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教学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时间分配导课3分、自学8分、合作交流12分、小结3分、巩固14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一、导课:1、前提测评:新学案28页自主预习:1、2、3、42、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二、新知导读:1、阅读课本P42噪声的来源部分,分别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总结出噪声的概念。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部保护角度看,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仔细研读课本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部分,并对照小资料中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记住噪声的等级单位__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为了保护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2、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先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展示)3、控制噪声自学课本控制噪声部分,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展示)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放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通过学生听、看、记、思考,让学生感知知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课本图2.4--3中分别是在哪个方面减弱噪声的?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提升与检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本45页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3、噪声的危害。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五、课堂检测:新学案p29课堂训练1—10六、作业布置:新学案P29、30——能力提升七、拓展延伸:噪声的利用声名狼藉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但是,也许你不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最近科学家又提出一种声波清除法,利用噪声来消除噪声,……看来,掌握科学知识并善于利用它,可以为人类做许许多多有益的事。问题:噪声都是有害的吗? 你有什么启示?通过课堂提升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课堂小结,强调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一、噪音1、物理角度定义2、环保角度定义二、噪音的危害和控制1、危害:2、控制: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