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谈中国诗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谈中国诗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10*谈中国诗1.钱钟书,字,号,曾用笔名。著作有散文集《》,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术著作《》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笼统()精髓()梵文()轻鸢()蹙颦()撩人()慨叹()饶恕()叫嚣()3.根据拼音写汉字一cù()而就逻ji()单bó()hǎ()巴狗遥思远chàng()shùo()见不xiān()不liǎo()liǎo()之4.解释下面成语。(1)一蹴而至:(2)轻鸢剪掠:(3)穷边涯际:(4)吞言咽理:(5)拔木转石:1.默存槐聚中书君《人•兽•鬼》《围城》《谈艺录》2.lónɡsuǐfànyuāncùpínliáokǎishùxiāo3.蹴辑薄哈怅数鲜了了4.解释下面成语。(1)一蹴而至:一下子就达到某种程度。(2)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指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3)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13(4)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5)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2.品味下列句子丰富深刻的含意。①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②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③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①句话借助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②作者说“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也就是说形式是内容的产物,适合内容的需要。③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的思想、情感、理智、意志等可以有所放纵、驰骋,但最终还是有所回归,寻找定所。3.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说说下面这些比喻的含意和表达作用。最后总结一下本文妙用比喻的写作特点。比喻句含意和作用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而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13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比喻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用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特点: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似随口而出,但生趣盎然。看似随意实则深刻,看似轻淡实则味厚。有的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4.仔细阅读课文,试分析下面两句话证明了什么观点,又对说明观点起到了什么作用。句子方法证明的观点作用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类比论证证明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用读者熟悉的事物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了说服力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比较论证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通过比较使观点阐述得更清楚5.这篇文化随笔,处处显露着钱钟书先生语言的丰富、幽默与机警,从本文可以看出,他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哪些特点?①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作者在论述中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用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读者在接受这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13②旁征博引,居高临下。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多个国家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③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议论文,往往是艺术杂谈似的谈笑风生,中间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髓(suǐ)纯粹(cuì)譬如(pì)数见不鲜(shù)B.停泊(bó)撩人(liáo)羡妒(dù)鲜为人知(xiān)C.槛外(jiàn)饶恕(ráo)涕泪(dì)一蹴而就(cù)D.叫嚣(xiāo)犬吠(fèi)颦蹙(cù)轻鸢剪掠(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篇幅押韵一傅众咻居高临远B.寥落辩别词气安和流毒无穷C.静默亵渎吞言咽礼拔木转石D.腐化震憾迥乎不同空中楼阁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究领域,每每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B.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回肠荡气;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C.如果中国经济变成了如某些国家的零增长,或极低增长,任何“均富”思想都会变成海市蜃楼,和谐更无从谈起。D.语感是对艺术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有了语感并不意味着诗歌阅读都可以事半功倍,一挥而就。1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钱钟书对一些向他请教的青年人都是循循善诱,问一答十,把他们的问题和思考引向深处。他不仅在为人和言行上,而且在学问上为后辈学子树立了楷模。B.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维护。C.湖南卫视总能在娱乐节目中引导潮流,从几年前的“超女”“快男”到而今的“我是歌手”,收视率一路飙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D.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上最贵的单瓶酒名单,各重要品种单瓶酒的史上最高价都没有超过这瓶1958年的中国茅台。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的灵感会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和超越。      ,      。      。      ,      。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 ①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②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③它是上天的赐予,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④正如无上的爱总是属于对它苦苦追求的人们⑤那么,人们只有束手等待它的降临吗?当然不是A.③②①⑤④B.③②⑤④①C.①⑤④②③D.①④⑤③②6.《谈中国诗》一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并且意蕴丰厚。请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再仿造两组句子。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怎样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根据下面的介绍,按要求给《美学新论》一书写两则广告语。13最近,某出版社再版了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一书。谈到美学,人们通常会觉得这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的确,现在的许多美学著作,大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阅读这些书需要一定的哲学功底。不过也有一些名家能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美学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美学新论》就是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1)用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顰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C.中国诗的形式是内容的反映,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2.这两段文字分别指出了中国诗哪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简要加以概括。133.分析文段中画线的两个比喻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1)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2)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4.“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境,简要加以解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宋词元曲,可谓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障碍。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使得形式脱离了主题思想,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④13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主义生产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对社会性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少,这使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商业英雄和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小。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2.下列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商业英雄和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202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唐人古体13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类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3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1.D13【解析】A项,“数”应读“shuò”;B项,“鲜”应读“xiǎn”;C项,“涕”应读“tì”。2.A【解析】B项,“辩”应为“辨”;C项,“礼”应为“理”;D项,“憾”应为“撼”。3.B4.D【解析】A项,递进不当,应改为“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为人和言行上为后辈学子树立了楷模”;B项,语序失当,“未来的教育”应置于“不仅”之后;C项,中途易辙,最后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节目”。5.B【解析】由“它是……,是……是……”的句式可知③②排在一起。“那么”是从另一个角度转换话题,所以⑤应排在②的后面。6.生命是一艘航船,你必须弄清目的地和航行路线,这样才能把握好船舵,不迷失方向;生命是一张网页,你必须知道书写的内容和如何安排版面,这样才能编辑自如,展现自己的才华。【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时,注意与例句的句式保持一致,并且恰当使用比喻修辞手法。7.(1)有了解美学常识的通俗读本吗?有,《美学新论》就是这样一本佳作。(2)《美学新论》——打开美学之门的金钥匙。(一)1.B【解析】B项,表述错误,中国诗歌以篇幅短小见长,但是并不是深奥难于理解,恰恰是“易尽”而“无垠”。即容易读完,但韵味悠长。132.①中国以抒情诗为主。②篇幅短小。3.(1)用“空中楼阁”来喻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是为了说明中国诗歌的“早熟”。(2)用“闪电战”比喻中国诗篇幅短小的特点。4.说明虽然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但这种诗体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二)1.C【解析】由第③段可知C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而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2.B【解析】由第④段可知B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3.D【解析】该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的说法太绝对。1.D【名师点睛】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2)指代类词语。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2.C13【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2022年和2022年山东卷第6题考查的是概括论述文主旨的能力,今年改为考查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体现了向全国卷过渡的思想,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理解概念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前三个选项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段,但A项中的“逐渐走向衰微”和C项中的“更似绝句律诗”需结合全文内容来判断,B项原文中各特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联系。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1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