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检测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押解/解数 绯闻/蜚声 噤声/情不自禁B.炮烙/炮制 回溯/朔风 沮丧/含英咀华C.单薄/薄暮 赎罪/渎职 赝品/义愤填膺D.伺候/伺机 诠释/栓住 箴言/三缄其口解析 D.伺候cì/伺机sì,诠释quán/栓住shuān,箴言zhēn/三缄其口jiān;A.押解jiè/解数xiè,绯闻/蜚声fēi,噤声jìn/情不自禁jīn;B.炮烙/炮制páo,回溯sù/朔风shuò,沮丧/含英咀华jǔ;C.单薄/薄暮bó,赎罪shú/渎职dú,赝品yàn/义愤填膺yīng。答案 D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熟悉地理或热爱旅游的人,也许都知道天坑,知道它的宏大和深邃,知道它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奇观。但你是否知道,在天坑深处还隐藏着一些温暖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在看似坐井观天的有限空间里,有的人竟以天坑为家,而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怎样的别有洞天的世界呢?A.深邃        B.鲜为人知C.坐井观天D.别有洞天解析 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答案 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著名作家马尔克斯逝世,世界各地人们广泛开展哀悼纪念活动。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B.马航MH370失事后,马政府拖延公布真实信息的做法遭到乘客家属的离席抗议,马政府对失事飞机的搜救态度一开始就特别地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关注。C.为了解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影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76%的市民认为党风政风的整顿带了民间风气的改善。D.在学校成立的各种社团中,同学们尤其更喜爱“模拟联合国”,“辩论社”等能够锻炼思维和口才的社团。一到招新时节,大家都踊跃报名参与。解析 A项成分残缺,中途更换主语,造成“给予”的主语残缺;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了中国民众的特别关注”;D项赘余,“尤其”与“更”,意思重复。答案 C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②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③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④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⑤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⑥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A.③⑤④①⑥②B.③②⑤①④⑥C.③⑥⑤①④②D.③⑤①④②⑥解析 ③是总起句,介绍何为“镬耳屋”;通过⑤中“防火”“通风”的顺序可以确定①④的位置;②句中的“还有”确定其顺序要在⑤①④的后面;⑥为总结句。答案 D11\n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余霞阁记管同府之胜萃于城西,由四望矶迤而稍南,有冈隆然而复起,俗名曰钵山。钵山者,江山环翼之区也。而朱氏始居之。无轩亭可憩息。山之侧有庵,曰四松,其后有栋宇,极幽。其前有古木丛篁,极茂翳。憩息之佳所也。而其境止于山椒,又不得登陟而见江山之美。吾乡陶君叔侄兄弟,率好学,乐山林,厌家宅之喧阗也。购是地而改筑之,以为闲暇读书之所。由庵之后,造曲径以登。径止为平台。由台而上,建阁三楹,殿以书室。室之后,则仍为平台而加高焉。由之可以登四望。桐城姚郎中为命名余霞之阁。钵山与四松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儒者立志,视天下若吾家。一楼阁也,諰諰然必专据而无同人之志,彼其读书亦可以睹矣。而岂达陶君之志也哉!钵山余霞阁记梅曾亮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庵之后,造曲径以登 造:筑造B.建阁三楹,殿以书室 殿:宫殿C.钵山与四松各擅一美 擅:拥有D.子静觞同人于其上 觞:劝酒解析 殿:置于后列。答案 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购是地而改筑之②因所见而名之也B.①以为闲暇读书之所②桐城姚郎中为命名余霞之阁C.①府之胜萃于城西②便于人而适于野者D.①江自西而东②近寂而远闻解析 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它”。B.动词,“作为”/介词,“替,给”;C.介词,“在”/介词,“对于”;D.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然而,却”。答案 A11\n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B.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C.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D.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答案 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钵山位于江宁城西,环境优美,地理优越,陶子静与诸叔侄兄弟喜好静心读书,又爱此地风景,遂买下地方,建造了余霞阁。B.余霞阁的建造,改变了往钵山游玩的人们有四松庵可憩息,但无处登临而视野不开阔的状况。C.作为陶子静的朋友,管同和梅曾亮都在各自的文章中称赞了余霞阁的美景,并都对登余霞阁所见的景象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D.管同的文章重点肯定陶君建造余霞阁与天下人共享的胸怀,而梅曾亮则侧重在文章中抒发在余霞阁所得到的景与文关系的体悟。解析 管同的文章没有对余霞阁上所见景象作浓墨重彩的描绘。答案 C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君认为梅曾亮的说法与“余霞阁”的阁名“当”(相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 (1)①自从余霞阁建成,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登陟:攀登,1分;始:才,1分;两得:两全其美,同时得到两个好处,1分;大意1分。共4分。)②(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因:沿着,顺着,依着,1分;阁:名词作动词,建造阁楼,1分;大意1分。共3分。)(2)(3分)梅所说的灵感与阁上所见的“余霞”,一样美妙绚丽,但又都是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的。参考译文余霞阁记管同江宁府的胜景荟萃在城的西面,从四望矶斜行,向偏南方走去,就有山岗高高又隆起,俗名叫做钵山。钵山,是江山环绕翼蔽的地方,而朱先生最先居住在这里。(此处)没有轩廊亭阁可以供人憩息。钵山的旁边有座庵,叫做四松庵,它的后边有房舍,非常幽静。它的前面有古木丛竹,非常茂密。(真是)憩息的好地方啊。然而这个地方的环境被山顶阻绝,人们不能攀登上去来望见江山的美景。11\n我家乡的陶君叔侄兄弟,都很好学,喜爱山林,厌倦家里宅第的喧闹。(于是)购买了这块地方而改建它,把它作为闲暇读书的场所。从四松庵的后边,修造一条曲径来攀登,路的终点筑造一个平台。从平台往上,建造三间阁楼,在阁楼后设置书室。书室的后面,就又筑造平台来加高地势了。从这里可以登上四望山。桐城姚鼐郎中给它取名叫余霞阁。钵山和四松庵各自占有一美,是不能同时兼有的。自从余霞阁建成后,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大凡人们大多做自私的打算,现在陶君筑造书室,不造在家里而创建在僧房,表示他可以与他人共享,而自己并不想专享啊。然而却有迷惑不解的人怀疑他失策。这座州府,是六朝的古都,专享的人又在哪里呢?读书人立志,看待天下就像自己的家一样。一座楼阁,诚惶诚恐地一定要专享占据,而没有与人共享的意思,那他读书(的成就)也可以预想了。又怎么比得上陶君的志气呢!钵山余霞阁记梅曾亮江宁城,山占了一半。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甲戌年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子静说:“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我说道:“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管君听了说:“陶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 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1)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颔联,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颈联,江岸之远树,栖身于雨幕;海门望而不见,自然也看不见行人,倍感凄楚。(4分。每联2分,大意对即可)(2)①直抒胸臆。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相送情无限”,直抒别情之无穷无尽。②11\n比喻。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使得送别之情更为浓重。(3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答案 (1)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2)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大学的三种精神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1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11\n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选自《看历史》)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D.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E.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解析 B.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是选择关系。C.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E.强加因果和把未然说成已然。答案 AD13.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大学精神就是自由、通识、德性,三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所有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解析 不是“不重视”,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答案 B14.请分别概括大学精神之自由、通识及德性的内涵。(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不受权力、功力、庸俗的影响。②通识是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能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能运用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③德性是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15.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工科学生要学占总课时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的人文课程,请用文中的观点对麻省理工学院这一要求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体现了大学精神中的通识。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健全地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公共生活。②体现了大学精神中的德性。人文课程能使工科学生学会如何做更有价值的人,尽情追求真善美。(每一点2分,观点、分析各1分)四、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筑 巢 者赵本夫11\n院子前头有一个很大的苗圃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里头有松、竹、水杉、香樟、枇杷、银杏、白腊等几十个品种,有乔木,也有灌木,高低错落,繁茂葱茏,充满野趣。闲时,我常走进去散步。林子里有很多鸟:花喜鹊、蓝喜鹊、乌鸦、麻雀、山雀、黄鹂、竹鸡、斑鸠、野鸡、啄木鸟,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鸟,真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傍晚时,宿鸟归林,鸟就更多,仅在一片柳树林里,就会有数千只鸟来此栖息。前几年,这片苗圃曾被规划为一个小区,要建楼房,附近的居民都反对,我也曾写信给有关部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开发计划暂时被搁置了,但大家还是忐忑,不知哪一天,这片林子还会被砍掉,那将是非常可惜的事。人要筑巢,鸟也要有家。南京以山水自然人文闻名于世,但这些年因为道路扩建,一些行道树被砍掉了,市民很有意见。随着城市扩建,如今紫金山已成城中山,我住的地方,远处可以看到紫金山全景,无遮无拦,近处就是这片苗圃,中间夹着一条国道和沪宁铁路,从上海方向来南京,这里就成了东南门户,左有紫金山,右有苗圃林场,林木蓊郁,百鸟飞翔,实在给南京增添了无限风光和生机。城市建设,应当讲究疏密有致,不能一见有空地,就忙着盖楼房,最后把城市盖得密不透风,连喘气都困难。有山,有水,有树林,有鸟,有鸟巢,有蝴蝶,有蜜蜂,有空地,这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山水自然人文城市。鸟儿们并不知道这片苗圃差点被毁掉,依然每天快乐地在此觅食玩耍,栖息繁衍。今年春节刚过,天还很冷,一天临高而望,忽然发现楼下的一棵杨树上,两只花喜鹊在筑巢,已经衔了些树枝来,放在一处杨树枝杈上。这是一排杨树,在苗圃边缘,已有五处鸟巢,现在筑的这个巢是第六个,距我书房直线距离至多二十米。因为我住在高层楼上,可以居高临下看它筑巢的全过程,这让我十分高兴,全家人也都很兴奋。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时常拿起一只单筒望远镜,观察它如何从别处衔来一根小树棒,如何放在枝杈上,如何不断用嘴叼着调整位置,如何放好又飞到一旁观察是否合适。真是有趣极了。看来,两只花喜鹊是去年刚分窝的小喜鹊,今年已经可以生儿育女了。母喜鹊稍微大一些,也显得特别勤快,不停地叼来小树枝,放好位置,又很快飞走,寻找新的树棒。那只公喜鹊也没闲着,但它似乎更贪玩,效率也低一些,叼来一根树棒要摆弄半天,显然不如母喜鹊能干。有时公喜鹊叼来树枝,干脆交给母喜鹊编织窝巢,自己站到一旁观看。这有点像人类,经营家庭主要靠女人。它们筑巢很有讲究,底部尽量铺得很大,以便更牢靠地架在杨树枝杈上,然后呈圆形往上垒窝,一圈圈加高,到一定高度时,窝巢开始往内收拢成三角形。我每天看很多次,当时还有些奇怪,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但后来渐渐明白了,窝巢高度够了,上部垒成三角形,便于它们架构窝顶,就是用衔来的小棍棒搭在上头,从边沿搭起,一点点往里收口,最后,搭成一个顶篷。顶篷是拱形的,中间高,周围低,而且搭得很厚,密密麻麻,这样就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巢。进出口留在侧旁,完全没有破坏顶篷的防雨功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也不过这样聪明了。如此大概二十多天,一个很大的窝巢,终于筑成了。最后几天,它们不再衔干树枝,而是衔来一些软草钻进巢里,大概是要下蛋了。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天,会有一对小生命诞生,那将是一个神圣而动人的时刻。说真的,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我会守候着它们,等待那一天的来临。多年前去美国访问时,曾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个富翁花巨资买下一块地,准备建一栋别墅,那块地上只有一棵树。但临要动工时,却发现唯一的那棵树上,有两只鸟在筑巢。富翁立刻决定,暂时不建别墅了。他想它们也许不定哪天就会飞走,等它们飞走了再建别墅。可是这一等就等了十几年,鸟儿在树上生生不息,永久定居了。富翁直到死去,也没有建成别墅。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唯一遗嘱是:别动那个鸟巢。(选自2022年7月2日《解放日报》)16.文章首段对苗圃场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n答案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手法)①写出开发商与城市居民的不同追求,为下文写喜鹊筑巢作铺垫;②以苗圃场的遭遇暗示城市绿地不易生存的现状,表现作者对山水自然人文城市的向往。③激发读者对城市绿地命运的关注。(结构作用2分,内容作用2分。)17.文章写的是城市的鸟儿,却以“筑巢者”为题目,有什么用意?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达技巧和构思)①与文中喜鹊筑巢的内容对应;②鸟儿象征着城市的居民,需要安逸的家,表达了作者对山水自然人文城市的追求;③发展商要有“别动那个鸟巢”的人文发展理念,当真正的“筑巢者”,引人深思。(答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18.文章最后一段可否删去?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能够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作答即可。示例一、不可以删去①用美国的富翁与国内城市开发商进行对比,表达城市要向山水自然人文城市②含蓄地表现作者对国内部分开发商只为眼前利益服务,不顾城市生态的现状的批评。示例二:可以删去。①删去之后,文章已经明确表达城市要向山水自然人文城市发展的主题。②删去之后。文章结构同样完整,文章主要捕写对象为喜鹊,本文已经借喜鹊筑巢来表达了主题,也表达了作者对开发商的批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胡忠伟初见陈忠实,还是在1996年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次“双休日文学讲座”上。陈忠实穿一件褐色夹克,典型的关中汉子打扮,朴素而整洁。一开讲,他地道的陕西土话,像普通的农民一样句句朴实,叫人打心眼里赞赏。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编辑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的散文比诗好,建议先写散文,然后触类旁通。陈忠实受到启发,集中写散文,连发了七八篇。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1992年接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而以陈忠实小说做学问的专家也不在少数,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一个“踏过泥泞”,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11\n“我现在又回到乡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对待名利,陈忠实直言不讳:“毋需讳言,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我希望有中国作家包括陕西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他不贪大鱼大肉,早上泡馍加稀饭,或馒头玉米粥。中午米饭,一素一荤加一汤。晚上面条或与中午雷同,但必须喝酒,得加点花生米、酥胡豆之类的下酒菜。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他信奉动静结合,动则坚持晨练,静则恬淡虚无,抱本宁神,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就要他前一晚说的“睡觉睡到自然醒”,陈忠实显得有些踌躇。这句话虽然俗些,但细细一想,很有一些意思,有顺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意味在,也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在,人要的就是这样的状态,大有哲理。19.指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陈忠实成长为作家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经过了漫长的奋斗;(2)乡村生活为陈忠实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生命体验。(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0.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陈忠实的?请简要概括并各举一例。(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宁静从容创作心态:获奖后及时回到宁静的乡下,在沉静中积蓄创作力量。(2)朴实憨厚的真实个性:不会客套,语言简朴,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不讳言名利,认为作家成名获得报酬是正道。(3)简朴节俭的生活态度:虽已达“小康”仍保持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舍不得丢弃别人不要的芹菜叶等;他都不贪大鱼大肉,一日三餐均为家常饭菜;穿着朴素像普通的农民。(4)顺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睡觉睡到自然醒;(每个要点2分,共5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例子只需举出一个即可。21.文章题目“乡居得静五谷养人”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n答案 “乡居得静,五谷养人”是陈忠实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乡居生活宁静、简朴,不仅为陈忠实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更使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嚣,获得心灵的宁静,使他始终保持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涵养精神坚定意志,从而能专心坚持创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静得下心,甘于寂寞,方能专注;只有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自觉抵制物质诱惑,砥砺精神,才能成就大事。(题目中的“乡居得静”意为自然宁静的生活环境能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五谷养人”意为简单的物质生活能涵养人的精神意志。考生只要能理解此意并基于此意联系文本内容谈自己获得的启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案能解释或表达“乡居得静五谷养人”的含义,2分;联系文本内容得当,2分;个人得到的启示明确、合理,2分。)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阅读并点评下列一则新闻,要求语句简明,见解深刻,是非分明,30字以内。安全事故频发春游成学生奢望4月10日上午海南省文昌市发生一起学生春游翻车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澄迈县老城镇欣才学校8名学生当场死亡,3人重伤,29人轻微伤。经初步查实,事故系由于雨天路滑,司机操作不当造成。海南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严格执行集体外出活动报告审批制度。近年来,学生外出旅游安全事故频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与争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学生春游出行安全问题的确重要,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取消春游。观点二:学生出游安全责任重大,学校无法承担,教育部门的禁令可以理解。23.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注:此人下面是一块巨石(1)描述漫画内容,至少恰当地使用一个成语。(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不要拟“无题”。(1分)题目:________(3)写出你对此人的告诫。(2分)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一个人蹲在一块硕大无比的石头上,弯着腰,两臂搂住巨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欲将巨石搬走。(3分)(2)不自量力(没脑子)(1分)(3)该放就放吧。(做事不妨多用用脑子。)(从“不自量力”和“做事要讲求方式方法”考虑。如有创新,言之有理亦可)(2分)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婴儿出生时候,小手总是攥得紧紧地,似乎要抓点什么;老人去世的时候,双手就自然放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撒手人寰”吧。这一“抓”一“放”之间,值得我们思考……这则材料可以引发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11\n注意: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题目;③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要抓住关键词“攥得紧紧”、“抓”、“放”、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全面理解材料:追求与放开;舍与得;人生要敢抓敢放等。(2)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理解材料:人生很短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抓紧,努力进取;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人生在于进取;该放手就放手,攥得紧紧的,什么也没有得到等。1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