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02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词有“诗余”之别称,其释义指向有二。一谓词是由诗演变而来的,即沈宠绥所谓“诗变而为词”,这意味着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诗的价值观念。二谓作词乃“诗人之余事”,如陆游称“陈无已诗妙天下,以其余作词”,这意味着古人对于词的价值认识与被视为正事的诗又有所不同。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在相互对立中逐渐向诗的价值取向回归。词最初是在尊前花间由歌者演唱的,旨在遣兴娱宾,词人写作是倚声填词,从晚唐温庭筠的“柔而软”到西蜀、南唐的旑旎婉转,词形成了以婉约为主调的风格传统,以抒情为价值追求,以真美的融合(包括文辞优美和合乎音律诸方面)为价值取向,以创造意境为价值目标,不要求像诗那样承担补察时政和移风易俗的责任,纯粹为审美娱乐而作,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这个传统在北宋中期曾得到发扬,例如晏殊、欧阳修这样的高官,在词中仍然描写男女相思之情,词作以婉转缠绵、风流蕴藉而著称,与其诗风、文风大相径庭。但自北宋后期,词坛出现新的变化,词人因其价值取向有别而逐渐形成了两个阵营。一派以陈师道、李清照为代表,认同并践行晚唐五代婉约词派的价值观,主张词体“别是一家”,反对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强调词的写作要曲尽人情和合乎音律,批评苏轼等人词作乃“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一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认为词体本由诗发展而来,不必对诗体词体做严格区分,既可按词体本色写婉约词,也可以诗为词甚至以词说理(即以文为词),因而其创作既有曲尽人情、合乎音律之作,也有言志、说理、不合音律之作。北宋后期词体开始诗化的这种倾向,在靖康之乱后得到愈来愈多文人的认同,他们不仅在词中感怀时事,抒发国难家难之痛、羁旅漂泊之愁、人生失意之悲,而且突破了诗、词、文的界域,既抒情言志,也叙事议论,不拘格套,任意挥洒,甚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后来人们都沿着宋人以诗为词的思路向前推进。宋人认为词之于诗,“其发乎情则同,而止乎礼义则异。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清人则明确以“诗教观”为词作内容评判的价值尺度。北宋后期开始诗化的词体价值观,随着时代的推移,经过不断推进和提升,最终与诗的价值观已无二致。但是相对于诗而言,词的最大进展是以长短句为主要句式,逐渐形成了一种跟自然的语言较为接近的诗化的语言,从而增强了语言在抒情言志、叙事说理等方面的表现功能。而词人往往从主观出发,更重视运用想象和虚构来构建意境,并且将抒情与叙事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使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进一步走向深入细腻(宋人称为“曲尽人情”)。此外,由于词最初是在尊前花间走向自觉的,其以代言体方式叙事、抒情的作品已有所增多。因此,词不仅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代表,而且对中国戏剧在宋金时期成为“一代之文学”-9-的光辉代表,产生过重要的催化作用。(有删改)1.关于古代的“词”,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词”之所以称为“诗余”,一种解释是“词”的前身是诗,另一种解释是诗人在作诗之外附带所做之事。B.“词”最初是词人根据尊前花间的歌者的声韵填写的,其目的就是遣兴娱宾,纯粹是为审美娱乐而作。C.“词”在北宋时期,描写男女相思之情,感怀时事,曲尽人情,形成了以婉约为主调的风格传统。D.“词”的最大进展是句式往往长短不一,跟自然的语言较为接近,增强了抒情言志、叙事说理等表达功能。2.下列关于“诗”和“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由诗演变而来的,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诗的价值观念,但相对于被视为正事的诗而言,古人认为词的价值有所不同。B.词纯粹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与诗均有所不同,不承担补察时政和移风易俗的责任。C.词在北宋后期形成两个阵营,一派反对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主张词体“别是一家”;一派认为没必要严格区分诗和词的体例。D.词在北宋后期开始诗化,得到了很多文人的认同,宋人认为词对于诗而言,同于抒发性情,异于道德礼仪的范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尽管在形式上与诗有对立关系,但是由于它脱胎于诗,因而在价值取向上与诗联系紧密,并逐渐向诗靠拢。B.婉约词的风格特点主要是用语柔和,言辞含蓄,读来婉转动听,主要体现在文辞优美、曲尽人情、合乎音律上。C.李清照认同并践行婉约词风,批评苏轼词的豪放风格,苏轼则主张词不必严格限制音律,既可言情,也可言志。D.词最初是自觉叙事、抒情,后来因受价值取向争议的影响,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可言志,可议论,任意挥洒。(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6题。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9-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父亲的去世使得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舅舅到淮南游学。在扬州,他认识了诗人孙觉。孙觉是著名经学家胡瑗的高足,对黄庭坚极为赞赏,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了他。两位长辈的悉心教育,让黄庭坚受益匪浅,他们清廉的官风,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嘉祐十一年乡试时考官李询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第二年终登进士榜。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东坡。他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随着师徒二人聚会京城,黄庭坚也迎来了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此时黄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可以说,得遇恩师苏东坡,是黄庭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与黄庭坚过人的才华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极为黯淡。当官不得领导喜欢,关键在于他总是坚持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后又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随之,他终因朋党之争和文字狱而遭贬。贬谪诏书下达时,左右的人皆因蛮荒之地,少有人烟而替他哭泣,而黄庭坚却说:“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或许正是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生活上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让黄庭坚有了更多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反而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首先为人所推崇的就是诗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曼妙诗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对宋代诗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9-他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那何为“不俗”呢?“不俗”有两种:“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是为诗品不俗;“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则为人品不俗。在二者的关系上,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说到底在他眼中,没有人品的高洁,诗品必然俗不可耐。黄庭坚说得好,做得更好。他的一生,屡受恩师苏东坡的牵连,但他从未为避免贬谪而与老师划清界限,更不会暗施冷箭。这种人生境界,保证了他诗歌的骨力,读来不仅意境悠远,而且荡气回肠。与诗歌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有名。黄庭坚书法师从周越,一学就是二十年,他行笔中一波三折之势即受益于此。尽管黄庭坚练字刻苦,但作品却难入高手法眼。一次应宝梵寺住持之请作草书数纸,苏东坡甚是赞赏,但钱勰认为太俗。钱勰说:“你如果见过怀素《自叙帖》,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黄自此不肯为人作草书。不过黄庭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边从王羲之等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一边师法自然,苦思突破的路径。船工划桨的整齐动作激发了他的灵感,得以初悟草书真谛。被贬为涪州别驾,意外地见到了怀素《自叙帖》真迹,将《自叙帖》借回家,废寝忘食地临摹和研究,草书技法由此突飞猛进。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诗品、书品、人品”,黄庭坚的艺术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摘自2022年第3期《文史天地》,略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黄庭坚的父亲用高阳氏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黄庭坚命名,不单反映出父亲对他个人的期待,也直接反映出这个黄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B.黄庭坚成为苏轼的学生后,黄庭坚有相见恨晚之感,而苏东坡对黄庭坚亦是十分满意,认为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百忧可散,欣喜有加。C.黄庭坚的《虎号南山》《流民叹》等众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强烈的国运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仕途发展的助推剂。D.黄庭坚对于他人生仕途的遭遇比较淡然,这种淡然是他屡受打击、饱经坎坷的结果,也是他对人生和社会思考的结果。-9-E.对于黄庭坚在书法的成就和造诣,苏轼比较认可,是因为黄庭坚二十年书法师从周越,但钱勰却认为黄庭坚能够成为书法上的名家得益于见到并临摹了怀素的《自叙帖》。5.作者在文章题目中为什么称黄庭坚为“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说黄庭坚“世道极颓,甜心如砥柱”的风骨,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7~8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7.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8.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的《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离人相顾无言悲伤不已的思绪和心境。(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看到满地的黄花,内心十分悲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怀。-9-三、语言文字运用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著名词作,其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题目。B.柳永是北宋词人,其词风婉约,《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作。C.苏轼是北宋著名作家,“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词句彰显出其词风的豪放。D.词最初称为“曲子词”,别称还有“长短句”“歌词”“诗余”等,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1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目前国内各车企的目标还未见诸报端,但从透露出来的信息中,我们依然能对这些承载着中国汽车行业希望的企业明年的谋划窥豹一斑。B.整体衣柜的优点在于可以按各人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既彰显个性、节省空间,又可与房屋整体装修风格天衣无缝。C.再看看那个弱不禁风的圣雄甘地,没有一兵一卒,随身只带着一只山羊,他以羊奶为食,周游贫困的乡村和污秽的城市,以自己蒙受苦难的方式唤起别人的觉醒。D.王毅表示,中哈不仅是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也是相依为命的利益共同体,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中哈关系。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批年轻人拥有1200余项检验资质,涉及2300余项检验标准,检验实力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没有满足现状,仍不断致力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B.作为学校重要议事和决策机构的校长办公会上,出现了学生代表的身影,这是华中师范大学近日在依法治校、民主办校方面又做出的新尝试。C.《中国青年》于1923年创刊,是最早的党创办的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它以追求思想性为办刊特色,在不同时期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青年榜样。D.前中国女排队长冯坤23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青女排能在前不久举行的23岁以下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夺冠,主要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取得的。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9-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民间。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A.②⑤③④⑥①B.③④①②⑥⑤C.③①②⑥④⑤D.③②⑥④①⑤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从文中来看,“以婉约为主调的风格传统”是词在初期的特点,北宋后期,词的风格发生了变化。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曲解文意,“不承担补察时政和移风易俗的责任”说法错误,原文是“不要求像诗那样承担补察时政和移风易俗的责任”,并非词本身在客观上就“不承担”。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批评苏轼词的豪放风格”错误,原文是“反对以诗为词……批评苏轼等人词作乃‘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4.BD5.①他师从苏轼,诗歌成就高,双星闪烁,有“苏黄”之称。诗风奇崛,不落俗,对宋代诗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②人品高洁。他的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③书法上刻苦练字,师法自然,汲取名家,大胆创新,终成一家。-9-【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分析黄庭坚被称为“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也就是要分析黄庭坚的成就,由原文看,黄庭坚师从苏轼,在书法上刻苦练习,作品渗透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等内容都是答题的要点。6.①他的为官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官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良知。当别人都忙于官场周旋,忙于迎合领导时,黄庭坚却仁政爱民,坚持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了百姓可以得罪自己的上司,不怕领导不高兴。②他的为人之道值得我们学习。世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老师。当自己的老师苏轼进入人生的低谷被贬时,黄庭坚不会为了自己和老师分清界限,更不会为了自己就对老师暗放冷箭,对老师的感恩和支持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地方。③他的为文之道值得我们学习。文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人品。人要诗品不俗,首先得人品不俗,黄庭坚认为,文章者,道之器也,只有人品高洁,文品才能好。黄庭坚这几方面的精神境界对于今天在官场、文坛以及现实中生活的人们无疑是宝贵的人生财富。7.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粉饰太平,寻欢作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作者借古喻今,由南朝灭亡联想到北宋的政治危机。8.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自己的身世写入;③上片多为写景起兴,下片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时政;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怀古题材词的特点有多个,概括时不必面面俱到,能答出其中四点即可。9.(1)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2)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3)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凝噎”“清秋”等字的写法。10.B【解析】《望海潮》(东南形胜)颇有豪放之气,不能算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作。-9-11.A【解析】A项,窥豹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B项,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可改为“浑然一体”。C项,弱不禁风:比喻体质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可改为“瘦骨嶙峋”。D项,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可改为“休戚相关”。12.B【解析】A项,结构混乱。在“没有满足”前加“但他们”。C项,表意不明。“最早的”放到“党”的后面,并去掉这个“的”。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或“主要是团队的力量取得的”。13.D【解析】本题六句话谈的中心内容是广东盆景,中心句为③,定为龙首,放开头;再由关联词语“由于”和“所以”,确定②⑥为一组并紧随其后;最后④①⑤因追述历史并按时间的先后举例,排在最后。故正确排序为③②⑥④①⑤,选C。-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