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金色的鱼钩教案 反思,同课异构.doc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金色的鱼钩教案 反思,同课异构.doc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反思,同课异构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情感与价值(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2.你们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三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3.学生汇报交流。,三、走进课文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解决的?(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让学生交流对“到处”的理解。(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地。)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2.如何解决三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呢?(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5)如果你是这位老班长,你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4.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6.“我”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的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7.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8.(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老班长精神长存,流芳百世。)2.用“金色的鱼钩”作课题说明了什么?,(“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3.总结: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鱼钩,它万分沉重。这鱼钩,是一种深深的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啊!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用一首学过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一起来缅怀他们!(课件出示)五、布置作业课后实践活动: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金色——鱼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尊重了学生的多元解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长征的艰辛,感受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交流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不足之处]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教学过于紧凑,读的形式不多,课文理解得不够深入。而且,我觉得这篇课文很感人,还多用了一些时间,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不深刻,读得欠缺感情。看来,还要加强朗读训练。1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等词语。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感情,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金色的鱼钩》。二、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曾任《雨花》杂志副主编。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经纬堂遗事》,报告文学《田野上的风》《荣氏兄弟》《三峡梦》,小说集《非正式谈判》。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获1982年《雨花》文学奖一等奖,《流星》获1987年长城报告文学一等奖,《三峡梦》获十月文学奖。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颧骨(quán)两鬓(bìn)宿营地(sù)青稞(kē)熬过(áo)收敛(liǎn)疙瘩(gēda)着慌(zháo)芦秆(lúgǎn)粗糙(cāo)抽噎(yē)闪烁(shuò)三、初读感知1.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2.既然是写老班长的,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呢?“金色的鱼钩”是本文的一个线索,全文围绕着“金色的鱼钩”来表现老班长的品质的。3.课文都写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呢?(1)“做鱼钩”。(2)“硬咽草根、鱼骨头”。(3)“夜里钓鱼、摸野菜”。(4)“命令战士喝鱼汤”。(5)“奄奄一息让鱼汤”。四、品析全文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这一部分写老班长钓了鱼,熬了鱼汤,自己舍不得喝,全都让给了战友,而自己“硬咽草根、鱼骨头”。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令人感动。(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老班长的饥饿程度,也写出了他的舍己为人的品质。(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1)自由朗读,从那些地方何以看出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老班长为了大家能够吃上饭,日夜操劳,不辞辛苦,以至于眼睛都瞅坏了。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4)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指导分角色朗读。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五、深入探究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明确: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2.深情朗读中心句。3.此时,你是否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明确:鱼钩代表着老班长可贵的品质;这枚鱼钩的诞生,为战士们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在整个故事中,鱼钩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那枚鱼钩,战士们都走不出草地;是全文的线索等。六、小结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七、达标检测八、作业搜集整理红军长征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重点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3.了解课文背景,知道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4.理清思路,再读质疑。过程与方法:1.概括故事、品读语句。2.朗读法、问答法、质疑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了解长征。【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感悟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2.走进长征,了解长征,课件出示长征的资料。3.导语: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生读。你为什么重读“金色”?想知道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为什么重读“鱼钩?”想知道围绕鱼钩发生了什么故事?(设计意图: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了解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时间:1935年秋天2.地点:草地3.人物:老班长三个小战士4.事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提示:把四要素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1935秋天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设计意图:课文较长,学会快速读文,捕捉关键信息,指导学生用连接四要素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词。(学法引领:读,仔细观察,能用猜谜、结构加减组合熟记字形。用红笔强调易错点,找出形近、音近的字,在辨析中学会正确运用生字。)1.小组内组织订正、检查2.展示学习情况。教师点拨:一起学词语(学法引领:查词典,了解意思,能活学活用。)3.指名读。开展读、写的竞赛,考一考。(设计意图:组内学习生字词,会更容易发现学生在书写和读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印象会更深刻。)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浏览课文,寻找课文线索课文线索:鱼钩2.围绕鱼钩写了那些内容?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1-4):写老班长想办法照顾病号,在粮食吃尽的时候做鱼钩钓鱼给生,病的战士们吃。第二部分(5-22):写老班长坚持夜晚钓鱼给战士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第三部分(23-34):写老班长牺牲了,小梁把鱼钩留作永久的纪念。3.根据线索“鱼钩”给文章加小标题。做鱼钩——用鱼钩——藏鱼钩(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紧扣课后第二题设计,引导学生围绕线索理清楚层次,并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标题的能力。)四、观看电影《长征》片段,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1.视频资料观看。2.学生畅言观后感。3.小结: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影视资料作为突破口,体会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五、三读课文,问题生成。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提炼问题的能力。简单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六、小结评价,作业拓展。1.课文中老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外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文章。(设计意图:为学生推荐的两篇文章都发生在长征途中,主人公与《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品质有极其相似之处,对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时主备人:王小俊课题:《金色的鱼钩》课型:问题解决课【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五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金色的鱼钩》是第二篇课文,文章以叙事为主,讲述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学情分析】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如果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采取抓重点词、品析重点段的方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2.训练朗读能力。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自主合作、品读语句、理解主旨。2.自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悟并学习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含义。【学法指导】1.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六字”读书法:通过读、画、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总结归纳。3.质疑点拨法:采取质疑研讨、点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的合作,使生成的问题得以解决。对疑难问题进行组内及组间追问质疑,把握重点,各个击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再次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聆听老师讲述革命英雄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设计意图:以参观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的形式引出鱼钩,导入新课,以故事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师:齐读课题。二、复习旧知,提纲契领。师:昨天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回忆一下,故事四要素是什么?课件出示。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还引出老班长这个人,一举三得,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三、抓线索,释疑解难。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以此引出指导员的话语,作为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出示课件)上级,保姆,勤务员具体干什么工作?(设计意图:分析上级、保姆、勤务员都做什么工作,诱导学生质疑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为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解决本文的学习目标做铺垫。)上级就是领导,要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勤务员就是干杂活的,帮三个伤病员做饭、洗衣服、缝衣服等,要全心全意,保姆就是像家里的阿姨一样,把三个伤病员当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在过草地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多艰苦呢?请看一段视频资料。(设计意图:视频观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过草地的艰难,意识到老班长完成任务的艰巨。)学生汇报观后体会。师:这段话是谁对老班长说的?指导员代表他个人吗?生答。小结:是啊,指导员代表了党,党对老班长下了命令!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牢记指导员的话,也就是牢记党的命令,把党的命令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可见,老班长对党是多么忠诚啊!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指导员的话?命令,严厉,殷切的希望,试读一读。2.走进人物外在形象。课件出示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生读。思考: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老班长会有老年人的外貌特征呢?在长征途中,老班长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饱经风霜的考验,外貌很苍老,但又和蔼可亲。孩子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班长将要肩负上级、保姆、勤务员的重任,带领三个小病号走出草地,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老班长的外貌描写?敬仰、信任,试读一读。(设计意图:学生感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四、自主读文,合作探究。认真读读课文5—2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神的句子,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把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1.自主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读、画、写、记、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归纳总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五、汇报展示,品悟人物精神形象。,1.预设交流片段一:第8自然段。(1)这段话抓住老班长的动作和神情描写,写小梁发现了老班长的秘密,嚼草根,吃鱼骨,神情十分痛苦。老班长给三个小病号加强营养,自己舍不得吃鱼,有舍己为人的精神。(2)小梁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小梁的心理活动,老班长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们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3)老班长对自己太残忍了,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他咽鱼骨的的痛苦样子让我们太难受太心疼了。小梁感同身受就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通过小梁的心理活动,侧面展示出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4)师:这里的侧面描写就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咽鱼骨的痛苦样子,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谁有被鱼刺卡喉咙的经历?谈一谈感受?像针扎一样,卡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太难受了。既然这样痛苦,老班长为什么还要吃鱼骨?因为鱼肉太少,他要维持自己的体能,这样才能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把三个小病号带出草地。“失声”是什么意思?失去声音,应该怎么读?试读一下。还有感人的画面吗?请继续交流。2.预设交流片段二:课文第15自然段。(1)请大家目光聚焦第15自然段,读。为了照顾三个小病号,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责任心很强。(2)从课文描写中我们知道找点吃的太不容易了,老班长为给大家找吃的,翻草皮,摸草根,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眼睛都熬坏了。他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给战士们找吃的,太感人了。(3)漆黑的夜晚,老班长一个人翻草皮,摸草根,等待鱼儿上钩,他显示出了超出常人的坚定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这是忠于党,忠于革命的表现。通过老班长的语言和动作我们能够想象的到老班长翻草皮、摸草根的画面师追问:这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省略的是老班长翻草皮,摸草根的过程,说明找吃的太艰难了。这么艰难,老班长为什么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持下去?是指导员的话语“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是党的事业,是革命理想给了老班长无穷的力量!3.预设交流片段三:第21自然段。(1)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的人,老班长命令大家:“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发挥了一个党员的带头作用。(2)小梁难以喝下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这是夸张的写法,写出了小梁的心情很沉重。追问:这碗里盛的是鱼汤吗?这分明盛的是老班长对三个小病号的关怀,是一颗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火热的心啊!(3)“严厉”一词说明老班长完成任务的决心很坚定,一定要团结党员同志共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4)朗读指导。用什么语气来读老班长的话语?坚定,命令!读一读。(5)老师小结:是啊,老班长给予没有血缘关系的革命同志胜似亲人的关怀和帮助,他所做的一切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党交给的任务在老班长的心中是何等的神圣!,(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上台来展示汇报本组成员学习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4.出示老班长的遗言(课件)过渡:老班长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牺牲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还想着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读:从老班长的遗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汇报交流:(1)很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坚决不吃可以拯救自己生命的鱼汤,而劝同志们吃完走出草地去。(2)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牺牲时一点儿都没想到自己。(3)读出了三个小战士对老班长的难过和不舍之情。(4)“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出现了两次,这是老班长临终时对战友的鼓励,也是他的心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不忘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5)“他,他”怎么多了一个字啊?没有,写出了老班长的离开让我们不舍,心情极其难受和悲痛。请读一读。(6)师语:孩子们,设想一下,老班长如果吃了这碗鱼汤,会活下去吗?我想会吧。我们学过的《丰碑》一文中,专门给部队提供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在雪山上,而今天,专门给战士做饭的炊事班长却因为身体极度虚弱饿死在草地上。孩子们,军需处长和老班长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舍己为人”!此刻,你想怎么唤回老班长?心急如焚、急切,赶快喊喊吧!学生深情呼唤老班长。(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能进入情境,进入人物内心,能充满感情地带领学生读,讨论,交流,营造适合本文的学习气氛,最终认识到老班长的伟大胸怀,达到情感共鸣。)(7)小结: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地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正面描述,老班长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此刻,他的形象如此高大!孩子们,什么是英雄?为了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老班长就是英雄!(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英雄的本质内涵,回归单元主题。)5.大家起立,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向英雄致敬。敬礼!(设计意图:师生用敬礼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以此宣泄内心无法抑制的情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六、集体探究,感悟思想。过渡语:好,请坐!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是一枚小小的鱼钩。(一)小组讨论,交流感悟。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鱼钩是救命的鱼钩,是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见证。这个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说,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结尾点明主旨,揭示中心。(设计意图:学生在品读了重点段落后,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烙上了印记,学生纷纷发表见解,难点不攻自破。)(二)课件,句子仿写。老班长走了,小梁立刻成熟起来了,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1.“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句子仿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珍藏鱼钩的意义,学习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让学生得到了一次小练笔的机会。在仿写中,明白小梁的成长,是老班长把自己的意志品质传给了年轻战士,革命精神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七、拓展延伸,学生谈收获。1.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引导从内容、写法、对“英雄”概念的理解等方面交流。)2.师总结:孩子们,老班长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今天收获可真大,不仅认识了一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英雄,还学会了刻画人物的方法,那就是外貌,言行神,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记住了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班长这些革命英雄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你还知道那些英雄的名字?比如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若飞、狼牙山五壮士、倔强的小红军……请记住这位老班长,记住他的英雄事迹,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英雄名字,总结他们身上的共性:为了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人就是英雄,再次加深单元主题“英雄”的本质含义认识。学生谈收获时提到刻画老班长的方法,这是本文的写作方法,是在分析老班长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品析领悟到的,再次进行归纳总结,水到渠成。)八、欣赏图片,情感升华。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红军过草地的震撼场景!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设计意图:欣赏红军过草地的图片,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当时的场面,全班达成情感共识。)九、讲述故事,传承品质。师:传承老班长的崇高品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十、课外作业。1.复述课文。2.搜集长征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忠于革命英雄老班长舍己为人《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金色的鱼钩》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英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回忆录描写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老班长的英雄品质,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一、激趣导入。以参观军事博物馆的形式引出鱼钩,聆听老师讲述革命英雄老班长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二、复习旧知,提纲挈领。对于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学生回顾课文四要素,然后请学生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出老班长这个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三、抓线索,释疑解难。我抛出一个问题: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以此引出指导员的话语“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分析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都做什么工作,诱导学生质疑: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解决本文的学习目标。四、自主读文,合作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认真地读读课文5—2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神的句子,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把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汇报展示,心灵碰撞。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例如当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时,我说:“老班长对自己太残忍了,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他咽鱼骨的的痛苦样子让我们太难受太心疼了。小梁感同身受就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如果你是小梁,面对亲人般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谁来试读一下?”学生纷纷试读小梁的话语,有的捏着喉咙,有的哽咽着读,有个女生噙满泪水泣不成声,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由此,我觉得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六、集体探究,感悟思想。通过前面对老班长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已经深深地被感动了,我适时地出示难点句子: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学生纷纷表发见解,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烙上了印记,难点不攻自破。七、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在战争年代,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他太多了,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英雄名字,学生说了好多,我让大家总结他们身上的共性:为了寻求真理而献出生命的人就是英雄,从而认识到单元主题“英雄”的本质含义。八、欣赏图片,情感升华。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红军过草地的震撼场景!九、讲述故事,传承品质。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题目是这样的: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那枚金色的鱼钩,你是一名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学生一看到这道题,情绪高涨,都想上来试一试,有些同学的讲解非常到位。有位同学开头是这样的: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事故……可惜由于前面品悟的重点句过多,耽搁的时间过长,导致对课文的复述只有2分钟左右,这个我都估计到,因为文中使人感动的语句太多了,学生想表达的想法你挡也挡不住,如果限定一下品悟的语句,可能会节省时间,但同时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是两难。十、课外作业。设计复述课文和课外阅读关于长征的故事,既训练学生的读、说能力,同时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上事实证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3.认识.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自探1.揭示课题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2.有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师归纳板书)预设问题:(1)谁的鱼钩?(2)为什么是金色鱼钩?(3)鱼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师: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其实问题答案都在课文中。大家有信心自己找到答案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探提示读课文。出示自探提示:(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2)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教师巡视,掌握学情,随机指导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读好书。2.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指名读):稞筷拢熬蚯蚓瞻糙驼(2)认读下列词语:奄奄一息瞻仰抽噎重重叠叠,两鬓斑白热气腾腾威胁衰弱(3)理解词语意思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看。3.小组交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师提示引导)4.通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错误。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5.把握大意(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讨论,师指名回答并板书)第一部分(1-2):接受任务第二部分(3-23):班长救病号第三部分(24-33):病号探班长第四部分(34):怀念班长,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下来。3.完成语文课堂练习的相关内容。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回顾导入梳理问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具体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等描写,进一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提高我们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水平。(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自己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究呢?(小组汇报,教师梳理问题)预设问题:(1)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的人?(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2.潜心批读自主探究(1)出示自探提示: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2)学生自学,教师查看学情,注意关注学困生的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一)交流老班长的精神品质1.学生交流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2.学生品读交流老班长行动、语言、神态的句子(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B.指导朗读(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C.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二)品味金色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1.小组讨论为什么是金色鱼钩?2.全班交流,评价并补充。3.师总结:鱼钩虽然生锈了,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将永放金色的光芒。三、质疑再探1.同学们再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明白了吗?2.浏览课文,问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疑问?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问题:文中写到老班长的两次笑有何作用?四、运用拓展1.盘点收获学了这篇课文,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生自由发言)2.我当小老师请根据所学内容,给自己或同桌编一两道测试题。3.教师补充作业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13金色的鱼钩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个故事生动感人,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按照文本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分在具体的描写中,作者抓住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析入微的描写,将老班长崇高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采用学习前面课文的方法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描写人物的语句中感悟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进而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激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培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志向。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班长的感人事迹。教学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目标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教学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1.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课1学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时课难点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安时排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回顾《七律·长征》,引出本文。导语: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哪位同学能背诵?(指名背诵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了解到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经历的千难万险,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板书:金色的鱼钩。)思考: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示例:(1)谁的鱼钩?(2)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3)鱼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师: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其实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大家有信心自己找到答案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3)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过渡:同学们,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自读提示读课文。2.教师巡视课堂,掌握学情,随机指导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读好书。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颧鬓稞搪哽咽弥饵蚯蚓敛搀噎瞻锈(2)区别形近字。搪——糖——塘厉——历——励敛——险——脸,(3)认识多音字。宿:sù(宿舍)xiù(星宿)xiǔ(三天两宿)缝:féng(缝补)fèng(缝隙)(4)认读、理解词语。斑白安顿严厉收敛粗糙抽噎瞻仰奄奄一息喜出望外热气腾腾重重叠叠无边无涯三长两短预设:采用比赛抢答的方式来理解词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由教师出示词语,两组学生抢答解释词语的意思,看哪个组答得又快又准确。另外,本文中的四字词语比较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读、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4.小组交流生字新词,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5.通读课文。预设: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6.理清顺序,把握大意。(1)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事情发展顺序。)(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预设: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感人故事,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少不了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时间——1935年秋天地点——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人物——炊事班长(主要人物)、三个病号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病号经过——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想尽办法给他们弄吃的,自己却挨饿结果——老班长壮烈牺牲,三个病号走出草地,怀念老班长(3)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预设: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接受任务。,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护送病号。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壮烈牺牲。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怀念班长。7.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考课题的含义。明确:本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有着深刻的意义,“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初识老班长。(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2)品读第一句话,掌握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特点。填空:这句话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清瘦、操劳、饱经风霜的特点。(3)引导学生为老班长画一张肖像简笔画,注意要突出表现老班长的特点。(4)品读第二句话,说说你从“老班长”的称呼中得到的体会。预设:结合“岁数大”“特别亲”可以体会到“老班长”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2.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过渡:在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本来就困难重重,可是可亲可敬的老班长还是毅然接受了指导员派给他的任务。他将怎样护送这三位病号走出这茫茫的草地呢?这一路上老班长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他做了哪些让人感动的事呢?预设:学生读课文第3—33自然段,了解老班长带领三位病号走出草地的经过,画出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把感受与大家分享。(1)了解老班长面临的困难。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概括老班长面临的困难。(“三个病号走不快”,“饥饿威胁着我们”,“我们一天天瘦下去”。),②从“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预设:教师提醒学生这句话也为下文写老班长自己不吃鱼汤做了铺垫。(2)老班长为了解决困难想出了什么办法?①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②重点理解“喜出望外”这个词语。预设:学生在学习字词环节已经弄明白了“喜出望外”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在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这个词语中感受老班长对三个病号的关切之深,进一步体会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3)老班长还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感动之一:硬咽草根和鱼骨头出示句子: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①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想象画面。②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预设:引导学生抓住老班长的动作和神态以及“我”当时的心情来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明确:老班长的动作——“捧着”“嚼着”“硬咽”;老班长的神态——“皱紧眉头”。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逼真地表现了食物实在是难以下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我”的心情——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难受的心情,反衬了老班长的高贵品质。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片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动之二:耐心劝导小梁出示句子:“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①明确描写方法。(语言描写。)②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示例: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竭力稳定小病号的情绪,悉心照顾他们的身体,用尽心思鼓励他们走出草地。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担半点忧。③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小梁,听了老班长的这番话,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学生自由发言,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感动之三:夜里钓鱼摸野菜出示句子: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1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预设:引导学生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来体会老班长寻找食物极其艰难,非常辛苦。②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支撑着老班长坚持这样做。(老班长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对党无比忠诚,对伤病同志真挚关怀。)感动之四:命令战士喝鱼汤①齐声朗读第20—2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预设: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弄清楚老班长的表情变化;再结合刚刚想象的情景体会老班长的表情为什么会变化;最后概括从中感受到的老班长的精神品质。明确:老班长的表情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产生变化的原因:老班长一开始“笑着说”是安慰大家,不让大家了解钓鱼难的事情。他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因此“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③揣摩“我”当时的心理。A.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千斤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准确地反映了“我”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不忍心自己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B.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难过、沉重的心情。)预设:教师在这里除了引导学生揣摩“我”的心理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我”的心“沉重极了”和老班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从而感受老班长高大的形象。感动之五:奄奄一息让鱼汤①轻声朗读第28—33自然段,注意进入情境,读出感情。②为了伤员,老班长几乎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示例: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他在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份光和热。③展开想象: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就要走出草地了,他却不能动了。此时,战士们会怎样呼唤他呢?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提示: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的悲痛欲绝。(4)教师总结。小结: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更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肩负的职责。这充分表现了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我们不禁对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肃然起敬。四、升华情感,拓展运用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牺牲自己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明确: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录着他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他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2.宣扬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出示句子: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假如现在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提示: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故事中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2.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我适时给予朗读和理解上的指导,通过范读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3.这篇文章的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文中多处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我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品读、思考这几处描写的不同之处,让学生领会了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总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多元解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长征的艰辛,感受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交流中也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挖掘。*13金色的鱼钩课题金色的鱼钩课型新授课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教学目标2.以用眼、用心两种方法让学生抓住外貌描写和令自己感动的片段这两条线索,提升概括能力,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思想感情。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教学重难点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2.以用眼、用心两种方法让学生抓住外貌描写和令自己感动的片段这两,条线索,提升概括能力,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思想感情。1.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学课前准备生)2.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1.观看视频并展示自1.在学生汇报资料1.多媒体课件出示《过草己搜集的红军过草地时要给予充足的时地》视频。教师请学生思时的资料。(小组交流,间,同时教给学生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一、展示资料,小组派生汇报。)整理资料的方法。的事情?汇报一下自己导入新课(用2.齐读课题。搜集的资料。时:5分钟)3.交流质疑:故事的主2.教师板书课题的2.板书课题。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时候边写边提醒学3.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以鱼钩作题?鱼钩又生注意“钩”与目你有哪些疑问?怎么会是金色的呢?“钓”的区别。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默读课1.按要求默读课文。文。在学生自学时(1)纠正读音,理解词语。相机指导:不认识(1)小组讨论怎样纠正(2)给文章标清自然段。的字可以看生字读音,理解词语。二、整体感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表,不理解的词语(2)标记自然段并归纳把握要点(用什么事,如有困难,可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课文主要内容。时:10分钟)借助手上的学习卡一。解,或者借助工具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书理解,也可以请要求读通课文,并想想:老师和同学来帮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忙。读后感受。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一)用眼观察。(一)用眼观察。1.引导学生汇报交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1.找到“炊事班长快流老班长的外貌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四十岁了,个子挺高,后,课件出示填空,句并做批注。背有点儿驼,四方脸,加深感悟。如,炊2.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事班长快四十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纹”,“老班长虽然瘦了,个子挺高,背的深刻含义。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有点儿(1)多媒体课件出示红军深深地陷了下去”,深(),四方过草地时的情景。入体会。脸,(),(2)导思:是什么原因让2.默读“他整夜整夜脸上布满了皱纹。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地合不拢眼”“他喜老班长虽然瘦得只不拢眼”?他在担心什出望外地跑回来”。结剩(),眼么?合重点词语体会老班睛深深地三、用眼用心,3.教师引问:从老班长外长的尽职尽责。()。重点赏析(用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1)交流:什么叫“合时:15分钟)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不拢眼”?老班长又士?为什么“整夜整夜地(二)用心感悟。合不拢眼”?1.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2)正当老班长为找不2.在引导体会“为感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什么老班长整夜整感动的片段。细细地体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夜地合不拢眼”会,深入领悟。望外?时,要让学生与文2.指导学生通过读第3.通过理解感悟,总结本反复对话,进而20~22自然段,体会老班出:这是一个饱经风体会到老班长之所长舍己为人的精神。霜、平凡朴素、尽职尽以不合眼是担心三(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责、舍己为人的红军战个病号没有体力支朗读:当时“我”已经发士。撑到走出草地的那现了秘密,“我”能喝下(二)用心感悟。一刻,担心不能完这碗鱼汤吗?读“我端1.默读第6~8自然成指导员交给自己,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段,体会老班长为别人的任务。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着想的可贵品质。边”和“可是我的心里2.有感情地朗读第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20~22自然段。体会极了”,“千斤重”是什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么意思?把这千斤重的神。3.在体会老班长为心情读出来。(1)重点朗读好这两别人着想的可贵品(2)导思:老班长前后的句:质时,可以通过朗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读把“我”的心情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明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和感受表达出来。什么?也送不到嘴边。”抓住重点句和关键3.教师引言:每天只吃草“可是我的心里好像词,先谈对句子的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理解,然后把这种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了。”感受读出来。不长,就在“我们”要走(2)以下面这个角度去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感悟。(出示第28自然段)引导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学生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什么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露出了一丝笑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体会。(1)自由轻声读第28自然段,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学生分角色朗读。谈谈从老班长身上看到了什么。1.导思:老班长给战士们1.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根据学习,进留下了什么?悟:是这小小的鱼钩,行多元引读,加深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学生感悟。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屏显内容:2.导学:为什么说这个鱼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这鱼钩是钩闪烁着金色光芒?命换来了三个战士的_____________;(PPT出示)生存的希望!这鱼钩还是2.进一步体会:闪烁着___________;金色光芒的鱼钩上,凝这鱼钩更是结了老班长心中只有___________。四、品味金色,3.“我”为什么要把鱼钩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升华迁移(用小心地包起来?高贵品质;闪烁着金色鱼钩上,凝结了时:7分钟)光芒的鱼钩,体现了红___________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________________大精神;闪烁着金色光_____;4.教师引读:在长征途中芒的鱼钩,见证了红军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鱼钩,体现了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________________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________________今天,让我们用一首《长大的爱。_____;征》一起来缅怀他们!跟3.学生深刻体会:这鱼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我一起朗诵吧!钩是一种深深的怀念。鱼钩,见证了,这鱼钩还是一份革命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这鱼钩更是对________________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_____。活的人们的教育。4.师生共同朗诵《长征》,缅怀先烈。(配乐:《英雄的黎明》)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写出对“金色的鱼钩”指导学生从三个方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日的独特认识和感慨。面写读后感:记形式)1.学生想象,在老班长1.受老班长精神鼓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舞方面:“我们”考: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要走出草地。五、深入阅读,1.三个小战士走出草地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2.从怀念老班长方拓展延伸(用的情景。情景。面:老班长活在时:3分钟)2.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我们”心中。2.掩埋好老班长的遗体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3.从向上级讲述老后,小战士会怎么做?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班长牺牲的经过方什么,又是怎样做的。面:老班长救活了3.复述故事。3.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我们”。谈体会。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