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 2022-09-04 21:56:10
  • 32页
  • 2.30 M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教材的编写思路(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二)思想立意本册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在这册教材中,贯穿着一对基本哲学的命题,就是价值和事实的关系问题。在事实维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历史进程、伟大成就、时代挑战、积极应对架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每一个学习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共创共享,来升华他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认同。(三)学科依据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教材编者强调,不是简简单单的基于四个维度的知识认同就可以自然升华成某种价值认同。教材很强调学生自我的生命经验。希望学生在感受我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不断沉淀,领会和感悟自己的生命经验,通过他的自我探索,而不是通过外部的灌输和强化,通过他的自主建构,而不是我们给予的知识逻辑。让他逐步得对这些价值观念有所认识,有所理解,有所认同,有所接受。二教材的内容结构(一)编写理念1.本册教材与七年级关注个人与集体生活、八年级关注社会与公共生活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聚焦生活场域中“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2.本册教材以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完善人格培养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发展的价值追求,逐步明确国民身份,在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自识性问题。教材编者强调,重视本源性问题,反复引导孩子在不同的关系中去体验,思考、回答“我是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不同的生活场域中,我从小我,不断扩展到大我,慢慢地把他充沛的人格不断建立起来,最后打破唯我论,打破个人主义。3.本册教材试图突破国情国策教育的传统模式,不止步于对国情国策事实性知识的一般认知,而是借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生命经验,将国情知识学习与核心价值观内化、国民身份认同结合起来,将生活场域扩展、个体品德发展与主流价值引导结合起来,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将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期盼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这里要跟老师们强调的是,教材对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没有系统地给出知识点,基本上都是把当代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或这个问题当下遇到的最尖锐的挑战,或者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关注的问题,而不是体系化地呈现每个主题。所以你要是去缕知识点,会发现缕不全。编者希望这些知识性知识只是他价值观的一种支撑。所以教材很多时候都是以举例来呈现的。4.本册教材意图通过情境体验、理性思辨、探究分享、合作实践等活动设计,使学生的生命经验能够代入、嵌入、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叙事,将对祖国与时代进步的切身感受和具体认知统整到学生自我道德人格的建构中,通过对个人成长与伟大时代紧密联系的自觉体悟,逐步接受、认同和内化国家和社会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做自信的中国人。很多活动不是对正文的诠释,不是对正文的展开,有的时候,活动就是一个独立的内容。例如教材35页的关于网络问政这一活动,就是强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新的民主协商的形式。教材编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活动,不要跳过,不要错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是梳理教材的客观逻辑,第二就是要把活动作为逻辑的一环进行梳理。(二)教材结构(三)内容解析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1.价值观释义:富强(1)强国富民是自古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期盼;(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九上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都强调历史的观点看问题,都强调党的领导,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法治建设。因为是进行价值观教育,每个单元都以价值观释义来定义。2.单元主旨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富强好比国之脊梁。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号”巨轮必将到达富强的彼岸。3.单元结构4.内容解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改革开放四十年创造中国腾飞新奇迹;这里,老师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说明改革开放的成就,比如纪录片辉煌中国,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都是从宏观方面来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教材P7.探究与分享请用一组微镜头,晒晒你和家人的幸福生活。就是从衣食住行乐等微观方面来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变中国,老师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通过祖孙三代的生活对比来感受对中国人生活的改变。而改变世界,老师们可以通过2018年是一带一路5周年,在这五年中,看到一带一路从一个概念变成现实。比如我们会发现家门口的进口超市越开越多,我们买国外的商品越来越便宜和方便。这都是我们能感受到的。(2)面临新挑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3)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会建设这个活动建议老师们要深入一些,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财富观和金钱观。不能把物质的丰富就简单等同于幸福。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生活中感受创新,了解创新的基本特征,认识创新的价值(空间维度)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用描述的方式来讲创新,不是用概念的方式来讲创新,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2)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时间维度)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3)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4)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不易。创新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本单元的逻辑: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1.价值观释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真实和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依法治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单元主旨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3.单元结构4.内容解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4)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要求良法善治例如,以前老人摔倒大家不敢扶。民法总则为见义勇为者撑腰。以前有人喝了酒还敢开车,因为违法成本小,而醉驾入刑就使得喝酒后驾车的现象减少了很多。以前家暴好像是家庭纠纷,而现在反家庭暴力法维护了家庭弱者的权利。这就是良法,这就是善治。(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绘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蓝图(3)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4)厉行法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本单元的逻辑: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1.价值观释义:文明(1)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单元主旨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3.单元结构4.内容解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形成: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创造精彩人生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警示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生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该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1)正视发展挑战,坚持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生命家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本单元的逻辑: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1.价值观释义:和谐(1)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2)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追求;(4)实现社会和谐,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2.单元主旨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都要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圆梦路上,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3.单元结构4.内容解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3)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决反对分裂(4)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中国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好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6)自信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本单元的逻辑:三教材的编写特点(一)贯穿价值观教育逻辑(二)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三)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四)关注成长需求和现实问题的思想对接(五)强化关键能力,淡化学科知识(六)突出时代课题,彰显家国情怀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