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首页 > 高中 > 政治 > 2022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答案】D1.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1)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增强文化自觉要求我们:第一,要始终坚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2)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要求我们:6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应有的尊敬和自豪,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深厚实践基础。所有这些,必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4)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具有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是一种最具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和现象,创造活力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科学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文化生产力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思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三大要旨:(1)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仅靠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同时,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们也必须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的成果正在焕发出新的光芒。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华民族必然以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强大综合国力,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屹立于世界东方。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精神源泉。6(2)要进行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其中一大任务就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3)要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创造活力的迸发,离不开理性宽松、公平民主的氛围。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的产物,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勇敢地去表现火热的生活,努力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可或缺的条件。3.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1)含义物质文明:人类物质生产的一切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制度进步的标志,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总和。精神文明: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化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境界的标志。(2)三者的关系“三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首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在“三个文明”的关系中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它最终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和性质,推动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其次,政治文明在整个文明系统中起着主导方向和保证作用。政治文明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再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联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5.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什么①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什么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怎么样(1)从国家角度①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④根本途径: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从个人角度当代中国青年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61.当前,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现象,我们只有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才能在人们思想多样、价值观念多元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不被淹没。否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文化销蚀的危险。这主要说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A.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B.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C.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漫画《任重道远》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这种底气源于任道重远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当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曼哈顿、威尼斯扎堆,维也纳、泰晤士泛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直指现在一些地方随意取洋名,让人犯晕和费解。报道指出,“洋地名”泛滥不仅容易迷失自我,更折射出一种文化不自信。对此,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①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②拒绝各种取洋地名的行为③坚信自身文化的生命力④固守本土文化的城市名字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64.从治理网络内容到整顿校园环境,从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到表彰先进模范,从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到推动全社会的更多关怀,党中央切实关怀未成年人的成长,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说明党中央A.加强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传承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C.发展大众文化,丰富人民文化生活D.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参考答案】1.B【解析】由“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文化销蚀的危险”这个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涉及的是文化安全问题,B符合题意。3.B【解析】材料信息启示我们,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文化自信,①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符合题意。②④分别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表现,观点错误。4.B【解析】党中央关怀未成年人成长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