲诚”D.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大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第61页共61页,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中央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逐项扼要概括其重要变化,并据此指出改革的特点。18.(2021·山东学业水平)下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乙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其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丙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甲、乙两次调整的相同目的是什么?指出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6分)(2)指出丙调整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第61页共61页,19.记者凤翔所写《深圳人与深圳精神》是反映深圳变迁的一篇重要新闻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这些被称为“水流柴”的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无意间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于是决定住在这里打鱼。近代以来,尽管这片土地与香港近在咫尺,但却异常贫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下,渔民们开始上岸盖草棚、辟鱼塘,开始定居生活,然而生活依然非常清苦。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渔民村的村民们开始展开小额贸易,组建运输车队和运输船队,发展养殖业,随后办起了材料加工厂。渔民村逐渐富裕起来。1992年,随着全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渔民村人一夜间变成了市民。原本的村集体企业也变成了股份制公司。由于外来人口增多,不少村民乱搭建住房用于出租,导致缺乏管理,村里卫生很差,污水横流,老鼠乱窜。2001年起,渔民村开始改建工作,新建了综合楼和小高层,成立了物业公司专门管理房屋出租。2008年后实行智能化社区管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样本。——摘编自凤翔《深圳人与深圳精神》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有哪些史料价值。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体育口号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述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新中国各个时期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来的体育口号时间(年)口号第61页共61页,1949—1956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外还有“为革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等口号1957—196620世纪60年代初喊出了“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的口号1967—1979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窗1980—1990各种赛事中流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1991—2000国家提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20世纪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2001年至今中国将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摘编自高慧妮等《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口号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体育口号的变化及其意义。(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邓小平认为要想解放思想和经济建设,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故选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指出把党和国家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个人崇拜,排除B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属于思想路线,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第61页共61页,2.B党和国家加强了法律体系的建设,以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故选B项;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宪法所规定的,不可以轻易修改,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对宪法的修订,排除C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排除D项。3.D材料认为责任制实行了土地平均分配和个体劳动,忽视了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故选D项;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推行,成效还需要时间验证,排除A项;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实行,排除B项;材料“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不等于否定改革的必要性,排除C项。4.B1978年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农民对承包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土地、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故选B项;材料与高度关注农业发展无关,排除A项;划分给社员的土地可以自主经营,但是所有权仍归集体,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农民按照集体统一规划进行生产,排除D项。5.A1983年有商场与当地商业局签订合同,实行利润分配方式的变革。其体现了当时政府下放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措施,故A项正确。6.A香港、澳门的回归使得“一国两制”构想得以实施,故①正确;香港、澳门的回归使得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故②正确;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故③正确;香港、澳门的回归还未使中国领土实现完全统一,故④错误,故选A项。7.A邓小平主张中央要对香港进行管辖,这说明中央对香港地区有管治权,故选A项。8.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外交的关键词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和革命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作外交、融入外交与和平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三个关键词,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与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选B项。9.B两人都强调中国能够基于本国国情的实际而制定相关政策,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体制,排除A项;苏联因体制僵化而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并未以苏为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稳定秩序和激发地方活力,排除D项。10.D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铁技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和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均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物,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第61页共61页,11.C从表格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漫长曲折,说明我国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完善,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制建设的体系化、完备化,排除A项;“依法治国”提出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某部法典形成过程不能说明法治建设是否逐渐走向正规,排除D项。12.B邓小平认为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关起门来不行”,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主张,故选B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在解放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13.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了2000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快速增长的趋势,C项符合题意;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快速增长说明经济全球化顺利发展,而非遭遇了挫折,排除A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排除D项。14.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的常规装备不断升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武器装备中科技含量迅速提升,反映了“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故A项正确。15.A习近平“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外交思想出自《大学》,这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的姿态,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始终将义利观放在首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D项错误。16.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确立的理念是“亲、诚、惠、容”,故选A项;中国为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了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排除B项;“真实亲诚”是我国与非洲国家构建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理念,排除C项;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是中国处理与欧洲、拉美之间关系的理念,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变化:所有制问题上,进一步提高了个体、私营、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政府职能(经济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由简政放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配体制上,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调动积极性。第61页共61页,特点:对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改革;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改革之路(摸着石头过河),引领改革不断深入;坚持市场经济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等。18.(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适应工业化需要。变化:从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再变为集体所有制(公有制)。(2)变化:从集体生产变为包干到户(分户经营,分散经营,个体经营)。影响: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角度作答。19.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来源材料选自研究深圳发展史的纪实新闻报道纪实报道真实再现了深圳开放的侧面,是研究深圳特区建设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材料内容改革开放前渔民村的形成与发展可用于研究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折射改革开放历程的艰辛和伟大该纪实报道从社会、经济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深圳渔民村改革情况。渔民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渔民村积极从事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深圳早期的开放历程和体制改革1992年,全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2001年起,渔民村开始改建工作可用于研究20世纪90年代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提升20.(1)历史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思想得到纠正,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对外开放,中国融入世界。(2)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促使口号的主题转向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号的关注点转向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目标转向世界体现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意义:促进了国家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民的体质;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第61页共61页,第61页共61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