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滕王阁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滕王阁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5滕王阁序(课时3)1.阅读课文第6、7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等终军之弱冠()(2)慕宗悫之长风()(3)舍簪笏于百龄()(4)叨陪鲤对()(5)今兹捧袂()(6)盛筵难再()2.阅读课文第6、7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1)三尺微命(__________)(2)慕宗悫之长风(__________)(3)舍簪笏①于百龄②(①这里代指__________。②__________。)(4)接孟氏之芳邻(__________)(5)叨陪鲤对(__________)(6)今兹捧袂(__________)(7)杨意不逢①,抚②凌云而自惜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8)钟期既遇(__________)(9)胜①地不常,盛筵难再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10)梓泽丘墟(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11)敢①竭②鄙怀,恭疏③短引④(①谦辞,__________。②使动用法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无标志判断句)(2)奉晨昏于万里。(状语后置句,“奉”的状语“于万里”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151.(l)guàn(2)què(3)zān/hù(4)tāo(5)mèi(6)yán2.(1)卑微(2)羡慕(3)①官职②一生(4)结交(5)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6)举起双袖作揖(7)①碰到,遇上②抚摸③叹惜(8)遇见(9)①优美,美好②第二次(10)变成荒丘废墟(11)①冒昧地,斗胆②使……完全表露出来③书、撰写④序3.(1)我不过是地位低下的一个书生。(2)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脱胎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前者更为出色,请赏析这一句。这是全文的文眼句,历来被视为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两句一动一静,有声有色,意境深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齐飞”“一色”点睛,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成为千古名句。2.揣摩、赏析下列名句。(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15(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3.骈文讲究辞彩华章,多用典故,分析本文是如何用典的。(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15《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15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4.为什么说《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1.下列画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徐孺(rǔ)棨戟(qǐ)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B.萦回(yíng)胜饯(jiān)涸辙(hé)钟鸣鼎食(dǐng)C.东隅(yú)请缨(yīng)猖狂(chāng)衡阳之浦(fǔ)D.暇日(xiá)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畅(fǔ)2.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睇眄 线绨 孝悌 感激涕零B.孺子 嚅动 绣襦 相濡以沫C.远岫 柚子 压轴 舳舻千里D.遄飞 湍急 颛臾 喘息甫定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雄州雾列B.宾主尽东南之美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D.俊采星驰4.比较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5①奉宣室以何年③老当益壮②处涸辙以犹欢④穷且益坚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话依次涉及的历史人物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 谢灵运 李白 陈子昂B.梁孝王 陶渊明 曹植 谢灵运C.屈原 贾谊 陶渊明 曹丕D.贾谊 冯唐 谢灵运 陶渊明6.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7.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②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③“紫电清霜”中的“紫电”是宝剑名,“清霜”指剑。④“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的“潘”指潘岳,“陆”指陆机,他们都是南朝人。钟嵘的《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⑤“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指北方少数民族,“夏”即华夏,指古扬州地区(现在江苏江西安徽一带)。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158.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注意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石门诗序【东晋】慧远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及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1.对下列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5A.此虽庐山之一隅隅:角落B.而开涂况进涂:道路C.闲邃笃其情耶笃:沉重D.宇宙虽遐,古今一契遐:久远2.对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B.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C.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D.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2022年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15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15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1.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有错的依次是:A项,轸(zhěn);B项,饯(jiàn);C项,浦(pǔ)。2.B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这里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情况,B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项为名词作状语。4.C1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中“以”翻译为“在”;②中“以”相当于“而”;③④中的“益”都可以解释为“应当”。5.B6.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中这两句运用的技巧是直抒胸臆,不是“含蓄”表达情感。7.A【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④“南朝”应为“晋朝”;⑤“夷”指南方荆楚之地,“夏”指中原地区。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解析】第一步:把握题意。本题要求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同时,注意是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第二步:注意要求。本题的要求是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其中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需要挖掘,在此基础上,对修辞手法再进行选择。第三步:拟写答案。这样要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平时所学有关滕王阁的知识就可组织答案。1.C【解析】笃:专一,一心一意,笃厚。2.B153.C【解析】在慧远看来,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什么情致。他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并非仅仅是眼前美丽的山水。4.(1)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都还不觉得满足。(2)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以直译为主,特别注意重点词语、重点句式等得分关键点。【参考译文】石门在东林寺南方大约十余里处,它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障山”。山脚和周围起伏的群岭相连,山体超越身边的山脉独自矗立。众多的山泉在这里汇合,两峰并肩而立,涧水从中流出,倾斜的危岩在水中映出倒影,朦胧的景色水雾般覆盖着大自然,因此才有了石门这个名字。这里虽然是庐山的一角,但确实是一大奇观。它的奇丽只在民间传说中代代相传,真正亲眼看过的人却并不多。因为瀑布湍急,人兽无法到达,山上的石径往复曲折,阻碍重重难以行走,所以,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和大家想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人三十多位,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山林虽然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满足。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蒿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到达最高峰。最后,终于登上山顶了,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之美,皆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一块块高耸的岩石支撑起一片开阔的空间。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15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还有一道道的清泉先是分开流出后又合在一起泻下,天池里的潭水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彩色的石头散发着光彩,鲜明得像展开了美丽的面容,松柳和芒草这些草木生长得茂盛而耀人眼目。它们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造物的神奇和美丽。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都还不觉得满足。但是,游览时间不是太久,天气却多次发生变化:一会儿高空云雾聚集,周围的一切景象都隐藏在其中;一会儿流动的阳光返照回来,群山在水中投下了清晰的倒影。云雾开阖之际,它的形状就像是有灵气一样,让人难以预测。正要重新开始登山时,一群飞翔的鸟儿在空中振动着翅膀,远处猿儿鸣叫的声音也十分清晰,飘动的云彩像仙人的车驾,凄清的声音仿若传说中的仙乐。这一切虽然都处于朦胧之中,但是足以让人心神欢畅。但快乐不宜过度,长久保持是最主要的。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往回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在山谷之间,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什么情致,但仍然让人对大自然有这样深的感受,这难道不是在用一种空明虚静的景色开阔我们的观想,用悠闲深远的境界让我们的情致更加笃厚吗?我先后三次重复这样的话语,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太阳落下山去了,眼前的景物已经模糊不清,我这才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难道仅仅只是眼前美丽的山水吗?于是在山岭之间徘徊,放眼四下张望,只见九江之水弯曲如带,山岳像蚂蚁穴前的小土堆。因此我推想,物体有大有小,智慧也应当是这样呀。于是不由感叹:宇宙虽然遥远阔大,但古今却是同一个样子;灵鹫山虽然悠远,荒无人烟的路程对于笃信佛教的人来说,却像是一天就可以到达。如果没有这些哲人,美好的风尚和古迹怎么会存在呢?感应深邃的哲理,领悟西方佛法的启发,心中又是一阵长久的思索。大家对今日同游佳景感到十分高兴,又感叹良辰美景难以复再,心中之情不可压抑,于是一同吟咏诗篇。1.A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15【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标志。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和概括。C项,“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选项无中生有。【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守”等内容。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4.(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参考译文】15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可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任命他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找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拜任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成为百姓的祸患。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去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1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