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3.1从闪电谈起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学习过程:一、电是什么1、演示课本P43活动1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塑料直尺能够吸引纸屑等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电就是电荷)2、引导学生明确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负电荷: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怍用1、演示课本P44活动2的实验,探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演示课本P44活动3的实验,了解什么是尖端放电: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原理: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补充: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学生自学)1、学生阅读课本P46倒数第一自然段自行归纳静电现象的应用的事例: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2、学生阅读课本P47两自然段了解避雷针的作用。练习:1、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电。2、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___电荷,若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则会,这是因为________3、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要用___________,它的工作原理是。5、用带电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时,由于带电体能够___________,所以通草球会被带电体吸引过来,但接触后立即就离开了,这是因为它们都带上电荷,互相_______的缘故。13.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72、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3、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学习过程:一、认识电路1、演示常见的几种电路:输电电路、家庭电路、电子电路。引入无论多么复杂的电路都是由一些简单的电路组成的。2、探究简单电路。演示实验:课本p49活动1、怎样使一个小灯泡发光。从而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的元件:(1)电源:能够持续向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像灯泡一样利用电能工作的装置。(3)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4)导线:连接电路。3、归纳什么是电路:电路是用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二、通路、开路和短路1、实验演示通路: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处处相通的电路。2、实验演示开路:开关未闭合,或电线断开、接头松脱致使线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3、解释短路:(1)整体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2)局部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另一个用电器连接的电路.4、短路的危害:电路中电流很大,导线发热,损坏电源,甚至引发火灾。三、怎样画电路图1、解释什么叫电路图:电路中的器件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这种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2、画电路图的要求如下:(1)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2)要注意所画的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如符号中开关的状态应与实物一致。(3)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其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特别要注意元件的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4)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练习: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13.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2、知道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学习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学习难点:根据实物图或电路图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学习过程:7一、提出问题: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二、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课本p52-53,自己学习。三、合作探究: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四、展示反馈:1、方法一电路图:2、方法二电路图:五、检测评价:1.如果电路中有两个用电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S后,亮灯同时亮的一定是串联.B.闭合开关S后,亮灯同时亮的一定是并联.C.闭合开关S后,亮灯同时亮的可能是并联,也可能是串联.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下列电路图中两灯属于串联的正确电路是()ABCD3、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一盏坏了,其它的仍能发光,这些现象可以判断路灯是联,开关要安在上。4、下图中,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时,电流通过灯________,它们是____联,当S、Sl、S2都闭合,电流通过灯_________,它们是____联.13.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使学生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学习重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习难点:电流概念的建立7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电灯的实验时,发现合上开关后,小电灯就会发光,这是为什么呢?二、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全文,自己学习,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三、合作探究: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四、展示反馈:1、什么是电流:2、如何测量电流:五、练习:1、电流用字母来表示。电流的基本单位:符号其他单位:符号、符号。2、在实验室中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叫电路图符号是。3、电流表必须在电路中使用,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4、使用电流表时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量程,然后再进行选择。5、当使用小量程“-”和“0.6”接线柱时,量程是,分度值是;当使用大量程“-”和“3”接线柱时,量程是,分度值是。6、在图2中,要用电流表测出L2中的电流,正确的电路图是[]13.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难点: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各有什么规律?二、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全文,自己学习。三、合作探究: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7四、展示反馈: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表达式:I1=I2=I3=……)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₁+I₂+I3+……)五、练习:1.有L1和L2两只灯串联在某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L1很亮,L2较暗,那么[]A.L1中的电流较大B.L2中的电流较大A2A1L2L1SC.L1和L2中的电流是相等的D.由于灯的亮暗不同,故无法比较电流大小2、如右图所示,已知A1的示数是0.8A,A2的示数是1.5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A,灯L2的电流是______A。3、如下图所示,电流表A1、A2和A3的示数分别为1.2A、0.8A和0.3A,那么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A,L2的电流是____A,,L3的电流是_____A。A1A2A3L3L1L213.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电压及其单位2、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3、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学习重点:认识电压,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学习难点:认识电压。7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呢?二、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全文,自己学习,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三、合作探究: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四、展示反馈:1、什么是电压:2、如何测量电压:五、电压表的使用注意点: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在已知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用大量程“试触”,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六、常识: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七、练习:1、如下图所示,要使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2、关于电压表的使用,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电压,否则会烧坏B.尽可能选大的量程,以免损坏电压表C.经试触后,被测电压不超过小量程时,应选用较小量程D.电压表接入电路时,不用考虑“+”“-”接线柱的接法3、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会出现的后果是()A.电流表与电压表被烧坏B.电流表与电压表都不会被烧坏C.只有电压表会被烧坏D.只有电流表会被烧坏13.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难点:正确连接电压表。学习过程:7一、提出问题: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各有什么规律?二、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全文,自己学习。三、合作探究: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四、展示反馈: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和.(表达式:U=U1+U2+……)2、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五、检测评价:1、晓明用规格不同的灯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实验,用电压表测得L1两端的电压为3.5V,L2的为2.5V,则两灯串联的总电压为____V。2、灯L1、L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测得L2两端电压3V,则L1两端电压为()A、大于3VB、等于3VC、小于3V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下列电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4、灯L1和L2并联后接到3V的电源上,发现灯L1比L2亮多了,若两灯的电压分别是U1、U2,则()A、U1>U2B、U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