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9*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前解析】关注背景资料(1)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60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然而,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中国人民不得不奋起抵抗侵略。1950年10月,根据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人民的意志,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2)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响。此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出动3000架次飞机和170余辆坦克,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2.5万余人。上甘岭,位于我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对方金化防线。对方为了对我军施加军事压力,为了造成在谈判席上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善其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故向我军发动了十分猖狂的进攻,是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势,企图迫使我军让步。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敌人虽然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每一表面阵地都反复争夺数次,战况空前紧张激烈。关注作者李元兴,四川省营山县人,1951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九连副班长。1952年10月,他们连接受反击391高地的任务后,他被编入爆破组。12日,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猛攻。在突破口上敌人有一座巨型暗堡,他用一个大炸药包将暗堡炸毁,使部队顺利突入纵深,全歼守敌。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n【教学目标】1.能结合文中“我”的心理活动,体会邱少云的精神。2.能领悟环境描写和邱少云英勇行为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领悟环境描写和邱少云英勇行为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四年级学习的课文《黄继光》吗?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年仅21岁的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2.揭示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板书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出示课件4)播放一级英雄邱少云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邱少云的英雄事迹。4.(出示课件5)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课题和注释,思考文中的“我”,具体指的是谁?预设:文中的“我”指的是邱少云的战友李元兴,本文是邱少云的战友回忆的真实事件。二、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1.了解作者(出示课件6)李元兴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二级英雄。他曾和邱少云一起参加“391”高地的战斗,亲眼看到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情况,本文内容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2.背景资料(出示课件7)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敬的人”。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n(出示课件8)教师展示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上甘岭英雄阵地的图片。三、初读课文,学习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9)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读提示:先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抓住关键语句,提炼小标题;根据小标题,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方法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依据时间变化,厘清课文思路,从而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词语(出示课件10)教师出示词语:山坳干涸蜷腿伪装居高临下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引导学生明确“居高临下”的意思是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1)(1)教师为提出问题: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有哪些?预设:“天亮以前”“约莫11点钟的时候”“黄昏时”。(2)教师提出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时间顺序。(3)教师提出问题:按照各部分的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小标题?预设1:第一部分可以概括为“山沟潜伏”。教师板书:山沟潜伏预设2:第二部分可以概括为“壮烈牺牲。教师板书:壮烈牺牲预设3:第三部分可以概括为“冲锋报仇”。教师板书:冲锋报仇(4)(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请根据时间和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天亮以前,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安静地潜伏在山沟。约莫11点钟的时候,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点燃了自己的棉衣,他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牺牲。黄昏时,战士们发起了冲锋,为邱少云报仇。四、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件13)教师提出要求: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n伟大的战士”。学习任务二: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联系。五、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u任务一(出示课件14)1.教师提出要求:(1)默读课文第7至13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作简单批注。(2)说一说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1)(出示课件15)教师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内容。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预设1:通过“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可以看出有很多办法可以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预设2:通过“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可以看出那样做的话会导致任务失败,更会置所有人于险境。(2)(出示课件16)教师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教师提出问题:这时候“我”的心为什么紧缩着?预设:因为“我”担心邱少云忍受不了剧痛,潜伏的部队会暴露。(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句子“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中的“不忍”和“不敢”表现了“我”\n怎样的心理?预设:“不忍”和“不敢”表现了“我”担心和矛盾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我心里像刀绞一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表现了“我”悲痛的心理。(3)读一读(出示课件18)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1、12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邱少云为了战友安全,为了战斗胜利而强忍剧痛,不惜牺牲的精神。(4)(出示课件19)我们还从哪里可以看出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13自然段)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预设:我通过邱少云在经历烈火焚烧时“像千斤巨石”这个比喻句感受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教师板书:像千斤巨石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从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两个角度理解“像千斤巨石”这句话?预设1:从外在表现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纹丝不动。预设2:从内在精神看,邱少云具有磐石一般坚韧的革命意志。(5)读一读(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感受邱少云“伟大的战士”形象。u任务二(出示课件21)1.教师提出要求:(1)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请找出来,并作简单批注。(2)课文还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请找出来,再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联系。2.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1)(出示课件22)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内容。\n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预设:环境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教师板书:环境并不十分隐蔽教师过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离敌人太近了?预设1:“我们”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预设2:“我们”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预设3:“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敌人的谈话声。(出示课件23)教师提出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不暴露自己?预设1:“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一动不动、一声不吭。预设2:“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发现:用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虽然利于隐藏,但是容易燃烧。(2)(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问题:当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预设:“烈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他“纹丝不动”,“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纹丝不动”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预设:我们可以看出邱少云惊人的毅力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教师板书:崇高的革命精神(出示课件25)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文中的环境描写和邱少云的英勇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预设:环境描写为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抉择作了铺垫,也衬托出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4.(出示课件26)教师提出问题: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教师提问:作者“忘不了”的是什么?预设1: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壮烈画面。预设2:忘不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8)\n本文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同志的战友,他以目睹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9)教师播放《我的战友邱少云》抗美援朝电影资料,让学生感受邱少云的崇高革命精神。七、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1)观看电影《我的战友邱少云》,并和同学交流感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课文先介绍了“我们”潜伏的环境及潜伏的基本情况;然后讲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牺牲的过程;接着写“我们”发起了冲锋,要为邱少云报仇;最后写“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对学生来说,本课是一篇较易读懂的略读课文,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围绕阅读提示组织讨论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学习任务一时,我主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我”想到有办法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但是不能那样做;二是不能那么做的原因。一开始,“我”担心邱少云这个年轻的战士忍受不了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会突然跳起来,或突然叫起来,那样潜伏部队就会暴露目标,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的心绷得紧紧的”。但是,邱少云既没有跳起来,也没有叫起来,他顽强地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煎熬,于是,紧张的心情变为难以言喻的痛苦,“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就是“我”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n在交流学习任务二时,我先引导学生关注第3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明确“我们”潜伏的环境并不十分隐蔽,两处“可以看见”和一处“听得见”,具体说明了离敌人近的程度。在这种隐蔽条件下,只要稍微一动就会被敌人发现。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不影响战斗计划而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从而让学生深入感受环境描写和邱少云英勇行为之间的关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