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水循环5.雾和云【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雾和云,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探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入部分,通过出示“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从而引出问题:云和雾来自哪儿呢?由诗句入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利用问题让学生对云和雾产生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二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自然界中哪里有雾?哪里有云?在这个环节中先认识自然界中雾和云。通过教科书呈现的两幅雾和云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自然观察开始,逐步深入认识自然界中的雾和云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再通过讨论、交流,深入认识雾和云。第二个部分: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先利用实验制造"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雾和云形成的原因,然后通过视频播放自然界雾和云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生梳理,加深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整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形成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了解雾和霾有什么区别?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霾的形成过程,知道雾和霾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认识雾和云,再研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学生分析】雾和云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正因为太常见了反而容易忽视它。教材将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当做研究对象,势必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探究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认识雾和云的天气现象,知道雾和云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雾和云是自然界的水存在的一种形态。[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雾的成因,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理出自然界雾和云的形成。[科学态度目标]会整理分析搜集的信息,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实践探究和推理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通过雾霾天气现象,区别雾和霾,知道自然现象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根据现象进行思考并合理根据判断进行科学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科学整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器材准备】[学生]搜集整理关于雾与云的各种资料(包括图文、视频等)[教师]课件、蒸汽熨斗、温水、大口瓶、冰块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3出示]出示云和雾的图片,提问云和雾来自哪儿呢?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出示蒸汽熨斗。师: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生:是电熨斗。11师:通电后按下开关,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生:冒出“白汽”。师:生活中在哪见过类似的白汽现象?生:烧水。生:做饭。生:冬天在户外呼气。……师:这种现象与什么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1.[PPT4出示]指导学生了解“白汽”形成的原因。师:为了弄清“白汽”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拿出装有温水的大口瓶。)师:大口瓶内除了水之外,还有别的物体吗?生:有水蒸气。师:一会儿,我们用镊子夹取一块冰慢慢地接近瓶口,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把冰块移开,情况会怎样?反复做几次,结果又怎样?下面我们分小组实验,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PPT5出示]师:实验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生:冰块周围有“白汽”,“白汽”是在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师:“白汽”是什么物体受冷形成的呢?想一想,瓶内除了水以外还有什么?生:水蒸气师:大口瓶内的温水蒸发出看不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瓶口遇到冰块周围的冷空气时,会凝结成许许多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冒“白汽”。因此,“白汽”实际是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2.指导学生认识雾和云的成因。师:在自然界中看到过像“白汽”这样的现象吗?生:深秋的早晨有时看到雾,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海边有时会出现平流雾,还有天上的白云。师:根据“白汽”的形成原因,推想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的。生:天上的白云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在一起的小水滴。生:深秋昼夜温差大,水蒸气遇冷迅速凝结形成雾。……[PPT6出示]师播放课件介绍:空气中含有从地球表面的土壤、江河、湖海、植物体内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如果受了冷,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白汽”。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地散热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水蒸气较多,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板书:雾)由于早晨地面上的气温较低,因此,雾多发生在早晨,日出后地面的气温逐渐上升,雾便会逐渐消散。[PPT7出示]师播放课件介绍:从地面到高空温度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5℃。我们已经知道热空气会上升,当上升至一定高度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云”。(板书:云)[PPT8出示]学生根据课件文字复述:①雾是怎样形成的?②云是怎样形成的?师:雾和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生:雾在地表形成,云在高空中形成。……(板书:水蒸气遇冷凝结雾:生成于地表云:生成于高空)3.指导学生认识雾、云与人的关系。11师:当你处在大雾中有什么感觉?生:看不清远处的景物。生:感觉呼吸都不一样。生:感觉凉凉的。……师:大雾会影响我们的眼睛看较远地方的景物,甚至会使车辆前的灯光不能照射很远,影响车辆行驶、轮船航行、飞机起降。大雾还影响地面的烟等废气的散发,加重空气的污染。师:云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生:乌云密布就是要下雨了,提前做好预防。生:云能阻挡阳光照射。生:根据云的形状能预知天气。……[PPT9出示]教师播放课件介绍:云的种类很多,有时在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有时一朵朵云块就像鱼鳞一般整齐地排列在天空中,有的像朵大蘑菇,有的云一会象奔马一会儿又变成其他的形状,有时则是乌云密布。我国劳动人民早就掌握了云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天上云的情况准确地预报天气的变化,总结出了许多观云测天气变化的谚语,[PPT10出示]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一块乌云在头顶,再大风雨也不“惊”……现在,人们不仅用眼、仪器来观测云的变化,还利用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上空大范围云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气象预报中看到卫星拍摄的云图,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三、课堂小结与拓展1.我的收获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雾和云是怎么生成的。生:我知道怎么根据云预知天气。生:我知道了形成雾和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拓展延伸[PPT10出示]师: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雾和霾有什么区别。【教学后记】6.露和霜【教材分析】以“露和霜的形成”这一天气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露,什么是霜,知道它们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雾和霜,了解它们的形成,并通过并通过类比推理解释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探究-解惑的过程。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雾,什么是霜,同时提出问题:露和霜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形成?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就是雾和霜,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二部分组成,第一个环节:认识露和霜。在这个环节中先认识自然界中露和霜。通过教科书呈现的两幅露和霜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自然观察开始,逐步深入认识自然界中的露和霜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再通过讨论、交流,深入认识露和霜。第二个环节: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个环节中先利用11实验制造“露”。在制造出“露”的基础上,来利用实验制造“霜”,引导学生思考露和霜的形成与温度有关,从而探究出露和霜的成因。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知道雾凇和霜的相似和区别。本课通过学生经历的生活现象,产生具体的问题调动,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探究,了解露和霜形成的变化规律,学会收集数据、处理信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养成意识,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并且在实验时能进行仔细的观察,细致的讨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实验前可以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对于科学的收集证据后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实验收集了相应的结果后,如何进行汇总和推理,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能根据实验,会解释自然界中的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露”和“霜”的形成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推测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会相互影响。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学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探究,推理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器材准备】[学生]搜集有露和霜的文字或视频资料。[教师]金属小桶、冰块、食盐、药匙、有关露和霜的视频资料等。【教学过程】[PPT1出示]片头一、导入新课[PPT2出示]教师播放雾和多云天气的视频。师:同学们,视频中自然现象你们还认识吗?生:雾和云。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雾和云,它们都是水在空中的不同形态。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自然现象。[PPT3出示]请看大屏幕(出示露的图片)。师:你认识这是什么吗?生:好像是露水。师:对,这就是露(板书:露)。二、活动过程(一)认识露。1.观察露的图片,说一说露的形态。[PPT4出示]教师出示多篇露的图片。师: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生:露其实就是一粒一粒的小水珠。师:你说的很准确。那你见过露吗?[PPT5出示]这些小水珠是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生:它们一般是在早晨会出现,我在早晨见过。生:它是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的。11生:我还知道为什么在秋天的早上出现。师:为什么?生:因为秋天的早上比较冷。师:你的意思是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生:是的。[PPT5出示]解释露出现的时间。2.露是怎样形成的?[PPT6出示]师:那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猜测一下。生:可能是早上下了点毛毛雨,就落在了草叶上。生:可能是天冷了,草叶上的水蒸发不了就留在了草叶上形成了露。生: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是天冷了就变成了水滴,在草叶上形成了露。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样知道呢?生:实验验证。师:怎么实验验证呢?生:我们也制造点露出来就可以看出怎么形成的了。[PPT7出示]师:你想怎么制造“露”?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中的实验器材讨论一下你们的想法,形成一个方案。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给出建议。师:大部分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也都遇到了一个问题:怎样使温度降低呢?生:用冰块。[PPT7出示]师:对了,可以把冰块放到小水桶里降温,但要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PPT8出示]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验吧,记得及时记录。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师:实验结束,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师:怎么出现的小水珠?生:温度低了出现的。师:还有补充或问题吗?[PPT9出示]生:我有问题,水肯定不是桶外壁上原来就有的,因为我们擦干净了,那水是哪儿来的?师:是啊,哪来的呢?桶渗透出来的?生:不是。生:是空气中的水分,也就是水蒸气碰到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师: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生:有道理。[PPT10出示]师:你知道的真多,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桶外壁上形成的露。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PPT11出示]生:冬天我从寒冷的室外到室内的时候,我的镜片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师:对了,你很会联想,你的眼镜片在室外变得冰冷,一回到教室,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你的镜片上,镜片就会变得很模糊,很不方便。(二)认识霜。1.观察霜的图片,说一说霜的形态。[PPT11出示]师: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PT12出示]教师出示多幅霜的图片。你认识霜吗?你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吗?生:霜不是小水滴,是固体的。生:霜像小雪花,像冰。11师:你说的很准确。这就是霜。(板书:霜)提问:那你见过霜吗?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生:它们一般也是在早晨会出现,而且是冬天的早上。师:那霜为什么是在冬天的早上出现呢?生:因为冬天的早上也比较冷。师:你的意思是霜和露一样是在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生:是的。[PPT13出示]解释霜的形成时间。2.霜是怎样形成的?[PPT14出示]师:那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生:也是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形成的。师: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想制作“霜”吗?生:想。[PPT15出示]师:怎么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呢?生:像刚才那样,多放点冰块。师:多放点冰块就一定能成功吗?生:不一定。[PPT16出示]师: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低。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PPT17出示]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验吧,记得及时记录。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师: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PPT18出示]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霜。[PPT19出示]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师:对了,这就是霜的形成。3.对比试验,得出结论。[PPT20出示]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生: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生:形成霜的温度比形成露的温度更低。师:那你知道形成露和霜的温度有什么要求吗?生:一个零上一个零下。[PPT21出示]师小结:对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三、总结、拓展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实验,知道了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还知道了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但温度要求不一样。[PPT22出示]出示雾凇图片,教师提问:那这种自然现象你们认识吗?生:雾凇。师:你们知道的真多,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猜测雾凇的形成条件,并查阅资料,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试着设计一个实验制造“雾凇”。【教学后记】117.雨和雪【教材分析】以探究“雨和雪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雨、冰雹、雪。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雨,并通过“假设”这一探究技能推理出“雪”的形成。最终推理解释大自然中雨和雪的形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任务卡指导学生搜集关于雨和雪的资料。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环节: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先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以及雨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了解探究技能:假设。把模拟实验与自然界中的真实场景对应起来,通过实验推想真实的雨是如何形成的。在雨的形成原因探究之后,拓展到冰雹的形成原因。第二个环节: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根据雨形成的原因推想雪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先思考雨和雪的形成与温度有关,从而推想出雪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人工降水的。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工降水的原理以及意义。【学生分析】学生对雨和雪已经有直观的生活感受,只是对于雨和雪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缺乏专业科学的认识,另外对雨和雪对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认识的不全面,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认识了雨和雪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体验形成过程,并做好对人类影响的各方面的总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制定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并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科学态度目标]能够表现出对雨、雪的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了解人工降雨的技术,体会到人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教学重难点】能够基于观察,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的方法解释雨的形成,再基于雨的形成推导雪的形成。【器材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雨和雪的有关资料。[教师]1.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装半杯水的烧杯等。2.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师: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是由于水的变化引起的?师:你能说一说露和霜、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知道还有哪些天气现象与水的变化有关系吗?2.[PPT2出示]教师播放下雨和下雪的图片。3.老师小结师:是呀,自然界中还有不少跟水的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其中就有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下雨和下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雨和雪的知识。[板书课题]《雨和雪》二、探究新知111.指导学生认识雨的成因(1)分享材料师:同学们,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雨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交流材料)(2)提出问题师: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在这些关于雨的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师:[PPT3出示]是的,冬天很少会下雨,而同样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又基本上不会下雪,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跟什么有关系?(3)对雨的成因进行猜想①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有道理,要寻找某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相同的现象中去发现规律。大家都经历过很多下雨的天气,想一想,下雨前的天气有什么共同特点?师:[PPT4出示]同学们的回答互相补充之后,我们有共同的发现,在下雨之前天上都会出现厚厚的云层,说明雨的形成跟云有关系。云是由什么构成的?师:你能推想出雨滴可能是由什么变成的吗?②师:同学们的推想很有道理,在生活中大家看见过类似下雨的现象吗?师:想一想,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再来推想雨是怎样形成的?可能会与什么有关系?③师:刚才同学的回答中包含着对雨形成原因的推测和假设。[PPT5出示]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PPT6出示]有了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我们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完成记录单中记录园地第一部分。(4)做雨的模拟实验:①师:刚才,我们讨论了雨的成因,并做了大胆的假设,你能根据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模拟雨的形成过程吗?②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PPT7出示]师:你能说说实验的各部分分别对应着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吗?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吧。要注意安全使用酒精灯。③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PPT8出示]师:在实验中看到“降雨”现象了吗?你们组的实验是怎样的?④教师小结:要设计模拟某种自然现象的实验,首先要思考这种现象与什么物体有关系,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这些物体,怎样创造所需的条件。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因此就要思考如何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可以考虑加上冰袋或者冷水袋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不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4)学生交流,通过实验现象猜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猜想)。(5)教师总结讲解:雨的成因[PPT9出示](对照课件进行讲解)。(6)教师播放视频片段:[PPT10出示]雨中夹着冰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冰雹),那为什么有时候下雨时还会出现冰雹呢?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吗?(7)学生交流说一说冰雹形成的过程。(8)教师通过资料卡片和图片总结冰雹的形成原因[PPT11出示]。2.探究雪的形成过程。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知道了雨的形成过程,你能推想下雪是怎么形成的吗?[PPT12出示]完成记录表。(1)教师出示提示:①雨和雪的形态有什么不同?②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③它在形成过程中与雨有什么共同点?(2)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雪的形成过程。师:是的,下雨和下雪其实都是一种降水现象,它们形成的原因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温度上。3.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交流材料师:[PPT13出示]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交流一下吧。11(2)观看视频师:同学们交流得很好,降水对我们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教师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感知,加深学生认识。)(3)教师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和科学的理论对雨和雪的现象进行了合情推理以及了适量的降水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三、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雨和雪的成因,通过实验模拟了降雨现象,还知道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干早少雨的季节,实施人工降水和人工降雪。四、课后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如何进行人工降水和人工降雪,并完成记录表拓展探究内容。[PPT14出示]【教学后记】8.小水滴的旅行【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基础上,以“水滴旅行”为线索,通过水蒸发、形成云、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雨雪降落回地面等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描述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让学生充当小水滴,描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初步建立大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的整体路线图,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通过观察水循环图,进一步分析和概括自然界中水不同存在形态进行交流,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得出“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结论;第二个活动“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通过理解水的循环过程进而深入思考水循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到水循环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完善对水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知道水循环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每天接触水,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增加,面对不断的变化,学生没有意识到也很少去问为什么。很多的有趣的生活现象被学生的司空见惯的习惯忽视,基于学生的现状,本课以“水滴旅行”这一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也初步认识了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的变化和成因有了初步的研究。只是对于自然界水循坏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概括性的认识。因此,在结合大通图后,如何分析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认识到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1对地球上的水循环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合作交流,培养集体观念。[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分析大通图,用规范的语言分析、概括出水循环的过程。【器材准备】[学生][PPT2出示]结合前三课学习,说出云、雾、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教师][PPT2出示]水循环的大通图的放大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3出示]播放文字:假如我可以变成一滴水,我可以是黑海的波浪,终将驰骋于地中海;可以化为阿尔卑斯山的彩虹,驾着西风,变成西伯利亚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老松树的根吸收。教师提问:从中你能找出水有哪些形态吗?这些不同形态的水存在于哪里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PT4出示]播放不同形态、形式的水的图片。[板书课题]22.小水滴的旅行。二、活动过程1.[PPT5出示]出示水循环图,假如你是小水滴,请结合图片描述自己是怎样旅行的?我是小水滴,住在大海里。一天,太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我们浑身暖烘烘的。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变轻了,慢慢地离开了大海,向空中飞去。飞呀飞呀,我们觉得有点冷了。三五成群,紧紧地抱在一起。一会儿,都变成了一颗颗很小很小的小水滴。风带着我们在空中飘来飘去,人们把我们叫做白云。过了好一会,我们想到大地上玩玩,刮起风来。这时,我们里面有些大胖子,冷得缩成一团,还来不及和我们告别就落下去了。有的落到了山上变成了冰雪,有的落到江河又回到大海,有的落到了田野滋润着禾苗,有的钻入泥土隐藏在地下玩起捉迷藏。最后,我们大伙排着队又流进了大海。2.结合水滴旅行记,自己动手绘制一个简单的水滴旅行图。[PPT6出示]完成在活动手册的“记录园地”中。3.小水滴的旅行反映了水循环都在哪里进行循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若再次讨论仍不能回答,教师解答,完善知识概念,并教会学生方法。4.[PPT7出示]总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5.认识了水循环,[PPT8出示]那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6.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学生交流的都是有利的一面,教师要适时引导水循环还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例如“洪水淹没房屋”,引导学生来分析。7.[PPT8出示]师生总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活、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水循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8.[PPT9出示]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园地”水循环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重点关注一下是否全写的有利或全写的不利方面,要综合来完成。三、拓展活动1.刚才我们了解了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PPT10出示]人类活动又对水循环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交流。2.水是可再生资源(可更新),是不是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PPT10出示]展示生活中的不合理做法导致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现象的图片。3.如何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学生交流。4.[PPT11出示]完成活动手册“拓展探究”。四、总结升华11我们通过对水资源的学习,明白了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过度使用也会出现短缺、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资源。[PPT12出示]请同学们从身边做起,形成热爱家乡、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后记】1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