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3“制取氧气”过关练习题一、选择题1.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它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它仪器和药品略去)。图中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不相对应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洗净后的试管的放置方法C.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2.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 )A. pH试纸 B. 澄清石灰水 C. 酚酞溶液 D. 带火星的木条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 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速率慢 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 放出氧气速率不变5.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 D.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 催化剂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 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不会分解产生氧气 7 D. 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7.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中加高锰酸钾和一团棉花 B. 先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后加热C.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后集中给固体加热 D. 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水和电解水都属于分解反应 B.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爱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验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过滤10.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11. 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A. pH试纸 B. 澄清石灰水 C. 酚酞溶液 D. 带火星的木条712.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碳+氧气二氧化碳 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 氧化汞汞+氧气 D. 镁+氧气氧化镁13.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验氢气纯度 B. 胶头滴管的使用C. 洗涤试管 D. 氧气验满15.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 分离液态空气 B. 加热高锰酸钾 C. 加热双氧水 D. 加热二氧化锰二、填空题716.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收集氧气时可用________法,又因为氧气________溶于水,收集它时可用________法.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________法收集.收集到气体的集气瓶要________放在桌上.17.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18.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1)若补充仪器________和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制取该气体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湿度________,压强变________,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_______时,说明装置不漏气.(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________.①请连接A、B,并将装置图2补充完整________ ;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19.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利用20ml过氧化氢溶液和3g二氧化锰混合物抽取氧气,在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这样会使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比20ml________,(填大或小)调节天平平衡后,在称取3g二氧化锰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里他们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剂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7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3)实验室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________ (用接口字母和“→”表示).21.如图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中硫粉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2.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23.现有CO2、N2、O2三种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先鉴别出其中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剩余两种气体可用________区分。724.用“先”、“后”填空: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应________把导管放入水中,________用双手捂住试管的外壁。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结束后,应________熄灭酒精灯,________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25.(2022•遂宁)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2)若要组装一套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为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6.下列各图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收集氧气通常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3)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如图2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①甲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②乙中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 .③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默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72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 (填“a”或“b”)端导入.(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___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__ (填数字序号).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28.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________;(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