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帝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他回头招呼妻子说:“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会有重赏。”可怜的农夫,他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厦温室和丝袄狐裘。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本课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温故而知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意识决定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精神的力量包含社会存在包含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含义: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练一练: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农村进城务工者称呼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工城市建设者为何出现这种变化?合作探究: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他回头招呼妻子说:“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会有重赏。”可怜的农夫,他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夏温室和丝袄狐裘。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09重庆卷39)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第一个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第二个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第一个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请运用你所学过的中外历史知识,举例分析说明这一规律。第一个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第二个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大会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CDGH含义:(2008江苏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小结: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2).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实现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抗性非对抗性阶级斗争改革课堂小结: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根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决定决定反作用推动社会发展1、(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2.(2010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27—28题。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故①②符合题意要求。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说法不准确,意识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答案A3、(2010广东卷)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错;B、C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异。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D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4、(2010山东卷)29.(35分)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结合课本①③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答出第②点。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解析: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传统”“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用新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把课本知识与材料密切联系起来,切题回答。(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