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24种树郭橐驼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资料简介

专题24种树郭橐驼传1.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唐代、。字,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柳宗元的诗文具佳,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2.体裁与背景《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传记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繁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郭橐驼()病偻()名我固当()窥伺效慕()早实以蕃()木寿且孳()其莳若子()好烦其令()勖尔植()缫而绪()遂而鸡豚()辍飧饔()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1)病偻,隆然伏行(2)名我固当(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4)爱之太殷,忧之太勤14(5)勖尔植(6)病且怠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今义:(2)既然已古义:今义:(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今义:(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今义: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1)甚善,名我固当(2)故乡人号之“驼”(3)早实以蕃(4)字而幼孩(5)而卒以祸(6)传其事以为官戒(7)旦视而暮抚(8)鸣鼓而聚之(9)驼业种树7.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1)故不我若也。句式类型:译文:(2)吾又何能为哉!句式类型:译文:(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式类型:译文:8.一词多义因①因人成事②因材施教③陈陈相因④因势利导⑤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⑥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⑦于今无会因⑧因果报应⑨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⑩因噎废食病①病偻。(得…病)②故病且怠14害①不害其长②其实害之若①其置也若弃②若不过焉则不及③故不我若也而①鸣鼓而聚之②旦视而暮抚③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④早织而缕1.文学家哲学家子厚柳河东柳柳州韩柳《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三戒》(《黔之驴》)3.tuó;lǚ;dàng;sì;fán;zī;shì;hào;xù;sāo;tún;sūnyōng。4.(1)脊背弯曲,驼背。(2)的确,确实。(3)繁殖。(4)深厚;急切、殷切。(5)勉励。(6)困苦;劳乏。5.(1)所以乡里人;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2)已经这样;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3)它的果实;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4)小民;人格卑下的人。6.(1)名词作动词,给……起名。(2)名词作动词,称呼。(3)名词作动词,结果实。(4)名词作动词,养育,抚养。(5)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6)名词作动词,作传。(7)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使动用法,使……鸣响。(9)意动用法,以……为职业。7.(1)句式类型:宾语前置译文:所以(这些种树的人)都不如我啊。(2)句式类型:宾语前置译文:我又能做什么呢?(3)句式类型:宾语前置译文: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8.因①依靠、凭借。②根据、按照。③因袭、沿袭。④顺着、就着。⑤通过(特指通过某种关系)。⑥趁机、趁。⑦机会。⑧原因、起因。⑨于是,就。⑩因为。病①得…病。②困苦。害①妨碍。②伤害。若①像。②如果。③如,及,比得上。而①承接。②并列,又。③表顺接,可译“于是”。④通“尔”,你们。1.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怎样写他种树业绩非凡的?第一问:郭橐驼是一个不知姓名,身份卑微,平凡朴实、豁达,身残而自信的农民。①“不知始何名,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征。②“甚善。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其残疾,此人坦然接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可见“顺天致性”之意。第二问:文章从买树者、树、他植者三个角度,侧面写其业绩非凡。从买树者来看,“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从“树”来看,“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从他植者来看,“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2.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作者在运用对比时,采用了总体对比和具体对比相结合的方式。14(1)总体上:郭橐驼和其他种树人的对比。郭橐驼精于种树,其他人“窥伺效慕,莫能如也”。(2)具体上又有两种方式的对比:①移植时郭橐驼“其莳也若子”,他植者则“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②移完后郭橐驼“其置也若弃”,他植者则“爱之太恩,忧之太勤”。3.文章是怎样运用类比手法的,起到了什么作用?(1)作者整体上从两个方面运用了类比:①种树与治民相类比:种树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类比。郭橐驼提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类比。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②“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种树的道理都类比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2)作用:作者通过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lǚ)早实以蕃(fán)窥伺(cì)寿且孳(zī)B.缫丝(sāo)其莳也若子(shì)辍学(chuò)不素飧兮(sūn)C.勖勉(xù)遂而鸡豚(tún)长人者(cháng)好烦其令(hào)D.橐驼(tuó)而卒以祸(zú)飧饔(yōng)传其事(zh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拘孪匍匐直截了当泰然自若B.厘定提练人才汇萃百废具兴C.累坠缩影咬牙切齿冠冕堂皇D.真缔边沿名列前矛与世常辞3.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窥伺(暗中观察)实以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4.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14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5.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虽杀臣,不能绝也B.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曰爱之,其实害之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7.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8.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A.而揣惴焉摩玩不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且焉置土石D.若甚怜焉E.万钟与我何焉9.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10.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击木而召之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D.既然已1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体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体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应。规劝讽刺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12.选出下列作品中不是柳宗元的一项是A.《捕蛇者说》《梓人传》B.《愚溪诗序》《钴姆潭西小丘记》C.《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盐铁论》D.《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1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只要继续研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他在“说谎”,因为“沙之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B.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只要你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C.讽刺假药代言人,是他锱铢必较的第一枪,此后常常在他的相声里拿这个说事儿;甚至,他连宋祖德都不放过,在博客里跟他对骂。D.“达芬奇”之所以敢于以攻为守,主要是中国消费者无人撑腰。当正义得不到伸张、法治得不到落实时,消费者就必然投诉无门,造假者就一定会颐指气使。1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教师培训进修,让教师迅速地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恐怕是现在当务之急的事情。B.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各地不断涌现出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外滩三号”、云南的“印象丽江”等。C.这本《〈论语〉研究》的思想成果,不仅促进了儒学研究的长足发展,而且在研究孔子方面也很有学术价值。14D.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这次高温少雨天气已造成黄淮、江淮及重庆东部等地旱情比较明显,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已达中重度干旱。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①它是柳宗元离开永州后,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筹资修建的。②进入庙中,我们在中厅参观了柳宗元生平事迹陈列。③大门两侧刻的楹联歌颂了柳宗元的生平政绩,也巧妙地道出了庙祀主题。④柳子庙坐落在永州城内潇水西岸。⑤我和同行数人怀着对这位先贤哲人景仰之心双手合十依次深情地膜拜。⑥庙门正上方竖排石刻“柳子庙”三个苍劲雄伟的大字。⑦在后殿大堂,柳宗元的塑像后墙正中,书有醒目的竖体“利民”两字,这应是其思想的精华。16.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1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滋长、繁殖。B.根拳而土易易:更换。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烦:厌烦。D.字而幼孩字:养育。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橐驼种树经验的一组是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③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④不害其长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⑥促尔耕,勖尔植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寓言体的传记,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第二段文字重点写郭橐驼介绍种树的经验并说明别人不如他的树“硕茂”的原因。B.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树木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C.其他种树的人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D.第三段文字重点写郭橐驼把“长人者”与“他植者”进行对比,指出地方官吏好像是在“爱”民,其实是在害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14(2)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梓人①传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有删节)【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善度度:计算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货:财物C.愿佣隙宇而处焉佣:做佣人14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德:感激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梓人能力高于一般工匠的一组是①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②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③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④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⑥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A.①②⑥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3.下列对文段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看到梓人在正梁上写上他的名字,感到很吃惊,因为他知道还有其他建造的工人。B.作者认为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 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与梓人建造房屋的做法是一样的。C.梓人虽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但他在建造房屋方面有很高的才能,是个能者、智者。D.作者通过塑造梓人的形象提出了对宰相治国的美好设想:不要事事亲自去做,而要把握方针大计,善于用人,“相道得而万国理矣”;而且还要制定并坚决执行既定的法规,像梓人依绳墨规矩指挥匠人、建好房屋一样。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2)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3)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141.B【解析】A项,伺读“sì”;C项,长读“zhǎng”;D项,传读“chuán”。2.A3.C【解析】别的种树人。4.A【解析】A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几项为代词。5.C【解析】C项,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A项,将要;B项,姑且;D项,尚且。6.C【解析】C项,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几项均表假设,即使。7.A【解析】况且/将近/而且/尚且。8.DE【解析】A项,词缀;B项,介词兼代词,在那里;C项,代词,作宾语,哪里;DE语气词,用于句尾。9.C【解析】“已”通“矣”。10.C【解析】A项,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B项,敲梆,今为击打木头;D项,已经这样,今为连词。11.D【解析】D项,与正史写法不同,本文是传记兼具寓言性质。且并非重在议论说教,而是重在托讽。12.D14【解析】均为韩愈的作品。13.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B项,安之若素:指在反常或困苦危难的情况下,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这里应该用“随遇而安”;C项,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这里应该用“睚眦必报”。D项,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这里应该用“趾高气扬”。14.B15.④①⑥③②⑦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语境即上下文答题,要保证排序的句子前后之间逻辑严密,连贯一致。16.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其大意;然后给语段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出重要信息形成关键词;最后连缀关键词语根据字数要求组合句子。(一)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烦:繁多。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用排除法:①其他种植者效仿却不得要领;⑤其他种植者的错误做法;⑥官吏对老百姓的做法。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第三段文字使用的手法表述有误。应是“类比”手法。144.(1)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2)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当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的关键点是:(1)“甚”“爪”“日”;(2)“而已”“非”,判断句。(二)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佣:租。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③句说的是为相之道。④句是天下人对处理好相道的一国之相的赞赏。⑥句是“我”对梓人的赞赏,并非直接表现梓人的才能。3.A4.(1)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2)这完全可以让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3)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它保存起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第(1)题中的介词结构后置“直”“太”,第(2)题中的“是”“法”“莫”,第(3)题中的“类”“书”“藏”。【参考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14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子,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十分高超。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别人,用体力的人被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让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被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1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