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6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资料简介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銮舆   马登   妆梳   挪身B.施礼   耽酒   胸脯   祥细C.礼数   器仗   发迹   慷慨D.罗褥   沽酒   恢谐   揪捽【答案】C【解析】A项,登—镫;B项,祥—详;D项,恢—诙。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绰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夫,中餐是花样百出的魔术师,那么韩式烤肉则是似李白一般不拘小节的豪客,有着“人生得意需尽欢”的豪气。C.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D.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殚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答案】C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D.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0【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对比的手法。A项,设问与比喻。C项,借代。D项,夸张。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B.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近体的区别。古体诗也称“古风”,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也称“今体诗”,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C.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革新家。他的词打破了前人“词为艳科”的旧传统,题材广泛,气象阔大,豪放飘逸。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答案】D【解析】“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5.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夜里的每个时段被称为“更”。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5点,这时鸡打鸣,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B.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C.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诗中的“夷歌”指的是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D.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杜甫常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答案】C【解析】诗中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6.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好似只涉及人生感慨,其实政治色彩极浓,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坚信,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B.《阁夜》颔联说“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用瑰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10D.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乡之情、思念朋友之情。“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言己思念友朋,却问渔郎是否思念自己,构思精巧。【答案】A【解析】“政治色彩极浓”错,该诗没有政治色彩。7.将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之衔接自然,语意连贯。(5分)①李煜生于江南,这里的青山绿水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②因此,他往往能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③而在位期间优游流连于感情漩涡的经历又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④不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被贬官吏,还是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发出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⑤读者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正确顺序为(只填序号):【答案】①③②⑤④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唐诗宋词又是一顶璀璨的王冠,    。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     ;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     ;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     ;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      ,也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①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②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③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④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低吟浅唱⑤缀满了智慧的奇珍异宝⑥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A.①⑥②⑤④③B.②⑤③⑥①④C.③⑤①④⑥②D.⑥④⑤②③①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只要抓住各分号之间的语意关系,如“璀璨的王冠”与“缀满”“奇珍异宝”对应,“报国志”与“故乡情”可并列,并抓住文段中重要的动词、关联词等,就能够正确揣摩语句之间的衔接,选出正确答案。9.杜甫诗歌中的景物风格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清新隽永。下面是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中的一首,请仔细阅读,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句进行扩写。要求符合诗歌意境,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答案】漫天飞舞的杨花落在小路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一只只小野鸡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野鸭们亲昵地偎依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名师点睛夸张1.辨明氛围,明确重点。准确识别题目提供的具体材料及材料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材料规定的氛围要求。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扩写的重点和对象,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2.展开想象,运用修辞。想象是扩写的灵魂,考生要根据题目提供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保证将情景表现得具体而生动。在扩写的时候,考生除了运用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感人。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中的“乱”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分)10【答案】“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本题为炼字题,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乱”字的表达效果。通过分析可知,这句词说的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这里的“乱”,不仅指梅花纷乱,还指词人内心迷乱,明显使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化用了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2分)【答案】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请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2分)【答案】“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解析】赏析字词的妙处,一般从字词的意思入手,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指出其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感情。本句中“入”“流”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月映清江、月影随江流动的美景,动感十足,暗含秋夜行舟之事。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全诗借对“峨眉山月”的思念来抒发诗人的江行思友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抓住诗中诗人抒发感情的关键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然后要深入理解诗中“峨眉山月”这一重要意象,最后根据这些总结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4分)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②。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是最常见的题型,在赏析诗词表达的情感时一定要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鉴赏。从意象到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的。(2分)【答案】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以,“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10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作家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词是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制新调,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词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词。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便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词作。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有删改)1.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B.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C.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10D.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把协律放在第一位。【答案】C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B.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迥异,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但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张炎、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一定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而周词绝对不能这样歌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B项,文中并没有对二者佳作数目进行比较,所以“但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不正确;C项,文中表明张炎为婉约派词人;D项,“一定”“绝对”太过肯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B.“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放的特点。C.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D.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10文中并没有将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的词的艺术价值进行比较。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7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做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答案】CE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2分)【答案】10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