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能记住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2.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的问题。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1、为什么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2、我们常说“真金不怕火炼”。请您从化学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请写出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上面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无差异?说明了什么?知识点2:金属与酸的反应【阅读】课本10页—11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金属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稀盐酸稀硫酸镁锌铁铜5、完成下表小结:1.比较上表反应现象,可以说明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为:。2.分析上面的反应方程式的特点:他们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一种和一种,这种反应叫做反应。6、课本10页书后习题第4题。【思考与交流】7、为了探究金属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快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分别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稀盐酸;4②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相等的镁、锌、铁,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个试管口上。[观察与分析](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气球膨胀最快的是放的试管。(3)通过该实验分析,实验室一般用锌而不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反思与小结】三、自我测评8、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这是因为。9、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1)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类型(2)镁条插到稀硫酸中:反应类型(3)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类型10、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O2CO2B.2H2O22H2O+02↑C.CuO+H2Cu+H2OD.2H2O2H2↑+02↑11、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MgB.AlC.CuD.Zn12、某同学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有一半露出在液面上。他又将从废电池外壳收集来的锌片放入杯中,看到的现象是,当杯中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此时小球所处的位置与原来相比会(不变、上浮或下沉),其依据是。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2一、学习目标:1.能完成有关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探究。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4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11页内容知识点1: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1、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将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2题。知识点2:金属活动性顺序【阅读】课本12页—13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3、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Sn、Pb、(H)、、、、Pt、Au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主要应用:①②③【思考与交流】5、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4题。6、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5题。7、废旧计算机的部件中含有Zn、Fe、Cu、Ag、Pt、Au等金属,经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A.Cu、AgB.Fe、ZnC.Pt、CuD.Ag、Au8、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A.加盐酸B.测密度C.用火烧D.看颜色9、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的废硫酸也不能直接倒入铸铁下水管道,是因为。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划线是因为。10、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7题。11、用实验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写出两种可行方案所需试剂名称。4【反思与小结】三、自我测评12、与稀硫酸、氧气、硫酸铜都能反应的是()A.碳B.二氧化碳C.铁D.酒精1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A.FeCl3B.FeCl2C.ZnCl2D.MgCl214、5.6g不纯的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是()A.CuB.HgC.ZnD.Mg15、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粉(铁粉),加足量盐酸后过滤B.铁粉(铜粉),加足量盐酸后过滤C.FeCl2(CuCl2),加足量的铁粉过滤D.CuCl2(铁粉),加足量蒸馏水过滤16、某课外活动小组从试验废液中回收银,再检验所得银粉样品中是否含有铁粉:(1)甲同学有简单的物理方法迅速证明了样品中含有铁粉。他的方法是。(2)乙同学很快制定了进一步测定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下其质量①乙同学能用稀硫酸进行实验的原因是②判断步骤B中已充分反应的方法是③步骤B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④根据乙同学的设计实验能否达到目的?(能或不能),说明理由:。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