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南省2022年上学期濮阳县第一中学高一政治练习试题答案

首页 > 高中 > 政治 > 河南省2022年上学期濮阳县第一中学高一政治练习试题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河南省2022年上学期濮阳县第一中学高一政治练习试题答案1.D【解析】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9%,说明我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②符合题意。④:全国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9%,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10.1%,说明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能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强调初次分配,未体现再分配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D【解析】①:题干涉及的是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的作用,并未涉及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①不选。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不涉及按劳分配,故②不选。③④: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倾斜性政策举措,所有贫困人口均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财政给予补贴,医保报销起付线降低一半,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医保报销封顶线等措施,这表明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3.B【解析】10/10①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可见,王某获得转包费的收入、王某从公司获得分红收入,都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①③正确。②:材料中的公司属于民营企业,不是公有制经济,因此,王某在公司上班每月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而不是按劳分配所得,②错误。④:王某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而不是按劳分配所得,④排除。故本题选B。4.A【解析】①②: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①②观点正确,入选。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私营企业中劳动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③观点错误。④: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是由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5.B【解析】①:数据作为一种生产的要素,是一种商品,有价值,必须要有偿使用,所以要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①符合题意。②: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②说法错误,排除。③: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大收入差距,且与消除贫困没有必然联系,③说法错误,排除。④: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对初次分配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提高,所以,④符合题意。10/10故本题选B。6.B【解析】②④: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这一意见有利于完善现代化要素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②④符合题意。①: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①说法错误。③:材料强调的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而未涉及要素向第三产业集聚,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C【解析】①③:《意见》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企业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利用数据要素的技术水平等做法,符合《意见》要求,①③符合题意。②:完善对企业数据信息法律保护的主体是国家,不是企业,②错误。④:市场经济反对垄断,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占数据要素的垄断优势,④错误。故本题选C。8.B【解析】①④:材料中,该县县长在瓜田里进行直播卖瓜,不仅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还卖出了价值3万多元的西瓜,可见,县长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体验,增强了消费意愿,①④正确。②:“保证”的表述过于绝对,而且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该销售方式不能起到提升消费水平的作用,排除②。③:材料中强调的是通过直播带货以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助力农民增收,没有涉及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③排除。10/10故本题选B。9.C【解析】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改善其消费状况,促进社会生活秩序稳定,①传导正确。②:题中的社会保障对象是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不存在过高收入的问题,②传导错误。③: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属于初次分配的问题,③传导错误。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调的是保障功能,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这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④传导正确。故本题选C。10.C【解析】①: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①符合题意。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不是调节过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费,②错误。③: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③错误。④: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减轻中低收入者后顾之忧,保障基本生活消费需求,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B【解析】10/10①②: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依靠“精神力量”和“道德原则”进行的分配,所以需要全社会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的金钱观,也需要政府实行科学宏观调控,加大对慈善领域的监管,①②符合题意。③: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强调促进社会公平,不是提倡效率激发生产要素活力,③不合题意。④: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表述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B。12.C【解析】②④: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助于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②④符合题意。①:发挥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发挥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而不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目的是是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的说法明显错误,①排除。③: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通过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而不是发展慈善社会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③错误。故本题选C。13.A【解析】①: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故①正确。②: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故②正确。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故③错误。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14.A10/10【解析】①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并提出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①②符合题意。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属于初次分配,应该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③错误。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排除④。故本题选A。15.D【解析】①: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①排除。②:我们要反对平均主义,仅通过提高效率不能将贫穷完全消除,“消除”的表述不当,②排除。③:效率是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例,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效率高意味着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效率提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③正确。④:材料中,在初次分配环节,应该以鼓励提高效率、创造财富为主,这是基于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④正确。故本题选D。16.B【解析】①④:以工代训是指企业利用自有场所、生产设备,让职工边工作边进行生产技能培训,政府发放以工代训财政补贴,这有利于鼓励企业以工代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稳就业保民生,①④符合题意。②:政府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这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技能,但与劳动者自主择业无关,②不符合题意。10/10③:政府发放以工代训补贴属于再分配,不是初次分配,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D【解析】③④:第三次分配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举措,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提升公众社会责任,助推共同富裕,③④符合题意。①:第三次分配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平,①观点错误。②:第三次分配能够促进公平,但不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②观点错误。故本题选D。18.B【解析】①③: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决定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劳动纪律、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工作进度、团队贡献等折算成一定积分,反映和考核员工的综合表现,并把各种待遇、福利与积分挂钩,这种做法能促进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较高报酬,进而帮助企业实现营利或增加营利的目的,体现了分配合理性,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的是效率,而不强调公平,也就未体现效率对公平是否有促进作用,②排除。④:材料中的企业是民企,不实行把按劳分配,④错误。故本题选B。19.A【解析】A:华为建立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吸引了大批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从而促进了公司的高速发展,说明了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A正确。B:材料中体现的是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本项与材料无关,B排除。C:材料中体现的是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而非效率对公平的作用,C排除。D:本项的说法夸大了工作热情的作用,D错误。10/10本题选A项。20.B【解析】要实现的是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而不是均等化,故A错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没体现大力生产力,故D排除;材料中“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祝”体现了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故B正确。故选B。21.C【解析】①:单纯提高经济效率不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①排除。②③:依靠智慧与勇气,深圳撕掉了“模拟仿制”的标签,攻克了“少芯缺核”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累了宝贵经验,这说明了深圳通过改革为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将自主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③正确。④: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开放发展的相关知识,故排除④。故本题选C。22.C【解析】①:题干中提到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不属于再分配,①不符合题意。②: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中体现的是广西根据实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④: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能够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1023.D【解析】①:第三次分配以慈善公益方式进行,财政与税收不属于第三次分配。①错误。②:第三次分配以慈善公益方式进行,不涉及政府的意志。②错误。③:第三次分配通过慈善公益方式扶危济困,体现了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③正确。④: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献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说明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和再次分配的补充,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体系④正确。故本题选D。24.B【解析】①④:材料中,要建立标本兼治、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助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此,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①④正确。②③:这两项阐述的主体均是国家,不是企业,排除②③。故本题选B。25.B【解析】①④:由材料可知,“共享农房”作为短期的房屋租赁模式符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了有效需求,故①④符合题意。②:“共享农房”没有改变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故②错误,③:“共享农房”作为短期的房屋租赁模式使农民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增加收入,故④不选。故本题选B。26.(1)①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扩大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②完善保障机制制度,明确各主体缴费责任;10/10③发挥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差距,保障人民基本医疗健康需要;④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作用;⑤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保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社保资金的筹集与使用。(2)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政府通过社会保障等措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②但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不会都达到富裕程度,收入分配的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人们创业就业、辛勤劳动致富,而不是通过社会保障富裕起来。27.发展“地摊经济”,符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能够增加居民收入渠道,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共同富裕。28.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又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10/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