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远离有毒物质例重庆某化工厂发生氯气(Cl2)泄漏的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抢险队员立即疏散当地群众,并用消防车对沉降在地面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喷洒碱液,防止了氯气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之后不久,在株洲市某游泳馆也发生类似的氯气少量泄漏事件,现场工作人员迅速将正在泄漏的氯气罐推入游泳池的水中,以降低氯气对环境的污染。事后测定,该游泳池中的水显酸性。(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够分析出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2)如果实验室制取氯气,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3)假如在离开现场的过程中,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思路解析:“生命可贵,安全第一”是工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也是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应建立的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的基本观念。本题材料鲜活,情景真实,可谓警钟长鸣,教训深刻。题目采用信息给予的方法,联系实际,考查同学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信息:黄绿色氯气沉降地面;对氧气喷洒碱液;泄漏的氯气罐推入水池中;池中水显酸性。新知识: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分别与碱液、水反应而被吸收。答案:(1)氯气与碱液发生化学反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尾气可用碱液吸收。(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现场等。绿色通道:这类试题中给出的信息通常能与教材中的知识产生共鸣。解答的一般方法是:认真读题、提取新信息→由新信息感悟新知识→调用已学知识,整合、分析、类比,采用猜想、模仿、迁移、重组等方法创新解题。变式训练(2022江苏扬州课改,14)今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载有液氯的槽罐车发生车祸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亡,数百人中毒。已知氯气(Cl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易被碱性溶液吸收(它会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较合理的是()①及时指挥人群向较高地势转移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碱性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将尚有残留液氯的槽罐移入附近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思路解析:本题既考查了通过物质的物理化学现象来判断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又考查了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应建立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的基本常识、基本安全问题。本题材料鲜活,情景真实,可谓警钟长鸣,教训深刻。题目采用信息给予的方法,联系实际,考查同学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D问题探究问题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探究如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物质鉴别,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具有多样性,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解题时应从题目所给信息入手,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实验。化学开放性试题“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条件明示或隐含在材料和设问中,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解决开放型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虽然思维的起点相同,但思维的走向和思维的结果可能不同。开放性问题所引发的思维是发散思维,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案,同一个同学也会从多角度想到多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的“多角度”不是“任意角度”,一定要紧扣“符合题目要求“这一原则。探究:【阅读资料】项目亚硝酸钠氯化钠溶解性15℃时溶解度为81.5g15℃时溶解度为35.8g熔点/℃271801沸点/℃(320℃时发生分解放出有臭味气体)1413℃水溶液酸碱性碱性中性【设计方案】方案选取的试剂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1在同一块金属片上加热两种物质先溶化者为亚硝酸钠2取少量分别溶于水,用pH试纸测试pH>7的是亚硝酸钠3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45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