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6鸿门宴(课时3)1.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_________)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__________)④具告以事(__________)⑤不然,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⑥客何为者(__________)⑦沛公安在(__________)⑧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①常以身翼蔽沛公(“翼”,__________) ②籍吏民,封府库(“籍”,__________)③范增数目项王(“目”,__________) ④道芷阳间行(“道”,__________)⑤刑人如恐不胜(“刑”,__________) ⑥逢剑撞而破之(“破”,__________)1.①②③判断句。④状语后置句。⑤⑥⑦宾语前置句,疑问句。⑧被动句。2.①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②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③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④名词用作动词,取道。⑤名词用作动词,处罚。⑥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1.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加以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11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2.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问,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3.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11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1.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B.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C.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3.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军(于)霸上B.为(吾)击破沛公军C.沛公安在(军中)D.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卒起不意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图穷而匕首见11C.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毋内诸侯D.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共其乏困6.请在司马迁、杜甫、项羽中选取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和例句基本一致。示例:李白——看着你放鹿青崖间,襟带飘飞,逍遥自在。人们忘记了你长安逐梦的失落,铭记下你的潇洒、你的豪情和你的飘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你的愤怒,更是你的骨气!7.翻译下面的句子。(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会其怒,不敢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11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哙等见上流涕曰涕:眼泪B.项羽既飨军士飨:犒赏C.哙乃排闼直入排:排队D.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解:知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A.因: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B.以: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C.莫: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而:①高帝笑而起②夜缒而出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翻译出来。(1)项伯常屏蔽之。11(2)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3)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202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11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1.A11【解析】A项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是介词,“趁机”的意思;B项,动词,“沿袭”;C项,介词,“凭借”;D项,副词,“于是,就”。2.D【解析】①⑦名词作动词,②⑤形容词作动词,③⑧使动用法,④⑥⑨⑧名词作状语。3.C【解析】C项,“沛公安在”是宾语前置句,不是省略句。4.B【解析】B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5.A6.①司马迁——看着你伏在几案旁,奋笔疾书,悲愤交加。人们忘记了你游山涉水的惬意,铭记下你的痛苦、你所受的耻辱和你的信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你的理想,更是你的坚韧!②项羽——看着你站在乌江边,英雄末路,横槊悲叹。人们忘记了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你的不甘,更是你的悲壮!③杜甫——看着你困守小舟上,衣食不保,贫病交加。人们忘记了你浣花溪畔的悠闲,铭记下你的胸襟、你的忧愁和你的大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的期望,更是你的崇高!7.(1)军中没有什么可娱乐的,请允许我用舞剑助兴吧。(2)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正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3)正好碰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排:推开。2.A1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①由,通过;②趁机。B项,都是连词,“来”;C项,都是“没有人”;D项,都是连词,表修饰。3.(1)项伯像屏风一样遮挡着沛公。(2)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3)这一天如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也几乎就危险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常,屏,蔽。(2)关键词:计事,顾,独,绝。(3)关键词:是,微,让,几殆。1.C【名师点睛】“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2.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项,表述错误。“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可以根据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分析,是他自己求退的。【名师点睛】隋代,正式确定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的正副长官是尚书和侍郎,每一部下设四司,各司的正副长官是郎中和侍郎。此后历代相沿,基本未变。六部的分工大致是:(1)吏部:主管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等。(2)户部:主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3)礼部: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4)兵部:主管全国军政。(5)刑部:主管全国刑法、狱讼。(6)主管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交通等。11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中是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赍”是拿东西给人。“帑金”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筹措钱款”。4.【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是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后来授职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谄媚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11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1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