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 竹节人精品教学设计(部编六上第三单元)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10 竹节人精品教学设计(部编六上第三单元)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是精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三篇课文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呈现了“带着目的去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能力形成的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会写27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书写38个词语。阅读1.体会相同文章,在不同阅读任务的驱动下,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形式,学习和领会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不同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3.能够运用本单元学会的阅读策略,展开自主阅读活动。表达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n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10竹节人【课前解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关注词语运用作者精心布局了搏斗竹节人的几个有趣情景的顺序,用“有趣”的语言使语言的形式与情感表达高度统一。作者的叙述语言随着搏斗的升级而热度递增。开始斗竹节人的时候,虽然也在抒情但还是有所节制,比如“不知疲倦”,“神气”等,紧接着到了“大呼胜利”,流露出童心未泯的真性情。关注阅读策略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双线并进。【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5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n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5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厘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任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3)1.教师播放竹节人打斗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2.师生交流从竹节人打斗视频中体会到的乐趣。3.揭示课题《竹节人》,板书课题:竹节人,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有趣的竹节人打斗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竹节人以及什么是斗竹节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明确主要内容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教师提出要求: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5)出示词语:风靡豁开叉腿卡住疙瘩疲倦冰棍跺脚橡皮沮丧抽屉一绺俨然盔甲金箍棒偃月刀窦尔敦①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②了解窦尔敦(出示课件6)窦尔敦,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2)(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呆头呆脑技高一筹大步流星暴露无遗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剑拔弩张咋咋呼呼虎视眈眈鏖战犹酣别出心裁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明确别出心裁的意思是独创一格,与众不同。(3)(出示课件8)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出示课件9)重点指导“跺”字的书写:足字旁的最后一提和“朵”的横画、撇画,要互相穿插,字才显得紧凑。\n(出示课件10)重点指导“颓”字的书写:左半部分“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避让右半部分的“页”。(出示课件11)重点指导“裁”字的书写:左下角是“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变为点。3.明确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预设:课文主要写了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和没收竹节人。教师板书:竹节人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三、明确学习任务及方法(出示课件13)教师提出问题: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取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本课给我们布置了哪些阅读任务?预设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预设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预设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教师提示方法:带着任务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这一段与我要完成的任务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那就不用特别关注了;如果有,下一步则要仔细阅读。四、完成任务1(出示课件14)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1.明确任务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玩具制作指南要知道材料、工具及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知道玩这种玩具的动作及具体玩法。2.找到相关段落(出示课件15)(1)教师提出要求: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段落,作上记号吧!(2)学生快速读课文并标记相关段落。(3)汇报交流预设1:第3自然段写的是制作竹节人。预设2:第8—19自然段写的是竹节人的玩法。3.编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出示课件16)(1)教师提出要求: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填写下表。\n(2)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并填写表格。(3)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写。(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让竹节人的制作步骤更加清晰、直观。)4.明确竹节人的玩法(出示课件17)(1)教师提出要求:仔细阅读第8—19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补全竹节人的玩法。(2)学生自主阅读第8—19自然段,并补全竹节人的玩法。(3)汇报交流,补全竹节人的玩法。(4)①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借助上面的图示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吗?②学生根据总结玩法尝试教身边的同学玩竹节人。\n五、课堂演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8、19)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0)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这就是“有目的地阅读”。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另外两个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1)(1)对家人或朋友讲一讲竹节人的做法和玩法。(2)尝试动手制作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2.能够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出示课件23)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二、完成任务2(出示课件24)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1.(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进行总结。(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5)预设1:第3、4自然段写了制作之乐。预设2:第8—23自然段写了玩耍之乐。2.感受制作之乐(出示课件26)教师出示第3、4自然段内容,学生感受制作竹节人的乐趣。预设:“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这句话说明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让我感受到制作竹节人充满乐趣。3.感受玩耍之乐(1)(出示课件27)教师提出要求:你从玩竹节人中体会到哪些乐趣呢?和同学交流一下吧。\n(2)小组交流竹节人的玩耍之乐,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①斗竹节人的乐趣(出示课件28)预设:通过“壮士模样”“威风凛凛”“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呆头呆脑”“挺着肚子净挨揍”等语句,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快乐与投入,这是斗竹节人的乐趣。②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取名号的乐趣(出示课件29)预设1: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称“齐天小圣”。预设2: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是“金钩大王”。预设3: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长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预设4:给竹节人黏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③围观斗竹节人的乐趣(出示课件30)预设:从“一圈黑脑袋”“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入了迷”“伸”“探”等词语,可以看出“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喜爱和关注,这些都是侧面描写。教师总结:无论是制作还是玩耍,竹节人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教师板书:充满乐趣三、完成任务3(出示课件31)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①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讲好一个故事要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②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32)预设1:第20—22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讲的是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没收。预设2:第23—27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讲的是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预设3:第28、2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讲的是“我们”两手空空悄然离开。2.感受文中的神态描写(1)(出示课件33)教师提出要求:再次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和“我们”神情的词语。\n(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34)预设1: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有“怒气冲冲”“全神贯注”“忘乎所以”,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师的心情是由生气到开心的。预设2: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有“沮丧”“悻悻然”“相视一笑”“心满意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是由沮丧到惊喜,最后变得释然。3.尝试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课件35)教师提出要求: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这个故事吧。预设:“我们”上课贪玩竹节人,老师非常生气,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我们”很沮丧。下课后,“我们”希望能在老师的窗外找到竹节人,却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虽说最后两手空空悄然离开,但是“我们”的心情已经释然了。四、总结阅读方法1.(出示课件36)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今天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分别重点阅读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出示课件37)预设1: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预设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预设3: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9)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0、41)滚铁环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n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看来是力气用得太小,我暗自思忖。这回我把铁环使劲儿向前一推,它立刻快速向前滚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铁环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我再次滚动铁环,这次铁钩总算能跟上铁环了,可是我没跑几步,只听“砰”的一声,我的铁环跟另一个同学的撞在一块儿了,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唉,这么难侍候的家伙不玩也罢。同学们,看来,要想征服手中的玩具,就得对它的习性了如指掌,和它默契配合,还必须和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2、43)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4)(1)带着自己的阅读目的再读《竹节人》。(2)小练笔:写一写你喜欢的玩具给你带来的乐趣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呈现的三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由于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写内容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生活,孩子们很容易理解。通过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孩子们不但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所以,课堂学习效果很好。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