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7.苏州园林(叶圣陶)》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3、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重点】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学习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课时】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资料链接】1、关于苏州园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中华四大名园的名称分别是:拙政园(江苏省苏州市)、颐和园(北京市海淀区)、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留园(江苏省苏州市)。2、关于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现代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等。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苏州园林》是一篇为摄影集撰写的序文。一、预习点兵。1、辨明字音:邱壑()嶙峋()镂()空蔓延()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庸( )俗斟酌()轩榭( )池沼( )蔷薇() 2、辨明词义: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①、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②、独有的巧妙的构思。()③、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④、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3、语文常识。《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等。二、我阅读 我感知(大声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一)、思考:1、文章是从()角度,抓住()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从下面选择)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2、本文的体裁是3、明确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4、说明文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序、顺序、逻辑顺序。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4\n第一部分(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及。 第一层(段):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说讲究亭台轩榭的(3段)第二部分(段)第二层 (段)讲究假山池沼的(4段)整核心部分讲究花草树木的(5段)体可分层讲究近景远景的(6段)说讲究(段)局第三层(段)讲究(段)讲究(段)部第三部分(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总结全文。(作用:与第1段)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文章采用先后式的结构展开。总括苏州园林从上呈现出的特点,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从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三、小结: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说明顺序合理,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四、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四。第二课时合作·交流·展示要点一:学会分析《苏州园林》重点段落(一)先分析第1、2段,探究问题1、请在第1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简作分析。明确:——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以及对各地园林的。作用:可以引起的兴趣,从而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2、第2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不能。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3、第2段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效果会不好。文中的说法好。文中的说法是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的图画。改后是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二)精读4、5自然段,体会其丰富的内涵;1、自读第5段回答问题:(1)第4段说明了什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3)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你怎样理解“胸中有丘壑”的含义?意思是胸怀中有的形象,深知其中的。 (4)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为了处处写“”。4\n(5)文中“雷同”能不能换成“相同”?为什么?不能,不同,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6)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这种配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如在的感觉。(7)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这是刻意表现一种美(8)这一段文字的结构方法是()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总—分—分2、自读第5段回答问题:(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第一句是句,下面分说了和两部分)。(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寂寞”?(这里是的意思。)(3)“俯仰生姿”是一个富有画意的词语,请再从选段中找两个这样的四字短语。、 (4)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1句);(第2、5句);(第4句)(三)再细读第6、7段,完成思考题。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答:有,减少单调感觉;有,增添观赏兴趣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答: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答: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精心的安排,要确保设计都有的效果。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答:特点:墙有,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增加景致的深度。(四)第10自然段的文字是否多余?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了全文,首尾呼应,给人以余味,再次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也使行文缜密。第三课时再现合作·交流·展示要点二:掌握说明方法细读有关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方法特点作用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有条理。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1.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4\n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⑵、“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⑶、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⑹、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⑺、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⑻、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⑽、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⑾、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要点三:品析说明语言(再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精当、严密、简洁、生动的特点。)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是为了突出了“”。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的情景,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6、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描写园林中墙壁镂空,廊子无所依傍,虽将分开,但景致并没有被真正。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颇常用的手法,用以避免“通视”,增强景观的。7、自主完成课后练习三(P119)要点四:我来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思想: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再现了它的,显示了和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明确: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恰当地安排说明,灵活地运用多种,语言,明晰,表达充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要点五:完成作业:完成《原创新课堂》17课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