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5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资料简介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霰弹(xiàn)    涕泗(sì)     荠麦(jì)         木槿(jǐn)B.砧板(zhēn)    碣石(jié)    殷勤(yǐn)      桅杆(wěi)C.怆然(chuāng)  寒暄(xuān)  作揖(yī)        蟾蜍(chán)D.渌水(lǜ)     霹雳(lì)    姜夔(kuí)     危樯(qiáng)【答案】A【解析】B项,“殷”读yīn,“桅”读wéi;C项,“怆”读chàng;D项,“渌”读l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墙橹       战栗       皓腕       列缺霹雳B.怆然       轩冕       荡漾       茙马关山C.喧豗       鸾凤       寂寥       豆寇词工D.凭轩       榆关       歼灭       雕栏玉砌【答案】D【解析】A项,墙橹—樯橹;B项,茙马关山—戎马关山;C项,豆寇词工—豆蔻词工。3.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3分)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答案】D9名师点睛夸张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2.分类(1)扩大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2)缩小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3)超前夸张。指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的夸张形式。例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强联想,以创造意境。4.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答案】A【解析】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5.下列对诗歌《菩萨蛮(其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江南好”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隐含游人意在回乡。B.三、四两句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景色方面,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生活方面,躺在画船中听雨声入眠,悠闲之至。C.五、六两句写江南的人物美。“似月”写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写女子双腕洁白,9这种描写使人物的美具体化、形象化,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多情。D.这首词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将景色、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答案】C【解析】“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多情”于文无据。6.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杜甫为描写主体,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表现对李白、杜甫两位诗人写作风格的理解。(4分)读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可以品味到诗画一体;读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以体味到朦胧隐晦;    ;    。【答案】读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可以体会到豪迈飘逸读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以感受到沉郁顿挫。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    ;    ,    ;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A.⑥④③②⑤①B.③②⑤①⑥④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②④⑥①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语境即上下文的提示语答题,首先快速阅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然后依据横线前后的提示性的词语、句子来填空。要保证所填句子与前后句子之间逻辑严密,连贯一致。该题应从“性格和诗风”两个方面考虑排序,同时,结合语句结构的对应。9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    ,    。    ,    ,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④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⑤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A.①③②⑤④⑥B.②④⑤⑥①③C.④②③⑤⑥①D.⑤①⑥②③④【答案】D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②在扬州。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①裴迪寄了一首诗《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给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代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1.请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2分)【答案】①老去之愁;②失意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⑤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解析】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相忆”“岁暮”“乡愁”“白头”。注意注释中的“大唐帝国万方多难”等。2.清人黄生评此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请对此做简要分析。(2分)【答案】前两联围绕“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语言浅白质朴;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感情深挚而婉曲,推心置腹,荡气回肠。所以说“直而实曲,朴而实秀”。【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风格的题目,此题给出了特点“直而实曲,朴而实秀”,即“朴实之中带有委婉”,结合诗中的语句解释说明这个特点即可。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春思》表现了思妇对远在燕地戍边的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春怨》表现了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做简要赏析。(2分)【答案】①李白《春思》中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两句写思妇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虽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②金昌绪《春怨》中的“啼时惊妾梦,9不得到辽西”两句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让她无法梦到丈夫,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并无关系。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1.诗歌的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主要写的是对丈夫远行时的离别场景的回忆及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离“我”而去,到那荒寒的关塞驻守;“我”只能伫立在高高的楼台上,遥望与“我”离别的丈夫,可是哪里能够望得到呢。【解析】第一句,“关塞”点明丈夫的去处,“年华早”说明丈夫离开的时候还很年轻,二人可能新婚不久;第二句,“楼台”点明望夫之地,“别望违”说妻子遥望丈夫,可是丈夫已经远去,再也望不到离别的身影。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诗句写的是对与丈夫离别的场景的回忆及对丈夫的思念。2.请简要赏析“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中的“催”“寄”两个字。(2分)【答案】“催”“寄”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催开了桃李,思妇的心随着音乐飞到边塞,飞到了丈夫身边。【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丈夫的浓浓的情意竟然让桃花、李花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思妇的心随着远处传来的悠扬的乐声一起飘到丈夫的身边。学生在此基础上即可明确“催”和“寄”形象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一片深情。9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孟浩然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里,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绝不许他那样做。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今天是伊皋①,明天是巢由②,后天又是伊皋,这是行为的矛盾。当巢由时向往着伊皋,当了伊皋,又不能忘怀巢由,这是行为与感情间的矛盾。诗是唐人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说不定他们正因有诗做保障,才敢于放心大胆地制造矛盾,因而那时代的矛盾人格才特别多。自然,反过来说,矛盾愈深愈多,诗的产量也愈大了。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段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自然不会发生第一项矛盾问题。但这似乎就是他的一贯性的最高限度。因为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下面不过是许多显明例证中之一: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然而“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听李白这番热情的赞叹,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是我们不要忘记矛盾与诗的因果关系。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矛盾,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减少了。苏轼曾经批评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这话诚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所承认的,是说尽了孟浩然,但也要看“才”字如何解释。才如果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如果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情当然比学重要得多。说一个人的诗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等于说他的诗的质不够高。孟浩然诗中质高的有是有些,数量总是太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式的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论前者,质和量当然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甚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质量都不如刘长卿和十才子。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孟浩然。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作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读到“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我们得到“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得到了像,便可以忘言,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超过了诗也好,够不上诗也好,任凭你从环子的哪一点看起。反正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东坡说他没有才,东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9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谁能了解庄子的道理,就能了解孟浩然的诗,当然也得承认那点“累”。至于“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原载《大国民报》,有删节)【注】①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②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1.简述第三段的论述层次。(4分)【答案】首先指出读书人的心灵一直处在儒道思想矛盾中,接着论述这种矛盾对唐代诗人的人格和诗作的影响,最后论述孟浩然对待为官和归隐的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要对第三段内容进行分层。按照句号为标志,本段有七句话,前三句为第一层,表达的是读书人总是处在儒道两家思想的矛盾中。四、五句为第二层,表达的是矛盾思想对唐人人格和诗歌的影响。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表达的是孟浩然人格和诗歌的矛盾心理。2.作者是否赞同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为什么?(5分)【答案】不完全赞同。虽然作者承认孟浩然诗歌很有韵味,但是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质量高的诗不多,在量上也不多。但是作者认为这不是真的孟浩然。作者指出真的孟浩然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依据原文内容,“才如果是指才情与才学二者而言,那就对了,如果专指才学,还算没有说尽”可知作者对苏轼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作者认为孟浩然的诗歌从质量来说高的不多,数量也不算多。但作者认为孟浩然的诗歌有独特之处,读“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孟浩然的诗的境界超出了诗歌本身。达到了“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境界。3.结合文章,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意。(6分)【答案】庄子的意思是我要处在成材和不成材之间才能逃避祸害,但这样免不了累。孟浩然的诗处在是诗非诗之间,孟浩然虽在归隐却又心想魏阙,因而不得不承认那点“累”。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9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地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项,“化实为虚”错误,这是从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①“水似蓝”表明水深莫测,西塞山势的峻峭,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②“乱云如絮”写出了云层如轻飘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乱云在江上弥漫,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③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飞絮,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对比,写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势,加以渺茫起伏的云絮飘飘,形成一种对比强烈又结合奇妙的艺术境界。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