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资料简介

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陈子昂、张若虚、张九龄、贾岛等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内容。2.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3.体会即景抒情诗的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十五夜望月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意解读 这是唐朝王建的一首咏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其诗语言清新朴素,意境淡远,感情真挚浓厚。开头两句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月照在庭院中,院内地面都像铺了一层霜似的,树上的乌鸦也栖息了。“地白”二字足见月光如水,皎洁明亮。此时已是皓月当空,当是夜已至深。而“栖”则暗含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乌鸦由喧闹到安然入睡。一方面固然是夜已深,另一方面也衬托了四周的万籁俱寂。此景已是清美之至,诗人马上又承了一句“冷露无声湿桂花”把美景又推向一个高峰,“无声”,悄悄地,毫无声息。清冷的露水悄悄地打湿桂树上的桂花,时间也便从悄无声息中流逝。诗人也不知在此地呆了多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语读来朴实、凝练之极。诗人有太多的思念,却依然推己及人,想到天下人此时都在望月,点明客观事实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思念的深度和广度。把天下和诗人一样十五月圆夜不眠之人的情思应承下来,一并述出,造成共鸣,也更能表达诗人自己“秋思”的凝重与浓厚。明明诗人自身怀人心切,离愁别绪一一在眼前翻涌,却偏要说“不知秋思落谁家”。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是要读者去评判这“秋思”究竟该谁所有,其实也正是诗人自己的秋思在读者那里获得认同,此句“落”字尽得其妙。这首诗写景寥寥几笔,疏朗有致;写情含而不露,委婉曲晦;用语朴素清新,是一首很不错的诗,值得我们研摩。名句识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考点演示 赏析“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的妙处。答案 本句为作者抒情之笔,但诗人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作者简介7\n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因《谏灵驾入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用为麟台正字(秘书省属官),后任右拾遗。三十八岁时退职返乡,不久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7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令。因正直敢言,受到权奸李林甫的排挤,贬为荆州长史。有《曲江集》。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等职。二、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一个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对陈子昂的谏言置之不理,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感昔乐生、燕昭之事”,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望月怀远》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予明月。《题李凝幽居》7\n贾岛早年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虽还俗,但仕途不顺,曾屡举进士不第,一直做一些如长江主簿、普州司仓等小官职,怀才不遇,内心幽愤,对世俗生活产生厌倦,因此时常向往隐居生活,结交一些隐士。他寻访朋友李凝却不遇,于是在这位隐士门前题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对李凝幽居环境的喜爱及隐居生活的向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怆然(chuànɡ) (2)皆似霰(xiàn) (3)汀上(tīnɡ)(4)捣衣砧上(zhēn)(5)碣石(jié)2.填空。(1)贾岛,字阆仙。善写五言律诗,和孟郊齐名,均为苦吟诗派的代表。(2)《望月怀远》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3)《题李凝幽居》中韩愈帮助敲定的佳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4)《登幽州台歌》中,抒写登临览古所触发的生不逢时的感受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独怆然而涕下。怆然:感伤的样子(2)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3)竟夕起相思。竟夕:通宵(4)幽期不负言。幽期:归隐的约期7\n《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作者通过抚今追昔,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这一首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面貌为之一新。诗歌以月为主体,主要写了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的过程,是全诗的结构线索。围绕着“月”而描写的万般景色、千种风情,构成了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意境美。《望月怀远》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深沉,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题李凝幽居》7\n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诗中所表现的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引起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登幽州台歌》1.艺术表现出色。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因而深深为之激动。2.在用词造句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空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3.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句法。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慢声长叹的情景。全篇诗句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1.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诗人将画意、诗意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2.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 《望月怀远》1.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望见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他同望,思念之情就更加浓烈,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月光满屋,披衣出户,流连于庭院,又感到露水沾衣。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的约会。7\n2.全诗意境清幽秀丽,形象细腻传神,情感真挚,绵绵不尽,细细品味如嚼橄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明朗豁达。 《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比较能代表贾岛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有以下几个特点:1.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即逝的灵感,从不断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诗歌题材。2.注意字斟句酌,推、敲一字之典故,已为千古佳话,这是诗人对诗歌艺术严谨要求的例证。3.注意抓住诗中的景物,以具体的意象表达出来。4.注意诗的结构。他的诗结构谨严,精巧细致,浑然一体。1.《登幽州台歌》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了什么手法?答案 诗人描绘事物时,其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么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诗人登上幽州台时,想到自己怀抱旷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并沉沦下僚,想象当年燕昭王何等礼贤人才,自己却偏偏未能赶上,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此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个“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2.《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过程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相结合,构成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美丽画卷。请找出江月与人融为一体的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 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写月同时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同样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是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7\n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为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回到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本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在一起,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3.《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题旨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 诗人一开始用两句诗就描写了朋友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突出了居所周围的环境幽静迷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刻画了环境之幽静,动中寓静。“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这一切又笼罩在洁白如银的月色中,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正因为诗中所写的景色如此幽美,所以引起作者的喜爱、羡慕之情,让作者对隐逸生活产生向往。4.《望月怀远》这首诗写情颇具特色,诗中的“情”字应如何理解?答案 此诗写情颇具特色。情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对“情人”一词可有不同的理解。这里理解为“多情之人”,指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亲爱之人”,即亲人或男女情人。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