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生活处处有情趣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生活处处有情趣》是鲁教版七年级思想政治教科书下册第十四课的内容。初一思想政治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大体有三大部分。第十四课属于第二部分“进行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思想方法修养各方面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增进亲近自然的情感,培养爱护自然、鉴别自然的能力,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生活处处有情趣》在第十四课中处于铺垫的作用,它为后面的情趣有高雅与庸俗之分以及它们的表现,做好铺垫和准备。2、教学目标的确定。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基本要求有新的规定:全部取消“识记”层次的要求、减少“理解”层次的教学要求以及把“运用”层次的全部改为“活动”。按照这些规定,体现了教学要求上加强学生活动,突出情感体验,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着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我这样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一)、文字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情趣。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生的愉悦,并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生活产生愈加浓厚的情感,愈加热爱生活。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1)教学重点。“生活中处处有情趣”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只有讲清这个观点,才能为后面讲解情趣有高雅与庸俗之分以及它们的表现做好铺垫。并为他们自觉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过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打下了情感体验的基础。(2)教学难点。“情趣”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学习本框内容的切人点,也是本框的教学难点。这是由于“情趣”这个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很抽象难以理解,即使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也不易懂,并且还易产生疲劳、厌烦,这必然给教学上带来一定的难度;“情趣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本框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情趣的多种多样的划分是比较困难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划分。课文把情趣的多种多样划分为三点,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的划分。在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懂得划分的标准,学生通过学习,只要知道情趣是多种多样的就可以了。由于这个原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把握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因而确定它为教学难点。二、说教学观念1、坚持“一个理念”——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2、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3、、建立“一种关系”——互相学习、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4、做到“三个淡化”——淡化教师说教(突出主体思想);淡化理论灌输(引导主体发现);淡化知识记忆(指导主体运用)。三、说教法1、教学方法。4\n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美景并伴随着优美的古典名曲,把学生带人幽雅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知识嫁接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够通过寻找新旧知识间的最短距离进行知识嫁接,以旧知导新知。”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寻找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本课知识的最近距离组织教学,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说学法1、观察法。通过对艺术作品、自然景物以及自己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的观察、回顾,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并由此激发丰富的情感,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产生的理解。2、阅读分析法。文艺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片段的描绘,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通过大量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加深对“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的深刻理解。也使学生产生欣赏自然景物的美感,进而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爱恋之情,这样可深刻体会到,人们的生活越丰富多彩,人们归生活的感受和体会就越深刻,越能体会和追求生活的美好,进而产生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也就拥有丰富的生活情趣。3、理论联系实践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本课所学知识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包括学生自己)有密切联系,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就能够深入浅出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同时提高了自己的高雅的生活情趣。五、说教学程序本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情趣”。第二“部分情趣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很多内容是重合的,因此,我在讲解时不必把两部分截然分开,而是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也就是说把情趣多样性的第一点与领略自然结合起来讲;把其二点与体验社会美结合起来讲。这样既说明了生活处处有情趣,又说明了情趣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避免课堂上语言和教材的重复。教学过程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师: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给你两种选择:生存;死亡。你选择哪一种?(学生选择并解释原因)师归纳: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生存,为什么?因为生命是如此美好。为什么热爱生活呢?因为生活处处有情趣。那么,什么是情趣?我们如何能感受到情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注意力。一连串“为什么”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讲授新课一、领略自然美。1、课件显示图片:自然美景(我选用了云南元阳梯田、黄山、草原和九寨风景图片等),并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提问:请谈谈看后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发言)(1)、什么是情趣?(请同学们先自己讨论,并发言)(对情趣的理解应把握三点:①情趣主要表现为生活情趣。②生活情趣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③生活情趣源于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介绍教材图画。(2)、进一步介绍江主席访美期间的演讲、弹吉他、唱歌、跳舞,以及流利的英语对话,这些说明江总书记的情趣是多种多样的。——4\n情趣体现了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海南是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我们儋州也有八景之说。同学们知道是哪八景吗?请列举出来。同学们一定到过不少地方,你能不能谈一谈自己感受最强烈的一次?(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得出结论: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这些事物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思想、情感之中,会丰富我们的思想,充实人们的生活,体会人生的乐趣。——多种多样的情趣,表现在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认识、欣赏只中。二、欣赏艺术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文学、美术、电影、建筑,都体现着人类的创造美。(播放音乐:古琴曲《广陵散》、《三个和尚》三、体验社会美(举例:对长相美的描写——引用《诗经-硕人》来解说。对内在美的评价让学生自由交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引出本课的第二要点)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增加情感体验,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简单化也是解决难点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叁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寻找新旧知识间的最短距离进行知识嫁接,以旧知导新知。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可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陶冶学生情趣,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三)、课堂小结——引用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雷锋的一段话。语言艺术:总理的语言艺术(选于扩展资料)(归纳:就是在发现没、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体现了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但是,人们的情趣是有差异的。1、时代不同,境遇不同,情趣则不同。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意境: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与杜牧<的山行》2、时代相同,人的情趣也有差异。让学生举例说明。3、相同的人在不同阶段情趣也会有变化。学生举例说明。根据板书设计来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目的:1、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2、具有直观性,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易为掌握。3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概括能力。(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 例、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山水的感受,反映了人们欣赏自然界美景,品味自然界事物的趣味,下列不属于品味自然界趣味的是()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分析:该题为反向选择题,宜采用筛选法。A、B、D三项都是对大自然风景之美的描写,唯有C项是民族英雄浩气贯长虹的佳句,是对民族英雄赤热爱国情怀的抒发,故选C。 二、辨别例、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情趣会有时代的差异,但在同一年代,人们的情趣是一样的。(×) 分析:即使同一年代,由于各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尤其是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差别,情趣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异。故此题错误。 二、习题精选 一、辨别:4\n1、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山水的感受,反映了人们欣赏自然美景、品位自然界事物的趣味,人们对山水的感受的差异正是人们的不同情趣的表现。 2、因为情趣是一种心理,所以与对大自然的观察、认识、欣赏没有关系。 3、人们在相互之间交往、交流的社会生活中,也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趣。 答案:1、对;2、错;3、对。 二、分析说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可以说是一个“万能科学家”。钱学森的专业是航空工程、飞机设计,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而且他和铁道机械工程、薄壳结构理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等等专业,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还爱好文学,学过绘画,学过小提琴。 问: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答:上述事例说明了科学家钱学森兴趣广泛,对生活有热烈的情感,用强烈的好奇心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六、板书设计情趣→生活情趣→高雅生活情趣1、生活处处有情趣自然(人与自然界事物的关系)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2、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时代差异同一时代不同人个人差异同一人不同阶段。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