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精彩片段细读三次考验走进英雄内心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生:写了一件事。师:一件什么事?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的一件什么事?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师:就这么一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师:真不错,同学们不但知道课文讲的事情,还知道了写作的顺序。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读英雄的故事,还要去想一想英雄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大家快速默读浏览,想一想,五位战士面临着哪几次重大的考验?快速浏览。(生默读,归纳战士们面临着的考验,师点拨)师:非常好,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同学默读文章的第一段,拿起笔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想一想,你特别从哪几个词语当中读懂了这是一次考验?(生默读圈画)生:我从“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体会到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生:我觉得,因为敌人“集中了兵力”,很多很多的兵力都在晋察冀根据地这一带,而执行掩护任务的八路军只有一个班,所以说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生:我从“一个多月”这里读出,他们打仗很辛苦。生:我从“大举进犯”体会到,敌人一定是集中了坦克、飞机、大炮,决定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师: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大举进犯”这个词语想到的。师:真好!你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向大家推荐一下。生:就是根据重点词语,将电影、电视剧中的情景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
师:对,这就是“用心感受”啊!还真被这位同学说中了,事实就是他想象得那样。这一次日本军队是非常猖狂的,是我们的游击队人数的700多倍。生:我知道要转移的人是很多的,相当于这三四万人要在他们一个人对抗700个人的时间里全部转移。师:对啊,体会得多好!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完成这些任务,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想一想,哪些词语应该稍微强调一下。1941年秋,预备起——(生齐读第一段,后顺势引读第二自然段)师:同学们,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默读第三自然段,还是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考验?(生默读课文)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生:我从三个词语中体会到了这是考验。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我体会到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说明他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师:对,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我们来看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生:还有一面是敌人。师: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就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所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选择?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生:五位壮士虽然希望自己活着,可是他们觉得人民和主力部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所以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班长在引敌上山时候的表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指名朗读。生动情朗读)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这句话,班长能不能这样说:“同志们,我们还是走吧。”行不行?生:不行!生:这样显得不够坚决。
师:这样写,就好像班长在犹犹豫豫!而班长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老师来读写班长的语句,你们一定会和老师发出同样的声音,对吗?(师引读)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顽强地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生合作读)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生:我认为不行,因为写了敌人更能衬托出五位战士的英勇。生: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加了写敌人的句子更能证明敌人的凶残,然后更能衬托出五壮士的勇气。师:写敌人,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因为敌人是如此的残暴,所以我们才毫不手软。生:我觉得如果没有敌人的话就显不出五位战士的英勇奋战。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一起来把写敌人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写敌人的句子,生齐读)师:大家想一想,如果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你觉得怎么样?生:我觉得这样不行,太不具体,没有写出那五位壮士是怎样打败敌人的,表现不出战士们的勇敢和顽强。师:回答得真好。他的意思是:如果像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轻松,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带几句,就可以了。这个写作策略,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运用。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势单力薄。很快,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把五壮士跳崖的这一幕刻成浮雕的话,你觉得哪些画面可以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后人去敬仰?抓住关键词语,用心感受,开始。(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纷纷举手)师:好,哪位同学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我觉得战士们“眺望”的画面,可以表现雕刻在浮雕上面。生:我觉得五位壮士跳崖的情形可以雕刻成浮雕。师:你把这几句话读出来。(生读)
师:能不能把这一幅浮雕般的画面给读出来。谁来把它读出来?(指名读)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生齐读)师: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词语。(出示课件:屹立)师:看老师写“屹立”两个字!(师板书:屹立)注意,“屹”是什么偏旁?生:“山”字旁。师:看到“山”我们一定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雄壮而高大,顶天立地……生:五位壮士在山顶屹立,我还会想到,他们像大山一样很雄壮地立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摇!镌刻屹立群像升华壮士精魂师:是的,山是沉稳的,山是雄壮的,山是巍峨的。用“屹立”来写五位壮士站在山顶上,五位壮士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走近了,走近了,最后一次凝望着他们屹立在顶峰的样子。(生看着课件——人物插图放大)师:这是马宝玉,边上的这个是胡福才,后边的这个是胡德林,这个是宋学义,这个是葛振林。请同学仔细地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拳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其中的一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几句话,你会怎么写呢?(师给学生分组分角色写)师:此刻,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峰顶,生:班长马宝玉屹立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他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他用那虎视眈眈的眼睛望着敌人,好像在说,我们中国共产党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生:副班长葛振林双手紧握着拳头,双眼怒视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他就像在说,我们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总有一天,中国人会把你们赶出我们的领土。生:宋学义坚定屹立在山峰上,他双手紧握拳头,衣服破烂不堪,鞋也破了,但他那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永远不会倒下。生:胡德林坚定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我看到了他坚信中国永远是最坚强的,他紧握双拳的样子勇猛之极,他将要牺牲了,但是他坚定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告诉我们,他永远活在我们中国人民的心中。师:就是这样五个人的团队,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光荣的完成了艰巨的掩护任务。此刻,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教师引读第6—9自然段)
师: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真是“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课件出示:“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