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赤壁赋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赤壁赋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9赤壁赋(课时2)1.解释下列多义字。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属属予作文以记之举酒属客固固一世之雄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乎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山少川相缪,郁乎苍苍-15-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困于周郎者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凌万顷之茫然()(3)渺渺兮予怀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而今安在哉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副词,永远动词,增长;通“嘱”,嘱托,嘱咐劝请,劝酒;副词,本来形容词,险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顽固,固执己见;名词,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动词,像动词,往;动词,攻克,攻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连词,即使连词,虽然;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它;疑问词,相当于“吗”介词,相当于“于”,在形容词词尾;介词,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在介词,到。2.⑴状语后置句⑵定语后置句⑶主谓倒装句⑷被动句⑸宾语前置句⑹判断句1.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A.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B.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15-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2.作者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天地万物,各有各的主宰,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因此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人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进一步表现了苏轼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3.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从哪两个角度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苏轼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谈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豁达的情怀。4.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此时的乐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属客(shǔ)窈窕(tiǎo)冯虚(píng)桂棹(zhào)B.袅袅(niǎo)嫠妇(lí)幽壑(hè)愀然(qiǔ)C.相缪(liáo)舳舻(zhú)酾酒(lī)横槊(shuò)D.扁舟(piān)匏尊(páo)蜉蝣(fú)肴核(yáo)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5-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下江陵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相同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白露横江B.于是饮酒乐甚C.凌万顷之茫然D.抱明月而长终5.下列各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歌:歌唱B.托遗响于悲风响:声音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鱼砍柴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白色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7.将下列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更换或删除个别词语。1082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8.广播稿既要求通俗化、口语化,又要求语意连贯。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广播稿。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曾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研究极广,学术成就极大,著述颇丰,尤以豪放词独开一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15-9.名句默写。(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10.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被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拜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C.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枕藉:枕着垫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5-B.相与枕藉乎舟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因短暂而引起恐惧心理的方法。由此,主客都回归到欢快的情境。C.选文保留了传统赋体中诗的情韵,多处使用骈偶,采用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但作者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D.这两段文字融抒情、议论、记叙、说明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后以书见修①,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②,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轼卒不得大用。-15-(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注】①修:指欧阳修。②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C.卒全其城全:保全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很小就表现出了非一般的才能。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让王安石很生气。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的称赞,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一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得到重用。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2022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5题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15-,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下车:读到任D.力不赡耳瞻:足,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将有以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15-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1.D【解析】A项,“属”读zhǔ;B项,“愀”读qiǎo;C项,“酾”读shī。2.C3.A【解析】①②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④名词用作动词。4.D【解析】A项,“白露”的古义是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B项,“于是”的古义是在这时,今义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由前一事引起。C项,“茫然”的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5.D【解析】白:动词,变白。6.D【解析】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7.示例一:1082年,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的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示例二: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1082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而写下的千古名篇。-15-【解析】本题考查语体的转换。广播稿是运用声音进行宣传的,是给人听的,应当写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要用讲话的口气写作,做到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自然流畅。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多短句,少倒装。9.(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0.苏轼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这里重点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主句,然后把其他句子的相同成分合并组合,让其充当主句的修饰语。基本原则是不得改变原句子的意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一)1.A【解析】卒:到底。2.B3.D【解析】这两段文字中没有“说明”。(二)-15-1.B【解析】诣:到,去。2.C【解析】A项,①代词,我;②助词,的。B项,①介词,用、拿;②连词,表并列。C项,①②均为介词,在。D项,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却。3.C【解析】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很融洽。4.(1)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得分点:“犹”“涂潦”“吾侪”)(2)如今西边正在用兵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得分点:“用兵”“解”“狱”)【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兴衰的历史故事,苏轼就能概括地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感慨地长叹,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等到二十岁(行冠礼的年龄)的时候,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祐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后来,)苏轼被调到徐州做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泊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如今西边正在用兵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说:“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15-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这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不要外传)。”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时间,就算杀人也要去做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膳食送来了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1.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属于传统题型。所选词语皆是高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选项设置合理,考生易于解答。B项的“冲”,可联系“首当其冲”等词语理解;A项“坎”在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中不常见,《新唐书·吴少诚传》中有“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坎”是“挖洞”的意思,本题考生可直接将选项代回到文本中,通过检查会发现这个义项符合上下文语境,语意通顺,是正确的;C项“下车”可联系《张衡传》中“衡下车,治威严”,来理解;D项,“赡”,可联系《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不赡”来理解。2.C【解析】C项,两个“而”都表修饰;A项,前一个“也”表判断,后一个“也”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B项,第一个“则”,表顺承,第二个“则”表转折;D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15-,宾语前置的标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采用传统出题形式,每个选项分别选取文本内句子和课文内句子比较辨析,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四个虚词“也”“则”“而”“之”是考纲规定的18个虚字中使用频率和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所涉及义项和用法,也都是这些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解答时考生可先课内后课外,通过课内推断课外,提高得分率。3.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常规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本题四个选项设置合理,A项,侧重对文章选材谋篇布局的评价;B项、C项,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概括;D项,考查对文章语言特点、写作技巧、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评价,考点比较全面。考生只要审准题干,在原文中找到选项肢对应信息,逐一排查就可得到正确答案。4.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解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由文本可知,本题所给句子上文说的是王秬看到州学内破败的景象后要求重新翻建。再看画线句子,“先是”“楼居”“以为”“所宜有”“无一不备”都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词语,皆可作为断句的依据,而“阁”依据上文,可知指的是“藏书阁”,联系上文信息,可推断出画线部分的大致意思是,王秬命令把郡里准备修建楼房的木料拿来修藏书阁,又重修大门,把学校里应有的设施都建设完备了,据此,考生就可以正确断句了。【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15-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与往年一样,今年浙江卷断句题仍是选取文言文阅读文本中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中“先是”“以为”“无一”都可以看作是固定结构,可作为断句标志,句子整体也易于理解,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积累,注意断句规律的掌握就可以正确断句。5.(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名师点睛】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是高中学段应掌握的基础字词,没有出现复杂字词,考生做好课内知识积累和迁移即可得分。【参考译文】学校,自古就有。在学校里修建庙宇祭祀孔子,是后来才有的制度。学校里建藏书阁来收藏天子之书,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做臣子应有的恭敬。当涂在江淮一带是名城,有学校却没有朗诵经典论说学问的地方;有庙堂却没有祭祀的地方;有天子之书,却在墙上挖洞存放。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担任太平州知州,当是正赶上有灾,毁坏了全部堤防,百姓没有粮食可吃。到了冬天,边疆有战乱发生,当涂是战争要地,上下惊恐动荡。王秬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策略有序展开。挨饿的吃上了饱饭,毁坏的堤防重新修筑。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昼夜送达,王秬都平静地对待。第二年春天,和议成功,改年号为乾道,将要在州学里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王秬对教授沈瀛说:“学校竟然像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15-命令下属蒋晖、吕滨中撤下旧的换成新的。在此之前,郡府想要建造楼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王秬命令取来这些木料建造藏书阁,扩大它的门,重新修缮,凡是学校里应该有的,没有一样不具备。有一个人从路过这里赞叹说:“贤能的人不可以停止,应该像这样啊!现在的当涂,原来的当涂,来做郡守的,谁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呢,却独独忘记了,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力量不够啊!当初王秬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秬改变了百姓的忧患之所,安排他们到安乐之地,用他的余力大规模翻新这所学校,劳役没有波及百姓,点头示意就已经办好。贤能的人不可以停止,应该像这样啊!”这个人又赞叹说:“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天下,传到今天,天地长存,日月光辉朗照,江河流淌,万古不衰。社会安定、社会动乱,难道有其他原因吗?人的因素罢了!财物不能自给,军队不够强大,人才不够多,难道真的不可以有所作为吗?《诗》说:‘没有人能超过这个贤人了。’说我不诚实,请看看新州学。”夏季四月十六,厉阳张某记。-1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