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年级物理上册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

首页 > 初中 > 物理 > 八年级物理上册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单选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下列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 夜空中的雷鸣      B. 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      C. 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      D. 正在挥舞的手臂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4.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A. 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 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 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 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6.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B.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 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 超声波具有能量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二、填空题10.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____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________m。11.个旧二中期中考试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12.某人看见闪电2秒后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距离约为________m.13.声音要靠_______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m/s.1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m/s三、解答题15.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16.频率越高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方向性越好,力量越强,现代声纳技术就是利用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制成探测器.声波探测器利用它的回波(声)可探测海中的冰山、鱼群、沉船的位置和海底的深度.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在考察时向水底发出声音0.8秒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四、实验探究题1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________(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________.五、综合题18.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山崖,他向高崖鸣笛,历时5s听到汽笛的回声.求:(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鸣笛时离山崖多远?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答案】B【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夜空中的雷鸣是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导致空气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没有振动也没声音.故B符合题意.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树叶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挥舞的手臂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3.【答案】D【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答案】B【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进行传播,所以当游击队员挖地道时,声音会通过地面传到水缸,声音在水缸中来回反射,会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日军指挥官可以很清楚的在水缸中听到声音,从而得到挖地道的信息;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反射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D【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钓鱼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否则会把鱼吓走,说明人说的话,通过空气传到了水中,然后通过水传递给了鱼,由此证明空气和水都能传递声音。故答案为: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6.【答案】A【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7.【答案】C【解析】【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大,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的速度是340m/s.8.【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C错误;D、人的音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9.【答案】A【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选A.【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二、填空题10.【答案】反射;425【解析】【解答】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反射;s1=vt1=340m/s×1.00s=340ms2=vt2=340m/s×1.50s=510m 。【分析】回声是声音反射引起的;已知声速和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路程。11.【答案】振动;空气【解析】【解答】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12.【答案】680【解析】【解答】解:根据v=可得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s=vt=340m/s×2s=680m.故答案为:680.【分析】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传播了2s,根据公式s=vt可求打雷处离某同学的距离.13.【答案】介质;345【解析】【解答】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5m/s.故答案为:介质;345.【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算出声速.14.【答案】大;3×108【解析】【解答】解: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故答案为:大;3×108.【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理解声速和光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答案】答: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而且多个喇叭播放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利用双耳效应使人产生立体声的感觉,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解析】【分析】人的耳朵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根据声音传过来的时间不同,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16.【答案】解:由题可知,v声=1500m/s,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为t=×0.8s=0.4s,那么这里的水深为S=v声t=1500m/s×0.4s=600m,答:这里的水深为600m.【解析】【分析】先算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这里水的深度.四、实验探究题17.【答案】(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解答】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答案为:(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的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实验得不到完全真空,只能通过推理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五、综合题18.【答案】(1)解: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的距离是s1=s声/2=850m(2)解:由v=s/t可得,汽艇通过的路程:s汽艇=v汽艇t=10m/s×5s=50m,如下图所示,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汽艇+s声/2=50m+1700m/2=875m,【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测距离这一方法的理解。在计算时间时是一个来回的时间,计算距离时是单程,要除以2。可以画出图像来帮助理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