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烛之武退秦师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烛之武退秦师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4烛之武退秦师(课时2)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敢以烦执事。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焉用亡郑以陪邻?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夫晋,何厌之有?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秦伯说,与郑人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失其所与,不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知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①烛之武退秦师(“退”,__________)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__________)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__________)④越国以鄙远(“鄙”,__________“远”,__________)⑤邻之厚,君之薄也(“厚”,__________“薄”,__________)⑥既东封郑(“东”,__________“封”,__________)⑦若不阙秦(“阙”,__________)13⑧阙秦以利晋(“利”,__________)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__________)1.(1)从属二主。(2)通“矣”。(3)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4)增加。(5)满足。(6)侵损、消减。(7)通“悦”,高兴,愉快。(8)结交,亲附。通“智”。2.①“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②“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③“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④“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3.①使动用法,使……撤兵。②名词作动词,驻军。③使动用法,使……灭亡。④名词意动,把……当做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⑤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⑥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⑦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⑧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⑨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⑩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2.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3.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思考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歩: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13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这段说辞,只有125个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虽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氾南(fán)贰于楚也(èr)杞子(qĭ)B.缒(zhuì)佚之狐(yì)烛之武(zhú)C.共其乏困(gōng)秦伯说(yuè)夫晋,何厌之有(fú)D.逢孙(féng)越国以鄙远(bĭ)阙秦(quē)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延伸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13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失其所与,不知4.下列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亦去之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点明秦晋凶猛,郑国危如累卵的形势,并且道出围郑的原因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无关秦国,为下文写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埋下伏笔。B.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是他自谦的话,他怕自己完成不了此重任,所以想拒绝。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D.“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8.补写下列篇中的空缺部分。(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13(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雨巷》)(4)           ,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再别康桥》)(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9.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构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昏浊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无所成心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弦高犒秦师《左传》1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④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注】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④脯资饩(xì)牵:脯,肉干;资,财物;饩牵,牲畜。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轻慢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②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C.①左右免冑而下②勤而无所,必有悖心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13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B.秦穆公得到杞子的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202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13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1.D【解析】“逢”应读páng。2.B【解析】“陪”意为“增加”。3.A【解析】B项,“共”通“供”;C项,“已”通“矣”;D项,“知”通“智”。4.A5.D【解析】A项“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B项“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C项“阙”,使动用法,使……受损害。6.D【解析】D项,否定判断句。7.B【解析】这句话表面上是谦虚,实际上是指责抱怨郑伯没有重用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8.(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挥斥方遒浪遏飞舟13(3)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4)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5)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注意书写的正确性和规范性。9.韩非子庄子荀子【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内容的关键语句及词语。甲从“奖赏”和“惩处”这两个词中来推知;乙从“自在”“快意”这两个词中可以推知;丙从“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中可以推知。1.D【解析】D项“厉”通“砺”,“磨砺”的意思2.B【解析】A项“其”,①代词,他们的;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B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用。3.D【解析】③句是蹇叔对秦军不听劝告的悲痛无奈。⑥是秦军统帅对当时形式的分析。排除这两句即可。4.C【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13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粮食;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返回了。1.C2.B13【解析】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B项,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3.(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分点:“先”“以”“北面”)(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名师点睛】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4.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解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再摘选关键语句组织答案。本题答案在第三段,注意从治学、为文两方面概括。【参考译文】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从小失去父亲,爱好学习。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助书商在市场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二十岁,参加提学试,以《射雁赋》考取第一,补附学生,诗和古文词逐渐进步。扬州江面某次渔船失火,烧死无数,先生作了《哀盐船文》,杭世骏为之作序,认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因此名声大显。当代的儒学大师如朱筠,卢文弨,见先生写的这篇文,都感叹赞赏认为是奇才。13二十九岁时,开始读经集的史书,提学江左谢墉,特意提拔先生为贡生。每次考试,另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经对别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他被看重就像这样。朱文正到浙江做提学使,先生去拜见,叙述了扬州割据之事迹、为气节而死的人,做《广陵对》三千字,博综古今,天下的奇文啊。尚书毕沅任湖广总督,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去投奔他,写了《黄鹤楼铭》,歙县程孝廉方正把文章书写在石头上,嘉定钱通判坫进行刻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三绝”。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都有阅读。于是考证夏商周三代的典礼,甚至文字训诂、名物象数,以撰写论文见长,写了《述学》内外篇。又深入钻研《春秋》之学,写了《春秋述义》,见识观点都很卓越,评论的人说唐以后再也没有比得过他。做文章根植于经、史,受汉、魏文学的影响,没有沿习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的文学风格,而取法古人,因此自成一家。性格正直,不注重神态举止,痛恨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贫穷没有饭食,就卖文章供养母亲,在母亲身边伺候,不辞辛苦。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五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之上去世。先生,是大家们所推重佩服的。他的学问和品行,私下听说子承父教很长时间了。先生对于我所说的《尚书》训诂,大为奖励,认为可以读父辈的书籍,又有知己之感啊。虽然不能写文章,想要约略举其大概、扼要进行论述,来劝告后世的君子。1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