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01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斗士的风格谢柏梁窦娥敢于在法场上叱咤风云,骂地恨天: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是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这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为什么天地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鬼神也欺软怕硬?为什么日月也顺水推舟、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天地、鬼神和日月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都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降大雪,那洁白的瑞雪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洁白的身体;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盖世奇冤,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虽具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主要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星浪花。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思想触到了全部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更在于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借“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既是破解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物,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节选自谢柏梁《戏剧宗师关汉卿》)-7-1.下列对文中“这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一句中的“精神相通”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封建统治的控诉。B.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C.屈原与关汉卿一样,其作品都体现出虽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D.关汉卿、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窦娥这位“复仇女神”,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充满怀疑、指责和否定,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等进行了诅咒。B.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者造成的冤狱实在无法计算,窦娥的经历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星浪花,但具有典型性。C.“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是指让人物自己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发展,说自己要说的话,做自己要做的事。D.关汉卿虽然借窦娥之口,否定了政府机构,触到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但他和窦娥的意志其实是不相同的。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这一形象,赞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B.“诗言志”,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挞伐了他所憎恨的社会。C.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以发自内心的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的。D.“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7题。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1930年-7-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而清华的演剧传统正是他所向往的。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7-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曹禺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是因为他厌倦了政治经济学,向往清华的西洋文学系,更因为他不喜欢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B.清华大学王文显教授讲课年年照本宣科,吴宓教授为人古怪,这使曹禺对课堂感到很失望,感到不能再只依赖课堂获取知识。C.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D.通过孙浩然的回忆我们可以了解到,曹禺在清华求学时期看似沉默寡言,实际上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博闻强记又醉心阅读。E.本文语言平实,思路清晰,重点记述了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和他在清华的学习经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5.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曹禺写出了惊世名剧《雷雨》,他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7-7.曹禺在清华的求学经历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语言文字运用8.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在随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许包野的妻子叶雁苹一直待在汕头老家,痴痴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可丈夫却始终杳无音信。B.于是袁世凯利用章太炎先生的意愿,顺水推船,委任他为东三省筹边使,让他去“筹办边陲实业”,承担东三省之责任。C.雨天汽车如果出现轮胎打滑的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应该保持镇定,千万不要胡乱扳动方向盘或者干脆把紧方向盘听其自然,也绝不能再踩下制动踏板。D.消防大队负责人当机立断,留下一名战士负责警戒工作,其余人员抬着水枪便冲向了起火的大货车。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切实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诉求和利益。B.大规模的地域和职业流动导致青年分布状况和青年群体的日益分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新兴青年群体。C.中小学金融理财教育旨在对中小学生金融理财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目的。D.1864年8月22日,《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安全的最后屏障。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7-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②③④⑥⑤①B.②⑥④①⑤③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②⑥④①⑤参考答案1.C2.D【解析】“不相同的”错误,两人的意愿应是一致的。3.A【解析】“无私无畏”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的说法不恰当。4.CD5.①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②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里诱发着他的攻读愿望,给他带来美的遐想。③清华大学有很好的学习风气,虽然课堂不能尽如人意,但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曹禺能在清华图书馆读到以前未曾看到的许多戏剧书刊,图书馆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点强调“志向”;第二点强调“环境”,此点不涉及人文内涵;第三点强调清华的“学风”。)【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曹禺转学清华的原因和清华的特点,通过原文中的关键句子“清华的演剧传统正是他所向往的”“清华,的确是美丽的”“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等从“志向”“环境”“学风”三点来归纳概括。6.①深入研读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著作,为他的戏剧创作做好了理论知识的准备。②深刻领悟了各流派名家剧作独特的艺术美,为自己的戏剧追求做了思想上、审美上的准备。③系统、广泛地阅读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戏剧作品,广泛的阅读增强了曹禺对不同作品的艺术体验。(注意:要扣住在戏剧方面的准备,答案的三点分别对应文本后三段。)【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审读题干,抓住限制性信息,“-7-在戏剧方面”,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对应区间,根据原文句子进行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意思即可。7.①学习上要有执着的理想追求。曹禺在清华求学期间,一直坚持自己的戏剧梦想,长期为此努力学习。②要善于利用课外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曹禺在清华求学时,感到课堂学习收获不够时,就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③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曹禺在清华求学期间,沉迷于书籍之中,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忘掉吃饭。④要博采众长,深入思考,善于借鉴。曹禺在创作《雷雨》之前,广泛阅读名家戏剧作品,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言之成理即可,但是首先要紧扣文本曹禺在清华的求学经历,从中得出他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如“志向追求”“善于学习”“勤奋刻苦”“善于借鉴”“热衷钻研”等等,再结合现实谈谈对自己的学习有哪些启示。8.C【解析】A项,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B项,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C项,听其自然: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D项,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9.A【解析】B项,搭配不当。在“分布状况”后加“的改变”。C项,结构混乱。删去“为目的”。D项,语序不当。“颁布”“实施”调换位置。10.C-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